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抽刀而出的齊國

三國,齊魯大地實力最大的諸侯國之,同時也是最有山消“統齊魯大地的諸侯國,不過如今的齊國卻因爲幾年前的那場三齊之爭而實力大滑,這也讓齊國一統山東變成了鏡中月水中花,到烽火十年,齊國依舊是山東七大諸侯國中最強大的一個。但這個強大卻要大打折扣,只比其他六大諸侯強上那麼一線,卻再無一統山東的那種國力。

齊國當今的國君乃是齊國王小白。也是齊桓公,烽火大陸之初,天下諸侯羣雄並起,而在齊魯大地之上,卻有三個齊國應運而生,分別爲呂齊和田齊以及劉齊,呂齊以齊桓公呂氏姜姓,公子小白爲國君,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也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後人。而田齊的國君乃是齊威王,妁姓,田氏,名因齊,齊威王乃是戰國中期的一代明君,而劉齊卻是漢國時期,劉邦的後人所建,三個齊國幾乎在同一時間崛起,隨着疆域的不斷擴張,三個齊國一度佔有半個山東之地。

烽火二年中旬,三齊在玉秋城立下盟約,隨後三個齊國達成了暫時的和平,三國開始對外擴張,這一段時間,三個齊國統一旗號爲齊,乃是烽火初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一度成爲王國,三國佔據三分之二個齊魯大地,並佔據小半個中原,甚至與董卓所在的涼國針鋒相對,不弱下風。

然而齊國畢竟擁有三個國君,三家雖然立下盟約,但畢竟無主從之分。烽火三年底,齊國國力最興盛。然就在這個時候,齊國也走向了分裂的道路,涼國謀士賈詡和李催,高嚴等人設下了離間計,故意在兩國交往之中,以實力略強的呂齊爲主,忽略另外兩齊,一種很明顯的離間手段,三個。君主都一眼看的出來,但是明看的出來是計,卻仍然不得不往裡面跳,除非另外兩人承認齊桓公爲齊王,而兩人甘願放下自己的地位。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爆發了三齊之亂。

三大齊國的內亂持續了整整一年,本來齊國剛剛征服的地方統治就不穩,三齊一開打,地方本土勢力再次的崛起,這一亂,就徹底的收不住了,因爲持續的戰爭,齊魯大地的不到休養生息的時間,地方上田園荒廢,百姓娶到戰亂波及,成爲流民。在吃不上飽飯的時候,自然會有人揭竿而起,於是在三齊之亂的中期。爆發了席捲整個齊魯大地的農民起義軍浪潮。

烽火五年,三齊之中最弱的劉齊最先亡,國家被麾下大將周世榮所竄,也就是如今山東七大諸侯之周國,而後田齊也終於在白眉軍,黃巢軍,梁山等衆多的風起雲涌的義軍,盜匪之中終結了統治,田齊國都濟南被黃巢軍擊破,齊威王自別與王宮,與王宮一同化作火海,而田齊所轄的疆域也被其餘諸侯所佔據。形成了如今的明,孔,柳三國。

三齊之中唯一一個沒有消亡的就是齊桓公所在的呂齊,但是經過三齊之亂,以及發生在這個過程中的義軍浪潮,也讓呂齊實力大損,疆域大幅度的縮山東東南部大部分疆域因爲佔領不久,統治不牢,再次被地方勢力分裂,如今的齊國東部,包括墨門,黃子國在內昔日都是齊國的疆域,但現在卻形成了如今這種分裂的局面。

而齊國雖然經過幾年恢復,成了山東最大的諸侯國,但比起數年之前的三齊共襄的時期差了不止三四籌。可以說實力大大的倒退了,不過就算如此,作爲齊魯大地上的老牌諸侯,齊國在地方上的統治要遠比其他新興的諸侯實力要大的多,而齊桓公小白也是一個胸有大略的明君。文有管仲,郜忌,鮑叔牙等相才之佐,武有田忌,寧尉,經過數年之治,雖然疆域大大的縮小了,但地方的統治卻日益的牢固。

墨家在山東雖然威望重,但對於齊國的影響卻不算太重,至少比起一些諸侯軍事幾乎被墨門把持,朝堂之上盡是墨家弟子來,齊國內部墨家的官員之佔據了一些並不影響國家政策的職位,不過齊國此番卻是繼黃子國後,第二個對夏宣戰的國家。

齊國國都景陽城,齊桓公小白的議政殿內,一干文武重臣秘密商議着此番墨門被砸,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齊國應該如何應對,齊桓公白對用人唯才,所以他身邊聚集着一大批文武重臣,郜忌乃是田威王的承相,不過在田齊滅亡之後,齊桓公卻是尋遍山東,找到了隱居與竹林的郜忌,親自上門拜請,加上管仲,炮叔牙,衛公謹等人,齊國內部可謂是人才濟濟。

