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埃及!

埃及是什麼?

尼羅河、撒哈拉沙漠、金字塔、埃及豔后、法老的詛咒,在到達埃及之前,任何對埃及有些瞭解的人腦海裡只有這些關鍵詞。

風沙中數千年的榮光,是法老們喃喃低語的祈禱!

一個文明取代另一個文明,隨着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凝聚在一個又一個的墳墓中!

一個信仰代替另一個信仰,由一座座新的神廟開始,結束在一座座新的教堂與清真寺中!

一羣人在酷熱的沙漠中游蕩,另一羣人在海的那邊過來,駕着船騎着馬,南征北戰,用血與火寫下征服與被征服的偉大史詩!

這邊是太陽神的祈禱,那邊是真主的呼喚!

一個過去也許比現在更加精彩地方,這個國度的子民在忙於熟識他們的歷史時,他們的輝煌也許就埋在他們腳下的地面表土。

在埃及神話傳說中,浩瀚的沙漠裡有一種鳥,生活五百年後身焚,然後又從其焚灰中再生。埃及人把它叫做不死鳥,而在華夏,人們叫它做鳳凰。

其實,人類一定是想擁有有這樣的再生能力。否則,就不會捏造一個神話說鳳凰可以再生的傳說了。

古埃及的文明自尼羅河誕生,輝煌,璀璨,而後又泯滅在異族的入侵之下,慢慢的凋零,現在是到了讓他重獲新生的時候了。

在後世人們眼中,金字塔是埃及最典型的象徵,後世的人曾發現過一件石板,上面刻着的戰爭場面中,一國王模樣的人頭戴着象徵上埃及的白色王冠,正舉着權杖猛擊一個跪在地上的人,另一側刻着同一個國王,頭上戴的卻是下埃及的紅色王冠。這塊石板出自公元前3100年,被稱爲“納爾曼調色版”。

一位國王頭戴兩頂王冠,意味着當時的埃及已經統一在同一君主的統治之下。埃及的歷史,便由納爾曼國王統一的古埃及開始,經歷了3000多年,換了170位國王和法老,這就是所謂的“法老時代的埃及”。而直到公元前1550年纔開始的“新國王”時代,國王才起用“法老”這個稱號。

後世的很多歷史,考古學家都相信,統一古埃及的第一位國王納爾曼也許就是美尼斯,這個統治者可能擁有兩個名字。他在上下埃及的交界處締造了古埃及的首都孟菲斯城,以便更好地同時控制尼羅河谷和三角洲地區。人們把孟菲斯城說成是當時一個“繁榮的世界性城市”,從規模宏大的墓葬就可以想象這個城市當時的輝煌。而這個時期,就是人們所說的“金字塔時代”了。

在眼花繚亂、極度輝煌的文明中穿越,同樣出自文明古國的炎黃子孫或許更加能夠理解,這種文明凝結而成的不易。

在古埃及的歷史上,也曾經有過極其輝煌,強盛的時期,特別是在底比斯崛起,將阿蒙神奉爲“諸神之王”,標誌着中王國時期的開始之後。

在公元前14世紀中葉,埃及古王國與新王國這兩大輝煌時代之間的過度時期,尼羅河中游,曾經雄踞着一座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都城。這就是被古希臘大詩人荷馬稱爲“百門之都”的底比斯。不斷的分裂和戰爭,令古埃及社會發展停滯不前。

從公元前2134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蘇好代布興建底比斯作爲都城,底比斯的興盛是跟阿蒙神聯繫在一起的。法老孟蘇好代布把首都定在底比斯後,從此開始在底比斯爲阿蒙神大興土木,底比斯在古埃及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就這樣被奠定了下來。

中王國時代快結束的時候,埃及遭遇了北方屬於巴勒斯坦民族的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喜克索斯人首先在戰爭中使用了馬和戰車,再加上高超的箭術,他們征服了以尼羅河三角洲爲主的大半個埃及,最後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底比斯經歷了第一次衰落。

在阿蒙霍太普三世在位的40年間,幾乎沒有發動過戰爭,而是集中精力把戰爭中掠取的大量財富和戰俘,開始在東底比斯爲阿蒙神和他們自己建起了一座座壯觀的神廟和宮殿,爲後世的盜墓者留下令人心醉的豐富寶藏。

