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

無論過程如何跌宕起伏、峰迴路轉,當日歷翻到十二月時,燃燒在南京的戰火終於漸漸熄滅了。

於是,險死還生的首輔周延儒,便擦了擦額頭的冷汗,準備在“大清友軍”的幫助下收拾殘局,重建南京朝廷。但這項工作首先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東林黨擁立的那位永和帝朱以海,在南京大戰爆發之前,就已經剃了頭髮換上僧袍,不知跑到哪裡去了。之後一直兵荒馬亂,周延儒也沒顧得上去查找。現在要重建朝廷了,才注意到這個麻煩,頓時就坐了蠟連皇帝都沒了,他周延儒當的是誰家的首輔啊?

總不能學習波蘭人玩貴族共和,還有一票否決權吧?!這年頭的明朝士大夫似乎還沒這個概念吶!

然而,還沒等周延儒考慮好該再擁立哪位朱明宗室稱帝,“大清友邦”就已經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望着畏畏縮縮站着皇太極身旁的這個中年胖墩,大明首輔周延儒忍不住艱難地嚥了一口唾沫。

“……這位就是……福王世子……呃,不對,應該說是少福王?”

“……正是,這位就是大明的少福王朱由崧,乃是上了宗譜玉碟的,朕保證他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

皇太極笑呵呵地拍了拍這個中年胖墩的肩膀,如是宣佈說,“……周先生,你們東林君子在江南革故立新,如今已是跟那崇禎小兒勢不兩立。而福王全家也是死於那崇禎廢帝之手,跟你們可謂是同仇敵愾,日後不妨多親近親近……還有,聽說你們原來的那個皇帝不知去向了,南京的皇位空了下來,需要找個人來坐?朕看這位少福王就很合適,讓他登基稱帝應該沒問題!嗯,爲了防止夜長夢多,就這麼決定了吧!”

說起來,這位少福王朱由崧在本時空的命運,也稱得上是極度坎坷了:父王(老福王)一家因爲涉嫌謀反,被崇禎皇帝發兵討伐,滿門盡滅。唯有這位少福王朱由崧趁亂從地道逃出,在心腹宦官和家僕的掩護下,輾轉流亡於兩淮一帶,原本是想要逃亡江南的,但卻在半路上被聞香教起義軍給逮住了。

得知捉住了這麼一個明帝國的高級俘虜,聞香教主王可也是很感興趣,覺得這傢伙奇貨可居。但由於當時天下的局勢太混亂,王可一時間也沒想好該如何利用這個傢伙,便下令把朱由崧押到徐州行宮關押起來。再接下來,清軍突襲徐州得手,牢房裡的少福王朱由崧頓時又被倒了一遍手,成了皇太極的俘虜。

到了此時此刻,這位福王殿下就被皇太極拋了出來,作爲大清入主江南的“過渡時期象徵物”。

很顯然,大清皇帝陛下這一腦洞大開的做法,很是打了江南士人們一個措手不及。

看着眼前這位大腹便便、神情萎靡,望之不似人君的福王殿下,周延儒一時間冷汗、大汗、瀑布汗!

讓這個少福王朱由崧當皇帝會沒有問題?

這分明是問題老大了好不好?!!

確實,按照封建禮法的規矩,如果不考慮崇禎皇帝這一系皇家嫡脈的話,那麼跟天子血脈關係最近的大明宗室,就是洛陽的福王這一家子福王是萬曆皇帝的兒子,崇禎皇帝和天啓皇帝的皇叔,當初萬曆皇帝曾經有意要罷黜皇太子(泰昌帝),讓這個小兒子繼承皇位……而且,崇禎皇帝爲了募兵備戰、籌集討伐江南東林黨的軍餉,確實是不顧親情,誅殺了福王滿門。貌似這位少福王跟東林黨應該很能說得來。

但問題是,福王跟崇禎皇帝確實是新仇沒錯,但跟江南的東林黨人也一樣是舊恨啊!

