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會盟狼山

…?? ,是一座高不過百米。佔地不過數裡的一座小小皿4川,連綿千里的山脈相比,更像是一個小山包,不過在寬闊平坦的草原之上,這座小山包卻顯得十分的高大,十數裡外都能看到狼耳山上的鬱鬱蔥蔥。

狼耳山,位於幷州北偏東百餘里,有發源自南部望月山脈的河流流經此處,所以這裡的水土十分的豐美,昔日這裡也是一箇中等部落的駐紮地。不過後來被呂布率兵給滅了,之後迫於呂布的威名,再也沒有草原部落倒這裡紮營,長久下來。這狼耳山已經成了一塊水草茂盛的絕佳牧場。

呂布在狼耳山一帶只設立了幾處烽火墩,不過百十來將士,只有當蒙古人大舉南下的時候,這裡纔會變的熱鬧起來,幾乎每一次這裡都是作爲蒙古人的落腳地,不過這一次,狼耳山迎來了另外一羣客人。

大夏聖元七年。九月三日,大夏皇帝夏羽與大唐皇帝李世民幾乎同時到達狼耳山,當然這不是什麼巧合。而是雙方都有意的在保持着行進速度。最後保證雙方不分先後的到達這裡。

狼耳山下,呂布早已經在這裡打造了一處偌大的營盤,等待着兩軍入駐,而在狼耳山山腰。則是兩座相鄰的巨大的營帳,自然這營帳是雙方的皇帝的居所。

半山腰,夏羽在一大堆護衛,官員的簇擁下登上山腰上的一塊平臺之上,而迎面,大唐皇國的李世民也剛好出現在另一側,夏羽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唐代宗李世民,四旬的年紀,相貌堂堂,渾身上下有一股威嚴大氣,舉手投足之間都給人一種舉重若輕的感覺,李世民的身上並沒有穿着龍袍,穿着一身九龍甲,背後披着金黃色的披風,腰間特着一把劍。

李世民是馬上皇帝,所以這一身打扮配合他本身的氣質給人很大的威壓,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皇者之氣,夏羽在打量着李世民,李世民同樣在打量着夏羽。比起一身明黃之色的李世民,夏羽卻穿着一身玄黑麒麟鎧,黑色的鎧甲給人一種幽深,吞噬的感覺,加上夏羽身材高大,典型的東北大漢,身上有一股狂野的霸氣涌出,掄起氣勢來,居然絲毫不差。

說到底,氣勢這玩意都是虛的。什麼是氣勢,山腳下。那萬千將士的金戈鐵馬就是氣勢,那雄厚的國力就是氣勢,那萬里江山就是氣勢,有了這些,就算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一股逼人的氣勢,不是來自他的,而是來自他身後的那些讓人敬畏的力量。

李世民與夏羽一左一右並坐在首個,這一刻雙方也不分高低,而下首,則分別坐着雙方的文武,酒菜很快就被送入營帳之中,李世民呵呵笑着。開口道:“真是聞名不如一見,今日聯與親家公先飲一杯。”

夏羽也是一笑。舉起酒杯,道:“那聯就卻之不恭了。”

幾杯酒後,雙方也算是熟悉了許多。說起來,兩個皇帝坐在一起,說起話來還真有點彆扭,而這酒桌之上雙方自然也不會深談,大多聊一些各自國內的一些浮事,畢竟今日乃是第一次見面。

此番兩國皇帝會面,可不光光是爲了喝酒,其實之所以兩國縣帝會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候見面,是爲了未來兩國利益上的劃分,以及在戰略上的同進同退,大唐居於中原西北,對局勢的掌握遠比偏居東北方的大夏更要詳盡,在對中原的爭奪上,大唐無疑比大夏要佔據些優勢。不過同樣的。大唐也面臨着強大的敵人,那就是大唐南面的大秦。

大秦想要進取中原,最大的絆腳石就是大唐的洛陽府,而根據大唐的情報顯示,大秦已經開始往東面的金鎖關內增派兵馬,而且還調回了攻打蜀川天府的大將白起,王剪,這也意味着秦,唐之間註定會有所一戰,而大秦可不是一般的諸侯,這可是公認的中原第一諸侯,始皇帝。

