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篇 健步《紅圈》路 續寫心志篇

2017 北京 河南濟源下雁門

春寒料峭,晨光熹微。北京西山腳下萬安公墓園裡,祥氣繚繞,人跡稀疏。陳崧苼和孟玉英手捧白菊花緩步走進公墓大門。外甥鞏忛從車廂裡拿出白毛巾和塑料桶,緊隨其後。

剛拐入左側墓羣第一排青石板路,突然看見個娟秀瘦高背影從小路盡頭匆匆離去。走到慈父慈母墓地前,見形同一本開卷書的墓碑基石上擺着一束鮮花,也是白菊花。崧苼順青石板路快步走去,只來得及看到那位女士身穿黑色風衣,一頭蓬鬆秀髮,戴着墨鏡,低頭疾步,瞬間消失在松柏林中。

鞏忛提着桶清水走過來,大家一起清掃落葉,用溼毛巾擦拭墓碑和基石前右側增設的素白金屬碑牌。碑牌上刻有如下祭文。

百十年祭 百年祭

世紀蒼生忠厚廉,坎坷磨難舉步艱。

後輩勤搏弘先志,福廕佑肇盛桃源。

二○○七年是慈父一百一十週年誕辰、慈母一百週年誕辰。我們兄妹率國內和美國的孫輩和重孫輩,在碑前特樹此碑牌,以表達我們對慈父和慈母的無比感恩和深切懷念。

二○○七年清明 立

崧苼和玉英把白菊花一瓣瓣撒在墓碑前基石上。白菊花瓣簇擁着那束盛開白菊花,潔白芬芳,清香四溢。

在墓碑前默立良久,崧苼從揹包裡拿出個素白紙盒,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基石上。大家默默祈禱,深深一鞠躬、二鞠躬、再鞠躬。崧苼拿起素白紙盒,放進揹包。大家緩步離開墓地。

隔了些天,眼前仍閃現着墓地小路女郎背影,崧苼又去了什剎海後海梅樂笛住家。前幾次造訪,都是大門上鎖。這次來,鎖不見了。按門鈴,一位中年婦女開了門。

“您好,打擾了。我是梅樂笛的朋友,她在家嗎?”

“她搬走了。”

“搬走了?”

“是。房子賣給了我。”

“您知道她搬到何處嗎?”

“不知道。”

“抱歉,打攪您了。”

崧苼轉身離開,在什剎海邊漫步很久,很久。

清明節快到了。新中國成立前後,不管是城裡還是鄉下,清明掃墓是家家戶戶紀念祖先,傳承孝道老傳統。後來清明掃墓就不再提倡了。慶幸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清明掃墓又得以恢復。每年四月初,全國各地掃墓人羣擁擠不動。人心所向,中國人不能忘本,不能忘了自己祖宗。2008年,清明節更被定爲中國法定節假日。

清明節前,外甥鞏忛開車,陳崧苼和孟玉英特意從北京去了河南濟源老家。全程八百公里,一路都是超國際標準高速公路。比美國公路新多了,寬多了,好多了。只用九小時就開到濟源。這次回老家,崧苼要完成他一直掛在心頭的未了心願:重修陳法元爺爺墓碑。從下雁門徒步重走當年父親走過的山路,一定要找到當年爺爺等在崎嶇小路邊,給父親十塊大洋的土坡。

夫唱婦隨,婦唱夫隨。說起崧苼和玉英這兩口兒,可算是世上難求的一對恩愛夫妻。中學定情,大學成婚,煎熬年月不離不棄,創業歲月苦盡甜來。六十年來相濡以沫,相伴相隨。崧苼心裡明白,全家能有今天,老伴兒的功勞得佔多一半。到老家第二天他們就去了下雁門。暖冬過後的早春比往年更爲晴朗暖和。晨霧散去,紅日升起,農村一片新氣象亮在眼前。當年下雁門陳家窯院還在,可已是人去窯空。迎着朝陽,院外幾棵柿子樹卻仍然生機勃勃,給荒山坡增添一絲生氣。猛地,陳崧苼在中間窯洞門框上看到一副對聯。紅紙已褪色,字跡已模糊。可那兩句話卻如醍醐灌頂,讓他精神一振,心動不止。