正因爲如此,在後世埃及幾乎成爲了國際盜墓者的中心,阿蒙霍太普三世這樣大肆揮霍人力物力,到底是發昏了還是受到了神的啓示?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還有那位在後世最爲著名,9歲登基18歲就夭折的可憐的法老圖坦卡蒙,雖然在位時默默無名、沒什麼功績,卻因爲他的墳墓被盜墓者遺忘,而在近代被完整挖掘,這位的少年法老卻瞬間舉世聞名,成了古埃及文明的驕傲。他那張著名的黃金面具,甚至成了埃及的國家標誌。

圖坦卡蒙這位王族小夥子夭折後,王位後繼無人。王后的爺爺阿亞爲奪取王位,儘管已屆年慕,也不顧一切地與孫女匆匆完婚。

阿亞死後,王位落到了一名將領的手中,他就是威鎮四方的拉美西斯一世。在拉美西斯朝代,法老們個個都能征善戰,其中最傑出的勇士就是拉美西斯二世,這個被埃及人供奉爲萬能法老神的勇士,在沙場上所向披靡。而他建造的巨大無比的阿布.辛貝神廟、卡那克立柱大廳,以及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祭廟,在世界的眼裡簡直就是埃及的代表。

可以這樣說,拉美西斯二世是個有嚴重建築狂和暴露狂的法老,無論何時何地,都喜歡把自己巨大無比的石雕像,聳立在任何一個稍微可以展示他的權力和偉績的地方。沒有那一位法老能象他那樣完成那麼多的,規模如此之大的土建工程,也沒有誰能象他那樣建立這麼多自己的雕像。

在拉美西斯時代,阿蒙神也受到了來自以色列人信仰的上帝的威脅。曾經是法老王族的以色列人摩西,被流放到西奈半島後,在西奈山接受了上帝的十戒,後來回到法老的都城,用上帝的啓示公然駁擊法老拉美西斯信仰的阿蒙神啓示,令埃及法老的信仰受到空前威脅,並帶領百萬以色列人成功走出埃及。

公元前7世紀,古埃及王國的最後一位女王用毒蛇結束了自己傳奇嬈豔的一生,同時也結束了埃及最繁榮的帝國時代。

自此之後,這個製造了人類最輝煌文明的王國開始遭受外國人的統治,相繼落入亞述人、希臘人、羅馬人、土耳其人、法國人和英國人等外族統治者手中,資源被洗劫一空。即使在後來埃及宣佈成爲獨立國家,如此糟糕的情況也沒有得到改善。直到著名的1952年埃及大革命勝利,經過了漫長的兩千多年,才完全結束了埃及被外人蹂躪的歷史。

現在這個時間似乎就要提前了,埃及人將獲得自由和新生,至少大唐是這麼認爲的,他們並不把自己當成侵略者,如果非要給自己下一個定義的話,或許唐人更加願意接受一個征服者,解放者的稱呼。

“隆隆!”

驚天動地的馬蹄聲響起,一隊接一隊的唐軍在乾旱的大地上縱橫馳騁,排列成了整齊的軍陣。唐軍訓練有素,行動迅速,列陣非常迅捷,沒過多久,一座座龐大的軍陣就呈現在了大地上,橫成行,豎成列,陣勢厚重謹嚴,給人一種不可撼動之感。

每一名唐軍將士們都是一樣的盔明甲亮,精神抖擻,昂首挺胸,戰意高熾,眼裡閃着對建功立業極度渴望的光芒。

在他們當中,曾經有過在杜睿麾下效力經驗的人,已經不多了,大唐現在實行的經過杜睿改革之後的義務兵役制度,一般的列兵,只需要服滿四年的兵役,便可以申請退伍,甚至有的時候,大唐軍方爲了保證軍隊的年輕化,還時常的進行裁軍。

這些年來,大唐並無太大的戰事,因此在他們之前,甚至有的將士,從軍四年,都沒有過效命疆場的機會。

不能上陣殺敵,建功立業,這對渴望爲國效命的唐軍將士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不過眼下這些唐軍將士是幸運的,他們獲得了這個機會,這個可以讓他們出人頭地的機會,即使這個機會需要他們出得百死而得一生來換,他們也是無怨無悔。

軍人是做什麼,就是保家衛國,開疆拓土的,不然國家每年花那麼多錢,養着他們作甚?