“陛下,墨門被砸,看似突兀。也着實出乎我等預料,但實際上。臣卻認爲墨門遭此劫難卻是應有之意,墨門崛起不過在我齊國大亂之後,順應時局,而定山東之亂,所以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而我們也不過是爲了一口喘息之機而響應墨門的主張,以恢復地方民生,然而這幾年墨門仗着自己不斷擴大的力量而四處指手畫腳,干擾各路諸侯內務。已經引起很多諸侯的反感,但攝於墨門如今掌握的力量而不敢發作罷了,而此番之事,緣由卻也在墨門之上,墨門一向自持甚高,雖有實力卻不稱王立國,而是利用實力按壓山東諸侯,傳揚墨門之主張,雖然墨學得到了空前的擴張,對地方有莫大的影響力,但墨門將自己擺在了一個主人的位置上,而此番事情,就是因爲墨門的櫃子覺得那個夏國擁有一平山東之混亂局面的實力。所以擺下三道難關,傳揚大夏如果能過了這三關,就能得到墨門的全力的支持,可惜那夏國根本就不稀罕他墨門的考驗,這纔有瞭如今的事情,而現在那墨門更是想要以山東之力以抗那夏國,實在是擺不清自己的位置

“承相的意思,是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任那墨門與夏國拼個你死我活,然後在坐收漁翁之利!”齊桓公輕微皺了一下眉頭,對於墨門他倒是沒有太多的好感,畢竟是齊國勢衰,才用門之興。而如今墨門卻捨棄齊國而選夏國統山東。碰觸了他的底線。

“我齊國這幾年勵精圖治,地方大治,加之各位將軍傾力練兵,我齊國如今已有帶甲精銳三十萬,地方倉稟殷實,正所謂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也該輪到我齊國一鳴驚人了,所以這場戰鬥不光光是要加入,而且要打出我齊國的威風。墨門的影響力母庸置疑,我們打着墨門旗號,吞併地方諸侯也更加的方便不是麼。”

“陛下,承相所言即是,如今我齊國虎賁練日久,裝備精良。只要陛下一聲令下,三十萬齊軍隨時都能越過邊境,爲陛下開疆擴土。”田忌拍着胸脯的道。

苦心發展四隻的齊桓公小白也早就憋着一股勁呢,聽了文武大臣這般說,也終於下了決心:“那好。就讓你我君臣一同開創出一個更加輝煌的齊國

“陛下,此番出兵,無外乎借勢而起,以震我齊國之威,卻不需要多派太多兵馬,如今我齊國西北之周國,乃是舊日之劉齊部將周世榮所建,地不過三十餘州縣,口不足三百萬衆,其境內一馬平川,少有止。川。那周世榮自從登上週王的位置以來,內不修政治,外罪諸侯,麾下將領多是桀驁不馴之輩,爲禍一方,那周世榮更是荒淫無恥。幾年間大肆收刮民脂民膏,但凡成年俊俏女子盡數耍送入王宮候選,如今周再內部可謂是政治晦暗,軍備廢弛,如果我齊國打起旗號,想必雲者景從。而且這個時候墨門自顧不暇。怕也沒有精力去管閒事,一旦我齊國佔據了周國,實力必將大增,到時爭霸山東也將多出一分力量來。

”一旁的寧尉補充的道,寧尉乃是兵家尉繚子的弟子,也算是兵家高徒,所學尉繚子之兵法。

齊桓公聽了寧尉所言,直言大善,道:“寧將軍所言正合孤意,不過出兵之時機卻需要仔細把握,這樣吧,此番以田將軍爲大將,領兵五萬。大張旗鼓,陳兵與霸陵縣,響應墨門之伐,孤雖不喜墨門之主張,但墨門之機關術卻是獨步天下,加上有魯門之人酷合,所造器械卻不是我齊國可比,此番襄助,可讓墨門劃撥器械,以作軍資,另一路由,寧將軍以及胡將軍爲帥,分兩路屯兵蔡縣和榆縣,等待孤之命令,以徵周國。”

烽火十年四月二十八,大夏砸了墨門第六日,齊國響應墨門,出兵五萬以徵夏,屯兵於霸陵,同時派遣使者於墨城,向墨子遞交齊桓公白的問候,並大義凜然的說了一通廢話。對墨門之事發表一下憤慨,並表示出兵數萬以助墨門伐夏,而後。話音一轉,委婉的向墨門討要一批軍械以用來打夏軍之用。

曲國沿海,乃是距離齊國最近的一個小諸侯,不過這個小諸侯國如今也徹底的從山東大陸上消失了,曲國沿海的海面上,遮天蔽日的運輸船停靠在沿海區域,由於沒有碼頭,所以大船無法靠向海岸,只能停泊在不遠的海域內,來往使用大船上的小船運送,青島港並沒有被放棄。畢竟山東南面不比北面,距離大夏更近,而且在附近的幾個島嶼上又建立起幾處中轉站,山東南部一直都是大夏滲透薄弱的區域,加上南部處於件海海面,氣候可沒有渤海那麼穩定,所以擁有一處完善的港口是十分必要的。

