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

然而李來亨這是真沒辦法了,他名義上是定武朝廷冊封的順王,是忠貞營的領,可實際上除了劉體純和袁宗第聽他的,其餘那些將領壓根就不聽他的,都是各打各的,實在是沒糧了,或是叫清軍打得狠了,纔會跑來向他這“小老虎”叫苦求救。

有鑑於幾十年來的教訓,李來亨現在特別重視根據之地的建設,攻略河南不僅僅是爲了抗清,更重要的是也是李來亨想爲忠貞營的將士打下更多的地盤。單是一個湖北,還不足以供養忠貞營。而經營根據之地,顯然不能如從前一般流寇行事,在湖北時,爲了快壯大起來,李來亨沒有阻止諸將裹挾民間青壯的行爲,結果導致湖北的糧食生產陷入停頓,甚至比在清軍佔領時更差,很多地方因爲青壯被忠貞營裹挾走,留下來的老弱病殘根本沒法種地,很快土地就全部拋荒,百姓背井離鄉。等到袁宗第現不能再這樣下去時,想要重新恢復湖北的生產,已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事。別的不說,就是讓忠貞營中那些將領將他們強拉走的青壯放還,又有多少人願意?李來亨自己的營中又有多少“拉夫子”過來的湖北青壯呢?

湖北的教訓只能是教訓了,眼下包括李來亨自己都是沒辦法將人再放回去了,因爲這些青壯現在是各營的財產,是將領們說話的底氣。別人營裡有幾萬人,你營中卻只幾千人,這大傢伙在一塊議事時,是人多的說話聲音大,還是人少的說話聲音大呢?

李來亨能做的就是勒束諸將不能再禍害地方,尤其是新佔領的地盤。可是這幫明朝和清朝都在咒罵的“大寇”們卻誰也改變不了從前的習性,哪怕他們知道不好,也不願意去改變。

流寇行事,可以說是闖營初立那天時就深深的烙在了這些老闖將骨子裡,血液裡。如果當年大順能夠坐穩天下,或許隨着時間的流逝,這幫老闖將們會漸漸改變,只可惜大順沒能坐穩天下,導致這幫老闖將們這十多年來無時無刻不在爲生存而掙扎。明朝不要他們,利用他們,清朝要剿他們,爲了活下去,他們只能用最現實,也最有效的辦法來擴大自己,顯然,裹挾搶掠等流寇行徑是最好的手段。實在沒有辦法去搶,他們纔會窩在那裡,眼己一天天“消瘦”下去。

各營現在的青壯很多,湖北的有,河南的有,將領們一方面在叫苦無糧可食,另一方面卻又拼命的拉人充軍。這種做法很可笑,但李來亨知道,這種方法其實也是保存實力的不二手段。包括他自己在內,忠貞營這幫老闖將都精着呢,那些拉來的青壯實際上就是炮灰,也是保護他們嫡系力量的最好掩護。正如在夔東時,各將都“餓”得不成.人樣,可他們的嫡系骨幹卻依舊保存着。“瘦”下去的就是那些炮灰,沒有了那些炮灰,那真正“瘦”下去的就是他們的老底子嘍。沒了老底子,忠貞營也就不存,也意味着闖營的最後力量不存。

李來亨對太平軍治下的事情頗有興趣,他派過人去湖南江西打探,對“建村設鄉”很感興趣,可是他卻沒辦法學周士相一樣恢復地方,因爲他和他部下的所作所爲,本身就是對地方的最大禍害。一日不能解決基本糧草供應,他們就一日不能停止流寇行徑,最終,也就是個死循環。佔的地方再多,也永遠不可能成爲他們的真正根據之地。

..........

汝寧一帶被禍害得可謂成了不毛之地,老闖將們就嚷着要去歸德。開封他們是不敢去的,因爲雖說吳三桂的大軍就在西邊的洛陽和鄭州,開封的清軍得盯着吳三桂,根本不可能騰出多少兵力對付忠貞營。可清軍畢竟在開封一帶重兵雲集,誰敢保證鰲拜不會不顧一切先轉過身子來收拾忠貞營。再者,忠貞營表明了態度擁立定武帝,而吳三桂是奉立的永曆皇帝,如今雖說永曆帝死了,可吳三桂也沒說要改奉南都的定武帝,所以本質上吳軍和忠貞營是敵對關係。再加上永曆死得不明不白,李來亨又明確拒絕了吳三桂的招攬,忠貞營這幫人哪個敢去吳三桂眼皮底下晃悠,他們一個個都精着呢。

李來亨思來想去,也同意了去歸德一帶。他也清楚,自己就算不去,黨守素賀珍王光興王有進他們也會自己去。與其讓忠貞營就此變得四分五裂,倒不如大傢伙一塊去,再不濟,至少也能抱成團。塔天寶和郝搖旗沒有和李來亨他們一起行動,這會還在南陽一帶打轉。二人之所以不和李來亨會師,主要就是因爲二人的實力比較強,再者郝搖旗這傢伙一直有野心,手裡那個韓王到現在都沒送到南都去,所以李來亨也刻意和他保持距離,免得將來被郝搖旗給坑了。

