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疆,尤其是大部隊入疆,可不是易事。
當初左宗棠入疆,在面對蘭州到哈密一千多公里的荒無人煙的河西走廊,他制定了“緩進急攻”的策略,即先在這一征程上布點設營,籌集糧草,再一步步向西挺進。
這一策略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正確的。設想一下,如果急攻冒進,糧草得不到補充,兵員得不到休整,即使取得一定的戰功,也會失去,不得不退回來。
張漢卿也是如此想。
第4師的主要任務是先期在酒泉和哈密之間建立後勤基地,以保障遠道而來的步兵。所以張誠德在接到命令後,果斷地放棄了對馬鬃山匪軍的進攻,改以圍困爲主,重心放在了正事上。
此次入疆,主要目標是降伏楊增新。以對方的力量,出動第2師和騎兵第4師僅僅起到一個威嚇的作用,打仗是不會的。所以一切羈絆行軍的重武器,如第2師的師屬炮兵營,都沒有跟隨。這也是張漢卿各部行進速度極快的原因。
由蘭州出發往酒泉,沿着古老的絲綢之路行走,張漢卿的心越走越心涼。從蘭州到迪化(烏魯木齊)這一千多公里的地區,乾旱少雨,人煙稀少,可以說是我國最貧瘠的地區。
然而從戰略通道的角度來看,它卻是極其重要。因爲它象一根線,又象一根扁擔挑起了內地和西域中亞的聯繫。那麼又該怎樣實施開發蘭州到迪化之間這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呢?
中國的地形地勢分爲三層階梯狀,以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川西山地爲邊緣的青藏高原成爲我國東西交通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然而事有巧合,在南邊高聳的青藏高原和北邊遊牧民族盤踞的蒙古高原的擠壓下,形成了內地與西域中亞相連的天然戰略通道----河西走廊。
翻翻歷史,你會注意到,歷時兩千多年的絲綢之路就是以河西走廊爲唯一通道,這條生命線在南北少數民族的襲擾下時斷時續。
陪同張漢卿一道的是王以哲和許蘭洲,他們也都是第一次走過這種荒蕪的地方,印象最深的也還是荒蕪。
“沒想到我們騎馬走了十天,一路上後勤補給都做足了準備,還剛剛走出嘉裕關!想想古人是怎麼走過這段路的,真是汗顏。這種荒涼地方,無怪人說‘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以哲發自內心的感慨。
張漢卿此時的心情卻很好。前生一直想去新疆玩玩,可是礙於路程太遠,更主要的是聽到過種種關於新疆的傳說,擔心安全問題才一直未能成行。現在,作爲人民軍的統帥,將有機會親自踏上這塊土地,心情當然不一樣。
他笑笑說:“那是古時候,自從左宗棠平疆,春風可是已經入關了的。好像浙江巡撫楊昌睿在左宗棠入疆後曾親臨西北,目睹綠樹成蔭瓜果遍地、各族人民安居樂業之勝景,喜賦《恭誦左公西行甘棠》一詩說‘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個風,恐怕就是他一路率兵西進、同時不忘植樹修路帶來的吧。想想左大帥不但善於用兵,還會搞經濟建設,要不然,我們進疆,不會這麼輕鬆。”
爲了入疆,張漢卿可是做足了功課。不但對新疆的未來多有籌劃,對這一代的人文典故、歷史傳說都有涉獵。
王以哲和張漢卿相處日久,兩人私下裡還是很對味的,見張漢卿心情不錯,也就放開了話題說:“少帥才思驚人,看着這玉門關好歹也留下點大作,以不讓那位左大帥不專美於前,也在這絲綢之路上增添一則趣談。”
這位少帥常有驚人之作,無論新詩舊詩都有神來之筆,他也很想親眼見識一番。
張漢卿卻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的腦海裡可沒有關於玉門關的新人新作,讓他也作一篇出來,可是要大費腦筋的,一不小心折了他“一代騷人”的美名可就大大的不妙了。不過,在這種氣氛下,似也有轉圓的餘地呢。他笑笑說:“大作是沒有的,不過我倒記得一首好玩的典故。”
大家走着都無聊,也想聽聽這個典故。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詩,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可是明明是詩,爲什麼非要叫做詞呢?”
文學上浸淫的人都知道,“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倒不是詩題,它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爲它填寫新詞。
許蘭洲、宋九齡都是打仗出身,王以哲還好點,但是他們怎麼能跟得上張漢卿的節奏?都瞪大了眼睛,看張漢卿賣弄。
“很簡單,它們就是詞啊。哈哈哈。”張漢卿得意地笑。
宋九齡是和張漢卿在血雨裡滾打出來的,感情不一般,知道這位少帥平易近人,便湊趣說:“少帥,我雖然讀書不多,但詩和詞我還是能夠分辨清楚的。”
張漢卿知道多說無益,便一字一眼地說:“說它是詞,是因爲古時候沒有標點,人們習慣用詩來解讀它。如果我來讀,那就是一首絕妙好詞,宋師長聽好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個是不是詞?”
