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怒

武京娘雖然惡了杜睿,卻沒有當天便走,兩人很有默契的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武京娘每日裡只是和武媚娘一起,共敘離情,武媚娘雖然心中疑惑,幾次出言相問,可武京娘只是笑而不語,讓武媚娘更是心生惴惴。

武媚娘去問杜睿,杜睿也是一樣的不言語,每日裡只是扮演着一個因爲皇后突然駕臨,倍感皇恩浩蕩,激動滿腔的臣子,對待武京娘始終恭恭敬敬,不曾有半分失禮之處。

武京娘在這大觀園內住了半月,便要啓程回長安了,臨行之時,上了鳳輦對恭送的杜睿言道:“宋國公這些年爲大唐操勞了,且安心修養,朝廷總會有用閣下之處,到時還需宋國公爲大唐效力,如今雖說去職還鄉,安享富貴,卻還望宋國公能體會聖上之意,莫要懈怠了!”

杜睿知道武京娘這是話裡有話,明裡說杜睿還有重返朝堂之日,實則卻是在警告,杜睿如何不明白,只是低頭謝恩,將武京娘一行人送出了杜陵。

武媚娘在一旁,越想武京娘離開的時候,說得那番話,心中越是不安,等到送走了武京娘,便急匆匆的來尋杜睿,要問個分明。

書房之中,杜睿見武媚娘急匆匆的來了,絲毫不覺的驚訝,武京娘畢竟是武媚孃的親妹妹,如今武京娘心裡懷着別樣的心思,這個心思又是那麼危險,她作爲姐姐豈能不擔心。

“夫君!那天小妹究竟和你說了什麼?”

看着武媚娘急切的模樣,杜睿倒是顯得雲淡風輕,道:“媚娘!你不是都知道了嗎?”。

武媚娘確實知道了,武京娘到大觀園的那一日,她就知道了武京娘這次來的真正目的,如今被杜睿反問,她一時間反倒不知道該怎麼說了,聯繫上這幾日武京孃的表現,她已經猜到了,杜睿最終還是拒絕了武京孃的招攬。

“夫君!我不明白,你爲什麼不肯答應!?”武媚娘確實滿心的疑惑,“當年你可以爲了當今聖上,與晉王爲敵,甚至不顧惜蓮兒的感受,爲的就是大唐儲位穩定,江山穩固!如今你若是幫了小妹,不一樣是爲了大唐儲位的穩定嗎?”。

杜睿淡淡的一笑,道:“媚娘!你覺得當初和現在一樣嗎?你是個聰明人,我不相信你看不出來,你妹妹的野心有多大!”

杜睿說着話,看着武媚娘,心中不由得感嘆,當真是兩姐妹,果然是一模一樣啊,一樣的有心機,一樣的有智慧,一樣的有野心。

歷史上的武媚娘在太宗時代並沒有得到太宗的賞識,她的才華也就無從施展。

但武媚娘不甘寂寞的性格決定了她必然尋求結束這種生活,而命運也給了她東山再起的機遇。李治即位爲高宗後不久,便將她召入宮,晉升爲昭儀。此後幾年武媚娘投入到了驚心動魄的爭寵鬥爭之中,先聯合王皇后一起鬥倒了蕭淑妃。

然而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武媚孃的野心沒有止境。以李弘的誕生爲標誌,她的理想已經發生變化,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對皇后的位置便想入非非了,隨着她理想的升級,她和王皇后之間的關係也即將發生逆轉。

李弘的誕生有什麼意義呢?