而大秦地處三晉大地,國內多山川要隘。倒是不懼大秦,但是唐秦一旦開打,大唐卻處於劣勢。因爲大唐的三晉大地,北面是強大的蒙古,南面就是大秦,而大唐的產糧地,分別是塞上時套,中原洛陽府,這就是大唐的軟肋,一旦開打,大唐這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疆域很可能會面臨缺糧的危機。

如果說大夏的發展瓶頸是人口不足,那麼大唐的發展瓶頸就是田地太少,而最爲重要的產糧地都面臨危機,一旦戰火開啓,大唐就會面臨糧食危機,尤其是近幾年來,中原動亂,居於中原西北,相對平靜的。 中之國的大唐吸納了大量的流民,人口不斷激增,儘管很多百姓都被遷移到河套,銀川等地,開闢荒地小但是西面卻還有不少的蠻族,胡人存在,也不算太平。

大夏滅了吳國,佔據了翼州的廣大平原,對於大唐來說還是很眼熱的,但是大唐與翼州之間隔的太遠了,根本就無法將手伸過去,但是這兩年來。大唐與大夏貿易日益增長,卻爲大唐開啓了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從大夏買糧。不過在這混亂的烽火大陸上,戰火繽紛,糧食可以說是比黃金還要有價值的戰略物資,幾乎每一個國家都不會販賣糧草。當然大夏也不例外,至少在明面上是如此。

在清國燃起的戰事自然瞞不過李世民的眼睛,而清國一旦滅亡,唐夏將真正成爲一個鄰居。儘管兩國已經聯姻,但是國家之間哪有絕對的關係,所以李世民與夏羽之間要決定的事情很多。比如勢力劃分。對中原蛋糕的瓜分,以及雙方其他利益方面的分配,可以說這次會面,將影響唐夏兩國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國策。

在初次見面之後,夏羽和李世民就開始了馬拉松式的商談,當然這個商談是兩人之間的,畢竟作爲兩個皇國的最高統治者,兩人的話就可以決定一切,這就是封建王朝的好處,君權至高無上。

而這商樓的自然就是正在上演的清國內部的大戰,如今大夏和大唐兵馬在清國可算是攪動了滔天巨浪本來是清軍和反軍

掐,變成了四家的征戰,不過在兩人眼中。這四家迪:只勝利者只有兩家,就是大唐和大夏,之前佔領的地方自然好劃分,誰佔領歸誰,但是眼下清國京畿之地卻是難以劃分,本來大夏是想獨吞的,但是滿洲八旗兵很是頑強,擋住了南下的大夏兵馬,而南部的唐軍動作太快,從西面一路北上小已經接近了京畿一帶,可以說如今的清國京畿。至少有近百萬軍隊在絞殺小已經亂成了一團,而唐,夏之間雖是盟友,但軍隊之間卻是競爭關係。別說合作了,沒打起來就算是萬幸了。

夏羽拿出一份清王國的地圖小上面有着大致的州縣分佈,並拿出一些圍棋的棋子作爲各自的兵馬:“這是如今清王國的局勢,以及我大夏和你大唐的兵馬分佈情況,咱們先解決這塊疆域的劃分!”

李世民點了點頭,大唐距離清王國最近,只隔着一道山脈,所以大唐早就打着清王國的主意,而對地方地圖的繪製自然也有進行,跟夏羽拿出的地圖相差不多:“恩。你我兩軍如今爲爭搶地盤,雖不至於刀兵相交,卻也各行其是,清國京畿一帶有清國主力兵馬四十餘萬。還有數十萬的反軍,在加上你我兩家的兵馬可算是重兵雲集了。”

“小清王國的滅亡已經是註定的了,而那些所謂的反軍也不足掛齒,不過你我兩家如果依舊自行其是小卻也要傷筋動骨,所以兩軍合作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你我兩軍所佔據的地方,就按照所佔的地方劃分,不過這清國京畿?”李世民沒有繼續說下去,顯然兩國最後的爭端就是清國京畿的利益劃分。

