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崇禎年間,社稷便崩壞,官兵不如賊,這些不如賊的官兵降了滿清,各地發生的種種暴行便在所難免了。”

鄭中磊很是理性的在那分析,在他看來,滿清屠城不假,可實施者卻大多是漢軍,所以,將帳統統算在滿州人身上,有失偏頗,不是治史應有態度。真要清算元兇的話,當是清算那些降清的明軍,而非滿州人。

“那些降兵爲何要實施屠殺,還不是想掩蓋其殺人搶劫的惡行。所以,我從來不認爲是滿州人下令屠城,那樣乃不智所爲。這滿州入關之後,便尊孔敬儒,儼然又一個元朝。試問,自古以來,哪一個政權敢如此明目張膽下令屠城的,莫非他們要自絕於我中國不成?我客觀說一句,滿州人並無屠城惡習,屠城的都是漢軍,所以,我們不能因爲他是我們的敵人,就肆意污衊他們。”

“聽鄭大人的口氣,似乎對滿清抱有好感?”

工部主事、前年定武恩科取中進士的安徽人齊廣廈對鄭中磊所言感到好笑,忍不住譏了他一句。

這話讓鄭中磊不由一緊張,他可不想讓人誤會對滿清有親近之感,忙道:“我只是希望大家公正客觀看待滿清屠殺這件事,並非對滿清有什麼好感,想我鄭家當初,也是舉族抗過清的。家族殉國之人,不在少數,所以我又如何會對滿清有好感,齊大人可不能瞎說。”

“是嗎?”

齊廣廈冷冷說道:“那鄭大人早前爲何去考了滿清的科舉?按理有家仇國恨在,鄭大人怎麼也不當去考滿清的科舉,至不濟,不去做遺民,在鄉不出也可啊。”

這件事讓鄭中磊有些惱羞成怒,微哼一聲:“齊大人,我們在討論的是如何治史,和我考不考滿清科舉有什麼關係。若你以此認定鄭某對滿清有好感,那在場之人,豈不被你說進去大半?”

在場一衆官員確有相當一批人曾經考過滿清的科舉,鄭中磊將他們拉進來,無疑讓他們“人人自危”,因此紛紛指責齊廣廈胡攪蠻纏。

“齊大人,大家都是同朝爲官,請你注意言辭,莫要壞了同僚間的和氣。”

先前支持鄭中磊的那個御史對齊廣廈也很反感,又見這麼多人站在他們一邊,不由語氣稍重。

齊廣廈眉頭微皺,旋即舒開,輕笑一聲,道:“好,既然大家談論治史,那恕我直言,鄭大人剛纔所言纔是偏頗。據我所知,當年老奴在遼東便屠我三百萬漢民,那時,怕是沒這麼多降軍替他作孽吧?由此可見,滿州屠城之事早就平常,將之歸咎於降軍掩蓋搶劫,怕纔是不客觀。”

“關外是關外,豈能等同關內之事?”那御史不以爲然。

“難道關外的百姓就不是我大明子民了?”

齊廣廈也來了火氣,他不曾想在這位御史眼裡,關外的大明子民竟然都不值一提了。

那御史意識到自己失言,便道:“我不是說關外的百姓不是我大明子民,而是就事論事,兩京十八省又有幾地是滿州人直接屠的呢?我看還是那些降軍幹得多,所以這些事情和滿州人沒有多少關係。我是傾向區別看待的。”

“只怕未必吧?”

一名大理寺的官員突然開口道:“揚州城是滿清的豫親王多鐸下令屠城的,四川是豪格直接指揮滿兵屠城,清朝的端重親王博洛、和碩親王滿達海等在山西汾州、澤州等地進行規模屠城。多爾袞在潼關、畿南、大同等地下令屠城,這些地方無一不是滿兵直接動手,怎麼可以說滿州人沒有屠城惡習呢?”