從李治的角度講,李弘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但是,給這個孩子起名“李弘”,卻顯得不同尋常。

“李弘”是道教的一個讖語。魏晉南北朝以來,天下戰亂頻仍,瘟疫流行,百姓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道教在全國流行開來。爲了收攬人心,它到處宣傳說早晚有一天,太平盛世會降臨的。說太上老君只要一降臨凡世,天下太平的景象就能出現。而老君的化身,就叫做李弘。什麼時候李弘出生了,就意味這老君出世了。好多次起義都打着李弘的旗號進行,因此李弘的政治意義在當時可以說是盡人皆知。

武媚娘從小熟讀文史,是一個愛玩文字遊戲的人,她一直篤信文字有着一種特殊的魔力,給兒子取名李弘,顯然是她的主意。這個名字包含着她對孩子的無限期望。她希望這個孩子將來可以當上皇帝,而且開創太平盛世。如果兒子當上皇帝,母親又是什麼呢?所以說武媚孃的野心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慾望是無止境的,她已經不滿足於僅僅在後宮有一個穩定的位置了。

李弘一出生,王皇后終於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引進武媚娘,確實打敗了蕭淑妃,但這個結果不僅沒有給她帶來好處,反倒讓她陷於更加危險的境地了。

蕭淑妃的兒子僅僅封爲雍王,已經讓她如臨大敵,而武媚娘直接暗示她,我的兒子要當皇帝。

這樣,武媚娘和王皇后的蜜月期結束了,昨天的盟友變成了今天的頭號敵人。而蕭淑妃自從武媚娘進宮,地位就一落千丈,對武媚娘自然也是恨之入骨。在這種情況下,兩顆仇恨而寂寞的心貼近了。

王皇后和蕭淑妃握手言歡,結成了反武統一戰線。所以說,後宮的關係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一樣,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爲了利益,王皇后和蕭淑妃盡棄前嫌,共同戰鬥,她們“遞相僭毀”武昭儀,一個接一個地向皇帝投訴武媚娘。

王皇后和蕭淑妃都已經出手了,那武媚娘是吃素的人嗎?

她也就出手了,她一改剛剛入宮時謹小慎微的態度,整天在皇帝面前說這兩個人的壞話。但是,她們吹風歸吹風,李治這時候的態度可以說是首鼠兩端,哪邊他都不想得罪。

比如說王皇后找到他了,說武媚娘這個人太壞了,她是個狐狸精。

唐高宗就馬上滅火,說,皇后,你說得對,我會對她嚴加管教。

武媚娘哪能吃虧啊,馬上也找他說,王皇后老欺負我,還嗚嗚咽咽做柔弱狀。

唐高宗一看也表態,說,寶貝,你放心,我收拾她。

那麼,高宗爲什麼要這麼做,哪邊都不得罪呢?

因爲他是皇帝,皇帝的心思可比我們多,他要把握大局,不能因小失大。雖然他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感情已經淡漠了,但她們的出身和家族勢力是他不得不考慮的。

對於武媚娘,他的確有着很深的感情,但是他也知道武媚孃的歷史太不清白。對於皇帝來說,政治利益還是最重要的,他不能爲感情放棄太多的東西。

他這樣首鼠兩端對誰有利呢?

很顯然是對王皇后有利,對武媚娘不利。因爲王皇后有強大的背景,地位相對比較穩固,適合打持久戰。

而武媚娘擁有什麼呢?

她擁有的只是李治的感情,而感情,特別是皇帝的感情,又是最不可靠的。蕭淑妃就是現成的例子。一年前皇帝和她還如膠似漆,現在卻對她冷若冰霜了。

如果拉鋸戰繼續下去的話,很可能又有新的人物取代武媚娘,那她可就一無所有了。所以武媚娘心急如焚,想要打破這種膠着狀態。爲此,她必須加重對王皇后她們的打擊力度。那麼她到底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出手呢?