夏羽呵呵一笑,道:“清國京畿位於清國中北部,四周都是平原,面積廣闊,擁有衆多的河流灌溉,可是一片沃野之地,而且這裡地處中部,乃是南北通衢,如今我大夏兵馬在京畿北面,東南兩方,而你大唐的兵馬在京畿西南和西方,清國京畿兩州,七縣,我要寶州,鄭縣。瀏陽,關平,周縣,南通,餘下州縣歸你大唐!”夏的這個分配方法幾乎是一刀切,將東北,東部,東南三個方向劃給了自己,這些地方也是目前大夏兵馬兵鋒所指,而餘下的地方自然也是大唐虎視眈曉的地方。

李世民看了眼,點了點頭。夏羽的劃分還算公正,畢竟大唐動手要慢了半拍,如果對方將西北的肇州也拿去,李世民也不能說什麼,夏羽看李世民同意,繼續說道:“剩下的就是清國京城了,這座城可分配的東西有城內的人口,財物,城池,以及神器!”

這一次夏羽並沒有主動開口小李世民知道對方是在等自己開價。之前夏羽已經讓出一州的地盤,所以李世民這一次也難免要吃點小虧,神器是必須要的,大唐也面臨着升級爲帝的最後關頭,而神器的獲得也越來越難,神器數量雖然不少。但是大部分神器都掉落偏僻的地方。比如大山叢林,或者是大的湖泊之中。這些地方人跡罕至,加上玄獸肆虐,加上時間的沉澱,很多神器墜落的地方都成了謎,而出世的神器大部分都被國家供奉,或者是被藏了起來,想要獲得神器可不容易。

而李世民知道如果拿了神器小那麼其他的東西可能都要放棄,不過就算如此,李世民也只能選擇神器:“我要神器!”

夏羽呵呵一笑,一猜你就要這個,神器確實是好東西,夏羽也想要,不過大夏的九大神器已經有了八個,還有一個馬上就能獲取,所以也不需要去爭這一咋”而據夏羽所知,在朝鮮半島上還有三件神器,如果想要的話,直接殺入朝鮮,這神器沒跑。不過你既然選了神器,那就要付出等價的東西。

“小如果大唐要神器,這清國京城,財物,人口可就歸屬我夫夏了,而且比起神器的價值。這些東西可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不過誰讓你我是親家呢,神器可以歸你但是你大唐得將這兩縣劃給我大夏,我可以將這幾處地方交給大唐!,小夏羽說着將兩個地方的白子換成了黑子,並調整了一下中南區域的地域劃分。

夏羽要的兩縣分別是大縣和鯉縣,位於恆山西麓南部,鯉縣挨着黃河,這地方是被大唐佔據的縣,土地算不上肥沃,不過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當然這是對於大夏來說的,如果佔據了這裡,大夏就有了從昔日大宋西北攻入宋國境內的通道,而且這裡還控制着恆山南麓的東西陸路交通,李世民沉吟了一刻最後點了點頭。道:“可以!”李世民雖然知道這塊地方重要,但對於大唐來說卻並非必守之地。而且一旦大唐和大夏變成了敵人,大唐可以很快的奪取這裡。

“這樣的話,清國地盤也劃分的差不多了,那就開始大餐吧”。夏羽說着取出一份更加詳盡的大宋地圖,大宋佔據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可以說是讓人夢寐以求的黃金之地。

大唐位於黃河上游,對於東部的大宋可謂是垂涎的很,不過之前一直都沒有機會,而這一次自然不會再放過了,:“中原的黃巾之亂雖然還在持續,不過卻已經由勝轉衰,自從兩漢合併以來,大漢已經開始扭轉局勢。漸漸的佔據了上風,所以我們必須要抓緊時間了,這塊蛋糕盯上的人可不少。”

李世民點了點頭,大秦已經有了動作,大漢一旦回過氣來,肯定會一鼓作氣的再次跟大唐爭奪,所以大唐的壓力可不既要阻擋大秦東進,又要跟大漢爭奪地盤小可不是一般的累,相反大夏的處境要好一些,只要一些地方的諸侯,軍閥需要對付,以及新近崛起的大魏皇國。

