積在謝紀光心頭三年的鬱悶如冰雪逢春般消失。從宋掌櫃那裡查閱帳薄,瞭解情況回來以後,謝紀光內心激動無比。回家草草吃完飯後,獨自徘徊在書房。三號店搶佔市場,重新點燃了他骨子裡的狂熱。他要重新規劃寶芝林的藍圖。
這次出城收藥可能耗時不短,對寶芝林付出不少心血的王德元不放心店裡的生意,叫過所有夥計,重新劃分區域,明確各自的責任,打算和全旺跟隨謝紀光後天出城。也是對自己的練就和挑戰。
朝霞染紅了東邊的天空。今天要下雨了,王德元站在街上望着還算晴朗的天空默唸。忙碌了幾個月的王德元,今天有了難得的自由。備些明天出發的東西,順便逛逛也不失爲一種很好的選擇。
王德元逛了好長時間,進到一家招牌留有歷史痕跡的文寶閣。物色了幾樣便宜又攜帶方便的筆墨,滿意的掏錢付款。又買了雙結實耐穿的鞋,連同筆墨裝在包裹裡。
太陽不知不覺間溜走,整個城市被烏雲籠罩。噼裡啪啦的雨點灑在街道上、屋頂上,濺起一層薄霧,鋪滿大地。街上的行人都擠在店鋪的屋檐下避雨。急着趕路的焦急地盼望雨早點停,不着急的雨點打溼衣服也沒讓他掃興,擠在一起看雨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雨一陣發狂後,放慢了腳步。泥濘中一些人撩起衣衫開始冒雨趕路。吮吸雨後氣息的王德元在屋檐下欣賞着雨中街道的風景。
一陣慌張的吆喊聲夾着雜亂的馬蹄聲從右邊街道傳入耳朵。王德元從聲音判斷是馬受了驚嚇馬車失去控制。最危險的莫過於稀稀落落的街上行人,倘若人多即使馬受驚也跑不快。這種場合馬失去方向左右亂跑,行人難以躲避,很是危險。
臉色恐慌的王德元快速奔到街道中心,試圖攔住馬車。果不其然,極速衝來的馬車在行人空隙中進入到他的視線。還在屋檐下避雨的男女老少,面對突遇起來的變故都爲街上行人的安危攥一把汗,也慶幸自己身離險境。泥濘中的行人發出尖叫,拼命向兩側避讓。王德元沒多想,迎着馬奔來的方向衝過去。
一陣陣尖叫聲喚醒街上的行人,車前的早早避開。只見一個躲避的小孩腳下一滑,跌倒在泥濘中,看見衝來的馬車嚇得哇哇大叫,車伕發出徒勞的吼叫聲。屋檐下看得清楚狀況的老少感覺禍事以不可避免,絕望地露出恐怖的神情。
明知回天乏術,可還是有幾人努力朝馬車奔去。有些婦女老人不忍看到即將發生的殘忍場面。嚇得把頭偏向一邊,有的好比馬車軋到自己身上,發出慘叫。
突然,一條人影箭一般的從側面穿入,一把抓起孩子,就地抱着孩子滾了兩圈,車輪貼着腳跟碾過。馬被等在前面的幾個少年制服。屋檐下的男女老少早就冒雨圍攏過來,幫忙扶起孩子和王德元。
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從頭到腳沾滿泥的王德元仰起頭,借雨用兩手抹去臉上的泥水。好心的市民不斷的問王德元有沒有受傷。驚魂未定的人們都爲避面一場災難而慶幸。久久不願離開現場,各各像個落湯雞,皮膚藉着雨水,緊緊吸住前後衣衫。
秋天的雨涼颼颼的打在身上,卻沒有減退人們的熱情。
高漲的情緒緩和下來,人們在雨中散去。大街上,一個泥人在雨中漫步,水滲透到王德元全身每個角落。
“小夥子!快過來。”一位手裡挽着籃子的老太太在王德元路過的屋檐下向他招手呼喊。
王德元用手重重地抹下臉上的水簾,踏着泥濘,走過去。
老太太胳膊伸出屋檐,把王德元從雨中拉出來,說:“小夥子,快跟我進來。”
不容王德元分辨,沒鬆開手的老太太拉着他從一個後門進入。一看就是前面商鋪,後面廂房的格局。這種結構王德元最熟悉不過了。
“元平,元平。”老太太喊了兩聲,鬆開拉着王德元的手,把籃子放在地上,進到廂房。
從店鋪後門出來一個個頭與王德元相仿,年紀卻小的英俊少年。歪着脖子,詫異地看着泥糊滿衣裳、水灌滿全身的王德元。
進屋的老太太手裡端出一盆滿滿的清水。說:“小夥子,快把頭和臉洗一下,換件衣服,不然會生病的。”轉過身吩咐元平:“快去拿毛巾來。”
現在不是多問的時候,元平進房拿出一條毛巾遞給老太太,問:“娘,您又來了。”
原來他們是母子。老太太沒有接他的話茬,囑咐道:“快把你的衣服準備一件拿來。”老太太把毛巾遞給洗完臉的王德元。
元平會意,不再多問,進去房裡拿衣服。
王德元第一次開口道:“謝謝您,老人家。”
“快把衣服脫下來。”老太太一臉的關心,和藹的說:“小夥子不用客氣,今天要不是你出手相救,那小孩難免會生事故。我這那值得你謝啊。”
王德元除下外衣,脫下泥鞋。老太太像照顧兒子一樣幫他擦去洪身的泥水。換上元平拿來的衣服。一個略顯黝黑,英姿颯爽的少年展現在她的眼前。
“這是我兒子元平,聽口音你也是外地人?”老太太說。
老太太慈祥的面孔,讓王德元想起了他分別已久的母親。不覺淚水充滿眼眶,強忍着沒讓流出來。說:“我是寶芝林藥的夥計,家在沁州一個小山村。” 王德元覺得這只是巧遇,以後相見恐怕不易,也就沒報上自己的名字。
“快到屋裡喝口水,別站外面了。”元平把王德元帶進房間。
老太太打開籃子,拿出兩個白花花的饅頭和兩碟菜放在桌上,說:“你們快吃點東西,都餓了吧?”