最後武媚孃的野心促使他使出了最爲極端的一個辦法,犧牲了一個女兒的性命,換取了王皇后的下臺,並最終一步步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登上了皇后寶座之後,武媚娘表現的越來越像一個有野心的女人,她像慈禧一樣垂簾聽政,幫李治處理政事,也正是這份野心催促她稱帝的慾望越來越強烈。

在此過程中,武媚娘深深感受到以長孫無忌爲首的守舊派對自己的敵視。當上皇后之後,她罷黜了20多位反對自己的官員,長孫無忌等也被迫自殺,同時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擢用了李義府、許敬宗等親信。

剩下可能阻擋武媚娘攀上政壇頂峰的只有她幾個日漸長大的兒子。長子李弘曾立爲太子並代父理政,33歲時死去,時人傳說是被武媚娘毒死。次子李賢繼立,後因對武媚娘不滿而被廢,第三子李顯繼立。683年高宗死,李顯即位爲中宗,但很快因一句戲言被武媚娘所廢。武媚娘立第四子李旦爲傀儡,自己臨朝稱制,獨攬大權。後來,她於690年正式登上帝位,改唐爲周。

從這就可以開始看出她的性格,爲了權利可以不惜一切,甚至自己的女兒和兒子。似乎是個十足毒辣的女人!有人說“女人有了政治野心絕對不是好事!”的確,在她當了皇后又連生了三個兒子地位非常穩固的情況下,,她跳出來和兒子爭權奪利是沒什麼必要。可武媚娘就是這樣一個有這強烈政治慾望的女人!

武媚娘,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多面性的人物!有呂后的果斷,有長孫的才華,有慈禧的勇氣,也有她自己的獨到之處!作爲一個女人,武媚娘已經超越了關心政治的範圍;作爲一個女人,武媚娘已經超越了自己的本分。

如今的武京娘和歷史上的武媚娘何其相似,她們都是耐心的等待機會,成爲一國之母,不同的是,武媚娘是主動爭取,而武京娘則是顯得更加甘於蟄伏,不過結果是一樣的,他們都擠掉了原來在那個位子上的主人,坐到了原本不屬於她們的位子上。

武京娘因爲性格溫婉,得到了李承乾的喜愛,信任,在得到了這一切之後,她開始慢慢顯露出了她的野心,就像她的姐姐在歷史上所做過的一樣,扶植親信大臣,打擊元老勢力,步步爲營,野心慢慢滋長。

杜睿面對這一切,只覺得太可怕了,一切都太可怕了!

當初他爲了阻止歷史重演,千方百計的阻撓武媚娘和皇室搭上關係,甚至將武媚娘變成了他的女人,可是天意弄人,少了一個武媚娘,歷史又滋生出來了一個武京娘,一樣的血脈,一樣的地位,一樣的機會,類似的讓杜睿都覺得無所適從。

杜睿的話讓武媚娘也沉默了,她是個聰明絕頂的人,自然能看得出自家小妹和以往越來越不一樣了,別的連她這個一母同胞的姐姐都快要認不出來了,她現在才發現此前自己有多天真,原來武京娘先是大唐皇后,然後纔是她的妹妹。

“夫君!你當真覺得小妹會~~~~~~~~~”

此刻武媚娘還沒有意識到自家妹妹的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只是擔心武京娘一時糊塗,欲行呂后故事,當然現在的武京娘也同樣沒有意識到,對於一個女人的權利巔峰究竟是什麼。

武媚娘見杜睿沒說話,忙道:“夫君!你幫幫小妹,千萬不能看着她就這麼一步步走入險境啊!”

杜睿苦笑道:“幫她,怎麼幫她,是幫着她一起將太子託上皇位,還是幫着她將武氏推上一姓之尊容!”

武媚娘聞言頓時愣住了,細細的品味着杜睿的話,眼神之中突然滿是驚恐之色,道:“這~~~~~~這怎麼可能!”

杜睿嘆息道:“媚娘!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就好像當初我跟人說,這世界是個圓球的時候,一樣沒有人相信,可是結果呢?”