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沒有過戰爭的經驗,不要說更遠久的征伐吐蕃之戰,就是距離眼下最近的與大食的廝殺,他們也都只是帶着羨慕的表情,聽軍中那些前輩說起過。

那個時候,他們當真是滿心的羨慕,現在終於輪到他們,在疆場之上,憑着一刀一槍,殺出一個功名來。

渴望出征的唐軍將士太多了,遼東軍,禁軍,天竺軍,安南軍,安西軍,無數的將士都盼望着能得到這份光榮,但是可以親身參與其中的畢竟還只能是少數。他們這些人也是經過層層篩選,選出來的,可以說,他們都是各個軍區大軍之中精銳當中的精銳。

爲國效命,征戰沙場,這是每一個唐軍將士千盼萬盼方盼望的機會,尤其還是對大唐的世仇大食用兵,更是人人振奮異常,歡喜莫銘,要不是唐軍的軍紀極嚴,號令嚴明,他們早就放聲高歌了。

大食,蔥嶺!

這兩個詞是每一個大唐軍人心中永遠的痛,雖說事後杜睿率軍入西域,奔中亞,四戰四捷,將大食軍隊殺得灰飛湮滅,也算是報了大仇。

可是在每一個大唐軍人的心中,這份仇恨,可不是用大食人的性命,就能夠抹平的,十數萬忠魂埋骨蔥嶺,山河爲之變色,五嶽爲之顛倒,這仇恨已經深深的刻在了大唐軍人的靈魂之中。

殺!殺!殺!

只有殺得大食滅國,只有殺得大食再無男丁,這仇恨纔算是熄了,而現在還早着呢。

擊破大食,是大唐男兒的夢想,無時無刻都在激勵着大唐男兒,如今他們已經站在了大食人的土地上,他們報仇的序幕已經拉開,當真是人人興奮,人人戰意高熾,恨不得插上翅膀,找到所能找到的一切大食人,與之決一死戰。

“得!得!”

急促的蹄聲響起,只見薛仁貴在衆將的簇擁下,疾馳而來,現而今,他不過是三十多歲的年紀,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白盔白甲,素羅袍,腰懸天子所賜佩劍,看上去威風凜凜。

薛仁貴在將士們心目中的地位雖然不及杜睿,卻也是極高的,雖然不是杜睿那樣獲得了軍神只好的神明,卻也是差不了多少,徵契丹,徵三韓,跨海遠征倭國,這些年來更是連年向北用兵,拓土何止萬里,薛仁貴的威名早已名揚天下。

將士們一見薛仁貴到來,無是是挺胸擡頭,眼睜瞪得滾圓,死盯着薛仁貴,等待着命令。

來到軍陣前,薛仁貴一拉馬繮,戰馬一陣嘶鳴,人立而起,停了下來,薛仁貴掃視軍陣,對將士們的鬥志很是滿意,微微點頭。

“弟兄們!今天是個大日子!”薛仁貴開始戰前訓話了。

這是出征的信號,薛仁貴一開口說話,將士們無不是興奮莫銘,眼睛瞪得大了,胸膛挺得高了,精神抖擻,此刻就算面前是刀山火海,他們也敢闖,就算面前是十殿閻羅,他們也敢殺。

“今天是我軍正式進軍埃及,掃蕩非洲的大日子!”薛仁貴詮釋一句。

“大唐萬勝!”

薛仁貴的訓話爲一片驚天動地的吼聲所淹沒,將士們難掩喜悅之色,扯起喉嚨大聲嘶吼起來。

“大食人竊據埃及十餘載,現在這裡該輪到我們大唐做主了,我們將把埃及從大食人的手裡奪過來,將大唐的旗幟,插遍埃及的每一個角落!”

“大唐萬勝!”

與大食開戰,是大唐男兒的夢想,千盼萬盼,終於盼到這一刻了。雖然早就知道了,然而,從薛仁貴的嘴裡說出來,仍是讓人歡喜,讓人振奮,每一個大唐軍人的心裡,都是深恨大食,只要是與大食爲敵,有機會手刃仇敵,他們就高興,就興奮。

“大唐萬勝!”