晨鐘驚醒名利客

暮鼓敲回迷路人

和家人去下雁門地頭爺爺墓地路上,崧苼一直默唸着這兩句寓意深遠、振聾發聵的警言。他在美國拼搏第二十個年頭,年已六十,對商海毫無興趣的他決心棄商從文,迴歸文學。有了他不上市、不融資、不差錢的“三不方針”,有這些年創業基礎,有年富力強的兩個兒子打理,他可以安然而退。從2002年大孫子陳力弘出生那天起,他就開始動筆寫長篇英文自傳文學小說《RED CIRCLE》(《紅圈》)。他把自己關在書房裡,一直寫了七年才把書寫完。作爲對祖國建國六十週年獻禮,新書於2009年在美國出版發行。出乎意料,《紅圈》在美國連續獲得四項新書大獎。他沒有飄飄然,心情既沉重,又釋然。寫書這七年,實際上是他再次聆聽慈父慈母教誨,再次回顧自己坎坷複雜人生經歷的七年。在美國,他又重走了父與子1918年至2009年漫長的路。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平靜泰然。如今看來,這部回首瀟灑走一回的《紅圈》,豈不正是那“驚醒名利客”的“晨鐘”,讓他反思猛醒,在人生路又攀上一層高階。“晨鐘”會繼續在他心中敲響。可是,“暮鼓”,那敲回迷路人的“暮鼓”,又在何方?

衆多家人陪伴,仙氣清風撲面,喜鵲枝頭高唱,崧苼和玉英沿山坡路走到法元爺爺墓碑前。爺爺早先的墳頭就在這塊梯田地裡,早已被犁平了。墓碑,是崧苼出資,老家人協助,於2009年樹立的。這次回老家,他要重修爺爺墓碑,完成陳家家譜,繼承家風,延傳後人。

1941年,奶奶去世後,父親接爺爺來到北平,實現了1918年離開老家時對爺爺的承諾。

爺爺做夢也沒想到窯洞出來的兒子竟能買下清皇族後人的貝勒府,動工翻建成陳家大宅院。老爺子整天拉着小崧苼和老家來的小孫子瑞生,在貝勒府施工場地轉悠。爺爺提着筐,孫子們撿釘子,拾刨花。舊釘子砸直送給工人們再用。刨花送到大夥房給工人們燒飯。飯做得了,老爺爺帶着孫子們和瓦匠、木匠、小工們一起邊吃飯邊聊天。那個熱乎,那個親熱。工人們哪兒知道這位老人就是大宅門主人的老太爺。在崧苼幼小心靈裡,這就是爺爺慈祥勤勞的模樣。又矮又瘦,一臉鬍鬚,手上長着老繭,整天不閒着,見誰都是笑眯眯的。小崧苼特別愛聽爺爺講老家的故事。陳家窯院,甜水井,茶泡饃,王屋山,濟瀆廟,陽臺宮,天壇山。永遠說不完,永遠聽不夠。

爺爺如此心繫濟源雁門老家,父親也如是。解放初期,身爲北京市優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的父親,忙於工作,回不去老家。“**”期間受盡折磨,更不敢想回老家。1976年,唐山大地震,崧苼和玉英陪父親母親和家人離開餘震不斷的北京回到濟源老家。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父親第一次回老家。崧苼親眼看到,親身感到父親對老家的眷戀和親情。回到雁門,父親帶着一大家人來到爺爺墳前痛哭一場。幾十口家人一起吃了頓好久吃不到的豆汁兒漿麪條。夜晚北京來的親人都分散擠住在各家窯院裡。只有父親非要住在陳家老窯院的舊窯洞。多年沒人住的老窯洞又溼又暗,還有蚊蟲。點起艾蒿薰了薰,父親硬是住了進去,而且一住就是兩個月,直到依依不捨地返回北京。除了早期捐助建成雁門第一家窯洞小學,父親只能把想念報答濟源雁門老家的深情埋在心裡。

如今,時過境遷,大不相同。陳崧苼不僅經常回老家,還繼承慈父意願在濟源買房安了家。選在桃園溪岸,就因爲小區河水來自雁門。除了在濟源當地大學中學義務講學外,他的《大紅儒商:從窯洞到王府三十年》出版發行後,在當地**協助下,陳崧苼還在濟源舉辦了千人送書會。默默思來想去,他深感爲濟源老家做的事還太少,還遠遠不夠。崧苼心裡明白,爺爺和父親未了心願就寄託在他身上。

