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

bookmark

耶律昆平雖然一時疏忽,讓宋軍鑽了空子,但他並沒有頭腦發熱,讓三萬軍隊全部去追擊宋軍,他兵分兩路,令一萬五千騎兵南下去接應採石的遼軍,另外一萬五千騎兵則按兵不動。

輜重和大營被燒燬,倒絕了他鋪路的念頭,他可以直接率軍繞過保塞城東去河間府。

一個時辰後,南面傳來的消息,採石的軍隊被宋軍包圍,三千人幾乎全軍覆滅,遼軍騎兵趕去時,三千人只剩下一百多名突圍出來的士兵,其他士兵除了戰死一千餘人外,剩下的都投降了宋軍。

耶律昆平無奈,只得率領軍隊向北撤退,他本來是想帶着剩下的軍隊直接繞過保塞城,前往河間府,卻遭到了將領們的強烈反對。

糧草輜重都被燒掉,每個人身上只有兩天的乾糧,根本就不夠吃,戰馬也沒有草料,更重要是他們還要跨過沙水和滹沱河兩條大河,橋樑都被宋軍拆掉,他們怎麼過河?

耶律昆平也想通了這一點,他們除了撤回遼國外,還真沒有別的辦法了。

當天晚上,三萬騎兵和九千步兵在距離邊界約五十里的滿水縣休息,滿水縣是一座小縣,城內百姓已經全部南遷,只剩下幾百座空房子,稍微值錢的東西都被帶走,糧食更是影子都看不見,房樑也被抽走,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

耶律昆平不敢夜間過邊界,他擔心宋軍會有埋伏,便派出百餘名探子北上去查探情況,大軍又累又餓,進城後稍稍吃點乾糧,給馬匹也喂一點隨身攜帶的豆餅,士兵們便倒頭睡覺了。

五更時分,耶律昆平忽然被一陣騷亂聲驚醒,他站起身急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片刻,一名士兵趕來彙報,“啓稟將軍,有水淹進城了。”

耶律昆平頓時嚇了一跳,追問道:“淹到什麼程度?”

“到膝蓋左右!”

這時,他們的親兵們也喊了起來,只見水已經淹過來了,他們鋪在地上的羊皮全部被水淹沒。

耶律昆平心中惶恐,連聲令道:“立刻收拾北上!”

三萬騎兵紛紛上馬,步兵們更是驚慌,搶先衝出城門,城外已是一片汪洋,這時,十幾名打探情報的騎哨奔了回來,急聲稟報道:“宋軍掘開了白溝,河水淹過來了,水勢很大,將軍快撤!”

“北面的水有多深?”

“大概齊人的腰部,現在還在上漲,而且宋軍在龍尾鎮那邊挖了一道深溝,已經被河水淹沒,我們很多弟兄都在那邊陷入溝中失蹤,不知道溝有多深?”

耶律昆平很清楚通道那邊的地形,那邊地勢低窪,被水淹沒後肯定過不去了,何況還挖了一條溝。

向西走是山地,就算人可以翻山而過,但馬怎麼辦,總不能把三萬匹都拋棄,向東走倒是可以去河間府,但又該怎麼跨過幾條大河?

但上漲的水勢卻不等他決策,轉眼間便淹到大腿了,士兵們都恐懼得大喊起來。

耶律昆平無奈,只得咬牙令道:“向西撤離!”

三萬騎兵和九千步兵沒命地奔逃,向定州方向奔去.......

數月後,水勢慢慢退去,但在宋遼之間卻永久地形成了一座寬七裡,長三十餘里的狹長型湖蕩,宋軍便將這座湖蕩稱爲龍尾蕩。

.........

遼軍主帥蕭韓奴率領五萬東路軍,從霸州渡過白溝,一路南下,直撲河間府,他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擋,直接殺到河間縣城下。

和西面的保州一樣,河間府也是堅壁清野,所有的房屋都被摧毀,樹木被砍伐一空,二百多裡看不見一處人煙。

這次宋軍堅壁清野,是以黃河和滹沱河一線爲界,雖然南面的樹木不一定全部砍光,但人卻毫無例外地全部南遷,有滹沱河和黃河防禦,加上宋軍強大的水軍,相信遼軍難以越過這條防禦線。

滹沱河發源於太行山,從西向東流經真定府、定州、祁州、深州,在深州的饒陽轉道向北,向北穿過河間府、莫州、雄州、霸州,最後流入拒馬河,呈一條巨大的弧形,這便使遼軍的西路軍無法渡過滹沱河到河間府。

滹沱河河面寬闊,可以航行五千石的巨船,爲了讓滹沱河成爲阻擋遼軍南下的天然防禦線,同時也成爲運輸的主力線,去年冬天,範寧便讓朝廷動員了五十萬民夫,利用一條廢棄的小劉河,挖掘了一條長達五十里的人工河渠,這條人工河渠足足挖了三個半月,十天前才完工,戰略意義極爲重大。

