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多事之秋

貞觀十四年,帝都長安!

當杜睿的船隊在諾曼底登錄的時候,大明宮中的李承乾正在他的寢宮之中焦急的等待着,太子妃海棠在一旁看着,也是頻頻皺眉。

李承乾不停的唉聲嘆氣,原本風姿俊朗的一張臉,此時滿布愁容,海棠見了也是暗暗心憂,走上前勸道:“殿下!已經派人去了,說不定人此時已經向回返了,且在放寬心等等!”

李承乾皺着眉,搖了搖頭,道:“已經出去了五天,這個時候也應當回來了!”

海棠看看宮門外,也是嘆了口氣道:“這恆連怎的這般不曉事,都去了這麼多時日,還不曾回來!殿下!要不要派人去只會一下我父親!”

李承乾擺了擺手,道:“還是暫且不要了,杜陵距離長安路程也不算近,或許今天晚間就能回來!”

正說着,恆連風塵僕僕的走了過來,李承乾一見,不禁大喜,忙上前也不等恆連參拜,便急着問道:“杜睿可回來了!?”

恆連看着李承乾滿心期待的模樣,低下頭,黯然的搖了搖,道:“回稟太子殿下,杜大人還不曾回來!臣去杜陵杜大人府上問過了,他們也許久沒有過杜大人的消息了!”

李承乾聞言,不禁滿心的失望,方纔的精氣神一下子就好像被抽空了一般,道:“還不曾回來!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海棠在一旁看着,問道:“恆連!你去杜陵,可曾見到了杜大人的妹妹杜雲蓮!?”

恆連又是搖了搖頭,道:“不曾見過,只是聽杜大人府上的可卿姑娘說,晉王妃被晉王殿下接到了長安,也有半月不曾回杜陵了!”

李承乾聞言心中更是黯然,嘆道:“承明不在,李恪又步步緊逼,此時節看來當真是要天亡我也!”

海棠最見不得的就是李承乾喪志的模樣,忙道:“殿下爲何如此,如今至少父皇,母后還不曾薄待殿下,更不曾說過要易儲之事,縱然晉王如何步步緊逼,只要殿下不率先亂了陣腳,他們又能如何!”

李承乾聞言,也不曾言語,只是失神的看着宮外的天空,他在想着杜睿此時到了什麼地方。

如今長安城中的局勢,隨着長孫無忌漸漸的倒向晉王李治,李承乾原本穩固的儲位,此時節也不那麼牢靠了,不但有吳王李恪虎視眈眈,如今又多了一個同樣身爲嫡子的李治,杜睿不在長安,李承乾的身邊乏人,在兩家不斷的打壓下,如今朝中已經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李承乾手中的籌碼,原本除了杜睿,就是長孫無忌,可是如今長孫無忌都和他疏遠了,他還能去依靠誰,最近朝中發生的幾件大事,都隱隱的指向李承乾這個大唐太子,便是太宗也漸漸對李承乾有了些許不滿。

去求助侯君集?

李承乾腦中稍一閃念,便將這個念頭扔到了九霄雲外,當初杜睿臨走之前,託杜貴捎給他的那封信當中反覆叮嚀的便是,遇事不決,可問長孫無忌,絕對不能和侯君集私相授受。

杜睿對侯君集這個大唐名將非常瞭解,雖然兵法韜略冠絕一時,但是名利心卻深重,再加上侯君集有一個天大的弱點,就是海棠,當年他爲了能讓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穩固,甚至不惜犧牲了養子遲德立,若是一旦李承乾的儲位受到威脅,侯君集爲了自己的女兒,難免會做出什麼可怕的事情來。