離雁門陳家老窯院不遠的蜿蜒土路上,走來一夥人。領頭的是崧苼叔伯哥兒子櫎林。崧苼緊隨其後。老家最年長的奉蘭叔伯姐陪着玉英。奉蘭姐兒子忠生和鞏忛殿後。沒走多遠,崧苼已是氣喘吁吁了。

“剛上路咋就累成這樣?”年近九十的奉蘭姐招呼崧苼。

“要不走大路吧,好走。這條小路很少有人走了。”櫎林建議。

“就走這條路,翻這道溝。當年你三伯咋走的,咱就咋走。”崧苼拿着毛巾不停擦汗。

玉英笑着說:“整天坐在書房裡,動也不動。還不如我呢。”

在雁門,溝這邊喊話,溝那邊人應聲。可要翻過溝,卻要費大氣力。下溝上溝,老家人無所謂,城裡人沒一會兒都是腿發軟,上氣不接下氣。崧苼歇了三歇,纔算翻上溝頂。環視濟源農村新氣象,舊貌新顏,美不勝收。當年窯洞窯院,早都換成了磚房和兩層樓小院。山坡地陽面是農田。陰面種滿當地特產中草藥,久負盛名的冬凌草。山村早都有了電,有了水,而且通了高標準農村公路。平平坦坦,四通八達,是濟源一大亮點。山村雖還不大富裕,可糧食足夠吃,孩子有學上,老人月月發津貼,還有醫保。

“還是上坡難啊!”崧苼頗有感慨。

“到了,叔。九十八年前,老祖就在這兒等到了三爺。”

“是這兒?”崧苼仔細端詳路邊土岡。

奉蘭姐說:“你回來前,我帶着幾個後生實地查看。當年從咱下雁門去濟源,就這一條土路,也只有這一道高土岡。就是這兒。”

光禿禿高土岡,前不着村,後不着店,一片荒涼。崧苼扶着玉英走上土坡,在土岡下背風角落站立良久。父親描述的情景,歷歷在目。父親說過的那番話,猶在耳邊。父親揣着爺爺給的黑皮煙荷包,一路打工走到北京。那十塊大洋,一塊沒花。可到了“**”初,父親讓崧苼夜裡偷偷地把大洋扔進了故宮筒子河。那時候,凡藏有金子銀子,那可是要變天的罪過啊。

九十八年前,爺爺送父親進京趕考。

七十三年前,父親和全家在北平給爺爺送終。

三十五年前,父親送崧苼背井離鄉,遠走美國。

三十二年前,追隨早逝的慈母,慈父仙逝。

今天,崧苼又返回濟源老家故里。重走老路,落葉歸根。

霎時,過去情景閃現在崧苼眼前。浩瀚天地間,昔日往事大多成了過眼煙雲。可是逝去先人墓碑還在,老家土路土坡還在。在美國的“飄”是一時的,濟源老家的“根”是永久的。老家黃土地結結實實地養育着一代又一代子孫。先人種樹,後人乘涼。先人開路,後人攀登。先人心志,後人繼承。世代傳承的不是金錢,不是財產,是心志。永不泯滅的心志,世代傳承的心志,萬古流芳的心志,永有作爲的心志。心志在,根就在,家就在,國就在!

崧苼扶着玉英登上土岡最高處。靜立在藍天白雲下,沐浴在金色陽光裡。他意外發現竟沒有心酸流淚,內心竟是如此平靜,如此釋然。他特意筆錄的陶淵明《歸園田居》,油然涌上心頭。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此時此刻心誦如此貼切佳句,崧苼心頭又是一振。七十七載久在樊籠,回到老家復得自然。到了美國,自以爲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陳崧苼,老了老了才醒悟到這麼多年他依然困在“樊籠裡”,還是個“迷路人”。在美國“飄”了三十五年,回到老家他明白了爲什麼他始終不把自己當成美國人。他的心在這裡,他的根在這裡。只有繼承心志,迴歸自然,他才能得以解脫,才能爲爺爺和父親還願,爲自己和家人慶生。“暮鼓敲回迷路人”,敲回他這個迷路人的暮鼓,豈不正是老家濟源!

