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7)

汶川地震,我們共同的思考

沉痛,我們一直沉痛着。

感動,我們一直感動着。

思考,我們一直思考着。

我們在淚光中看到,面對強震,災區人民捨己救人,拼自己的命去救他人的命;他們不離不棄,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仍在全力拯救別人。這是一個奉獻愛的羣體,在慘烈的廢墟上,心與心碰撞,愛與愛交融,譜寫出人間動人的華彩樂章!是他們的苦難、奉獻和犧牲,點燃全民族的愛與力量。汶川抗震再次向人們昭示出英雄的深層內涵:無私者無畏,大愛者大勇。我們哭了,爲那些在廢墟中堅守生命的意志,爲那些在強震中打開生命之門的大愛,爲那些閃耀人性光芒的溫暖。好久好久,我們都沒有這樣感動了。

我們在淚光中看到,中國人並沒有示弱,一個個英雄的形象分外清晰: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人民教師、醫生護士、基層幹部、志願者、新聞記者以及頑強求生自救的災區羣衆……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創造生命的奇蹟,爲救出他人以慷慨的姿勢毅然赴死。他們奮力鑿開廢墟,數不清的雙手託舉起生命。他們救死扶傷,眼含淚水而表情堅毅。他們的身影在歷史中定格,在民衆的心中高聳,匯聚成一組捨生忘死、不屈不撓、友愛互助的中華民族人民英雄的羣像,是我們民族和時代最可歌可泣的英雄!

一切爲了生命!***在你身邊,總理在你身邊,解放軍在你身邊,全國人民在你身邊。我們的民族正用千萬顆心,墊起那沉重的水泥板,我們要救出你們,我們要爲這一線希望哪怕去犧牲!我們說:生命無價,生命至上,是現代國家的最高價值!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它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這次救災,不僅醫治傷病,還注重心理救護,表現了對人生命的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關懷。建設新家園,首先重建靈魂家園。我們高興地看到,這種生命平等、尊重生命的“普世性”意識,已經成爲我們基本的價值理念。我們會樂觀地想,我們的和諧社會,我們的科學發展,本身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讓生命美好、人民幸福。看汶川廢墟上長出了一簇野花,它在向我們講述生命的意義,並照耀我們前進的征程!

國家哀悼日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珍惜生命、敬重生命的共同價值理念具有了國家形式,個體生命價值平等的光芒熠熠生輝。對於自然,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和微小,面對災難,卻是如此堅韌和強大。億萬人民已經真切地感受到,作爲人民的主體意義,激發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是的,當每個普通人的生命價值都得到敬重,那麼他們與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個**就緊緊聯繫在了一起,衆志成城就能攜手渡過難關!汶川抗震救災的勝利,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歷史證明,災難都是以文明的進步作爲補償的。**逸的日子想的是掙錢,也許只有當真正的災難來臨時,我們才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也許只有災難來臨時,我們才知道什麼是最珍貴的,那就是愛和奉獻。當我們置身災難時,我們也能變得無私和無畏。災難,讓我們找回了丟失的東西,更能體會到團結的力量。災難帶給我們空前的團結!無論是經歷此劫難的災區倖存者,還是心向汶川的人民,都將從此學會感恩:以一顆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人世間所有的創傷,最終都得由愛來撫平。愛的本質雖然一樣,愛的方式卻各自不同。也許我們曾經麻木,但不要忘了,我們有愛的儲備,我們一直有愛的能力!

經歷過如此劫難的四川人民,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奉獻精神有着真切體驗和深刻理解,正是這種刻骨銘心的人文感悟,重構了汶川人的精神世界。“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的口號已經成爲汶川人民永遠保持前進姿態的精神沃土!偉大的汶川抗震精神,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積澱中孕育,在科學發展的催化下形成,在救災、重建的過程中奔騰、激盪、昇華,必將成爲汶川人最寶貴的收穫和財富。據此,汶川人民如逐日的夸父,在廢墟上投杖爲林,重建起更加美好的精神和物質家園。“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大災!在缺吃、缺穿、缺水、缺房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團結互助,同甘共苦,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體現出的親情、友情和公而忘私的集體主義精神,折射出人性中的至真至純。災難中收穫的巨大的精神財富,已經昇華爲一種不朽的抗震精神,融入四川人民的血脈,成爲巴蜀文明新的靈魂,向世界展示出大愛的力量,展示出巴蜀兒女戰天鬥地的嶄新風采!如果說地震是一種偶然,那麼英雄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汶川人民,則用這樣一種必然告訴世界:在任何自然災害面前,一個民族所擁有的堅強意志和它選擇的勇敢面對,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摧垮的!中國是震不垮的!

這,就是汶川大地震留給人類歷史的核心價值和永恆思考!

請看,當今世界,可有這樣的團結一心?

請看,當今中國,就有這樣英勇的人民!