“聽着你們的歡喜聲,看見你們的振奮之色。本帥就知道,你們已經做好了與大食決一死戰,奪取埃及的準備!”薛仁貴接着訓話,道,“大食是大唐的死敵,幾十年來,大食亡我大唐,奴役華夏之狼子野心不死,爲此,大食人殺我百姓,擄我商隊,蔥嶺一戰,十數萬忠魂埋骨沙場,大食罪惡累累,惡行如山。”

“擊破大食!”將士們又爆發出一陣驚天的吼聲,人人眼裡閃着仇恨的光芒,復仇的火焰已經燃燒了起來,大唐軍中,人人皆爲袍澤弟兄,大食殺了大唐十幾萬人,大唐就要殺大食幾百萬人。

自從大食帝國建立之後,伴隨着東西方的接觸日益頻繁,大食人見識到了東方的富庶,貪婪之心大起,幾乎伴隨着大唐的建立,大食人就已經成了大唐最大的威脅,在利益的驅動之下,大食幾代人都踏上了東征的道路,先是打下中亞,再和大唐接壤,在中亞展開了多年的博弈,雙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雖然大唐佔了上風,屢次挫敗了大食人東進的念頭,然而,大食帝國畢竟是一個大國,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帝國之一,疆域廣闊,人口衆多,物產豐饒,實力強勁,屢敗屢戰,大唐雖然實力強悍,卻不能擊破大食。

爲了彌補與大唐的差距,大食人採取了很多血腥的手段,殘殺大唐百姓,搶擄大唐的商隊,脅迫大唐屬國。這些事,每年都要發生很多起,這讓唐人異常氣憤,直到高宗皇帝李承乾忍無可忍,派遣蘇定方西征,結果蔥嶺一戰大敗,大唐折損十數萬人,如果不是杜睿臨危授命,怕是西域也不爲大唐所有了,這些年來,雙方雖然相安無事,但是仇恨卻沒有消除,反而越來越深,根本就化不開了,薛仁貴以此訓話,激發着將士們的仇恨之心,效果非常明顯,將士們眼裡殺機涌現。

“最可恨者,就在幾年前,大食人扶持昭武九姓背反大唐,妄圖染指西域,先帝不堪受辱,揮兵西向,然蔥嶺一戰大敗,十數萬將士殞命,大食出兵數十萬,攻入西域,圍安西四鎮,妄圖進軍河西之地,攻破長安,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亡我之心不死!”薛仁貴的聲調轉高,大聲道,“幸得宋國公臨危授命,攻入西域,擊破大食,解安西鎮之圍,復我西域,又越過蔥嶺,殺奔中亞,雪此大恨!”

“擊破大食!”

“大唐萬勝!”

薛仁貴所說的這些事,他們自然早就知道,但是今天聽起來,依然倍感振奮,眼神之中閃爍着崇敬的目光。

薛仁貴接着又道:“將士們!現在輪到我們了,大食人雖遭宋國公大敗,然其野心不死,現而今又要攻略我大唐友邦,其意圖還是在我大唐,將士們,蔥嶺十數萬忠魂不熄,他們日日夜夜盼着的都是我們攻滅大食,如今,本帥帶領你們來到埃及,就是要告訴那些大食人,我們不會再等在家中,等着他們攻上門來,這埃及,就是大唐復仇的第一步!”

薛仁貴喊着,突然一把抽出腰間佩帶着的天子寶劍,大聲吼道:“大唐天子寶劍在此,但凡太陽所能照耀之處,便爲我大唐所有!”

聽了薛仁貴的訓話,將士們無不是倍感振奮,無不是扯起嗓子大聲嘶吼起來,如同猛虎咆哮,聲震天地。

“大唐萬勝!”薛仁貴右臂高高舉起,大聲咆哮起來。

“大唐萬勝!”將士們也爆發出驚天的吼聲,此時此刻,他們是豪氣蓋世,萬丈豪情直衝九重天。

薛仁貴將手中的寶劍對着西北方向重重揮下,宛若驚雷閃電,極有威勢。

蘇向對着薛仁貴一拱手,縱馬躍起,率領先鋒大軍出發,踏上了進軍的道路。唐軍一隊接一隊的開出,陣勢整齊,沒有絲毫亂象,氣勢驚天,殺氣騰騰。很快的,集中的三萬安西軍全部開出,直奔西北而去。

薛仁貴想的很明白,固守圖爾根本起不到牽制的作用,西奈半島雖然重要,連通着對大食人至關重要的敘利亞,大食人確實不可能置之不理。

但是如果只是在圖爾這一城,根本就不可能震懾到大食人,使其調動人馬過來,既然圖爾城在大食人眼中,微不足道,那麼敘利亞又如何?