“長江以南,由滿兵直接動手屠城的也不在少數,就是這南昌城,當初不也是滿清的貝勒譚泰率領北方來的滿兵破城的麼?所以這元兇怎麼就和滿州人沒有關係了,這一點,恕在下無法理解。”齊廣廈一臉不滿的看着鄭中磊等人。

鄭中磊一時無言以對,倒是他身後有個官員道:“滿兵人少,再怎麼殺,總殺不得億兆,作孽大的還是降軍和那些流賊嘛。這一點,總不能否認吧?”

“降軍?流賊?”

齊廣廈怒極反笑:“那麼請問這位大人,甲申之前,這些降軍流賊可曾在我大明各地大規模屠城,一次屠上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又爲何投降了滿州人之後,這種事情便屢屢不絕!”

“這個....”

那官員倒不是沒有良心之人,剛纔也是未及思慮,現在一想,這事怕還真是滿州人的干係。因爲崇禎年間官兵縱然軍紀再不好,有殺良冒功之舉,如左良玉、劉澤清等人有一次屠殺數萬百姓冒充軍功的事,也常常縱兵劫掠,但似揚州、南昌、江陰、嘉興、大同、福州、潮州、廣州、四川這種一次殺上數百萬,整座城整座城滅絕的,還真是沒有。大規模屠城還是這些原明軍、流賊投降清軍以後的事。所以,滿州人是不是大屠殺的元兇,應當是板上釘釘的事,容不得粉飾。

那名幫助齊廣廈說話的大理寺官員又道:“我從未聽聞過主人未下令,做走狗的就會咬人。況且,清軍每次屠城,搶劫所得大半都是歸滿兵所得,僅此便不難看出,屠城之事實是滿州人授意而爲,他們不是元兇,誰又是元兇!”

不少先前認爲鄭中磊等人分析有理的官員們這時也紛紛點頭,同意這位齊廣廈和這位大理寺官員所言。想那些降軍正是因爲畏懼滿兵才降的清,所以沒有滿州人的同意,他們又如何敢自行其事,除非他們不想活了。

人羣外面,一個年輕的聲音響了起來,“其實你們都忘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不是滿州人不想直接動手屠城,而是因爲他們人少,殺不過來,因而這才驅使降軍屠城,從而讓他們滿載而歸。歸根結底,這滿清就非中國之人,骨子裡只是將我中國當成狩獵搶劫發財之地,這纔可以肆意在我大明行屠城獸行。”

說話的是恩科探花王子文,九江人,現任工部員外郎。除了王子文外,又有數名官員開腔反駁鄭中磊等人的“客觀”分析,言辭激烈的甚至直指鄭中磊等人是居心叵測,名爲公正,實爲替元兇張目。

這讓鄭中磊和那名御史感到惶恐不安,幸好在場的都是六部九卿官員,沒有親軍番子在,不然天知道會惹出什麼事來。

雖然這些官員現在爭論得厲害,但本質上他們又是一條船上的,要不然也不會被親軍“護送”前往各地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一些人更是在之前的“倒顧”風潮中出力很多。

“說了那麼多,是滿州人乾的又如何,不是他們乾的又如何,事情總是過去了,難道我們真要將這些事情記在心裡,真想着和他們一樣,將來也去北方將他們都屠了?”

都察院那名御史憤憤不平,認爲齊廣廈他們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聖人說“仁義禮智孝”,這“仁義”二字都被他們忘了不成。何爲中國,仁義便是,以德化服四方,使四夷歸心,不正是聖人大道麼。

“狗咬人一口,人難道還能學狗一樣咬回去?要真這樣,這人和狗又有什麼區別?”鄭中磊固執己見。

“我們可以不咬回去,但我們可以拿棍子打死這條狗。只有這樣,才能讓這條狗知道犯我華夏者的下場是如何。”齊廣廈冷冷說道。

探花王子文從前面幾個擠過,來到鄭中磊面前,掃視他們一眼,然後慢悠悠道:“照我說,我們就是咬回去又如何?滿州人可不是狗,他們能做的事情,我們爲何做不得。我已經決定了,等回到南都,便向朝廷上書,奏請齊王揮師北伐,將他滿州老老少少也如法炮製,以震攝四夷!”