回家路上,崧苼心頭亮亮堂堂。應對《歸園田居》,頓時成了首《回田園樂》。

回田園樂——濟源老家行

處處喜鵲唱枝頭,路路美景望眼收。

家家晚上來敘舊,厚厚親情永保留。

頓頓鄉食吃不夠,山山小道走不丟。

年年回家鄉土厚,天天樂在心裡頭。

據統計,2015年,中國流動人口2.47億,每6人中就有1人漂在外頭,像他這樣“飄”在美國和國外的炎黃子孫還未計算在內。最讓人心疼的是遠離父母的空巢兒童竟有900多萬。平心而論,揹着落後貧窮帽子的故土家園,其實都有各自獨到的優勢。就以只有80多萬人的濟源而論,比起大城市來:

安逸多一倍,

空氣鮮二倍,

郊遊易三倍,

鮮食佳四倍,

宜居爽五倍。

可就是就業機會少,掙錢比較難。如果那些有歷練,有些錢,有能力,有誠心的“漂”和“飄”人,能有一些人返回故土家園就職創業,對老家農家脫貧、鄉村建設將是多大的貢獻。

和以往回老家一樣,崧苼和玉英再訪坐落在王屋山主峰南麓的陽臺宮。北有天壇山,南臨九芝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陽臺宮落成於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當時名爲陽臺觀。唐玄宗親書“寥陽宮”匾額,並令其妹玉真公主進山拜師學道,頓時道風大振。今日再拜陽臺宮,崧苼心誦:“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有了更新領悟。“修之於鄉”豈不是把他回家養老提升到更高境界。爲濟源老家新發展貢獻一己之力,除了繼續義務教學,資助濟源貧困殘障兒童,他還想嘗試爲在濟源促進“老年回老家養老,遊客出遊農家遊”貢獻一己之力。

回到他在濟源桃園溪岸的家,崧苼和老家親人議定,就在雁門陳家窯院旁的舊宅院,爲陳氏先人舉行祭奠。祭奠前夜,崧苼輾轉反側,父親常對他說起的“心志”二字又在他耳邊響起。在一直帶在身邊的“不忘本”小本子上,他鄭重地寫下幾行大字:

金錢只是數字,

命運就是拼搏。

文化確是底蘊,

心志纔是人生。

到了祭奠那天,濟源、雁門、外地、國外的陳氏家人和親朋好友都來了。來華“紅圈行”的美國朋友也來了。土路墊黃土,宅院大清理。爲陳氏故去先人擺牌位,設祭桌,獻花圈。擺好長凳,點亮紅燈,備足鞭炮。祭桌上擺着祭酒、點心、鮮果。祭桌後還是陳家祖傳的那副對聯:

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

祭火映紅老宅院,映亮崧苼深沉目光。陳家年輕人打開酒瓶,把祭桌上的大碗全都倒滿。最年長的奉蘭姐和崧苼排頭,所有人一起面對陳氏祖先牌位叩首,叩首,再叩首,鞠躬,鞠躬,再鞠躬。把酒碗舉過頭頂,把酒灑在黃土地上。

崧苼拿出他自寫的祭文,低聲念道:

生於書香家,長在紅旗下。欲加冤獄罪,親痛惡人罵。

荒灘勞改苦,命懸一線差。地震風雲變,孽種腳下踏。

異地再追夢,窮苦死不怕。棄文從商路,艱險吞苦辣。

立身再立業,拼搏風險化。三演別姬淚,兩代資本家。

一方寶硯謎,淑女救贖鎩。落葉盼歸根,灑淚祭白髮。

迴歸文學樂,心境美如畫。心志父與子,承繼傳佳話。

一笑泯恩仇,輸贏非心掛。夕陽映晚霞,浴火鳳凰颯。

“一笑泯恩仇,輸贏非心掛”是他昨夜才補加的。幾十年,他無法忘記被關在牛棚和勞改場飽受的侮辱折磨,一直憋着這口氣咽不下去。自認是一敗塗地,一輸到底。隻身一人只帶200美元闖去美國,賭的就是這口氣。再險再苦再難,就是想贏回來。可什麼是贏?他一直說不清楚。當公司高管,他沒覺着贏。出名掙大錢,他也沒覺着贏。昨夜他至少覺悟到:贏,絕不是地位和金錢能詮釋和滿足的。多少地位顯赫、腰纏萬貫的人結局不是贏,是輸,而且輸得很慘。美飄三十五年,今日再回老家濟源,他腳踏實地地有了新認知。過去所謂的大輸,豈不正是他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不就是爲他後半生“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的大贏鋪路。所謂的大贏,不是別的,豈不正是他繼承父親勵志登峰路,完成久久醞釀的心志,迴歸故土,報效家園。如果說父親的大輸贏是“輸了家業,贏了人生”,他,陳崧苼的大輸贏則是“輸了過去,贏了今天,有了未來”。