不單單是蘇向這一路,緊跟着會有更多的人馬,從不同的方向朝着西奈半島的西北方向進軍,那裡可不僅僅是敘利亞,更重要的是,隔着一條海灣,可就是阿拉伯半島,那裡可是大食人的故土,是他們起家之地。

十萬大軍將四處出擊,給大食人造成一種錯覺,讓大食人誤以爲,大唐自圖爾登陸,是準備進攻阿拉伯半島。

計劃已定,接下來就是執行了,只不過唐軍也同樣面臨着極其嚴峻的考驗,他們的行軍路線可不是什麼好地方,而是大漠,要從大漠橫穿過去。

沙漠,在埃及可並不算稀奇,由於非洲北部,地處副熱帶高壓和東北信風交替控制地帶,這兩個大氣運動系統都是非常乾燥的,所以非洲北部形成大面積沙漠,比如撒哈拉沙漠。而埃及就處在非洲北部,所以國土熱帶沙漠廣佈,有的沙漠甚至逼近海岸。

只有在尼羅河流過的岸區和三角洲地帶由於尼羅河水的河水灌溉和每年一次尼羅河氾濫過後留下的肥沃的淤泥,纔有種植農作物的條件和發展農業,纔有了埃及幾千年文明的物質基礎,這是尼羅河在熱帶沙漠區開出的綠洲之花。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尼羅河,埃及所有的國土都會是沙漠,不管是撒哈拉還是阿拉伯沙漠都會連成一片。是尼羅河把廣大的沙漠分成西部的撒哈拉沙漠和東部的阿拉伯沙漠。

西奈半島是連接非洲及亞洲的三角形半島,面積六萬一千平方公里,同樣大部分被沙漠覆蓋。西濱蘇伊士灣,東接亞喀巴灣和內蓋夫沙漠,北臨地中海,南瀕紅海。東西最寬約210公里、南北最長約385公里。半島上廣大的乾燥地區稱爲西奈沙漠,與埃及的東部沙漠間隔著蘇伊士灣,但東邊則連綿進入內蓋夫沙漠,地形上沒有顯著的改變。

西奈半島地勢南高北低,從布隆角至穆罕默德角的南北距離約爲400千米,南部爲山地高原,海拔800到1500米,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37米,西南有加阿沿海平原,北部爲平坦高原,間有石漠和流沙,地中海沿岸爲平原,海拔300米以下,是塞得港通往巴勒斯坦的陸上走廊。

西奈可分爲兩個主要區域,一爲南邊的高山羣,包括凱瑟琳山、烏姆蕭馬爾山、的臺伯特山及西奈山等峰。南部區域基本上由火成岩構成,被峽谷狀的深峻荒溪所遽切,荒溪之水注入蘇伊士灣及亞喀巴灣。這些荒涼的山塊與西邊的蘇伊士灣隔著狹窄的濱海平原,但其東側卻自亞喀巴灣驟然升高。

另一個區域位於山塊的北側,佔西奈全境三分之二,其地形特徵包括廣闊的阿里什河平原、一些島狀丘塊以及沙丘連綿的西部及北部海岸寬廣平原。一條沿著西奈南緣呈馬蹄鐵曲線的明顯山脊,形成了三大流域區。北部流域區以阿里什河爲主,在阿里什鎮附近注入地中海。東部流域區及西部流域區均包含多條小溪。據估計西奈沙漠一年吸收當地降水20億立方公尺的水量。

由於西奈半島位於橫貫北非和南亞的大幹燥帶內,因而土壤表面崩解、沙丘廣闊、鹽化及多荒溪。從偶爾出現的厚層沖積土及湖積層看,以往曾普遍有較不幹燥的氣候狀況出現。低起伏的西奈北部地區冬天雨量較多,夏天干燥酷熱,春、秋兩季則有乾燥的喀新風及偶發的暴雨。

在大漠中行軍,並非薛仁貴首創,最早的就要數當初杜睿率軍西征高昌,就曾穿越數千裡的沙磧,此外貞觀年間,蘇定方爲了滅定西突厥,也曾經在沙漠之中行軍。

三萬安西軍在蘇向的率領下,當天就進入了大漠,大漠廣闊無垠,唐軍排着整齊的陣勢,齊頭並進,聲勢驚天,凡唐軍所過之處,就是一朵巨大的烏去,這是唐軍馬蹄濺起的沙土組成的烏雲,滾滾西去。