記得在萬曆末年的那一場立儲之爭當中,當時的東林黨可是旗幟鮮明地站在了福王的對立面。爲了挫敗萬曆皇帝讓幼子福王繼承皇位的企圖,早期的那批東林君子們用盡了各種打滾撒潑、顛倒黑白的伎倆,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把那位老福王給趕到洛陽去了。東林黨上下對此洋洋得意,還將此事標榜爲萬古流芳的一大功績……如果現在把當年那位福王的兒子朱由崧捧上皇位的話,豈不是等於自己打臉嗎?

但問題是,面對大清皇帝血淋淋的刀子,手無寸兵的周延儒有能力說“不”嗎?

所以,即使打臉打得再疼,以周延儒爲首的南京東林黨小集團,也只能含淚叩謝滿洲主子賜巴掌。

當然,他也可以像史書上那些有節操的士大夫那樣,自己找根繩子上吊尋死,以全名節。

可問題在於,都到如今這地步了,他周延儒還有什麼名節可言嗎?

正如之前說過的那樣,天底下絕大多數尋死的人,如果一次自殺失敗,通常沒有勇氣立即就開始第二次的自殺。如今的周延儒,爲了在亂世之中爭權奪利,已經是連擁立僞帝、借虜助剿這種事情都做出來了,這節操自然也已經沒剩多少了。不就是擁立福王嘛,有什麼了不起的?犯得着爲此而去死嗎?

自己給自己打臉又怎麼樣?打臉這種事情麼,打着打着也就習慣了。

再說了,就算周延儒想要“臨危一死報君王”,崇禎帝朱由檢與永和帝朱以海只怕也不會承他的情吧!

於是,崇禎六年的十二月初三日,在原內閣首輔周延儒的勸進之下,少福王朱由崧於南京皇城登基稱帝,改年號爲弘光,史稱弘光帝。同時又拜大清皇帝皇太極爲義父,自稱“兒皇帝”。

接下來,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南京有了弘光皇帝,那麼也應該有相應的朝臣。但問題是,在之前的戰亂之中,南京朝廷的尚書、侍郎們幾乎逃了個精光,只剩下以周延儒爲首的大貓小貓兩三隻,一時間根本湊不齊一個朝廷六部的班子。再說了,大清八旗發動傾國之兵,犧牲了那麼多勇士,好不容易纔打下了南京城,難道接下來還要發揚大公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真的讓大明在這裡復國嗎?

面對這種狀況,皇太極陛下再一次充分展開了他的發散性思維,提出了“一個朝廷兩塊牌子”的合理化建議只見皇太極笑呵呵地拍着朱由崧的肩膀,對這位畏畏縮縮的“兒皇帝”說道:兒子啊,既然你拜我爲義父,那麼咱們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不該分彼此,我的朝廷就是你的朝廷,我的臣子就是你的臣子,這樣既省事又省錢!從此大清和大明融爲一體,再也不會有衝突,豈不是一樁好事?

昔日後晉高祖石敬塘割讓幽雲十六州,對契丹之主耶律德光稱兒皇帝,留下了千古罵名,但即使如此,他好歹也沒有把耶律德光請到汴梁(開封),或者自己搬到遼國上京,來個父子同殿上朝啊……

朱由崧對此事的感受一定是非常苦惱的,但問題是,他這個兒皇帝同樣也沒有說“不”的權力。

總之,就像後世歐洲國家的很多部隊,既屬於北約又屬於歐盟一樣。如今跟着皇太極遷移到南京的大清朝廷,也火速掛上了兩塊牌子,每個官員身兼明清兩國的同一官職。比如在一年前纔剛剛剃了頭髮,留了金錢鼠尾辮子的洪承疇,就哭笑不得地發現,自己又重新變成了明朝弘光帝的內閣大學士……從此,南京皇宮裡每天上朝的時候,金鑾殿的丹墀上都坐着兩個人,大清皇帝皇太極自然是端坐龍椅,而弘光皇帝朱由崧則拿了個板凳坐在皇太極的腳邊,兩位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大禮……

最後,作爲對周延儒足夠識時務的褒獎,皇太極讓他繼續擔任首輔一職,而且還是同時接受皇太極和朱由崧兩位皇帝的聘用,身掛明清兩國相印,擔任明清兩國的內閣首輔。除了完全沒有任何權力,甚至連個辦公地點都沒有之外,堪稱是風光無限,直追傳說中戰國時代“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先生!!

