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下)

總的來說,由於在後勤方面享受“後孃養”的待遇,所以陳新大帥發動的第二輪濟南攻略,依然非常缺乏科技含量:既沒有飛艇和飛機的轟炸掃射,也沒有通過【隨意門】對城市內部展開的中心突破和斬首戰術,只是由陳大帥親自帶着六萬登州軍,拖着火炮向西一路平推,準備轟開濟南城牆打進去。

而且,由於需要沿途掃蕩各個據點,並且在交通要道上駐留一部分兵力來保衛補給線,所以當登州鎮的軍旗豎立在濟南城外之時,陳新大帥麾下能夠用於攻城的有生力量,已經只剩了兩萬五千人左右而已。

然而,即使是面對這樣一個看似並不強大的對手,皇太極依舊沒有迎戰破敵的信心。

一個無可掩蓋的事實是,大清王朝的家底實在是太單薄了!

而另一個無可掩蓋的事實則是,滿洲八旗已經再也死不起人了!

要知道,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全族的時候,表面上的統治疆域看似已經延綿數千裡,堪稱當世之大國。可事實上,當時整個遼東的女真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過區區十幾萬人,之前的女真內戰,葉赫那拉部出兵一千就已經算是興師動衆了。至於努爾哈赤的核心嫡系“建州女真”,更是隻有寥寥數萬部民而已。

所以,那會兒的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纔會在國書中蔑稱努爾哈赤爲“水濱三萬女真之主”。

到了皇太極上臺之後,他創立了漢軍旗和蒙軍旗,又逐漸把一部分漢人、蒙古人和朝鮮人“擡旗”,融合進了女真人當中,這才使八旗的總人口達到了三十萬之衆。由於皇太極在位期間一直征戰不斷,消耗了大量男丁,所以這三十萬人口當中的男丁最多也就是十萬左右,而這十萬男丁若是再減去未成年的孩子和年邁的老人,真正可以上戰場的成年壯丁最多是也就六萬人。如果不是依靠八旗制度,把女真人的戰爭潛力發揮到了極限,僅憑如此單薄的人口基數,女真人根本就不可能統一遼東,更不用說入主中原了。

由於人口和兵力的限制,女真人與明帝國之間的幾次大決戰,像薩爾滸大戰,寧遠之戰和大淩河之戰都是傾巢而動,徵集了國中十三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全部男丁上陣。在此次八旗入關之時,由於前一階段大淩河血戰的消耗,八旗軍的總兵力已經減少到了五萬多人。即使加上漢軍旗、蒙軍旗和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同盟軍,最多也就是八萬人上下,若非關寧軍的集體倒戈,這點兵力最多也就夠武裝打劫罷了。

然後,在北直隸、山東和南直隸的一系列戰事之中,滿洲八旗又損失了數千之衆,且一時無法補充。再接下來,隨着遼東故土的整體失陷,留守關外的十多萬八旗老弱婦孺,也隨之灰飛煙滅。

等到北京之變爆發後,雖然關寧軍並不想把事情做絕,而是讓開城門,主動釋放聚居於北京城內的八旗軍家屬離開。但在沿途地主民團的頻繁襲擊和明朝降軍的倒戈叛亂之下,當時滯留在北直隸境內的旗人們還是死傷慘重,最後只有大約六成的旗人成功逃到了山東德州,得到了自己人的保護和救援。

於是,待到登州軍發動第二次濟南攻略的時候,整個大清也只剩下了三萬多比較能打的滿洲八旗兵,外加五萬多不太能打的八旗老弱婦孺,論規模大概跟蒙古草原上的一個頂級大部落相差彷彿。不過這個遷入了中原腹地的“滿洲部落”不種地也不放羊,只是一心一意地搶劫和屠殺漢人而已。

當然,除了這三萬多名八旗兵之外,皇太極的手裡還有漢軍旗、蒙軍旗、科爾沁等東蒙古部落的盟軍,以及打着大清旗幟的明朝降軍、聞香教降軍和地主鄉勇團練等武裝力量,全部加起來不下二十萬之衆。但除了蒙軍旗和漢軍旗之外,都是隻可共富貴而不可共患難的牆頭草,眼下已經變得非常之不可靠。