只是杜睿怎麼都沒想到,長孫無忌的權力慾望更重,居然因爲李承乾寵信自己,而選擇了領頭陣營。

這也是杜睿太過依賴前世的記憶了,他只記得李承乾一直到丟掉太子儲位,長孫無忌都堅定的站在了李承乾的身邊,卻忘了李承乾剛剛倒臺,他就投向了李治的懷抱。

太子宮中愁雲慘淡,然而吳王府上確實歌舞昇平,最近朝中確實發生了一件大事,年終之時,太宗派遣李承乾代替自己到幷州宣撫契丹部落,結果隨行的一個左屯衛軍營長,不知因爲什麼和契丹一個部落族長的兒子起了衝突,將對方一刀殺了。

契丹人當然不堪善罷甘休,當即鬧將起來,幸虧張公謹在幷州,又拉又打,才總算沒有發生太大的衝突。

事後查明,那個左屯衛軍的營長,正是李承乾乳母的侄子,被李承乾安排在左屯衛軍的,雖然事後,那個鬧事的營長被按律法處斬,但太宗對李承乾卻是大不滿意。

一方面,自打推行了新法以來,無論朝內朝外,還是軍中,太宗曾有明旨,一律禁止私人安插門生故吏,所有的官員任用,調遣,都須經過考覈之後才行,李承乾這般做顯然就是在明知故犯。

更讓太宗氣憤的是,在這次事件當中,李承乾居然毫無作爲,原本好言安撫,按律治罪的話,定能將契丹人壓服住,結果李承乾的不作爲,讓這次的衝突,越鬧越大,險些不可收拾。

李承乾倒黴,一直對東宮儲位垂涎的李恪自然喜不自勝,眼看着太宗對李承乾越來越沒有好臉色,他便急不可耐的將一衆投到他們下的官員,都聚集在了吳王府內,想要讓那些大臣們再接再厲,最好將這件事渲染的越大越好,一舉將李承乾從那個位子上趕下來。

“當今太子懦弱,如何能承繼大統之位,依下官之見,唯有吳王殿下才能繼承當今聖上的衣鉢,將這貞觀盛世延續下去,若論血統高貴,吳王殿下身居兩朝帝王的骨血,若論才能,殿下更是不二人選!”

說話的人正是杜睿的二兄長杜荷,去年剛剛迎娶了城陽公主,夫憑妻貴,如今已經升任駙馬都尉,雖然沒什麼實權,但是誰都知道城陽公主乃是太宗的愛女,自然不會小看了他。

李恪聞言大笑道:“杜大人謬讚了,小王之纔不過中人,如何擔得起衆位大人的擡愛!”

杜構坐在一旁,他如今也升任了工部侍郎,如果說杜荷是夫憑妻貴的話,他靠的可是自家的真才實學,低頭沉思了一陣之後,道:“雖說聖上如今對太子不滿,然此時尚有皇后娘娘在後宮爲太子張目,況且此事也不足以擊垮太子的根基,依下官看,此時節還是將這件事做大,最好再牽連上一些人。”

李恪聽了,也是深以爲然,道:“杜大人所言不差,此事確實不能就這麼被人糊弄過去,太子大兄處事混沌,致使契丹人興兵作亂,邊民屢遭塗炭,便是對朝廷也應當有一個交代!”

杜荷笑道:“不管怎的說,此事過後,聖上對太子定然不會再像往常那般偏袒了,也是一件大喜事,如今能和太子爭儲位的也就是吳王殿下了,他日殿下承繼大統之位,還請不要忘記吾等衆人啊!”

李恪此事也是志得意滿,大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好熱鬧啊!”

一個聲音突然響了起來,讓大笑的李恪不禁一陣尷尬,也不管衆人,忙迎了上去,道:“原來是老師到了,小王本想着老師喜好清淨,便沒敢派人前去攪擾,還請老師贖罪!”

來的人正是尚書左僕射岑文本,也不看李恪,徑直走了進去,看到滿堂的官員,不禁冷哼了一聲:“天色已晚,爾等不回自己的府邸,卻跑到親王府上,難道是以爲魏玄成病倒了,御史臺便沒有旁的人了嗎?”