雖然在皇太極的腦洞大開之下,南京出現了“二帝同殿”、“兩國共用朝廷和首都”的奇葩現象,但對於節操早已掉得基本沒什麼剩了的江南縉紳士子來說,只要不觸犯他們的利益,一切事情都好商量。

但問題是,皇太極不可能不觸犯他們的利益江南這些士子縉紳的要求,是連賦稅都不肯交。而皇太極的打算,卻是連他們的田莊和宅邸都要統統沒收,順便把這班讀書人都給貶爲包衣奴才!

在結束了南京之戰以後,皇太極盤點手頭的軍事實力,發現還剩下一萬滿洲旗丁,一萬五千北方漢軍,還有兩萬多剛剛收編的投降明軍和原南京朝廷長江水師等等。

很顯然,僅僅憑着這一萬滿洲人,是根本沒辦法在人生地不熟的江南站穩腳跟的。

所以,根據“兵強馬壯者即可爲天子”的道理,皇太極認爲自己的當務之急就是籠絡軍心。儘量把除了滿洲人之外的士兵,也都變成真正的自己人,爲此就要讓他們“有恆產者有恆心”,奪取江南地主縉紳的財產來滿足他們的胃口……當然,這麼搞的話,肯定會大大得罪在江南勢力龐大的東林黨地主縉紳集團。但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皇太極也已經看透了他們的本質,覺得這幫人根本就是一羣養不熟的白眼狼,不僅貪得無厭,既不肯繳稅也不肯服勞役,而且個個腦後生反骨當年崇禎皇帝待他們這麼仁厚,賜給了他們這麼多特權,只不過任命了一個東林黨的政敵當首輔,他們就要擁立僞帝造反。如今換成自己這個遼東異族可汗來當皇帝,又怎麼能夠指望這幫白眼狼會對自己心悅誠服,盡忠職守呢?

既然江南士人無論如何都是一幫禍害,遲早都是要造反作亂的,那麼還是早早宰了下鍋吃掉爲好。

於是,在弘光皇帝即位的第二天,皇太極就頒發了一道殺氣騰騰的聖旨,宣佈:“……南京一城,遍地奸民,皆與崇禎廢帝暗通。故而盡貶其民爲奴,盡奪其財其屋,犒賞大清勇士!膽敢反抗者,殺無赦!”

霎時間,南京城內殘餘的五十萬市民,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舉人進士,甚至是皇親國戚和官宦世家,都悉數被從自由人貶爲包衣奴隸。而這些市民的宅邸和財產,自然也統統歸屬他們的未來主人所有!

一時間,南京全城慌亂不堪。無數市民涌向各處城門,想要逃出這座奴隸營,但卻被早有防備的清軍阻攔,一頓亂棒加鞭子趕了回去城門被堵死了,城牆上的火炮都對準了城內,數萬清軍將士,包括那些剛剛倒戈易幟的明朝降軍,都是刀槍在手,躍躍欲試地盯着城內的市民,好像看着一羣待宰的羔羊!