尤其是以科爾沁部落爲首的東蒙古援軍,在確認了大清已經盡失遼東故地,連北京也換了主人,八旗殘部被困在中原進退兩難之後,原本隨駕駐紮在濟南郊外的兩萬東蒙古援軍,立刻扯掉了大清的旗幟,沒跟皇太極打一聲招呼,就果斷撕毀了盟約,拔營離開,準備跳出中原的這副爛攤子,火速返回草原老家。

在北上途中,一支科爾沁騎兵甚至還在德州洗劫了八旗眷屬的財物,一點都沒念及多年結盟的情分。

這些蒙古人想要回家,就得穿過關寧軍佔據的地盤,不過既然吳襄和祖大壽這兩個著名牆頭草,連跟喪家之犬的女真八旗都不肯撕破臉,自然也不會跟這些一心回家的蒙古騎兵死磕。所以,在跟關寧軍討價還價一番,商定了買路錢的數額之後,這些蒙古人便順利通過了長城關口,回到科爾沁草原上蟄伏了下來。

雖然科爾沁部落這種落井下石的做法,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或者說是背信棄義,但在環境嚴酷的草原上,生存規則一貫就是這般的弱肉強食。只有足夠強大的霸主,才能得到衆多小部落的臣服和效忠,希望得到強者庇護和分享好處。反過來說,任何強者一旦露出了頹勢,接下來的命運就鐵定是衆叛親離。

不管怎麼說,東蒙古同盟部落的集體叛離,還是給了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廷以沉重一擊。連帶着漢軍旗和蒙軍旗也有些不穩起來,很快就出現了零星的開小差逃亡現象。其中一部分逃亡者在山東就地當了山賊土匪,另一部分逃亡者則在關寧軍那邊找到了新工作滿清的漢軍旗之中,有不少人原本就是被俘的關寧軍改編而來。同樣在關寧軍的編制裡,也有不少蒙古騎手的崗位。

面對着這樣一片人心惶惶的崩壞之局,焦頭爛額的皇太極,再也沒有心思跟登州軍在濟南死磕:八旗兵只剩了這麼幾萬人,而且孤懸中原得不到補充。且不說登州軍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況且就算打贏了濟南這一仗,又能怎麼樣?如果把最後的本錢也折損在了這裡,他這個所謂的大清皇帝又還能剩下些什麼?

跟任何遊牧民族的蠻夷可汗一樣,在眼下這種時候,皇太極也不會太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於是,當登州軍再次逼近的時候,清軍很沒骨氣地又一次放棄了濟南,倉皇向西退往運河畔的東昌府。

然而,當英明神武的大清皇帝,帶着他的八旗大兵遠逃千里之後,山東濟南府的漢族地主縉紳,卻硬着頭皮爲了保衛大清帝國治下的最後一座省會城市,再次與“倒行逆施”的登州軍展開了殊死的廝殺……在鋪天蓋地的炮火轟擊之下,濟南府的鄉勇團練們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先是在城牆上被轟死了近千人,但依然死死守着城牆的各處缺口,用灰瓶、金汁、萬人敵和霰彈,打退了登州軍的兩次突擊。

在濟南城牆被炮彈砸得大面積坍塌,再也無法據守之後,這些鄉勇又退入城內街坊,在巷戰之中跟登州軍周旋了一天一夜,利用複雜的地形,成功延緩了登州軍的猛烈攻勢。剛剛新官上任的第二任大清濟南知府,甚至還派遣使者悄悄出城,聯絡附近鄉下潛伏的地主團練,企圖偷襲登州軍的營地。

最後,忍無可忍的陳新下令火攻濟南城,偏生在這時候卻下了一場瓢潑秋雨,使得火攻之策失效,而守軍的士氣也更加高漲,以爲自己得到了上天保佑,繼續在殘破的街巷間頑強戰鬥……

這場慘烈的城市攻防戰,一共持續了整整五天五夜。待到新任大清濟南知府懸樑自盡,府衙屋頂上的最後一面旗幟被砍倒之時,整個濟南城已是遍地殘牆瓦礫、處處焦痕濃煙,七零八落的屍首堆滿了街道,其場景簡直宛如地獄。而陳新大帥在破城之後的大清算,更是讓剩下的地主縉紳也多半被吊上了樹丫。

