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宮

71

阿南哼哼嘰嘰的說。“只怕這一回去,又是一場軒然大波。”

我沒接話茬,只安慰似的用臉蹭了蹭阿南。宮中這回出了這樣的大事,別人不鬧,我也不能放過。

才一出了公主俯,便看到如意在門口打着轉轉,見了我,他急走幾步上前,“宮中太后已經催問過好幾次了。”

“你怎麼回的?”

“我說皇上在公主府與人談話,讓太后莫急。”

我點點頭,抱着阿南急急登上如意備好的馬車。這孩子行事,的確是十分盡心,我沒有看錯他。回宮路途不遠,就這一會兒工夫,阿南在我懷裡又睡着了。我猜她還是頭傷的緣故。

回到宮中,我先送了阿南迴長信宮,阿南只是想睡,我便讓她好好睡下。長信宮裡沒有阿瓜,我反覆向幾個大宮女交待清楚了才放心離開。

長信宮的宮女,有一個叫紅櫻的,我知道是母后指派給阿南的大宮女。她一直送我走到門外院子裡,此時看我的眼神有些畏怯,卻又欲言又止。

我站住問她,“有什麼話要說?”

這女子跪了下來,“阿瓜在皇太后那裡。”她說話的聲音並不小,只是保證不讓屋裡的阿南聽見而已。可見長信宮的人已經全知道了。

“阿瓜怎麼了?”

彩虹沒回答,只恭敬地說:“皇上到了太后那裡就全明白了。”

我撥腳就走,母后居然找到了阿瓜!此時阿南頭腦昏沉,一時還沒注意到阿瓜的不在。我看她平日最信阿瓜一人,走到哪裡都帶着那小丫頭。若是此時知道阿瓜有什麼不好,還不早跳起來去要人了?

紅櫻看樣子還是聰明的。我得把阿瓜弄回來。

沒想到,在母后那裡的,可不止阿瓜一人。我踏進坤寧宮時,坤寧宮裡可是如地獄一般的氣氛。

母后的臉冷得像是掛了霜。她端坐在榻上,目光陰沉的掃過一地的人。

連阿瓜在內,地上跪着的,可有十數人之多。可這些人中,只有阿瓜是完全匍匐在地,連額頭都抵着地板的,其他諸人全都是哭哭啼啼東倒西歪。

屋子裡明明暖氣很足,不知爲什麼,我看這屋子裡許多人都好像是怕似的。

我不動聲色,大步的走了進去。

“母后,我回來了。”我在母后身邊坐了下來。假裝沒看到馮嫣兒錢寶寶兩個侍立一旁。

“楚賢妃怎麼樣了?”母后問了一句。

“還好。沒死。”我簡單的說。

母后也就不再多問,她點着地上那一地的人說,“你走後,哀家便搜了宮,楚賢妃宮裡這小宮女,一搜便被我搜了出來。他們私藏了一個大活人,還不上報。皇上說,這是什麼罪?”

地上的人有人小聲的喊了一聲冤,攝於母后的威嚴,很快就閉了嘴,不敢再多說什麼。

我對那些人沒什麼興趣,直接問匍匐在地上的阿瓜,“這到底是怎回事?”

“奴婢被人蒙了頭,捆了身子。並不知是怎麼回事。”阿南迴說。她雖然抖得厲害,說話倒是不急不徐,有點阿南的風範。

若是她與阿南同時遇襲,她都不知阿南怎麼被打,就說明下手的不止一人。

“你們說!”母后讓那些人開口。

有一個看起來有些老成的宦官開了口,“奴婢是浣衣局總管,這小宮女是奴婢着人擡回浣衣局的。她被人扔在浣衣局外的溝渠邊,頭上蒙着麻袋,身上捆着繩子。老奴看着是個活人,便想着應該稟告皇上太后。還在拿主意呢,太后搜宮的人就搜到深衣局來了並非老奴有意藏人隱瞞什麼。”

母后冷笑一聲,“這種事還要拿主意,可見是無孔不入,無縫不鑽的小人。若是個好的,看到這樣情形,早該腳不點地的報上來了,還有空拿你個腿的主意!”母后出身市井,此時一急,說話便不那麼講究。