衆人聞言不禁紛紛變色,他們都在朝爲官,自然知道其中的厲害,按照大唐律法,親王勾結朝臣,可是大罪的。

衆人反應過來紛紛告辭,李恪見了,心中也是不喜,但是面對着岑文本,卻又不敢表露不滿,只是道:“老師這是何故,小王常與朝臣歡宴,父皇尚且不管,老師有些小題大做了吧!”

岑文本目光一凜,道:“殿下是覺得老臣羅嗦了!?”

李恪面色一紅,道:“這個~~~~~~~學生不敢!”

李恪知道岑文本對自己的重要性,頓時連稱呼都變了,接着道:“其實衆臣前來,也不爲其他事,只是許久不見,一同暢飲幾杯罷了!”

岑文本冷笑了一聲,接着又是一聲長嘆,道:“殿下!你可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如今東邊的倒了黴,你不說上本爲太子分辨,卻在這邊飲宴,這事要是傳到聖上的耳中,聖上該作何感想,一個魏王李泰已經讓聖上傷透了心,難道你還想着要再去觸動聖上的龍顏不成!”

李恪聞言不服道:“我爲何要去替李承乾說話?”

岑文本恨鐵不成鋼的看着李恪,原本以爲李恪是個可造之材,當年他纔在封德彝的反覆乞求之下,答應輔佐,只盼着日後李恪奪嫡成功,他能一展胸中的報復,可是如今看,倒也和李泰,李佑之流沒什麼不同,都是朽木不可雕也。

“殿下難道以爲自己此時就穩操勝券了嗎?難道殿下以爲扳倒了太子,就能君臨天下了不成?”

李恪聞言,傲然道:“那是自然,只要李承乾被我趕下去,那個位子自然是我的,總不成父皇還將李泰放出來吧!”

岑文本無奈的搖了搖頭,道:“前門驅虎,後門進狼,殿下當真就以爲那晉王李治就是好相與的!?”

“稚奴!?”李恪聞言一愣,接着不屑的笑道,“不過是個毛孩子,他又能有合作爲!?”

岑文本道:“殿下莫要小看了晉王,晉王身邊不單單有那個趙恭存輔佐,如今就連長孫無忌都和他不清不楚,晉王又是杜睿的妹婿,殿下以爲晉王難道就不能一爭嗎?縱然聖上對太子再怎麼失望,如若聖上考慮到晉王與長孫無忌和杜睿的關係,難道就不能再將晉王扶上那個位子嗎?”

李恪聞言,詫異道:“這個~~~~~~~~該不會吧!”

李承乾因爲契丹之事被太宗斥責,李恪那邊立刻歡宴慶祝,而同樣與此事有利害關係的晉王李治卻出奇的平靜。

按照趙恭存的說法就是,李治若是想要爭奪那個位子,不單單需要長孫無忌的支持,更需要的是長孫皇后的默許,若是李承乾一有事,李治便喜不自勝的,長孫皇后定然不喜,而長孫皇后又是最能影響太宗的人,只要長孫皇后不點頭,李治就永遠不要想爬上那個位子。

此時衆人身在局中,能看透此局的卻不多,太子妃海棠是一個,岑文本是一個。

以往人們都不曾注意過的李治,誰都沒想到他已經悄然的成長到了一個可以影響大唐政局的存在。 wWW¤TTKΛN¤C〇

“老師!如今東邊該坐不住了吧!”

李治此時正在府上與趙恭存對弈,十二歲的年紀,李治看上去要遠遠比他的實際年齡成熟許多,或許生在帝王家,不論是爲了權力,還是自保,都會如此吧。

趙恭存面色淡然,放下一枚棋子,道:“殿下!棋道講究是心靜,若是殿下無心和下官對弈,下官便要告辭了!”

李治一笑,忙道:“是學生的錯,老師但且安坐!”