最終,這五十萬市民終於發現,自已如今成了籠中之鳥,再也無法走脫,註定是要淪爲奴隸了。於是有的上吊自盡,有的跳進了秦淮河,更多的人則是絕望地接受了命運,全家坐在街上嚎哭不已。

伴隨着南京市民的震天哭聲,大清帝國的士兵們全都得到了宅邸、錢財和奴隸,接下來自然還得有田莊。爲此,皇太極又在十二月初六日頒發聖旨:“……凡近京各州縣民人無主荒田,及明國皇親、駙馬、公、侯、伯、太監等,死於戰亂者不計其數,無主之地甚多……盡行分給北來諸王、勳臣、兵丁人等。”

從此,大清帝國便在江南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跑馬圈地運動”。

雖然按照皇太極的說法,所圈之地應當都是無主荒地,但到了落實政策的時候,實際上往往是有主無主之地一體圈佔。到後來,乾脆是專挑有人耕種的田莊,這樣一來,不僅有了田地,連種地的農奴都有了。皇太極又專門規定了標準,按照爵位和官職的高低,還有戰功的多少,每個大清的士兵和文員,都能分到一定數量的莊田和奴隸……至此,江南清佔區的社會制度,完全倒退回了農奴制時代。

與此同時,在得知江南這邊居然開始大肆“發福利”之後,滯留在江北的各路清軍(主要是忠心不太可靠的漢軍,還有原本反對皇太極的其他滿人勢力團體)和其它武裝力量,也紛紛從揚州等地渡江南下,想要分一杯羹。而一心要在江南紮下根基的皇太極,對這些生力軍也是來者不拒,宣佈要“均貧富”既然江南的土豪們這麼富裕,咱們這些北方窮人就要均了他們的貧富!做到人人都有宅有田有女人!

雖然這種充滿革命性的話語,在皇太極這個異族入侵者的嘴裡說出來,怎麼都感覺很彆扭。不過更加彆扭的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很多,也就不差這一件兩件的了總之,清廷按照“計丁授田”的原則,凡是渡江來投靠皇太極的將領和士兵,每個人都能按照級別分得一定數量的土地。當然,種地的農奴就得靠他們自己去抓捕了。以此讓他們在江南地方結下無數的冤仇,不得不緊緊依靠自己這個皇帝。

一時之間,成千上萬的北方人,欣喜地來到南京這座天下第一大城市安家落戶。很多原本只是小軍頭甚至土匪頭子的傢伙,紛紛住進了深宅大院,坐上了八擡大轎,睡上了秦淮佳麗,出則有人鳴鑼開道,居則有人貼身服侍。人人都彷彿中了彩票頭獎一般,陷於一片進入“天堂”的喜悅之中。

而大清帝國也因此在江南迅速有了大批的鐵桿支持者,只是苦了那些被貶爲奴隸的南京百姓,特別是那些小腳的婦女以及老弱人羣,不僅失去了自由,夫妻、家人分離,還要被強制從事平時從來沒有做過的粗活累活,爲清軍縫製衣服、挑運軍糧,甚至修建府衙、挖掘工事,不少人很快就因此被活活累死。

當然,如此簡單粗暴的“土改”政策,自然會在南京的鄉間導致嚴重的反彈,乃至於武裝反抗。但是依靠從江北源源不斷獲得的兵員,清軍輕而易舉地就碾碎了地方士紳的絕望掙扎。

然而,隨着清軍隊伍的日漸膨脹,南京城附近的田地和農奴就不夠分了。不過皇太極很英明地表示:這沒關係,江南又不是隻有應天一個府,尚未被圈佔的土地還多得很!於是,一支又一支舉着大清旗號的兵痞和匪徒,很快就在太平府,寧國府和鎮江府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行動,所過之處無不大搶大燒、屍橫遍野正如魯迅筆下的那位阿q同志,他要去“革命”的動力不過是“元寶,洋錢,洋紗衫”外加“秀才娘子的寧式牀”,明末各路兵痞在亂世烽煙之中的思想覺悟,恐怕還不如這位阿q同志呢!