然後,在攻陷了濟南府之後,登州軍的攻勢也再次達到了極限,使得山東戰場再一次沉寂了下來。

然而,當濟南城的漢族地主縉紳,正在率領着他們的鄉勇團練,爲了大清王朝的榮耀死戰到底之時,“轉進”到東昌府的皇太極,在給八旗眷屬安排好了車船糧秣之後,卻又繼續向南開始了大踏步的撤退。

雖然這種避戰逃亡的策略實在是很丟臉,但對於此時的皇太極來說,也確實是不得不爲的無奈之舉。

因爲,如今正在土崩瓦解的大清王朝,根本就守不住那麼大的地盤。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來,如今大清的佔領區沿着運河一線排開,北到德州,南到揚州,不僅大多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易攻難守至極,而且四面八方都是正在交戰的敵人和潛在的敵人,從古至今也沒人能守得住這樣奇葩形狀的疆土。

如今關寧軍倒戈背叛,八旗上下人心離散,北上收復遼東故土已然無望。鑑於這樣的情況,皇太極決定放棄佔領區最北端的德州、臨清等地,舉族遷徙到泰山以南的兗州府。

這樣一來,在兗州府的東面和北面,就能依託巍峨高大的東嶽泰山,與登州軍的兵鋒分割開來。而西面是多爾袞先前掘開黃河大堤水攻開封之後製造出的黃泛區,同樣能夠阻隔大軍行動。南面則是皇太極御駕駐蹕的徐州府,還有可以徵收糧秣賦稅的兩淮之地,戰略形勢比之前在濟南的時候好了很多。

另一方面,兗州府這片土地相對比較平坦肥沃,出產也還算富饒,氣候條件相比於溼熱的兩淮一帶,也更適合八旗子民居住。眼下剛剛徹底失去了遼東故土,並且被驅趕着一路流浪的滿洲八旗,可以在這片土地建立一個落腳點休養生息,同時窺視着北方的動靜,等待下一次捲土重來的機會。

不過,在之前明軍、清軍和聞香教起義軍的反覆拉鋸戰之中,兗州府的運河沿岸地區乃是主要戰場,飽經兵災之苦,如今已是人煙稀少、殘破不堪。皇太極若是想要把這幾萬八旗眷屬,在兗州府妥善安置下去,所需的錢糧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雖然皇太極之前在徐州抄了聞香教的庫藏,如今手頭還有點積蓄,但考慮到以後作戰的軍費開銷,終究還是花別人的錢感覺更舒服。於是,他就在地圖上仔細查找了一番,果然在附近找到一隻適合打劫的肥羊,頓時大爲欣喜,立刻命人喊來了親信文臣范文程。

“……憲鬥啊!”皇太極喊着范文程的表字,“……朕眼下有一件差事想要你幫着去辦!如今我大清兵馬接連受挫,遼東故土被那黃石小賊竊據,北京城也陷於叛賊之手。一路輾轉到了這魯南的兗州府地界,纔算是安頓了下來。可是爲了重整師旅,安置家眷,軍中的錢糧實在是有些不湊手。

所以,儘快籌集軍餉和糧秣,乃是本朝的當務之急,朕聽聞這兗州曲阜的衍聖公府乃是千年世家,歷朝歷代尊享不移的富貴豪門,半個兗州府都是他家的田畝。因爲曲阜縣城不在運河邊,之前的戰事也沒打到那邊去,所以想必如今的衍聖公府上,一定積蓄頗多。於是朕就準備帶兵過去,向衍聖公借些錢糧用用。你也是讀聖賢書的,熟悉那套讀書人的禮儀,就先去衍聖公府上知會一聲,替朕打個前站如何?”

范文程一聽,頓時面色如土,連話語中都帶了幾分哭腔,“……陛下莫非是想要抄了衍聖公府?萬萬不可啊!歷朝歷代都只有給曲阜孔府封賞金銀、爵位和土地,以示恩寵,卻從來沒有向聖人後裔攤派錢糧捐稅的先例啊!此事一出,我大清縱然得了些許錢糧,卻必然失了天下士人之心!被中原儒生視爲強盜匪徒之流!自古只有馬上打天下,沒有馬上治天下的道理!請陛下莫要因小失大,墮了自家聲望……”

“……哎,話可不能這麼說!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衍聖公就算是聖人後裔,但也同樣是我大清的臣子嘛!既然孔聖人家裡已經受封了我大清的衍聖公頭銜,那麼他孔家就算是朕的包衣奴才了,孔府的財貨自然也就是我大清的財貨!眼下主子家裡都在鬧饑荒,想要拿奴才家裡的錢糧用一用,也是理所應當的嘛!大不了朕就賞賜孔家舉族擡旗,讓他們也併入滿洲八旗就好了!”

