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

bookmark

十二月初,朝廷經過激烈的辯論,最終在帝后的支持下,批准了邊疆沿線南遷方案,包括真定府、定州、保州、雄州、霸州、滄州、莫州、廣信軍等等十個州府在內的超過十萬戶百姓都必須遷離邊境,遷去中原、江淮、荊襄、江南乃至海外,少部分百姓則遷到附近的大城內。

但遷入附近大城也是極少數,宋軍要打持久戰,這些大城的負擔也不能太重,否則難以承受,所以在範寧的堅持下,遷入大城的只有十之一二,而且都以青壯爲主。

定州白雪皚皚的曠野裡,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見頭尾,百姓們推着獨輪車,車上滿載着糧食、羊皮和其他家產,扶老攜幼,默默走在泥濘的官道上。

經過長達百年的慘烈打穀草,也就是掠奪邊民,保州、雄州、霸州和廣信軍等地的人口已經很稀少了,而滄州則分佈着大片沼澤地,人口也很少,主要是真定府和定州以及莫州三個州府的人口最多,達四十萬之衆。

儘管此時距離過年不到一個月,但範寧還是堅持要求百姓撤離,不能等到過年之後,遼國在東京遭受奇恥大辱,他們豈能善罷甘休,開春後一定會強烈報復宋朝,大舉入侵河北邊境,對邊境百姓燒殺搶掠就不可避免了。

而且五十萬人扶老攜幼南下江南、江淮、荊襄等地至少要兩三個月時間,春耕肯定趕不上,只能趕夏種水稻了。

按照範寧的南遷計劃,這五十萬人要先在相州、大名府休息兩個月,等河水解凍後再乘船前往江南、江淮和荊襄,這樣遷徙就不會太勞苦。

朝廷也爲這次大遷徙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光糧食就拿出五十萬石,帳篷十萬頂,另外還拿出了二萬頃官田,以每戶二十畝的標準授田,而且官府承諾戰爭結束後,南遷之民可以隨時返回家鄉,官府承認其家鄉的地契,而且返回家鄉後,南方的土地也不會收回,這就讓移民們有了擁有兩份土地的機會。

也正是有利可圖,邊境民衆的抗拒之心纔沒有那麼強烈,算下來,南方的土地可以賣兩百貫錢,兩百貫錢在絕大部分窮人眼裡都是一筆一輩子也攢不下來的財富,所以消息傳開後,邊境百姓紛紛響應官府號召南遷,甚至很多大城的百姓也加入了南遷隊伍。

沿途設置了很多休息點,一個大縣就是一個休息點,搭建兩三千頂帳篷,蒸饅頭、熬粥,還有城內的郎中出來給移民看病,分發藥物。

定州城外的休息點已經聚集了兩萬百姓,搭建了近兩千多頂帳篷,百姓們都排着長隊領取饅頭和稀粥,老人和孩子則在大帳內休息,躲避風寒。

範寧在幾名官員的陪同下,巡視着定州的休息點,他走過一頂大帳,卻見十幾戶移民男子聚在一起聊天,範寧便笑着走了進去。

移民們見進來一名穿着紫色麒麟袍的官員,都嚇得紛紛起身,大家都知道,能穿紫袍的官員都是三品以上高官,這個官員這麼年輕,搞不好是王爺。

陪同範寧來視察移民的是宣撫使署衙判官章楶,章楶是治平二年的狀元進士及第,深得韓琦的器重,韓琦出任河北宣撫使,也把他帶在身邊,任命他爲六曹之首的記室參軍。

章楶算是大器晚成,三十八歲才考中進士狀元,今年已經四十一歲,雖然他入仕沒有幾年,但處理問題非常圓熟老道,也同樣深得範寧的器重,儘管他資歷不夠,範寧依舊破格提拔他做六品判官。

另一個被範寧破格提拔的是司馬劉奎,這是狄青推薦給他的,劉奎跟隨狄青平定廣源州蠻酋儂智高的反叛,極具軍事才華,後來受狄青被貶的牽連,一直鬱郁不得志,這次狄青復出,便把已經四十餘歲的劉奎推薦給範寧,範寧隨即任命他爲參謀營司馬。

章楶對衆百姓笑着介紹道:“這位是我們大宋最年輕有爲的範相公,想和大家聊一聊。”

衆人頓時恍然,紛紛行禮,一名中年男子連忙道:“原來是小范相公來了,我等失禮了。”

大宋百姓都知道有兩個範相公,老範相公是指范仲淹,小范相公是指範寧。

範寧笑着擺擺手,“各位鄉人請坐,我們隨便聊聊,不用拘禮。”

衆人席地而坐,範寧也坐在一張老羊皮上,他摸了摸老羊皮笑道:“這種老羊皮好像家家戶戶都有。”

“是!北方寒冷,這種老羊皮冬天很保暖,也邊境地區也不貴,三百文錢一張,是家家戶戶的必備之品,這次南遷,也多虧它了,否則很多老人孩子晚上就很煎熬。”

範寧忽然想到,宋軍從遼國東京也繳獲了三十餘萬張上等老羊皮,給每個士兵發一張,倒是很不錯的軍隊福利。

想到這裡,範寧笑問道:“大家會有多餘的老羊皮嗎?軍隊可以收購,五錢銀子收購一張。”

十幾名漢子面面相覷,衆人都笑道:“應該有多的,很多人家都有十幾張,其實用到並不多,如果能換銀子,相信大家都願意,得到不少的銀子,又能減輕負擔,何樂而不爲?”