之所以戰略意義重大,是因爲這條人工河渠將黃河和滹沱河連接起來,既可以使宋軍北上的黃河船隊通過它進入滹沱河,同時也阻擋了遼軍騎兵南下。

唯一擔心的就是冬天,冬天河水結冰,滹沱河和黃河就失去了防禦作用,不過從滹沱河到白溝相距三百里,騎兵沿途需要補給,所以歷史上,無論契丹人還是女真人南下,都需要一座大城作爲後勤重地。

這就是遼軍爲什麼要先攻下保塞城的緣故,有了保塞城作爲後勤補給,然後無論是攻打河間城還是繼續南下,都會從容得多。

當然,耶律洪基定下的戰略是奪取河間府,將河間府作爲遼軍南下的後勤重地。

如果按照縣城大小,河間縣略遜真定縣,但說到人口規模,它卻是僅次於大名縣的河北路第二大縣,人口三十餘萬,縣城周長四十餘里,城牆高達三丈,高大堅固,城牆寬闊,城門厚重,號稱河北北部第一堅城。

河間縣內目前有駐軍三萬人,民兵五萬人,同時也是河北宣撫署衙、徵遼軍軍衙以及河北後勤軍資營所在地,主帥範寧目前就在河間縣城內。

遼軍不僅是想擒賊先擒王,抓住範寧,而且河間縣城光糧食就有八十萬石,各種軍資兵甲不計其數,還有數十萬大軍的軍俸,白銀一千萬兩,遼國通過城內的探子得到這些情報,怎麼能不讓他們垂涎三尺。

這天上午,範寧站在城頭上遠處北方的遼國軍營,三天前,遼軍對河間城也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在損失了三千餘人後,便停止了進攻,宋軍在戰鬥中也沒有使用鐵火雷,而是用猛油燒燬了兩百多架攻城梯,迫使遼軍不得不收兵。

三天來,遼軍再也沒有發動對宋軍的攻勢,但範寧卻很清楚,對方是在等保州那邊的消息。

想到保州,範寧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保州那邊的遼軍是過不來了,他倒要看看,這支東路軍怎麼撤回去?

大宋水軍已經封鎖了白溝,浮橋也被燒燬,後勤補給被掐斷,除非他們能攻下一座堅城,獲得補給,否則他們最多隻能支撐兩個月。

遼軍還是用傳統作戰方法來對付宋軍,但他們的對手卻是丟棄了傳統戰法的範寧,範寧充分利用了宋城強大的水軍優勢,又用堅壁清野的辦法使遼軍無法在宋朝境內獲得補給,這便是遼軍南侵漸漸演變成了困獸之戰。

遼軍此時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西面是滹沱河,南面是黃河和人工滹沱河,東面是黃河,北面是白溝,他們實際上被包圍在一片約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河間縣、任丘縣、霸縣和清水縣四座堅城內有人口和糧食,但宋軍駐兵卻有十萬人,另外還有一萬五千水軍和八百艘千石戰船控制了幾條重要河流。

這時,楊文廣快步走到範寧身邊道:“卑職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請小范相公參考。”

“老將軍請說!”

楊文廣道:“目前易縣只有三千駐軍,卑職建議出奇兵攻下易縣,徹底打亂遼國的部署。”

楊文廣之所以提出這個方案,是因爲他們上午接到了楊貴的飛鴿傳信,遼軍主力都部署在平州一線,應對大宋水軍的威脅,而西面易縣駐軍只有三千人,而且是以漢軍爲主。

範寧微微笑道:“攻下易縣,必然會引來遼國的大舉反撲,我們要考慮是否堅持得住?”

楊文廣連忙道:“易縣位於山區,縣城本身就建在高處,用巨石砌成,堅固無比,易守難攻,縣城百姓絕大多數都是漢人,生活貧困,只要我們把遼國貴族財富和糧食分給他們,相信他們會支持宋軍,一旦我們佔領易縣後,可以通過易水向易縣運送糧食,只要留足一年的糧食,我相信遼國收不回易州了。”

楊文廣見範寧有點動心了,又立刻道:“只要相公同意,卑職願率領手下一萬軍隊北上奪取易縣。”

範寧沉思片刻,既然保州的遼軍過不來,那自己兩萬軍守城就足夠了,如果能趁虛拿下易縣,倒真是一步好棋。

當然,這裡面風險也很大,搞不好一萬軍會全軍覆滅,範寧權衡良久,終於點了點頭。

“好吧!我可以接受你的方案。”

停一下,範寧又微微笑道:“我建議你再帶十幾名造門工匠一同前往易州。”

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後人物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
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後人物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