在對於這塊土地上,唐夏之間的利益分歧更夏羽想要的地盤主要集中的東部沿海,北面靠近翼州的州縣,以及南部貼近山東半島的地盤,主要集中在黃河北部,至於黃河以南,大夏就有些鞭長莫及了。畢竟黃河中下游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沒有多少屏障之地,但卻要面臨魏國大漢的壓力,有些得不償

唯一需要戈小分的就是雙方的疆域分界線,對於黃河北面的土地夏羽是不想讓步的,而大唐也不會放過這個向東擴張的機會,所以雙方只能劃定了一條暫定勢力範圍。最後還是以各自兵馬的實際佔領區域爲主,不過在這個勢力範圍很大程度上已經是雙方對各自勢力的承認,唯一有異議的就是那勢力交界的地方。這就要看雙方的本事了。

除了對中原的戎。分之外,雙方還在對北面蒙古的事情上做了約定,只要蒙古的威脅一日還在。雙方就必須要合作共擊蒙古,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好事,所以很快就確定了,大的利益上的劃分完成之後,雙方對於其他方面的合作也做了一些商談,可謂是雙方盡歡。

而按照兩國皇帝的密談,兩國的文臣也開始了更加詳細的商談,逐一以盟約的形式形成了條款,而這份影響深遠的盟約也被稱爲草原盟約,狼山盟約,這份盟約以文字劃分了大夏與大唐在邊界利益,以及對中原的劃分,還有衆多方面上的合作,而這份盟約簽訂之後,大夏與大唐真正的蜜月期也開始了,而因爲這份協議,大唐與大夏在未來數十年內,都將成爲親密無間的盟友,而軍隊之間也將成爲兄弟。

狼山盟約簽訂之後,實際上也決定了中原大部的最後的歸屬,大夏正式的將舊吳的疆域,舊宋在黃河以北的大片區域。黃河以南靠近山東半島的區域哉 “入了大夏的疆域範圍,而這個疆域也將整個大渤海變成了大夏的內海。

而在確定了這個盟約之後,大唐和大夏的軍隊也正式開始合集,開始對清王國進行最後一擊。

舊宋,北海州,北地王費清此刻頹廢的坐在自己王座之上,此刻的費清已經沒了往日的神采,這個在中原大地上曾經有着輝煌的男子在十數年的征戰中已經是兩鬢斑白小曾經的他雄踞黃河北岸五州,手握兵馬數十萬,風聲一時無兩,大有崛起與黃河北岸之勢。

然而費清是一個梟雄人物,但他的兒子卻是狗熊一般的窩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一次,讓費清損一員大將,內部不穩,被崛起的大宋所趁,結果雄踞五州的費清接連丟地喪軍,最後不得不成了宋國臣子,治下只餘兩州之地。

烽火十二年,三王之亂引發了八王之亂,北海費清再次興兵反宋,這一次他再次一戰功成,不到一年就恢復了曾經的五州疆域,而且實力還大有增強,但是這一次又是他那個廢物兒子壞了他的大事,得罪了大夏。

似乎從那一刻起。費清的麻煩就開始多了起來,儘管佔據了石州的鐵礦,但是這座小鐵礦又如何能滿足他會下數十萬兵馬的補給,而大宋最是缺乏鐵礦,當初費清造反可是事先從大夏收購了大批的軍械物資,但是採買的再多也架不住消耗,大夏的貿易禁運,一下子掐住了費清的脖頸,讓費清的擴張後繼乏力,漸漸的與宋軍形成了對峙的局面,而後,這局勢又變成了宋軍強,北海軍弱,而這一切都是因爲大夏的禁運,以及大夏對宋國支持。

不過費清在節節敗退的時候小宋國卻終於安撐不住的倒塌了,昔日宋國的大將們紛紛自立,這也讓費清的日子好過了一些,但是去歲,費清的還清閒下來的好日子沒過兩月,災難又再次降臨了,而且這一次來的更加猛烈,也更加讓人絕望。

北面邊軍的潘美麾下大將楊業居然被潘美斬殺,但是斬草卻沒有除去根,楊家大郎得以脫逃,數萬楊家將起兵投了大夏,並開始從通州南下,殺入了北海,而從河州,北海東北角大批的大夏水軍也紛紛登陸,四萬楊家軍快速的更換了全新的大夏鎧甲,甚至補充了數千戰馬,成套的馬具,大批的武器和弓弩,箭矢,本就是北地邊軍精銳的楊家軍非但沒有因爲脫離潘美而斷去了糧草供應,反而變的更加強大。