從大漠進軍,大的困難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方向,一個是糧草。

大漠大闊無垠,缺少參照物,在大漠上行軍,很容易迷路,但是這根本難不住唐軍,唐軍自打到了圖爾,薛仁貴就下令,在當地人當中徵集嚮導,爲唐軍引路,當地人歸附大食帝國的時間到底不長,民心未付,更爲重要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錢買不到的,哪怕是忠誠,在付出了高昂的報酬之後,那些當地人立刻就踊躍了起來,對他們來說,無論是大食人,還是唐人,誰統治這裡,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影響。

大漠很廣闊,三萬大軍所需的糧草多不勝數,想靠後方運輸,這明顯不可能,只能就地徵發或者購買。

爲此,從天竺道出發之時,唐軍就攜帶了大量的茶葉、絲綢這些對異族來說,相當新奇之物,用這些東西與生活在沙漠之中的土著居民購買食物。

當然唐軍也完全沒必要這麼費事,其實只要用搶的,什麼都解決了,只不過薛仁貴牢記着杜睿的叮囑,對待當地人,儘可能的要安撫爲主。

在蘇向的先鋒大軍離開圖爾城三天之後,又一隊唐軍集結完成,這支軍隊爲數三萬,正是薛仁貴麾下的安南軍,他們同樣要從大漠之中進軍,一路向西,作出攻擊阿拉伯半島的姿態。

之所以選在三天之後出發,而不是在蘇向出發之後就進軍,是在爲薛仁貴計算過的,從大漠進軍需要的時間比較長,爲了讓唐軍突然出現在大食人的實現當中,對大食人形成泰山壓頂之勢的威懾力,就需要在時間上大體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最大的震懾效果。

要不然的話,唐軍今天這裡出現一部分,明天那裡出現一部分,不過是添油戰術,不僅達不到震懾大食人的目的,反而會讓大食人覺得來此的不過是唐軍的小部隊,說不定根本就不會放在心上。

經過嚴密的計算,薛仁貴認爲,有三天的時間差,估計也差不多了。

此刻薛仁貴身着明光鎧,腰挎天子所賜佩劍,騎着駿馬而來,來到軍陣前,掃視唐軍,只見唐軍精神抖擻,士氣如虹,戰意高熾,不禁大爲滿意。

“將士們!三日之前,蘇將軍所率領的安西軍已經出發了,現在輪到你們了,我軍此番能不能將大食人在埃及的全部兵力吸引過來,就要看你們能不能做好這個釣魚的人!我命令你們,一路之上,所見到的大食狗盡數誅滅,寸草不留!”

“盡數誅滅,寸草不留!”將士們爆發出驚天的吼聲。

薛仁貴等人早就計較好了,不單單是安南軍,三天之前出發的安西軍也是一樣,薛仁貴要求他們沿途所遇到的一切城鎮,都要將大食人甄別出來,而後盡數處死,這麼做雖然有些殘忍,但是爲了做到誘敵的目的,他們就是要激怒大食人,讓他們過來複仇。

“出發!”薛仁貴的右手朝西方重重劃下,宛若驚雷閃電,氣勢不凡。

安南軍的統領杜林對着薛仁貴一拱手,一接馬繮,率先朝西行去,第一個踏上了征途。

“隆隆!”三萬安南大軍緊隨其後,隨着杜林出發。

這時,薛仁貴突然注意到一直跟隨他行動的皮納爾眉頭緊皺,似乎心事重重,即使不用問,薛仁貴也能猜到皮納爾究竟在擔心什麼,不過即便這樣,薛仁貴還是明知故問道:“皮納爾公爵,可是有心事!?”

皮納爾當然有心事,而且正如薛仁貴所料的那樣,心事重重,到了圖爾之後,皮納爾通過一些途徑已經瞭解到了拜占庭帝國的一些情況。

讓他驚訝的是,那個連他都覺得愚蠢透頂的查士丁尼二世居然死了,而繼承皇位的並不是他餓兒子,而是那個有着敘利亞血統的小亞細亞牧民,家鄉爲馬拉什,早年曾協助查士丁尼二世復位,並向政府進獻多頭生畜,得到賞識而獲得官職,官至安納托利亞軍區司令的利奧。