歸德的清軍原本就沒有多少,精銳些的都被賈老賊抽走了,餘下的這些綠營一聽大寇們打來了,降的降,跑的跑,有的則乾脆自己在城中大搶一把走人,留個空城給忠貞營幹瞪眼。

日子越不好過,尤其是年底正旦,不但李來亨愁,諸將都沒好心情。大過年的,不說那些炮灰,可老兄弟們跟了自己這麼多年,這大過年的總不能不表示吧。可要表示,就得有錢有糧,有酒有肉,這些去哪弄?開封,不敢去;徐州,聽說也有不少滿州兵駐防,是塊硬骨頭,不好啃。最後,老闖將們將目光放在了南邊的鳳陽毫州和廬州。

散出去的探子把情報打聽得明白,鳳陽那地方早年就被八大王禍害過,加上原本就是個窮地方。沒聽叫花子唱麼,“說鳳陽,唱風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地方本來就窮,能有什麼好的,可廬州那裡不同了,這三十多年來基本就沒受過什麼兵災,所以要是能打下來,肯定有的賺。況且聽說太平軍幾次攻打廬州都沒拿下,要是忠貞營能幫他們拿下廬州,太平軍那邊肯定得有所表示。

李來亨也動心了,覺得打廬州是個不錯的選擇,雖說那清廷的江南提督庫恩布是個能打的傢伙,可手下兵馬也不過萬餘人,己方這麼多營頭加一塊大幾萬,收拾掉庫恩布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於是,正旦剛過,歸德的忠貞營便全部往永城開來,進而直逼鳳陽,沒怎麼費力就打下了毫州。可就在老闖將們摩拳擦掌要一鼓作氣擊敗庫恩布,徹底奪取鳳陽和廬州時,李來亨卻接到了安徽巡撫蔣和的親筆信,進而又收了庫恩布通過蔣和送來的大禮。

光是送來大禮還不足以讓李來亨退兵,因爲這點禮不夠分的。但是蔣和的態度卻讓他不得不慎重,蔣和信中透露他正在勸降庫恩布,且事乃是他家大帥親自主持,希望順王不要壞了他家大帥的好事。

蔣和不過是個巡撫,侯爺,李來亨是順王,倒是可以不給面子,但這事卻涉及到了周士相,李來亨就拿不定主意了。於是他召集諸將商議此事,結果諸將卻是都道管他庫恩布是不是要投降齊王,先撈一票,把弟兄們的肚子填飽了再說。只劉體純認爲不能這樣,填飽肚子是重要,但要因此和太平軍翻臉卻是大事。李來亨自也是這樣想,但架不過黨守素他們非要打,也只能硬着頭皮打了。他尋思着解決了庫恩布之後,便將廬州還給周士相,如此齊王也不會說什麼。

不想,兩軍佈陣之時,那庫恩布軍中卻有無數火炮,且擺出拼命的架勢,若是強行硬攻,傷亡肯定很大。李來亨本就不想打,加上蔣和又急派使者前來,許諾由他從安慶撥運一批錢糧解決忠貞營的燃眉之急,李來亨遂決定退兵。他這一退,要打的黨守素他們沒了招,於是也只能退兵。

李來亨退到了永城,雖說蔣和那邊答應會調撥一批錢糧給他,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他忠貞營總不能老是靠太平軍的接濟過日子吧。說句難聽的,這糧草一日不能自己解決,就一日是個大隱患。萬一太平軍起了吞併忠貞營的心思,他李來亨拿什麼去擋?

李來亨決定就在永城召集諸將開個會,會上定個基調,決定忠貞營未來如何展。會議地點就在睢水邊的一個破敗了很多年的小村子。村子裡的房屋因爲多少年沒人住,塌的塌,倒的倒,唯一一座還算完整的建築就是座道觀。觀裡也不知供奉的哪個真君,那泥胎早就露了出來。公告:本站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伯父對不住她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十六章 洗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八百七十四章 巴圖魯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一千四十五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九百一十一章 皇上不要咱們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直隸總督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家不生 全村做牢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二百五十二章 移駕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髮老將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陽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誰是元兇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陵 六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八百六十九章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三百六十三章 哈哈木已死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今天無更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九百九十四章 韃靼王朝的危機第五百八十五章 探馬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四百零七章 漢人的東西學不得第一千三十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鮮 和約 白旗家眷第一千九十八章 汪士榮在此!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
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伯父對不住她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十六章 洗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八百七十四章 巴圖魯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一千四十五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九百一十一章 皇上不要咱們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直隸總督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家不生 全村做牢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二百五十二章 移駕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髮老將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陽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誰是元兇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陵 六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八百六十九章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三百六十三章 哈哈木已死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今天無更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九百九十四章 韃靼王朝的危機第五百八十五章 探馬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四百零七章 漢人的東西學不得第一千三十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鮮 和約 白旗家眷第一千九十八章 汪士榮在此!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