武媚娘還是不相信,雖然她曾經從伊莎貝拉公主那裡聽到過很多關於女人稱王的先例,可這是在華夏,這裡是男人的世界,縱然武京娘有天大的野心,難道她還當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見武媚娘似乎還要再問,杜睿搶先道:“媚娘!這件事不要再說了!若是她能迷途知返,或許一切都還有轉機,否則的話,就聽天由命吧!”

武媚娘聞言一愣,好半天才反應過來,默默的起身,走出了書房,雖然杜睿說是聽天由命,可是聽他的語氣就知道,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杜睿可是受過太宗皇帝託孤之重的!

#¥#¥#¥#¥#(分割線!以前的長了點兒,編輯說有騙字數的嫌疑,從今以後就這麼短小精幹好了)

車轔轔!馬蕭蕭!

轉眼數天,武京娘一行人便回到了長安,沒有耽擱,武京娘將李弘,李賢兩兄弟交給了宮娥內監之後,便擺駕到了承慶殿。

李承乾也早就在此等候了,他現在迫不及待想要問問武京娘,杜睿究竟有什麼好主意,可以滅了大食,成就他一番雄霸偉業。

雖然內心之中對杜睿有些忌憚,然而他忌憚的正是杜睿無與倫比的才華,在他的印象當中,似乎就沒有什麼事情是杜睿解決不了的,因此即便杜睿已經被他貶謫,他在遇到了難題的時候,還是情不自禁的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去找杜睿求教。

“什麼?杜承明當真這麼說的!?”李承乾的眉頭緊緊的皺在了一起,眼神之中帶着疑惑,似乎並不相信。

武京娘點點頭,道:“聖上!臣妾如何敢有所欺瞞,宋國公當真說大唐如今對大食開戰,戰之必不能勝,他還說~~~~~~~~”

李承乾臉色陰沉,道:“他還說了什麼?”

武京娘低着頭,似乎很是爲難的模樣,道:“臣妾返程之日,宋國公說了,他已然心灰意冷,無心於國事,今後只想與妻妾兒女逍遙江湖,安享富貴,不再過問朝中之事了!”

李承乾聞言,臉色變得更加陰鬱起來,眼神之中帶着深深的怒火,咬着牙,拳頭緊緊的攥着,道:“好!好!好!不再過問國事,好!杜承明!今後你便安安心心的陪着你的妻妾兒女逍遙江湖,安享富貴去吧!朕就不相信,離了你杜承明,朕就果真做不成大事!來人啊!傳旨,召李世績進宮!”

在一旁侍候的侯義聞言,面色爲難道:“聖上!李大人~~~~~~~李大人~~~~~~”

李承乾此刻正在氣頭上,見侯義吞吞吐吐,不耐煩道:“你這狗才,難道也要逍遙江湖,安享富貴了不成!”

侯義被嚇得連忙跪倒在地,辯解道:“奴才不敢,只是李世績大人已經因病告假兩月之久了!聽府上人說,李大人身染惡疾,已然下不得牀榻了!”

李承乾冷哼一聲道:“好啊!朕到用他們的時候了,一個個就只會推搪,不用找他了,將蘇定方找來!”

侯義應諾,連滾帶爬的去了。

武媚娘等侯義走了之後,忙勸道:“聖上!還請息怒,保重龍體要緊!”

李承乾撫着額頭,臉色痛苦的說道:“京娘!朕也知道,是朕負了杜承明,可是他~~~他不該如此啊!當初他曾答應過朕,要輔佐朕成就一代聖君偉業,可如今~~~~~”

李承乾的話沒有說完,那是因爲他突然記起來,當初他也曾承諾過一件事,要和杜睿做一對古往今來最爲相得的君臣,仔細算起來,還是他先違背了承諾。

想到此處,李承乾也是一聲長嘆,道:“罷了!終究是朕虧欠了他的!既然他無心過問國事,便讓他安享富貴去吧!”

