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祭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

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時離清明尚有些許日子,卻是寒食將近,寒食節乃我漢人第一大祭,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又有祭拜先人逝者之俗,故每逢寒食,鄉野墳堆必聚人無數焚燒紙錢,以表對先人及逝去親人之思。

昨日,廣東新會縣衙出了告示,要百姓於今日統一出城祭掃,今日一過,城門便不再打開,以免老本賊退而復歸。

所謂老本賊,指的是南明李定國部,李部於順治十年、十一年兩攻廣東,險些攻佔廣州,佔領廣東全境,所幸天命在清,李部兩次進攻皆無功而返,已於月前退回廣西。

然而李定國大軍雖已退回廣西,但仍留有一些人馬在廣東境內,這新會縣城又是廣州的門戶,水陸交通便利,乃必守之地,新會一失,廣州便危,故李定國二攻廣東時重點便在奪取新會,圍了縣城足足八個月之久,如今李部主力雖退,可新會清軍仍不敢掉以輕心,城門須臾不會輕開。

不過寒食將近,知縣黃之正念在縣城被困八月,城中居民死傷無數,故特向守軍將領請求開城一日,好讓百姓出城祭拜親人,守軍將領再三斟酌後同意了這一請求。得到守將同意後,黃之正立即讓人貼出告示,並組織了一些人手維持秩序,守城清軍爲防有失,派了一隊兵丁於城外戒備,城中也做了相應安排。

城門打開之後,便陸續出了上千百姓往城外祭掃,遠遠看去,百姓人人縞素,個個臉有哀色,看向守城清軍的目光也是痛恨萬分,但卻都是敢怒不敢言,只匆匆從城門一穿而過。再看那守城的清軍,卻無一不是沉默不語,對百姓目光中的仇恨視若不見,難得的沒有對百姓惡言相向,更沒有肆意鞭打,甚至連說話的聲音都不敢稍大,叫人看了委實奇怪,平日魚肉百姓的屠夫何以一個個全成了心善菩薩?

百姓出城後,便有人沿途開始飄灑紙錢,隨風落地的紙錢伴隨着人羣中小聲的唸叨,使得這一出城祭拜的場面倍加的肅穆,也倍加的淒涼。

人羣大多以男丁爲主,很少見到女子身影,偶有幾個,也都是年邁老婦或是尚未及笄的女童。

隊伍中有縣衙的人在維持,路兩側不時還能看到佩刀持槍的清兵,和城門處的清軍一樣,這些清兵也大多不願正面看這些百姓,有的更是直接別過臉去佯看其它方向。只有當那隨風飄散的紙錢落在他們身上或腳下時,這些個清兵纔會不爲人注意的抽動一下臉頰,微微動容。

新會城中死難的居民被統一安葬在一塊,說是安葬,其實也就是胡亂的挖坑掩埋,內中埋得也多是屍首不全的殘骸,有的更是連屍骸也沒有,只埋了些死者生前的衣物,很多堆得老高的大墳一看就知道不止埋了一人,也不知下面究竟葬了多少人。相比還有親人知道的墳堆,那無主的孤墳卻是更多,幾乎佔了這亂葬崗的一大半。

近鄉情怯,近墳情慌。

祭拜的隊伍終於來到這亂葬崗時,人羣中那抑止不住的哀思便再也無法忍住,也不知是誰家的先哭了起來,片刻之後,這亂葬崗上已是哭成了一片。那哭聲撕心裂肺,叫人聽着宛如刀割。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眼前所見,卻是上千男兒齊落淚,當真是讓人心堵不已。

遠處聽到哭聲的清軍根本不敢過來看上一眼,維持秩序的差役也多有親人遇難,這會也都是心有哀慼,或是默默站在那裡哀痛,或是跪在地上哭喊幾聲,只有幾個知縣黃之正從老家帶來的差役纔沒有這種親人離世的悲痛,站在一邊低聲說些什麼。

“老本賊圍了縣城好幾個月,這新會城的人差不多也算是死絕了,唉。”一個叫黃四的差役望着眼前的場景很是唏噓的嘆了口氣。

另一個差役聽了點頭附和道:“可不是,我聽縣尊說了,光是殺了吃肉的就有七萬多,另外平南王和靖南王麾下的將士又擄走幾千女人,城中眼下剩下的不過一兩千人,新會城的人可不是死絕了嘛!”

聽了這話,站在最邊上的差役齊二忍不住道:“兩位王爺的兵可真是虎狼之兵啊,哪裡像是朝廷的兵,這孽造的...”

“小聲點,這話可不能亂說。”黃四爲人老成,聽了齊二這話,立時就瞪了他一眼,爾後四下看了看後才道:“要說罪孽,老本賊孽更重,他要不來打新會,這城裡的人能這麼慘嗎?”

“是,是,造孽的是老本賊。”

齊二知道自己說錯話,忙點頭附和,正要再罵幾句老本賊時,卻聽墳堆那有人驚叫起來:“吳夫子哭暈過去了!”

齊二詫異道:“哪個吳夫子?”