很快北海軍主力在與楊家將的對戰中慘敗,有着猛張飛和血袍將楊延昭的楊家軍幾乎是所向無敵,無人可擋,加上那一萬餘騎兵,幾乎在這北海州的大地上沒有人可以阻擋,有大夏補給後勤,楊家軍很快就攻佔了通州南部,並拿下北海州半壁,而從黃河之上,大夏在河南的駐兵,也抽調出一萬餘兵馬北海州南部也快速的淪陷,不到半年的時間,已經沒落的北海就只剩下最後一座孤城被圍。

而今天,卻是連這最後的一座孤城也已經再也堅守不住,費清聽着窗外漸起的秋風,府邸內的僕役狼狽的逃竄着,北地王府處處都充滿了蕭索之色,府門外的街道之上,刀兵之聲越發的近了,喊殺聲越來越響亮,一切都結束了。

“父親,父親,楊家軍打過來了,咱們還是先逃吧,在晚就走不掉了!”費玉樹身上穿着一身僕役裝扮,滿臉的驚慌失措之色。哪裡還有往日那個飛揚跋喜的大爺樣。費清看着眼前這個連滾帶爬的兒子。終於長嘆了一聲。想他費清一世英名,怎麼就生了這麼一個不濟事的兒子,這是天要絕他。

“小你走吧,爲父在開封府秘密的置辦了一些產業,你到了那裡心的過活,去吧!”費清揮了揮手,他能做的只有這最後的一件事了。

砰的一聲,北地王府大門被踢開,一身血色戰甲,背披血紅戰袍的楊延昭帶着兵馬衝入北地王府內,不過才走到了正堂,卻看到北地王費清正擦拭着一把寶劍。似乎看到了楊延昭的到來,費清擡起頭道:“不勞煩楊將軍多勞了費清說着站起身,引劍自別。

大夏聖元七年,十具,在中原縱橫十七年的北地王費清自別。北海軍徹底的滅亡,大夏佔據了沿海通州,北海,河州三地,楊家軍整編降兵,兵力增加到七萬人。一面向西擴張,一面北上,迎擊已經集結大軍南下的潘美軍。舊舊口田沼…8。曬漁書昭不樣的體驗!