被查士丁尼二世委以重任,鎮壓菲莉皮庫斯叛軍的利奧在剿滅了叛軍之後,居然在亞美尼亞宣佈獨立,自稱利奧三世。

雖然自立爲王,但實際上利奧三世還未成爲拜佔廷的真正統治者,因爲君士坦丁堡仍然在查士丁尼二世的統治下,因此利奧三世勾結阿拉伯勢力,接受阿拉伯的條件,以爭取其支持,聯合出兵攻佔君士坦丁堡。

就在皮納爾離開君士坦丁堡,前往長安求援的六個月後,利奧三世率軍進入君士坦丁堡,殺死了查士丁尼二世和他的兒子,創立了伊蘇里亞王朝。

利奧三世建國後,並沒有履行對阿拉伯的承諾,阿拉伯因此率兵攻擊君士坦丁堡,阿拉伯兵的陸軍及海軍分別取道小亞細亞及博斯普魯斯海峽進攻。阿拉伯圍城近四個月後,利奧三世借用流動之火的威力,終於擊敗了阿拉伯軍隊,暫時抑制阿拉伯的威脅。

在打敗了阿拉伯人之後,基層出身的利奧三世對帝國體制的弊端有着非常清醒的認識,而對於四面受敵的拜占庭帝國,加強軍事力量顯然是重中之重。

利奧三世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後,便如同歷史上,他所做的一樣,開始將他多年苦苦思索的改革付爲實踐。他竭力整頓稅收的徵收,改善帝國的參政狀況,加強和完善軍區制,給予新興軍事貴族以土地和財產,給予士兵以安定的生活。但這一切都同當時拜占庭帝國的教會發生了牴觸,變得寸步難行。

在基督教獲得正統地位之後4個世紀,教會的勢力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以至到了畸形發展的地步,隨着亞洲地區被阿拉伯人征服,這些地區的主教涌入帝國內地,使畸形發展的狀況更加嚴重。

有一本教會的經書稱:“人類分成兩半,一半是僧侶,另一半是俗人。”僧侶人數的實際數字雖然達不到人口的一半,但他們所佔有的土地卻幾乎佔了帝國的半壁江山。而且他們還擁有免稅權和其他特權。與此同時,帝國無地少地的平民卻越來越多。要增加帝國的稅收和勞動力,要有大量富饒的土地分給新興的軍事貴族,就必須拿富得流油的教會開刀,無論利奧三世本人的宗教思想如何,這已成爲他的必然選擇。

另外,基督教會在宗教本身的硬傷也使它成爲了被攻擊的對象。早期的基督教強調精神信仰,禁止偶像崇拜。但基督教隨着它的發展也像許多其他宗教一樣,逐漸走上了偶像崇拜的道路,聖像和聖人遺骨被修道院供奉起來,愚昧的羣衆認爲對聖像的頂禮膜拜可以使自己趨利避害,而帶給了修道院滾滾財源。而且對各聖徒的偶像崇拜有把基督教引向多神論的危險,這嚴重違背了基督教作爲一神教的本質。基督教內部本身就有人對此十分不滿,而利奧三世正利用了這些硬傷,發起了向教會奪權的轟轟烈烈的“搗毀聖像運動”。

利奧三世發佈了第一道反對聖像崇拜的詔令,將供奉聖像視同偶像崇拜。這是向全國教會的第一道宣戰書。隨後,在全國發起了破壞聖像的運動。接着,由於教會違抗詔令,修道院的大批土地被沒收,餘下的土地也必須課稅,修道院的數量被大爲減少,大批修道士被還俗成爲社會勞動者。

利奧三世得到了大部分軍事貴族和宮廷貴族的支持,因爲他們是這場運動的最大受益者,從中分到了大量的土地財產,部分開明僧侶和保羅派信徒也站到了這一邊。而多數教會高級領導者則是反對力量的代表。

因爲這項政策,拜占庭國內已經亂作了一團,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不甘心被利奧三世愚弄的阿拉伯帝國哈里發葉齊德,再次糾結了二十萬大軍,一千八百搜戰艦,包圍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形勢岌岌可危。

皮納爾現在也很矛盾,因爲他所效忠的希拉剋略王朝已經覆滅,卑鄙的篡位者利奧三世成了拜占庭帝國的皇帝,他該怎麼辦?

向新的皇帝宣誓效忠?

還是利用大唐的力量顛覆利奧三世的統治?