大家轟然一笑,卻又不得不佩服少帥的奇思妙想。
其實,這個改動,只是張漢卿在後世的某個時候、某篇文章上看到的好吧?他只是記憶力和現場復現能力比較強罷了。
大家說說笑笑,前面就到了提前安排好的宿營地。若不是第4師打前站,這一路可不會如此愜意。
安頓好了不久,收到了來自新疆楊增新的電報:“少帥閣下,欣聞人民軍即將入疆,楊某不勝惶恐。職入疆十餘載,未嘗有益於疆省人民,常懷去志。少帥親臨,當一訴衷腸,另擇賢能,使楊某能得保殘軀回鄉,當感盛情。此來千里,行走多艱,望多保重,楊某在迪化率勁旅萬人掃榻以待。”
張漢卿眉頭一皺,把電報給王、宋、許三人看過,微笑說:“看來這個楊督軍對我們入疆很有意見啊,又要辭官又是動兵顯擺的。萬人掃榻,不是把牀都掃沒了嗎?”
宋九齡不以爲意地說:“我們入疆,可不是要他同意來着。少帥出動兩萬人,足可以碾壓新軍。”
王以哲接口說:“楊督軍從骨子裡不想讓我們染指新疆,連歡迎都說得那麼婉轉,那就難談什麼配合少帥的西北大計了。越如此,越證明少帥的入疆之行是必要的。有什麼想法,咱們明亮刀槍跟他們說話,用少帥常說的,‘不換腦袋就換人’,我不信了,全新疆就他一個人做得了督軍?”
張漢卿點點頭:“新疆是開發大西北的重要一環,一定要抓在我們手裡。這位楊督軍不知道我們的虛實是不會輕易臣服的,新疆文武官員沒有見識到人民軍的強大是沒有敬畏的意識的。要推行開發西北的政策,就先從這位楊督軍開始吧。咱們先禮後兵,瞧瞧他的反應也好。”
於是擬電說:“巧電已悉。人民軍奉蒙疆經略使之命入疆,一爲顯我中華軍威,威懾羣宵以使邊塞穩固;二來打通西北大動脈,以使內外交流暢通。無論任何變故,人民軍入疆決心不變。楊督盛情,學良當雙倍送還。”
他的這封電報態度明確,點名了他進兵的大義,那是奉“蒙疆經略使”張作霖的命令而行的,這個不會因新疆政局的變化而有任何反覆。至於楊增新是伏小還是反彈,悉聽尊便。
楊增新把電報扔在政務廳長金樹仁桌前,語帶不滿地說:“金廳長,上封電報是你力主發出的,現在少帥回電如此,你看該怎麼回覆纔好?”
在上次的軍政會議上,就是這個金樹仁提出用極端的辦法來阻止張漢卿入疆,根本不顧忌會把對方惹毛。現在,人家已經發出了挑戰書,該怎麼應對呢?這個鍋,他不想背。
一來無名,二來無力。
面對西北人民軍的強勢進入,金樹仁同樣無語。雖然“蒙疆經略使”是虛銜,但人家硬把它用實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以張作霖在中|央的地位,他的名義,其實就是中|央政|府的意見。阻擋人民軍,就是和中|央政|府對抗。
而且據各種反饋,人民軍可是出動了兩萬人的精兵強將。
這時候,旁邊一個目光睿智的人說話了:“督軍,強擋少帥的軍隊入疆已經是不可能了,我看就由我以勞軍的名義前去迎接,也好探探虛實。”
近年來,張漢卿的風頭正勁,收摩闊崴、中東路、呼倫貝爾、蒙古,已經在國人中樹立了民族小英雄的形象;戰銀川、平蘭州、伏西安,兵力所向無不披靡,讓直、皖系都深爲忌憚,人民軍已被列入當世中國最強的勢力之一;
搞經濟、促民生、實行民族融合,又讓人民軍有“仁義之師”的美名。這樣的一支勁旅,他拿什麼來硬抗?
楊增新感到自己兵力薄弱,禦敵無力,類似的權力危機又重現在眼前。三年前他順利化解了阿連闊夫的進犯,這次他能否有辦法解決呢?
可是張漢卿不是阿連闊夫,他現在志在天下,又豈會在溫柔鄉里失掉意志?同樣的,久經戰陣的第2師也非“黑喇嘛”丹畢加參可比,那可是名言正順的王師、頂頭上司的部隊!
想到此,楊增新有些後悔,不該在新疆稍微平息後即厲行裁兵。雖然部隊從18000餘人裁至萬人以下,縮減了軍費開支,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但是也造成了軍隊人數嚴重不足,管理中國將近六分之一的廣闊土地明顯的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