別人或許對探花還有些敬畏,不過鄭中磊是吏科給事中,是科道言官的顯貴所在,所以並不發沐,哼了一聲,道:“探花郎,我等飽讀詩書,爲的是經世治國,可不是做畜生的。”

“多說無益,鄭兄,我們走,他們要做畜生,且讓他們去做,我們做人好了。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纔是我輩所爲!”

都察院那御史見站在他們一邊的官員人數越來越少,便拉着鄭中磊離開此地。

“呸,這等人,也配爲萬世開太平?”望着鄭中大等人遠去身影,齊廣廈忍不住呸了一聲。

“他們老了。”探花王子文微微搖頭。

“老了?”

齊廣廈和那大理寺的官員聞言一怔,鄭中磊正值中年,如何會老了。

王子文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對他們道:“這裡老了。”

“也許吧。”

鄭中磊也搖了搖頭,不再說這事。各人有各人的思想,對事物也有各自的看法,他不可能強迫別人接受他的理念,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也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

經歷這一小風波之後,衆官員又各自聚在一起談了各自的看法,時辰到後,便返回大廳。

大廳內,丁之相和江西巡撫李之粹等人都在。見官員們都出來了,便領着他們出館,前往館驛休息。後面兩天還有行程安排,時間排得緊緊的,一點也耽擱不得。

從那刻滿大屠殺遇難者名字的廣場中間通過時,齊廣廈覺得隊伍似乎少了幾人,感覺有些不對勁,前後又看了幾眼,不由困惑的問身邊的人:“鄭中磊他們去哪了,怎麼不在隊伍當中?”

“哪個鄭中磊?”那官員愣了下,“吏科給事中?”

“就是他。”

“不知道,可能先走了吧。”

“走了?”

齊廣廈很是糊塗,不過沒有多想,左右他和這幾人不對付,管那麼多做什麼。

.........

紀念館屍骨館內,幾個親軍番子正將幾具屍體拖出,地上被拖出長長的血印。

屍骨館的內側,親軍千戶潘學忠看着眼前的白骨堆,臉上沒有半點表情,紅通通的燈籠懸在他的上方,讓他的臉變得陰森可怕。

“不想讓你們死得稀裡糊塗,殿下有命,我大明從現在開始,不要仁義之人,不要忘記歷史之人,所以本官特意將你們放在這裡,好讓你們知道你們爲什麼要死。”

說完,潘學忠探出身,將面前的三顆首級擺在了白骨堆上。

這三顆首級正是鄭中磊和先前那位都察院御史還有一個禮部官員的。

不知是刻意所爲,還是真的不肯瞑目,三顆首級的眼睛都睜得大大的。

:。:

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九十一章 忠良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九百五十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盡韃子方罷手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師稱帝第一百四十章 傷亡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610章 軍器圖說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九十三章 正黑旗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造反了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八百三十七章 頭皮落地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嶺南三忠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一百八十章 圍城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一百五十九章 役使第九百六十四章 瞎子李逛青樓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學士自廣東來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四十二章 綁票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四十章 公庫第十四章 勸說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六章 敬佩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八百零一章 周大帥是騙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一百章 活該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一章 祭拜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
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九十一章 忠良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九百五十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盡韃子方罷手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師稱帝第一百四十章 傷亡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610章 軍器圖說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九十三章 正黑旗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造反了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八百三十七章 頭皮落地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嶺南三忠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一百八十章 圍城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一百五十九章 役使第九百六十四章 瞎子李逛青樓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學士自廣東來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四十二章 綁票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四十章 公庫第十四章 勸說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六章 敬佩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八百零一章 周大帥是騙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一百章 活該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一章 祭拜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