面對這樣一副生靈塗炭、繁華覆滅的煉獄圖景,純屬傀儡的弘光皇帝自然不敢亂說亂動。

倒是周延儒這個無權無勢的光桿首輔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壯着膽子找了個機會,跟皇太極提出了諫言,希望大清帝國能夠約束士卒,善待士紳,給予東林黨人高官厚祿,同時免除他們的錢糧負擔,如此方能讓天下士紳歸心,重現崇禎初年“衆正盈朝”的盛況,使得海清河晏、天下大治云云。

然而,皇太極對於“衆正盈朝”的盛況絲毫不感興趣,倒是對“衆正”的家產很感興趣,早已下定決心要在江南恢復奴隸制度,於是立刻反駁說,就他所知,江南的讀書人不是什麼正人君子,而是一羣無父無君的無恥之人,根本不配活在天地之間,沒有將他們罪誅九族以謝上天,已經是大清朝廷的仁厚所致了,怎麼可以妄想更多的好處呢?如今大清有困難,借他們的子女錢財犒勞一下軍將,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封建王朝時代的讀書人,之所以經常表現得傲氣沖天,乃是因爲不管這天下由誰來稱帝稱王,爲了維持一個統一帝國的官僚機構,都必須禮遇他們這些文化人。但是,當統治者決心向中世紀的西歐學習,恢復封建領主制度,不再需要一個官僚機構的時候,那麼他們這些文化人也就變得無用了。

目瞪口呆的周延儒只得表示,如果大清堅持要這麼搞的話,江南之地只怕不易平定。而皇太極則很有自信地拍了拍腰間的佩刀:“……無妨,只要朕的弓刀尚在,江南刁民不易平定又如何?殺一儆百便是了!”

另一邊,眼看着好不容易從江北請來的大清王師,居然成了要把自己這些士大夫抄家滅門的魔王修羅,後悔不迭的江南東林黨人,也趕緊在私下裡組織聚會,討論應對當今危局的自救之策……