母后提高了聲音。“都拖出去打吧,打了就不會再鑽頭覓縫的拿歪主意了。”沒有一點容情的意思。

在一片哭嚎聲中,十幾個人一起拖了出去。

我已經大約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想來有人綁了阿瓜,扔到了浣衣局的門口。眼下這些人看到阿瓜時,是在考慮是先報太后,還是報了我,又或者報到馮嫣兒那裡去吧。拖了那麼長時間,明知我在找人而不上報,不過是首鼠兩端,不知該討好誰罷了。後宮只有我一個皇帝,起了這種心的,打死都不足惜。

“這個叫什麼阿瓜,也拖出去打。”母后咬着牙說,“她的主子都丟了,她身上倒是毫髮無傷,再怎麼也說不過去。當奴婢的,跟在身邊就是爲護主,如今主人丟了,她卻半個字也說不出來,不打還留着用不曾?”

我此時才明白那個紅櫻爲什麼要提前告訴我阿瓜在母后這裡了。若真的母后從阿南身邊奪了阿瓜,肯定是遂了某人的心。阿南爲人小心,輕易不肯信人。阿瓜雖然不精明,但好歹盡心盡責。阿南醒來不見阿瓜定是會傷心。

像紅櫻那種長混宮廷的奴婢,還是怕阿南遷怒吧。

“只怕有人是故意讓這丫頭毫髮無傷。”我冷笑了一聲,說完又瞪一眼地上的阿瓜,“你這蠢婢子,你主人傷得沉重。你不去跟前侍候,還在這裡遷延個什麼?!快滾!”

阿瓜先是一愣,好在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忙向我和母后磕了頭,跪着一點點退了出去。

母后不以爲然的瞪了我一眼,然後目光中就有了一些憂慮。

我的目光此時把站在母后身邊的幾個嬪妃全都掃了一遍。如今這裡沒別人,我覺得可以把話挑明瞭說。“如今楚賢妃傷重,是誰幹的朕定要查清。與其妒狠貪殘去算計楚賢妃,不如先看看自己的壽數還有幾天!”

我這人,對人一向還算寬和,昏則昏矣,並不殘暴。登基至今,在後宮從未開過殺戒。今天我說這話,是想讓他們知道我的怒氣。此言一出,先已經有人急了。

馮嫣兒一下子跪在了我的腳前。

“皇上讓奴家心內難安了。倒好像是宮中姐妹都在嫉妒楚賢妃一人似的,說來臣妾還是後宮排在前面的,皇上心裡這第一個懷疑的人想來就是妾了。這讓臣妾如何自處。”說着,立刻就眼淚汪汪,一付委屈的樣子。

我看着她,這女人到此時還來裝腔,我若不是早了解她,又要被她騙過。我知道,若阿南這回受傷的事與她無關才叫咄咄怪事。後宮之中,就數她勢力最大,能把阿南送出宮去,同時又暴露了鄧香的,除了她還有誰?

“罰傣一年。”母后不等我開口,乾淨簡潔的下令,“後宮之首是那麼容易當嗎?姐姐妹妹都該照顧得到。不然誰還稀罕你來當這個後宮之首!”母后平日對馮嫣兒還算好的,今日大約也是知道此事厲害了。

馮嫣兒的似乎在強忍着眼淚,在母后面前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臣妾願意受罰,可臣妾手無縛雞之力,哪有本事傷人,更沒本事擋住那傷人的人。妾一直以來,以爲這後宮之中只要自己行事安靜和順,與姐妹們和氣相處,不引得別人對自己懷有恨意,就是安身立命之本。哪想到別人的安危也要壓在妾的肩頭,這後宮之首不當也罷。”

我的眼睛不由得瞪圓了,按她這意思,阿南是不安靜和順,不與姐妹和氣相處才引得這一場禍事嘍?居然還以撂挑子要挾,她真以爲我非她不可嗎?

不對,現在我不是非她不可,是她的父親拿着兵權,我得罪不起。這就是外戚坐大,反噬君王的最好例子。

我當君王的,此時不能與她爭辯,但我也不願意就此哄她又讓她得了意。我假意沉吟着,好像真的打算去了她後宮之首之位似的。

馮嫣兒的臉色更難看了。

就在此時,母后先發現了站在門外的小小身影,楚弦提着他的小弓正向屋子裡探着頭。天氣寒冷,這孩子小臉已經凍得有些紅了。他在那裡站了多久了?