此刻的皮納爾就好像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樣,進或者退,兩條路,讓他都不知道該怎麼選擇了。

而且現在擺在他面前的,還有一個更爲嚴重的問題,出使之前,他所代表的是查士丁尼二世,而且還是全權代表,可是現在的拜占庭帝國皇帝已經變成了利奧三世,即便他選擇向新皇帝效忠,可是他和杜睿達成的協議,利奧三世會答應嗎?

皮納爾雖然對利奧三世瞭解不多,也很少接觸,但是卻很清楚這是一個手段強硬,從來都不肯低頭的角色。

利奧三世可以打敗阿拉伯人一次,他就肯定會覺得自己能做到第二次,到時候如果他真的做到了,卻發現拜占庭帝國曾經的國土埃及行省,變成了大唐帝國的領地,他會怎麼做?

第十八章第51章 資治通鑑第33章 軍議第38章 繼續進兵(下)第71章 大決戰(下)第64章 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第44章 勇猛無敵第八章第41章 揚我國威第9章 釀酒第46章 攻取石堡城第33章 柳暗花明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五十一章第十六章第25章 名聲鵲起第42章 父與子第三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12章 兄妹情深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四章第64章 大海戰第53章 三戰而下第19章 鬧劇一般的反叛第36章 天下洶洶第34章 懲戒第三十五章第80章 日食第7章 西方攻略第40章 亂國之人第56章 兵權第35章 寧海小道第66章 封賞第26章 怒極攻心第54章 三站而下第16章 機會第35章 安市之戰第1章 洗牌(上)第43章 焚書坑儒第63章 安定地方第十八章第七十七章第四十一章第24章 澳大利亞第31章 出征第64章 大海戰第23章 戰第13章 富家翁第三十七章第61章 鳳辣子和武則天第二十八章第43章 焚書坑儒第四十三章第七章第十八章第85章 殲滅頑敵第91章 夷男來朝第48章 罪惡源泉第32章 危局第60章 媚娘心思第6章 牽動四方第七章第7章 魏王之毒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35章 離亂人,富貴狗第87章 地動山搖第61章 相思牽掛第80章 征服者第67章 追隨第52章 亂局第63章 皇室豪放女第二十一章第77章 收得佳徒第9章 訪客第46章 炎炎夏日第25章 怒不可遏第68章 宗教改革第69章 請辭第六章第十一章第28章 忠臣第28章 相煎何太急第37章 截擊第7章 田賦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27章 不敢領受和不容拒絕第14章 寶釵和黛玉第十六章第16章 燧發槍第三章第75章 何爲佛第73章 大食國滅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67章 佛道之爭第4章 天草降臨第五十三章
第十八章第51章 資治通鑑第33章 軍議第38章 繼續進兵(下)第71章 大決戰(下)第64章 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第44章 勇猛無敵第八章第41章 揚我國威第9章 釀酒第46章 攻取石堡城第33章 柳暗花明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五十一章第十六章第25章 名聲鵲起第42章 父與子第三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12章 兄妹情深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四章第64章 大海戰第53章 三戰而下第19章 鬧劇一般的反叛第36章 天下洶洶第34章 懲戒第三十五章第80章 日食第7章 西方攻略第40章 亂國之人第56章 兵權第35章 寧海小道第66章 封賞第26章 怒極攻心第54章 三站而下第16章 機會第35章 安市之戰第1章 洗牌(上)第43章 焚書坑儒第63章 安定地方第十八章第七十七章第四十一章第24章 澳大利亞第31章 出征第64章 大海戰第23章 戰第13章 富家翁第三十七章第61章 鳳辣子和武則天第二十八章第43章 焚書坑儒第四十三章第七章第十八章第85章 殲滅頑敵第91章 夷男來朝第48章 罪惡源泉第32章 危局第60章 媚娘心思第6章 牽動四方第七章第7章 魏王之毒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35章 離亂人,富貴狗第87章 地動山搖第61章 相思牽掛第80章 征服者第67章 追隨第52章 亂局第63章 皇室豪放女第二十一章第77章 收得佳徒第9章 訪客第46章 炎炎夏日第25章 怒不可遏第68章 宗教改革第69章 請辭第六章第十一章第28章 忠臣第28章 相煎何太急第37章 截擊第7章 田賦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27章 不敢領受和不容拒絕第14章 寶釵和黛玉第十六章第16章 燧發槍第三章第75章 何爲佛第73章 大食國滅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67章 佛道之爭第4章 天草降臨第五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