趙恭存又放下了一枚棋子,道:“殿下!還記得下官對您說過的嗎?如今這盤棋,還不到殿下操持的時候,殿下只宜靜觀其變,推波助瀾就好!太子在那個位子上做了十四年的時間,不是那麼好下來的!”

李治面色微微一變,但很快就恢復了原本不屬於他這個年齡的冷靜,道:“老師的意思,學生現在還是隻能等待!?”

趙恭存點了點頭,道:“只能等,等着太子不斷的犯錯,如若太子不犯錯,便是推波助瀾,讓他犯錯的時候,這個心急是不成的,當年魏王就是因爲太心急了,才寒了聖上的心,最終將自己鎖入了牢籠,如今身死都入不了祖廟!”

魏王李泰去年年底的時候,便憂心而亡,太宗雖然一直到他死都不曾原諒李泰,但還是因爲這件事輟朝一日,並將李泰唯一的兒子養在了身邊,小小年紀便加封爲魏王,延續李泰的香火。

李治聞言一愣,苦笑道:“老師教訓的是,確實是學生太心急了!”

趙恭存見李治認錯,點點頭,道:“殿下能明白過來,那是再好也沒有了,如今這個局面來之不易,只可以導,卻不能推!”

“可若是吳王那邊率先發難,如何是好!”

趙恭存不屑的一笑,道:“吳王!他若是斷了那個念頭,或許聖上還能容他,若是癡心妄想的話,魏王就是他的前車之鑑!殿下只需牢記一件事,是你的,別人奪不走,不是你的,搶也搶不來。”

或許如今還有很多人依然認爲吳王奪嫡的希望很大,但是事實上他最大的優勢,就是斷絕了這個可能性的關鍵因素,李家奪了楊家的天下,如何肯再將天下拱手還給楊家。

李治起身一禮,道:“學生受教了!”

趙恭存一笑,道:“殿下請安坐,殿下!此次的事,做的雖說有些孟浪了,但是卻也不錯,沒給誰抓住把柄!”

李治一愣,隨即就明白了,沒錯,這次契丹的事就是他主使的,那個左屯衛軍的營長正是他的人,確切的說,是他的死士,他這件事是瞞着趙恭存做的,卻沒想到還是沒能逃過趙恭存的眼睛。

“老師!學生~~~~~~”

趙恭存擺了擺手,道:“下官沒說殿下做錯了,只是下次再行事,還請殿下三思而行,一招棋錯,滿盤皆輸啊!”

李治連忙點頭,道:“學生謹記!”

正在此時,杜雲蓮突然闖了進來,她如今也已經是一個十七歲的大姑娘了,出落的雖說不是如何的國色天香,但是卻也溫婉可人,只是那火辣辣的冒失性子,卻未改分毫。

“稚奴!左右尋你不見,原來在這邊陪着趙師傅下棋,你昨日可是說好了,要陪着我去放風箏的!”

李治回頭,此時臉上的表情和方纔完全不同,抓了抓頭髮笑道:“蓮姐姐!這可不是我忘記了,實在是下人怎的喚你也喚不醒,我這纔來尋老師下棋的!”

杜雲蓮聞言,叉着腰,一把扭住了李治的耳朵,不滿道:“似你這般說,是說我嗜睡了!看我不教訓你!”

李治被扭得呲牙咧嘴,分明就是個少年的模樣,一旁的趙恭存見了,也不禁啞然失笑,道:“下官就不打擾殿下和王妃了,下官告退!”

趙恭存說着便退下了,走到門口微微一頓,聽着裡面杜雲蓮不斷的訓斥,李治不斷的求饒,露出了一個神秘的笑容。

“蓮姐姐!饒命!饒命!稚奴再也不敢了!”

“哼!你若再如此說我,等我三哥回來,便讓他教訓你!”