“呀,弦子來了。”母后一看到孩子,便斂了剛纔的怒氣,笑眯眯的招呼孩子進來,“哀家差點忘了,昨天叫你來看白獅貓如何茜成彩色毛球來着。來來來。”母后招呼那孩子進來。

楚弦看到跪在地上的馮嫣兒,有些遲疑。

“你們都退下吧。”母后對着我的嬪妃,臉又板了起來,“這事就這樣定了。以後誰有錯就罰誰,位高的罰的也重。你們自己去琢磨吧。”竟是很圓滑的把馮嫣兒打發了。我猜母后也並非纔看到弦子。

母后又招呼她的宮女去把獅子貓都抱出來,竟是五顏六色十好幾只。這些貓一起放在地止,看起來好像一個個彩色的毛團在地上打滾,看得我眼睛也直了。

難怪楚弦要來看。

“母后我自己以前作嬪妃時沒本事。”母后看着高高興興坐在地板上的楚弦,他此時正左擁右抱去逗那些獅貓,看起來與別的孩子倒也沒什麼兩樣,但我知道這孩子擔心姐姐,根本就是來探我和母后的口風的。

母后乘着空對我說,“哀家在後宮裡即不爲先王所*重,也輪不到人來嫉恨。但哀家還是見過後宮的慘劇的。”她向楚弦招手,楚弦立刻抱了只大紅的獅貓倚到母后身邊。母后用手捋那獅貓的大紅長毛。“原先宮中有位和妃,懷着龍子掉下後花園那個金明池,一屍兩命。”母后聲音平淡,好像只是說故事而已。

我靜靜地聽着,知道母后說的話都不是泛泛。也許是因爲我剛纔放了阿瓜。

“你父皇震怒,把整個後宮諸人全都打了一遍,說是不打,殺不了這宮裡的妖氣。”母后的手深深埋在了獅貓的長毛裡,不知做了什麼,那貓大叫了聲。

楚弦的長睫毛一抖,又穩住了。

“你母后我,也排着隊去捱了一板子,”母后微微一笑,“那時哀家根本連話都沒與和妃說過。”母后看了一眼弦子,用手輕拍弦子的頭,“還有和妃的家人,才死了女兒也沒有寬免,叫進來每人五板子。”母后嘆氣,“打的是不多。就是爲了讓所有人看到!記住!”

弦子擡起了頭看母后,他手一鬆,手上的獅貓從他手上滑跳下來,喵的一聲逃走了。

我懂得了母后的意思。我想弦子也懂了。他握緊了系在腰上的小弓,粉白的小臉上涌上了紅潮,“以後我當姐姐的護衛,誰敢動姐姐一根寒毛,我就射穿他的眼。”我猜這孩子此時來這裡,本就是爲他姐姐探口風來的,不想卻被母后激將了一下。

“這就對了!”母后一拍大腿,“這樣纔不枉你姐姐有你這麼個弟弟。”母后這樣教人家的孩子,她當初可不是這樣教我的。

母后又瞪我一眼,“你父皇在世時,總說你仁慈太過,哀家現在看,你父皇說得不錯。你要學學你的父皇。不然別說鎮守天下,哀家看,我兒怕是連個後宮都鎮不住了。”

我怔怔的看母后。

母后嘆了一口氣,“以前我們孤兒寡母無所依仗,我才教你要知進退。現在不一樣了,你可是天子啊!天下君王是有進無退的。”母后這樣說時,用憂慮的目光看着我。母后年紀大了,現在還能幫我一二,她是擔心她自己百年之後,我會怎麼。前一世,母后臨死都是對我不放心的。只是我當時自己沒有好好體會母后的心情。

這一次,我就聽母后一回,好讓她對我放心。我站了起來,“擬旨!”

掌筆宦官立刻站了出來。

“楚賢妃被襲一事,事關重大,立即嚴查。務要查到真兇。因此事關涉後宮禮法大體,無可姑息。着:馮淑妃罰俸一年,楚賢妃罰俸半年……”

既然要鬧,就不妨大鬧一場,連母后都覺得我太過仁慈,那麼我就不仁慈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