第279章 楞木河大戰第296章 陽明學宮第178章 火燒蘆天蕩第136章 李氏雙姝第592章 楊家軍揮師南下第227章 四寶將尚師徒第324章 鎮龍之石第256章 靈樓十二衛之邪也第448章 冬日裡跳動的火焰—烈火焚城第175章 諜間第292章 毒仙子—落花女第547章 魚死網破禁軍即榮譽第115章 笑裡藏刀第236章 上都絞殺戰第328章 兵圍築城第604章 孔子廟第727章 閻王軍徹底的覆滅第730章 唐軍也來搶地盤第559章 走馬城破第325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0)第212章 鐵鎖橫江第292章 毒仙子—落花女第234章 白蓮聖女第12章 狐狸精第401章 東胡汗國第168章 鐵浮屠第148章 堅壁清野第547章 魚死網破禁軍即榮譽第342章 接見奚蠻第129章 一好一壞第576章 多事之秋第116章 凌家漁村攻防戰第658章 夏羽很陰險啊!第124章 青樓紅院第50章 亂如麻第162章 重甲步兵出擊第205章 渤海動亂第374章 奪佔山海關(四)第628章 包拯第142章 翻越凌雲山第531章 騎兵第373章 奪佔山海關(三)第121章 圍魏救趙第300章 反夏聯盟第343章 大局定第612章 巔峰的對決—必殺技的對碰第47章 拜訪古爾濟特第696章 蒼狼城大總管是和第374章 奪佔山海關(四)第391章 神獸進第61章 白馬軍神第19章 周扒皮第553章 地位尷尬的族帳軍第642章 致命追擊第573章 兵出冷鋒口第594章 延津口水戰—強橫的大夏海軍第354章 要玩就玩大的. .第41章 吳用李俊投效第740章 防禦龍塔第557章 走馬嶺內的走馬商人第179章 毛家鎮的覆滅第680章 一把神器引發的血案第134章 小人物大作用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725章 奇怪的聖旨第681章 矛盾中崛起的清王國第476章 火燒野豬林第375章 搶灘登陸第562章 送聘禮洛神慌第114章 蘆花盜匪第168章 鐵浮屠第473章 好戰不要命的雷瘋子第20章 美人計第290章 水軍內部改革第122章 大敗沙家壩第230章 暮靄黃昏—休哥之死第85章 告密者第127章 先下手爲強第513章 茅山國的崛起第283章 十香軟骨散第708章 呂布欲出兵第8章 魅惑之眼第474章 燕甲動—桐城危局第536章 登陸青島第73章 龜甲占卜第104章 陽謀第147章 血腥上原第291章 野狐嶺第120章 瞞天過海第64章 霸刀刀法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591章 程咬金的三斧頭半第425章 七星玄龜島第316章 多戶籍政策第521章 奔雷快槍齊鶴第528章 老將出馬—劉仁軌出山第183章 錘擊技山崩地裂第367章 大遼狼騎兵第416章 擴軍,戰略轉變
第279章 楞木河大戰第296章 陽明學宮第178章 火燒蘆天蕩第136章 李氏雙姝第592章 楊家軍揮師南下第227章 四寶將尚師徒第324章 鎮龍之石第256章 靈樓十二衛之邪也第448章 冬日裡跳動的火焰—烈火焚城第175章 諜間第292章 毒仙子—落花女第547章 魚死網破禁軍即榮譽第115章 笑裡藏刀第236章 上都絞殺戰第328章 兵圍築城第604章 孔子廟第727章 閻王軍徹底的覆滅第730章 唐軍也來搶地盤第559章 走馬城破第325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0)第212章 鐵鎖橫江第292章 毒仙子—落花女第234章 白蓮聖女第12章 狐狸精第401章 東胡汗國第168章 鐵浮屠第148章 堅壁清野第547章 魚死網破禁軍即榮譽第342章 接見奚蠻第129章 一好一壞第576章 多事之秋第116章 凌家漁村攻防戰第658章 夏羽很陰險啊!第124章 青樓紅院第50章 亂如麻第162章 重甲步兵出擊第205章 渤海動亂第374章 奪佔山海關(四)第628章 包拯第142章 翻越凌雲山第531章 騎兵第373章 奪佔山海關(三)第121章 圍魏救趙第300章 反夏聯盟第343章 大局定第612章 巔峰的對決—必殺技的對碰第47章 拜訪古爾濟特第696章 蒼狼城大總管是和第374章 奪佔山海關(四)第391章 神獸進第61章 白馬軍神第19章 周扒皮第553章 地位尷尬的族帳軍第642章 致命追擊第573章 兵出冷鋒口第594章 延津口水戰—強橫的大夏海軍第354章 要玩就玩大的. .第41章 吳用李俊投效第740章 防禦龍塔第557章 走馬嶺內的走馬商人第179章 毛家鎮的覆滅第680章 一把神器引發的血案第134章 小人物大作用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725章 奇怪的聖旨第681章 矛盾中崛起的清王國第476章 火燒野豬林第375章 搶灘登陸第562章 送聘禮洛神慌第114章 蘆花盜匪第168章 鐵浮屠第473章 好戰不要命的雷瘋子第20章 美人計第290章 水軍內部改革第122章 大敗沙家壩第230章 暮靄黃昏—休哥之死第85章 告密者第127章 先下手爲強第513章 茅山國的崛起第283章 十香軟骨散第708章 呂布欲出兵第8章 魅惑之眼第474章 燕甲動—桐城危局第536章 登陸青島第73章 龜甲占卜第104章 陽謀第147章 血腥上原第291章 野狐嶺第120章 瞞天過海第64章 霸刀刀法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591章 程咬金的三斧頭半第425章 七星玄龜島第316章 多戶籍政策第521章 奔雷快槍齊鶴第528章 老將出馬—劉仁軌出山第183章 錘擊技山崩地裂第367章 大遼狼騎兵第416章 擴軍,戰略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