範寧隨即對章楶道:“把這件事記下來,回去後就實施。”

章楶點點頭,“卑職記住了。”

範寧又問衆人,“我看大家都不抗拒南遷,動員後幾乎都願意南下,這裡面有什麼緣故嗎?”

爲首中年男子笑道:“利字當頭唄!雖然大家都想逃避戰爭,但真正讓大家動心的,是將來能得到南方和北方兩塊土地,十戶人家至少有八戶是因爲這個原因願意南下,我也不例外。,”

衆人又七嘴八舌問道:“小范相公,朝廷會不會信守承諾,把南面和家鄉的土地都給我們?”

範寧微微笑道:“大家放心吧!這是天子頒佈的聖旨,天子金口玉言,豈能有反悔的道理?再說也就兩萬頃土地,朝廷在海外擁有萬萬頃土地,怎麼可能爲這點蠅頭小利失去信用。”

衆人都放心了,範寧又問道:“大家還有什麼要求嗎?”

帳外有人問道:“聽說江南有一種藥,叫做什麼舟去炎丸,非常有效果,能否給我們發一點。”

範寧一回頭,嚇了一跳,外面竟然站滿了聞訊趕來的百姓。

他讓人大帳拉開,又對衆人笑道:“你們說的是鐵舟去炎丸,那確實是江南的名藥,軍隊也大量配備,我會安排給大家分發。”

鐵舟去炎丸就是以範寧父親範鐵舟命令的一種消炎藥物,實際上就是後世的蒲地藍消炎片,用蒲公英、苦地丁和板藍根以及澱粉炮製成的藥丸,對於消炎有很好的效果。

範鐵舟去世後,範寧便將這個藥方公開,很快便聞名於江南和江淮地區,起名爲鐵舟去炎丸。

這種藥和三七金創藥一起在軍隊中大量配備,給災民倒是沒有問題,可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這時有人問道:“我族兄一家去年遷去南大陸,不知他們情況如何了?”

範寧頓時想起來,南大陸的第一批移民就是來自定州,他笑道:“我不久前才從南大陸回來,我最有發言權,南大陸已經建成了第一個縣,就叫南定縣,以定州百姓爲主,他們每個人能獲得十頃的土地,也就是一千畝,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陽光燦爛,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每戶人家都有十畝的宅子,高大的院牆,結實的房子,至少三百年內,他們的子孫不用向官府交一文錢稅賦,也沒有徭役,那邊男人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晚上聚在酒樓裡喝酒聊天,喝完酒後一起去澡堂子泡澡,每天都這樣。”

衆人聽得悠然嚮往,一名大漢問道:“可是去酒樓喝酒要錢的,沒錢怎麼辦?”

“沒錢就去掙,農閒時進冶煉工場,去官府牧場養牛養羊,去碼頭運輸貨物,工錢很高,也不算辛苦。”

“那邊能娶到娘子嗎?”一名年輕人問道。

範寧呵呵一笑,“那邊有一座紡織工場,裡面有五千名年輕美貌的日本小娘子,都十六七歲,她們白天干活,晚上集中起來學習漢語,大家都應該知道,鯤州、呂宋、琉球有很多人家都娶了日本小娘子,她們都是貧寒出身,長得又水靈,又能吃苦耐勞,娶她們生兒育女,反正也養得起,讀書也免費,每家都可以生一羣孩子,老了以後兒孫滿堂。”

........

範寧離開時,大帳周圍已經聚集了幾百人,每個人都聽得入迷了。

章楶對範寧感慨道:“估計今天晚上,會有很多人家都睡不着了,相公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去海外的種子啊!”

範寧淡淡一笑,“我並不是忽悠他們,我說的是事實,去南大陸的數千戶人家,沒有一家後悔,也沒有一家想返回大宋,這就是人心所向。”

這次座談會只是偶然發生,讓範寧也想不到的是,它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隨後一個月的時間內,範寧關於南大陸的一番接地氣的談話便傳遍了五十萬移民,在隨後兩個月後的正式分配中,海外經略使的官員收穫了巨大的驚喜,竟然有超過兩萬戶的百姓選擇了願意移民海外。

究其根源,竟是來源於幾個月前範寧的一次偶然座談會,讓海外經略府的官員十分感慨,範經略就算辭職也能給予海外經營巨大的貢獻。

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
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