崧苼低聲對玉英說:“是時候了。”

崧苼從揹包裡拿出那個白紙盒,緩步走到祭火前。打開紙盒,默默取出件陳舊血跡斑斑的內衣,就是慈父當年被毒打時身穿的那件土布衣。時光久遠,斑斑血跡已成鐵鏽色。映着祭火,崧苼無限深情用血衣擦乾滿臉淚水,雙手舉起血衣,連同祭文,毅然決然投進熊熊祭火中。

化成碎片的血衣在紅紅烈火中燃燒,騰飛,盤旋,迴轉,升空……

紅色火焰吞噬了血衣和祭文,在燃燒,在騰飛,猶如烈火鳳凰,呼嘯而下,盤旋而上。陳崧苼似乎看到那回轉飛騰的烈火就像個紅圈,巨大的紅圈。

一個火豔的紅圈!

一個喜慶的紅圈!

一個嚮往美好未來的紅圈!

全書完

[1] 陽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古代是出塞必經關口。燕幽:燕州,幽州。泛指北京之意。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十三章 中美第一家第十四章 加入通用 一步登天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九章 過河需搭橋開篇 亂世得寶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開篇 亂世得寶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開篇 亂世得寶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十二章 FBI警探找上門開篇 亂世得寶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章 向不可能的挑戰精神第十三章 中美第一家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十章 向不可能的挑戰精神第十四章 加入通用 一步登天第十二章 FBI警探找上門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十四章 加入通用 一步登天第一章 放棄演員夢 英語奔前程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八章 生離死別 松柏常青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三章 擇高處立 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十四章 加入通用 一步登天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十二章 FBI警探找上門第一章 放棄演員夢 英語奔前程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十二章 FBI警探找上門第二十四章 激流勇退 棄商從文第二十章 向不可能的挑戰精神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十五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二十三章 擇高處立 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第十八章 生離死別 松柏常青第二十章 向不可能的挑戰精神第十六章 苦樂重逢 再演別姬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二十四章 激流勇退 棄商從文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五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十三章 擇高處立 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第二十三章 擇高處立 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第二十四章 激流勇退 棄商從文第九章 過河需搭橋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十八章 生離死別 松柏常青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十五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第九章 過河需搭橋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
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十三章 中美第一家第十四章 加入通用 一步登天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九章 過河需搭橋開篇 亂世得寶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開篇 亂世得寶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開篇 亂世得寶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十二章 FBI警探找上門開篇 亂世得寶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章 向不可能的挑戰精神第十三章 中美第一家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十章 向不可能的挑戰精神第十四章 加入通用 一步登天第十二章 FBI警探找上門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十四章 加入通用 一步登天第一章 放棄演員夢 英語奔前程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八章 生離死別 松柏常青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二十三章 擇高處立 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第十四章 加入通用 一步登天第二十二章 家,高於一切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一章 黑色星期五第十二章 FBI警探找上門第一章 放棄演員夢 英語奔前程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十二章 FBI警探找上門第二十四章 激流勇退 棄商從文第二十章 向不可能的挑戰精神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十五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二十三章 擇高處立 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第十八章 生離死別 松柏常青第二十章 向不可能的挑戰精神第十六章 苦樂重逢 再演別姬第十九章 國寶滄桑 再起波瀾第二十四章 激流勇退 棄商從文第三章 劫失國寶露端倪第十五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二十一章 辭通用 奧的斯 上大學 百人第十七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十三章 擇高處立 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第二十三章 擇高處立 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第二十四章 激流勇退 棄商從文第九章 過河需搭橋第二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十八章 生離死別 松柏常青第二十七章 大紅儒商 大輸贏第十五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十九章 紅心救贖第九章 過河需搭橋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機《紅圈》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