第34章 瑪雅奸第43章 兵臨石堡城第七十七章第7章 大食消息續第9章 疑懼第六十七章第88章 開城納降第47章 說書先生第16章 原來是他第2章 失孤第四十五章第66章 回朝第68章 宗教改革第8章 不想起名第21章 家事第67章 彈劾第1章 貞觀二十二年第69章 請辭第12章 皇后省親第90章 汝南公主第73章 一戰功成第32章 安西軍第60章 進諫與否第72章 各方反應第5章 放逐第7章 老宅第4章 心機第57章 何懼武氏第15章 古非洲第三十五章第四十九章第2章 堅船利炮第十三章第9章 無題第33章 石堡城第2章 長安消息第23章 瘋狂高陽第2章 長安消息第四十二章第5章 大食消息第29章 瑪雅第8章 怒極第48章 初見丕平第56章 防患於未然第42章 風起第46章 英雄還是罪人第29章 尚武精神第66章 玉枕第26章 怒極攻心第八章第七十八章第35章 安市之戰第9章 劉仁軌第三十六章第12章 大唐皇帝的責任第2章 失孤第30章 正氣歌第45章 多事之秋第59章 朝議第51章 密謀第9章 意外來客第十六章第66章 回朝第1章 我們回家了第10章 身在甕中第24章 打金枝第二十二章第58章 騷亂第82章 閒來無事第三十五章第65章 何苦來哉第27章 綏州戰事第45章 世家之道第二十三章第六章第20章 北疆有事第9章 劉仁軌第1章 晉陽有喜第85章 殲滅頑敵第四十章第18章 身後事第7章 等你們好久了第57章 太子掌軍第二十一章第96章 和親!第35章 寧海小道第4章 留書第20章 叛軍第71章 大決戰(下)第71章 飛虎軍初顯威第92章 情敵第30章 大戰開啓第14章 李義府第61章 出師表第49章 伊莎貝拉公主第10章 密謀第29章 尚武精神第36章 坑殺第七十八章第30章 軍神廟
第34章 瑪雅奸第43章 兵臨石堡城第七十七章第7章 大食消息續第9章 疑懼第六十七章第88章 開城納降第47章 說書先生第16章 原來是他第2章 失孤第四十五章第66章 回朝第68章 宗教改革第8章 不想起名第21章 家事第67章 彈劾第1章 貞觀二十二年第69章 請辭第12章 皇后省親第90章 汝南公主第73章 一戰功成第32章 安西軍第60章 進諫與否第72章 各方反應第5章 放逐第7章 老宅第4章 心機第57章 何懼武氏第15章 古非洲第三十五章第四十九章第2章 堅船利炮第十三章第9章 無題第33章 石堡城第2章 長安消息第23章 瘋狂高陽第2章 長安消息第四十二章第5章 大食消息第29章 瑪雅第8章 怒極第48章 初見丕平第56章 防患於未然第42章 風起第46章 英雄還是罪人第29章 尚武精神第66章 玉枕第26章 怒極攻心第八章第七十八章第35章 安市之戰第9章 劉仁軌第三十六章第12章 大唐皇帝的責任第2章 失孤第30章 正氣歌第45章 多事之秋第59章 朝議第51章 密謀第9章 意外來客第十六章第66章 回朝第1章 我們回家了第10章 身在甕中第24章 打金枝第二十二章第58章 騷亂第82章 閒來無事第三十五章第65章 何苦來哉第27章 綏州戰事第45章 世家之道第二十三章第六章第20章 北疆有事第9章 劉仁軌第1章 晉陽有喜第85章 殲滅頑敵第四十章第18章 身後事第7章 等你們好久了第57章 太子掌軍第二十一章第96章 和親!第35章 寧海小道第4章 留書第20章 叛軍第71章 大決戰(下)第71章 飛虎軍初顯威第92章 情敵第30章 大戰開啓第14章 李義府第61章 出師表第49章 伊莎貝拉公主第10章 密謀第29章 尚武精神第36章 坑殺第七十八章第30章 軍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