“娘,你又拿人家東西,不是說了嗎,我這邊能吃飽。”元平撇着嘴不高興地抱怨。
“快吃,菜都涼了。”老太太催促下,都拿起筷子吃起來。老太太解釋道:“家裡吃剩的,太太讓我拿過來。太太不說,我哪能隨便拿人家東西。再說你吃的能有這好嗎?”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看到他們母子,王德元心頭涌出對母親的無限思念。
少年人就是好強:“我知道方家老爺太太對咱們好,可我總覺得靠自己掙來的吃起來舒坦。”元平一臉堅強的說。
一說姓方,王德元警覺地想到多次救他的方公子,一直沒有機會去找他,奈何自己都沒站穩腳。不知元平說的方家和方公子有沒有關係?怎麼可能,世界這麼大,哪有這麼巧的事。王德元搖搖頭,繼續張口吃飯。
元平加急連吃幾口,邊嚼邊說:“你慢慢吃,方小姐還在店裡忙呢,我得去了。”
王德元答應一聲,元平出門進店去了。
一品紅絲綢店裡忙着記賬的方若蘭,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苦苦等待的人就在自己身後不遠。
“這方家是太原城一品紅絲綢店的東家,沒有子嗣,就一個閨女。這麼大的家業只能靠女兒接管,所以方家小姐不像其他大家閨秀,很早就學着打理生意了。”老太太一邊看着王德元吃飯一邊喃喃道。
王德元一聽,便斷定這方家和方公子沒有關係,心裡不再有遺憾,假設真有關係,這次錯過,會讓他抱憾天年。
雨不知什麼時候停了。王德元與老太太相見如故,感覺甚爲親切。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站起來誠懇地說:“大嬸,你是在方家吧。我一定會去找您的。”
“哎,好孩子,嬸子信你。出門在外照顧好自己。”說着拿手去摸眼角的淚水。老太太發現自己有些失態,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勉強笑着說:“這件衣服你穿去,你的衣服我給你洗好放這裡,等你有空過來拿。”老太太的笑容還是沒能掩飾住離別的憂傷。
“謝謝嬸子,你等着,我們會再相見的。”王德元擔心淚水流出來,便轉身離去。
老太太一直送他出了後門,看着王德元的背影喊:“記得來看嬸子!”一直目送王德元消失在人羣中。
回到後院,掛念王德元的老太太把王德元的泥衣服放在打來的清水盆中,搓了幾把。露出一個黃黃的布塊兒。拿到手中一看,是一個錢袋,好眼熟啊。連忙把錢袋放在水中洗淨。拿出來一看,一面用紅絲秀個“蘭”字,另一面用綠絲秀朵蘭草,這不是小姐的錢袋嗎?
王若蘭的錢袋設計很特別,家裡見過的人都認識。怎麼會在王德元身上。他們身份和地理位置差距那麼大,不可能有關係。可能是王德元撿到的。小姐現在忙,等明天空閒了再交給她。
秋天雨後的空氣涼涼的,一次偶然邂逅,讓王德元倍感溫暖。也是一個甜蜜的回憶。好比頓頓家常便飯,偶爾吃到一次山間野菜,在下次吃到野菜之前,那味道會讓你回味無窮。
西方的天邊一片紅光鋪過來,太陽回家之前與大地再見,山頭的雲彩紅的直往下墜。晚霞行千里,明天是個好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