第185章 阿貴的故事(下)第11章 苦中作樂第37章 壓迫衆生的來訪者(上)第25章 休憩時間的各種事情第47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一)第63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續)第8章 劇情什麼的都是浮雲啊!第170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上)第78章 這是在玩全民大穿越嗎?!第85章 核爆再起(下)第49章 這算是找到組織了嗎?第388章 福建暗流(下)第59章 霍格沃茲神術學院(下)六當心被基佬求愛第139章 黑暗時代的衆生相(上)第155章 騷動的江南(下)第154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下)第44章 海參崴的衆生相(上)第12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第93章 日漸奇幻的香港,日漸科幻的中國第143章 三帝對峙(下)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一併不浪漫的城堡生活第37章 一個個都得解決過來(中)場景5穿越到民國年間第92章 萬里大移民(下)二無法無天的黑暗年代第4章 思維混亂的骨傲天(上)第126章 南印度洋追擊戰(下)二十四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四第64章 小兔娘出生第387章 福建暗流(中)第21章 《關於異世界的初步調查報告》(下)第132章 杭州無血開城(下)第38章 磨磨蹭蹭打怪獸第56章 自作孽不可活(上)第142章 三帝對峙(上)第12章 密諾亞使者的請求第15章 貓玩人(中)第5章 黑死病的陰霾第39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續)第104章 南美的中原七隨地大小便的中世紀歐洲人第115章 在舟山第150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第29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中)番外二離開王秋的日子中第56章 白頭鷹不想當冤大頭(下)第25章 桶狹間(上)第50章 日漸奇葩的時代第108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上)第93章 時代的融合第60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中)第49章 逃不掉的死亡第76章 國際考察團的異聞錄(中)第47章 城管犬牙國際縱隊第68章 “東林黨偵察隊”的覆滅第60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上)第36章 印度人也要打怪獸!第132章 杭州無血開城(下)第33章 從今天起開始搞破壞第157章 最後的槍聲(上)第27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上)第59章 聯合艦隊出擊!(下)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2.0版第92章 核爆協奏曲第86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上)第94章 戰爭的真諦就是互相傷害第189章 南美洲的新年(下)第25章 魔幻時代的來臨(下)第30章 亡靈天災(上)第95章 帝國女皇的憧憬(中)第12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第28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下)第152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下)第39章 與右翼大佬的談判(下)第132章 杭州無血開城(下)第8章 初步忽悠成功(下)第56章 白頭鷹不想當冤大頭(下)第38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上)第1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一)第565章 前赴後繼的作死者(下)第71章 墨爾本之冬(上)第32章 點餐好辛苦第21章 異世界的土著人真是太弱了(下)第50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上)四所謂不重視知識分子的真第534章 異世界的魔法太落後了(下)第31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上)第15章 貓玩人(中)第67章 太空營救/搶劫?第30章 魯濱遜的幸運日第53章 阿爾努斯市的未來發展規劃第80章 白色澳洲的末日第46章 黃石大帥的糾結第114章 白頭鷹的核反擊計劃(中)第99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上)第28章 魯濱遜鬼畜島(上)第24章 大宋已無可戰之兵第564章 前赴後繼的作死者(中)
第185章 阿貴的故事(下)第11章 苦中作樂第37章 壓迫衆生的來訪者(上)第25章 休憩時間的各種事情第47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一)第63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續)第8章 劇情什麼的都是浮雲啊!第170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上)第78章 這是在玩全民大穿越嗎?!第85章 核爆再起(下)第49章 這算是找到組織了嗎?第388章 福建暗流(下)第59章 霍格沃茲神術學院(下)六當心被基佬求愛第139章 黑暗時代的衆生相(上)第155章 騷動的江南(下)第154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下)第44章 海參崴的衆生相(上)第12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第93章 日漸奇幻的香港,日漸科幻的中國第143章 三帝對峙(下)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一併不浪漫的城堡生活第37章 一個個都得解決過來(中)場景5穿越到民國年間第92章 萬里大移民(下)二無法無天的黑暗年代第4章 思維混亂的骨傲天(上)第126章 南印度洋追擊戰(下)二十四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四第64章 小兔娘出生第387章 福建暗流(中)第21章 《關於異世界的初步調查報告》(下)第132章 杭州無血開城(下)第38章 磨磨蹭蹭打怪獸第56章 自作孽不可活(上)第142章 三帝對峙(上)第12章 密諾亞使者的請求第15章 貓玩人(中)第5章 黑死病的陰霾第39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續)第104章 南美的中原七隨地大小便的中世紀歐洲人第115章 在舟山第150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第29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中)番外二離開王秋的日子中第56章 白頭鷹不想當冤大頭(下)第25章 桶狹間(上)第50章 日漸奇葩的時代第108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上)第93章 時代的融合第60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中)第49章 逃不掉的死亡第76章 國際考察團的異聞錄(中)第47章 城管犬牙國際縱隊第68章 “東林黨偵察隊”的覆滅第60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上)第36章 印度人也要打怪獸!第132章 杭州無血開城(下)第33章 從今天起開始搞破壞第157章 最後的槍聲(上)第27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上)第59章 聯合艦隊出擊!(下)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2.0版第92章 核爆協奏曲第86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上)第94章 戰爭的真諦就是互相傷害第189章 南美洲的新年(下)第25章 魔幻時代的來臨(下)第30章 亡靈天災(上)第95章 帝國女皇的憧憬(中)第12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第28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下)第152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下)第39章 與右翼大佬的談判(下)第132章 杭州無血開城(下)第8章 初步忽悠成功(下)第56章 白頭鷹不想當冤大頭(下)第38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上)第1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一)第565章 前赴後繼的作死者(下)第71章 墨爾本之冬(上)第32章 點餐好辛苦第21章 異世界的土著人真是太弱了(下)第50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上)四所謂不重視知識分子的真第534章 異世界的魔法太落後了(下)第31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上)第15章 貓玩人(中)第67章 太空營救/搶劫?第30章 魯濱遜的幸運日第53章 阿爾努斯市的未來發展規劃第80章 白色澳洲的末日第46章 黃石大帥的糾結第114章 白頭鷹的核反擊計劃(中)第99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上)第28章 魯濱遜鬼畜島(上)第24章 大宋已無可戰之兵第564章 前赴後繼的作死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