皇太極不以爲然地擺擺手,打斷了范文程的諫言,“……此事無需多言,就這麼定下來吧……”

另一邊,當曾經雄踞大半個北中國的大清王朝,正在如同曇花一般乍起旋滅的時候,在南中國的長江流域,兩位大明皇帝之間的生死較量,也走到了刀兵相見、一局定勝負的決戰關頭。

在花了足足四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從募兵籌糧,整軍訓練,到趕製軍械的一系列艱難任務之後,督師江南、奉旨平逆的大明兵部尚書盧象升,終於信心十足地向崇禎皇帝呈上了一份請戰書:

“……伏請吾皇萬歲金安,臣江南都督軍務盧,奏陳:自上諭設湖廣大營討逆以來,四方大軍陸續彙集,武昌糧馬日隆……至八月下旬,東征兵馬屯聚已畢,軍械、戰馬、糧草均已備足,合有騎兵四千餘、步卒三萬五千,水手縴夫一萬五千,大小火炮一百餘門,大小戰船四百,隨軍文案官佐九百餘人,匠營、民團、丁夫二萬六千餘衆……時兵糧完備、部伍齊整,三軍上下,皆日夜枕戈待旦,常思君恩深重,求報國以效。而竊據南都之僞帝叛賊,依然冥頑不化、賊焰囂炙,直引人髮指。兵法有云,士氣可鼓而不可泄,故臣盧惶恐,乞徵期以降,而安三軍之心,此皇上之聖明也……”

至此,從北京一路流亡到湖廣的崇禎帝朝廷,終於基本完成了東征之戰的準備工作,只等着崇禎皇帝的一聲令下,八萬平叛大軍就將揚帆東下,水陸並進,直搗永和僞帝盤踞的留都南京。