第20章 滿載而去第9章 西方局勢第四十一章第26章 閉門謝客第66章 玉枕第15章 室利佛逝第70章 談判第9章 野心第39章 譁變第2章 西方人眼中的大唐帝國第58章 追求你的幸福去吧第96章 和親!第33章 石堡城第70章 大決戰(上)第67章 彈劾第9章 無題第45章 多事之秋第50章 戰事再起第70章 西陲隱患第59章 慈不掌兵(續)第六章第二十一章第22章 滅其族,亡其種第90章 崑崙奴第87章 什麼情況第32章 深入虎穴第33章 臨兵鬥者第二十六章第32章 安西軍第57章 民心天下第12章 朝中來人第60章 媚娘心思第二十七章第20章 滿載而去第77章 收得佳徒第19章 父子之國第66章 玉枕第五十章第55章 所謂騎士第25章 處罰第2章 西方人眼中的大唐帝國第四十九章第104章 不如歸去第7章 夷州土人第67章 彈劾第23章 踏青第47章 故人第44章 大刀闊斧第四章第十六章第4章 西行漫記第四章第41章 揚我國威第25章 處罰第37章 韋塞克斯第34章 孔孟無用第十六章第六十二章第12章 澳洲道第1章 濁世佳公子第18章 密謀第十八章第五章第68章 首戰第62章 神出鬼沒第47章 丕平第十九章第33章 戰前第37章 各懷心思第75章 登陸倭島第四十二章第62章 英雄遲暮第85章 殲滅頑敵第40章 平壤第二十七章第16章 原來是他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十九章第48章 罪惡源泉第32章 深入虎穴第五十六章第68章 奧斯曼?伊本?阿凡第48章 情深義重第三十二章第34章 瑪雅奸第1章 永徽八年第17章 太宗震怒第十七章第六章第9章 劉仁軌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二十六章第63章 再生事端第九章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13章 皇帝第67章 彈劾第15章 古非洲第45章 達者爲師第十五章
第20章 滿載而去第9章 西方局勢第四十一章第26章 閉門謝客第66章 玉枕第15章 室利佛逝第70章 談判第9章 野心第39章 譁變第2章 西方人眼中的大唐帝國第58章 追求你的幸福去吧第96章 和親!第33章 石堡城第70章 大決戰(上)第67章 彈劾第9章 無題第45章 多事之秋第50章 戰事再起第70章 西陲隱患第59章 慈不掌兵(續)第六章第二十一章第22章 滅其族,亡其種第90章 崑崙奴第87章 什麼情況第32章 深入虎穴第33章 臨兵鬥者第二十六章第32章 安西軍第57章 民心天下第12章 朝中來人第60章 媚娘心思第二十七章第20章 滿載而去第77章 收得佳徒第19章 父子之國第66章 玉枕第五十章第55章 所謂騎士第25章 處罰第2章 西方人眼中的大唐帝國第四十九章第104章 不如歸去第7章 夷州土人第67章 彈劾第23章 踏青第47章 故人第44章 大刀闊斧第四章第十六章第4章 西行漫記第四章第41章 揚我國威第25章 處罰第37章 韋塞克斯第34章 孔孟無用第十六章第六十二章第12章 澳洲道第1章 濁世佳公子第18章 密謀第十八章第五章第68章 首戰第62章 神出鬼沒第47章 丕平第十九章第33章 戰前第37章 各懷心思第75章 登陸倭島第四十二章第62章 英雄遲暮第85章 殲滅頑敵第40章 平壤第二十七章第16章 原來是他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十九章第48章 罪惡源泉第32章 深入虎穴第五十六章第68章 奧斯曼?伊本?阿凡第48章 情深義重第三十二章第34章 瑪雅奸第1章 永徽八年第17章 太宗震怒第十七章第六章第9章 劉仁軌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二十六章第63章 再生事端第九章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13章 皇帝第67章 彈劾第15章 古非洲第45章 達者爲師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