國難當頭,豪氣當歌。唐山人的感恩情懷是我們河北,乃至全國的一個縮影。中華文明養育了我們英雄的兒女,積聚了多年的感恩情懷也在這一刻奔涌了。13億雙手伸過來,從力量中傳遞着力量,從溫暖中印證着勇氣。詩人說:中國,不哭!人民說:中國,不敗!我們悲憫,爲那些逝去的生命;我們堅定,爲創造美好的未來。面對地震孤兒,我們說:“孩子,別哭,13億中國人都是你的親人!你的命就是我的命!”人們不僅敢說,同時也勇敢地去做。這一刻我們深深感到:做一箇中國人是多麼自豪!

我們向世界展示一個什麼樣的中國?我們究竟要一個什麼樣的中國?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中國人?

中國感動了世界!西方媒體說:原來中國人是這樣的!32年了,從唐山到汶川,中國已經不再把自然災害的傷亡視爲國家機密了,汶川發生地震後國家每天都發布了正面、透明、準確的信息。讓世人看到了災民的痛苦,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忍辱負重,看到了災難面前人性的光輝,看到了**果斷處理災害的能力,看到了中國大地上真正的人權,看到了中國特色的危機應急機制已經走向成熟,看到了以人爲本的救援機制的高效與完善……

從唐山到汶川,整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現代生活。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儲備了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儲備了足夠的愛!我們在爲取得的成就歡呼的時候,還要有一種深深的憂患:汶川地震給國人敲響了警鐘。過去的唐山,是對地震不設防的城市,因此留下了慘痛的教訓,今天的唐山已堅固地設防了。唐山有一句口號:“寧可千日無震,不可一日不防!”過去的汶川是不設防的城市,那麼多親人離我們而去。我們相信明天的汶川也會設防了,而且會更好。我們要說的是,防患於未然,要讓全國對地震不設防的城市設防!所以,在未來的日子,我們要走一條科學的防災減災之路。

地震是我們人生中的重要經歷,是我們不可抗拒的命運。我們常常對大地進行詛咒式的祈禱,由誰來開拓災難的救贖之路呢?我們問大地,你的心臟是不是有裂痕呢?你爲什麼以無序、頑固和劇烈的顫動對待我們每一個生靈呢?我們多想遊走於裂痕之間,捧起一片新土,將裂痕堅固地對接好。我們撫摩一塊塊殘磚、一道道地縫、一塊塊斷壁,覺得那是破譯災難的咒語。於是,生命的目光超越了大地。在人間無邊的大愛裡,我們似乎看到了大地反省的眼神。

大地都在反省,我們人類能不反思嗎?

無論是唐山大地震,還是汶川大地震,抗震精神都是一脈相承的。可是,我們遺忘了很久。汶川地震,生命中最寶貴的精神在災難中愴然復活。32年前的唐山留下了抗震精神,今天的汶川,是對唐山抗震精神的深化,是對民族心靈的淨化與強化。正像錢理羣先生所說:“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並正在形成的三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爲核心的仁愛精神;二是以多元社會、文化並存爲核心的寬容精神;三是社會參與和承擔的責任意識。”因而建設一個更加人性化的仁愛中國,建設一個國內各民族相親相愛、與世界和睦相處的禮儀中國。抗擊災難帶給我們的精神資源,是在兩次大災難中,我們的人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非常寶貴。是的,災難改變了我們很多很多!也許這是災難留給我們最大的精神財富吧!有人說:“這次地震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心靈經歷了一次洗禮,靈魂得到了昇華。”在災難的考驗面前,在真、善、美的感召下,相信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反省自身,不斷認識自我,不斷提高自己。領導的改變、**的改變、人民的改變,最終讓我們的國家改變。這樣的改變正在不知不覺地發生,並且有如春雨潤物,潛移默化地、長久地產生影響。這種精神能量是無法估量的!

我們要警惕健忘症,請記住,而且要永遠記住。可是,我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災難畢竟是一個非常狀態,我們終歸要回到日常化、世俗化的生活流程中,容易在“生命美麗,活着真好”的歌舞昇平中麻木靈魂。所以,我們還要拋開自私、頹廢的自我,讓英雄之氣浩然長存,否則,我們就是罪人!讓抗震精神轉化爲育人、治國的強大精神資源,並使這一資源科學化、常態化、制度化,使其永遠發揮效力。

我們的文學藝術界常常困惑於世俗化與崇高感的矛盾中,倍感精神資源匱乏。世俗化肯定人的自然慾望,肯定世俗化的生活樂趣,這沒有什麼錯誤。但是,我們的文學總是這樣,註定無法逃脫疲憊之態,致使作家困惑,讀者厭倦。有的作品,即便找到了英雄也是抗日的英雄,或是時過境遷的英雄。我們人類不可能永遠滿足於現實的平庸,崇高感、英雄氣,永遠是令人神往的。所以,我們的文藝一定會在汶川抗震的精神資源裡找到靈感,從而完成今天英雄精神的挖掘與重塑!

我們失去了同胞,我們悲痛;我們失去了家園,我們堅強。我們在悲痛中站起,收穫了無盡的精神和力量。在心靈一次次的顫動中,見證了一個強大民族不屈的精神和意志。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

汶川力量就是中國力量!

唐山精神就是中國精神!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序言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序言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序言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序言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序言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
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序言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序言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序言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序言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序言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