而與此同時,南京永和帝朝廷治下的江南各府縣,卻依然處在一片雞飛狗跳的混亂之中……

ps:計劃儘量在本月結束明末大亂鬥卷,總之最遲下個月肯定要進入《刀劍神域》捲了。

第31章 熱鬧喧囂的東方海洋(下)第177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三)第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六)第44章 傳說中的共濟會滅世計劃?第13章 飛越大綠海第12章 幸運與厄運第126章 平髡之策(下)第71章 歸去來兮第10章 舌尖上的無限第1章 失蹤的穿越者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2.0版第4章 開封的黎明第98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下)第132章 杭州無血開城(下)第31章 推心置腹?第41章 王秋的喪屍知識講座(上)第22章 天上白玉京(下)第43章 尋遼記(下)第121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下)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63章 南海鐵道紀行(三)第112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上)第14章 貓玩人(上)第24章 昔蘭尼加殖民地(下)四宛如猜謎的中世紀歐洲文字第47章 妹子們的大和號(中)第6章 出師不利的王秋團隊第92章 核爆協奏曲二十四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四第127章 樹倒猢猻散的先兆番外八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五五娶個姐姐當老婆第106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上)第39章 再次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13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21章 藤美學園大掃蕩二十一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一第119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上)第134章 嶺南無戰事(中)第12章 全球人民喜迎海平面下降?(上)第38章 一個個都得解決過來(下)第11章 奉旨拆遷第130章 南美洲驚變(下)第2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們來負責搞大!(中)第4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中)第32章 亡靈天災(下)第92章 萬里大移民(下)第18章 野比家的驚悚日常第21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下)第73章 全球華人穿越者同盟...第7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七)第42章 無可抵禦的征服者(下)第22章 貓車上的嗚喵王第7章 初步忽悠成功(上)第67章 不如歸去(下)第56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中)第35章 羅馬末日第33章 異界城管的悲歌第79章 真的是全民大穿越啊!第73章 東方輻射鄉(下)第82章 赤道洋之夏(中)第112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三)第5章 曼菲士的憂慮第52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五)第11章 奉旨拆遷第18章 第一批帶路黨(中)一沒羞沒臊的全裸風尚第187章 南沙紀行(下)第144章 只有開了外掛才能無敵第9章 宋欽宗的驚愕第61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中)第41章 會寧的毀滅第4章 香港攝魂怪來襲事件第88章 登州鎮易幟(上)第169章 中風的首相第29章 穿越尋親之旅第39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下)第104章 南美的中原第40章 聯合艦隊歸來(下)第31章 請政委老爹逛妓院(中)第152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下)第94章 戰爭的真諦就是互相傷害第31章 宇宙怪獸來了,奧特曼在哪裡?第9章 初探卡恩村第7章 只有五百円該怎麼吃火鍋?番外二離開王秋的日子中第103章 京師大亂鬥(下)第133章 嶺南無戰事(上)第120章 王秋的選擇(上)第2章 來自東方的騎士(上)第135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上)第8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八)第28章 來自異世界的窺視(下)第40章 藤美學園的最後一課第20章 走進印度(中)第31章 城管大隊長王秋(上)第67章 南海鐵道紀行(7)第8章 蹦跳吧!宇宙魔方!(中)第40章 藤美學園的最後一課第76章 墨爾本的陷落(下)
第31章 熱鬧喧囂的東方海洋(下)第177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三)第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六)第44章 傳說中的共濟會滅世計劃?第13章 飛越大綠海第12章 幸運與厄運第126章 平髡之策(下)第71章 歸去來兮第10章 舌尖上的無限第1章 失蹤的穿越者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2.0版第4章 開封的黎明第98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下)第132章 杭州無血開城(下)第31章 推心置腹?第41章 王秋的喪屍知識講座(上)第22章 天上白玉京(下)第43章 尋遼記(下)第121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下)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63章 南海鐵道紀行(三)第112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上)第14章 貓玩人(上)第24章 昔蘭尼加殖民地(下)四宛如猜謎的中世紀歐洲文字第47章 妹子們的大和號(中)第6章 出師不利的王秋團隊第92章 核爆協奏曲二十四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四第127章 樹倒猢猻散的先兆番外八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五五娶個姐姐當老婆第106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上)第39章 再次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13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21章 藤美學園大掃蕩二十一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一第119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上)第134章 嶺南無戰事(中)第12章 全球人民喜迎海平面下降?(上)第38章 一個個都得解決過來(下)第11章 奉旨拆遷第130章 南美洲驚變(下)第2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們來負責搞大!(中)第4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中)第32章 亡靈天災(下)第92章 萬里大移民(下)第18章 野比家的驚悚日常第21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下)第73章 全球華人穿越者同盟...第7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七)第42章 無可抵禦的征服者(下)第22章 貓車上的嗚喵王第7章 初步忽悠成功(上)第67章 不如歸去(下)第56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中)第35章 羅馬末日第33章 異界城管的悲歌第79章 真的是全民大穿越啊!第73章 東方輻射鄉(下)第82章 赤道洋之夏(中)第112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三)第5章 曼菲士的憂慮第52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五)第11章 奉旨拆遷第18章 第一批帶路黨(中)一沒羞沒臊的全裸風尚第187章 南沙紀行(下)第144章 只有開了外掛才能無敵第9章 宋欽宗的驚愕第61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中)第41章 會寧的毀滅第4章 香港攝魂怪來襲事件第88章 登州鎮易幟(上)第169章 中風的首相第29章 穿越尋親之旅第39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下)第104章 南美的中原第40章 聯合艦隊歸來(下)第31章 請政委老爹逛妓院(中)第152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下)第94章 戰爭的真諦就是互相傷害第31章 宇宙怪獸來了,奧特曼在哪裡?第9章 初探卡恩村第7章 只有五百円該怎麼吃火鍋?番外二離開王秋的日子中第103章 京師大亂鬥(下)第133章 嶺南無戰事(上)第120章 王秋的選擇(上)第2章 來自東方的騎士(上)第135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上)第8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八)第28章 來自異世界的窺視(下)第40章 藤美學園的最後一課第20章 走進印度(中)第31章 城管大隊長王秋(上)第67章 南海鐵道紀行(7)第8章 蹦跳吧!宇宙魔方!(中)第40章 藤美學園的最後一課第76章 墨爾本的陷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