邊上有人道:“城東那個教書的。”

“噢,”齊二恍然大悟,露出一臉同情之色,“怕是想他娘子太過傷心了。”

黃四朝剛纔叫喚的那方向看去,搖頭道:“李氏也真是個好婦人,當日兵丁本是去捉的吳夫子,哪知她說丈夫五十尚未有子,若是叫兵捉了去他吳家就絕了後,所以懇請兵丁捉她去吃,這才保下吳夫子一條命,現在想來,這婦人真是節烈啊!”

衆人聽了都是齊點頭,旋即齊二想到一事,有些奇怪道:“李氏不是給叫吃了麼,那墳中埋得是?”

黃四臉頰一抽,低聲道:“李氏的頭顱,那些兵給留下的,老本賊退後,吳夫子便給埋在這了。”

說話間看到不遠處有個熟悉的身影,便拿手指了下,對衆人道:“喏,那就是林秀才,他娘子莫氏也是個好婦人啊。那日兵丁去捉她姑烹來吃,她卻說姑年紀大了,肉不好吃,她則年輕,這身上的肉細嫩,可以讓兵丁好生大嚼,兵丁聽了後便放了她姑,把莫氏給吃了,連個首級也沒給留下...這墳裡埋得是莫氏生前的衣物,算是林秀才給自個留的念想吧。”(作者注:姑,婆婆的意思)

“要說最慘的還是樑秀才家的閨女,十一歲的人,小小年紀就知道以身代父,當真是叫人敬佩得很。”

“聽說那兵本是嫌這閨女身板小,肉不多,不想殺她,這閨女卻對兵丁說,你們以爲我身子小,肉少不足你們吃一飽嗎?然後自己奪過刀抹了脖子,兵丁們見狀便放了樑秀才,將他閨女身子給煮了。”

“縣學的諸生吳師讓的娘子黃氏也是自請代夫死,聽說那些兵殺黃氏時都是哭着殺的,流着淚把黃氏給吃進了肚子,唉,真是人間慘事。”

“......”

一樁樁聳人聽聞的慘事說出來,再鐵石心腸的人聽了都是不忍,一衆差役們神情早就是變了,心底下全是唏噓不已,又是慶幸這等慘事沒落在自個身上。

再傷心的人哭得時間長了也受不住,墳上這會哭聲已漸漸小了下來,視線裡到處都是焚燒紙錢的煙火,插立在墳堆上的一根根哭喪棒格外引人注目,一根連着一根,怎麼也數不過來。

黃四站了一會,擡頭看了看天色,囑咐衆人道:“估摸着,再有半個時辰就能回城了,大家多用點心,等會去看看哪家需要幫助的,能扶一把就扶一把吧。”

“哎,曉得了。”衆差役齊聲應了。

黃四見沒什麼好說的,便轉過身子,無意間卻看到一年輕人站在東北角的兩座新墳前,因爲背對着黃四,一時也看不清這人長相。讓黃四感到奇怪的是,那年輕人面前的墳前並沒有祭品,連紙錢也沒有,這年輕人也不像其他人一樣跪在地上,而是筆直的立在那,不要說哭聲了,就是連聲哽咽也聽不到。

“那人是誰,怎就這麼空手來了,有認得的嗎?”黃四好奇之餘回首問了身邊的差役。

衆人隨他視線看去,紛紛搖頭,卻是一個也不識得。剛好本縣的一個土生土長的差役走了過來,衆人拉住他詢問,這差役瞅了那年輕人一眼後卻是認得,告訴衆人道:“那是周秀才,父母妻兒都叫兵吃了,全家就剩了他一個,可憐得很。”頓了一頓又道:“那兩座墳是空墳,裡面什麼也沒有。”

衆人聽他這麼一說,頓時對這周秀才大爲同情,說了幾句可憐的話後,便散了各忙各的。

一直站在墳前的周士相併沒有聽到遠處差役們的議論,便是聽到,對那些可憐他的話也不會做出任何反應,該哭得早已經哭過,該流得淚早已經流過,眼下,除了復仇,周士相心中再無他念。

父母妻兒俱成他人肚中之食,這等聳人聽聞的慘劇,讓二世爲人的周士相也爲之駭然,更讓完全傳承了身體主人情感記憶的他爲之痛苦,這種痛是刻骨銘心的痛,是永生難忘的痛,是他一輩子都會爲之驚醒的痛!

................

作者注:寒食原爲漢人第一大祭,後世與清明相合,改過清明。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更新說明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營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二百四十九章 幫助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五十九章 開刀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取明自代?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九百八十七章 倒黴的祖澤清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決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第一百四十六章 地道第九十一章 忠良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十五章 錢糧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七百八十六章 還都 親王 公主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七十三章 正軌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二百六十七章 米行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二百零四章 黃泉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何拋棄我!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四十八章 敗將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來了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七百九十六章 千里大逃奔第九十七章 降了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九百九十九章 遠征軍回調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三百五十九章 絕地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更新說明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營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二百四十九章 幫助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五十九章 開刀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取明自代?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九百八十七章 倒黴的祖澤清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決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第一百四十六章 地道第九十一章 忠良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十五章 錢糧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七百八十六章 還都 親王 公主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七十三章 正軌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二百六十七章 米行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二百零四章 黃泉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何拋棄我!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四十八章 敗將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來了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七百九十六章 千里大逃奔第九十七章 降了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九百九十九章 遠征軍回調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三百五十九章 絕地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