曲國距離青島港足有一千五百餘里。如果將這裡的人口護送回青島在登船,沿途耗費時日太多,而且耗費糧食也不少,更何況如今墨門已經開始集結軍隊,大夏騎兵縱然可以縱橫自如,但是驅趕着十數萬,數十萬人就有些困難了,所以直接就近由艦隊來裝載劫掠而來的財物,並運送人口。

曲都,這座中型美麗的海濱城市並沒有被焚成一片廢墟,而是作爲了白馬騎軍臨時的駐紮地點,經過數日的消耗,雖然糧草還算充足,但兵甲,箭羽,以及砍壞的戰刀都需要補充,更換,而一些受傷較重的士兵也需要運送回後方救治,加上大批的人口需要運走,陳慶之不得不在曲都暫時的逗留。

“大帥,斥候回報,齊國大軍數萬兵馬陳兵在距離曲都大概三百里外的霸陵地區,似乎是衝着我們來的!”

陳慶之卻是並沒有太過在意,只是在身前的地圖上將齊國的這幾萬人丐的位置標了一個小旗:“齊國兵馬多爲步兵,且不說中間還有三百里,就算是隻有三十里,我們也能隨時離開,如果他們真要追着咱們打,那也要看看自己的兩條腿能跑多快,讓斥候多加強西面的偵查。”

“大帥可是在想前日碰到的那支騎軍,屬下已經着人打聽了一下,倒是得到了一些消息,那支騎軍乃是墨門弟子一個叫做墨羽的所組建,此人乃是山東東部雙龍山的當家,三年前一戰成名,並利用截獲而來的戰馬,鎧甲組建了一支精銳騎軍,喚作墨羽,這支騎兵在一個多月前在威海郡曾經有過出現,不過當時我軍龜縮在城內,騎兵也按兵不動,所以也沒有交過手,沒想到這次居然被調派到了南邊!”

“這支騎兵必須要除掉,否則留着對我們是一個不小的禍患,尤其是左玄武衛的數萬兵馬乃是步兵。如果被這支騎兵盯上,會很難纏。”

“這支騎兵如今已經到了墨城。暫時還沒有動向,不過我們已經派出大批的斥候探委消息,並給玄武衛那邊發去了消息,弈武衛雖然步兵爲重,但也有兩軍的騎兵,對方想要偷襲並不那麼容易!”

“這裡畢竟不是我大夏,我們在的方上沒有耳目,全靠斥候探知,還是小心爲上,而且玄武衛雖然裝備精良,但新兵比重卻達到了四成的比例,犬部分都是沒見過血的新丁,黃子國雖然建國不長,但麾下兵馬卻是久經戰陣的老兵,可不比咱們眼前這些小蝦米。”,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280章 語道破玄機第142章 翻越凌雲山第489章 殺胡令第545章 田忌與火牛陣第608章 州旗輪牧制第162章 重甲步兵出擊第555章 甄家風波第673章 朝鮮也來湊熱鬧第470章 一箭之威—蒙古第一勇士隕落第275章 烽火第一把自制道具—冰淵骨劍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621章 太平道術師第455章 李舜臣第240章 重甲逞威第303章 隕石天降—神器降世第37章 智多星吳用第311章 血色安洛城(四)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434章 死士之勢—堅不第658章 夏羽很陰險啊!第569章 金谷聯營破第10章 遊牧營地第69章 靈夏村第481章 另類流放,發配宋國第449章 三寸之舌—辯才毛遂第639章 黃金屍將第469章 夢幻的戰馬—八星龍馬第510章 神賜軍第646章 冷兵器時代的空降作戰第288章 蝦子島大海戰第606章 鮮卑段氏—古堡之戰第325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0)第188章 奪取黃龍庭第355章 冰河崩裂—十萬燕甲滅第316章 多戶籍政策第48章 想要我就請征服我第244章 勢均力敵第159章 東進西伐北掠第23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183章 錘擊技山崩地裂第45章 祁連納雪第243章 老謀深算慕容恪第433章 步戰之王—鞠義第594章 延津口水戰—強橫的大夏海軍第31章 黃巾將周倉第366章 鐵索連環車第431章 億萬財富第674章 興師問罪第377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4章 來自草原的威脅第89章 龍潭鎮第692章 打賭泡妞第92章 攻佔白龍村第500章 吳三桂借刀殺人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549章 俘虜黃子國長公主第341章 分化招降第568章 墨門防線崩潰第216章 先發制人第741章 致命的毒氣第324章 鎮龍之石第583章 李氏朝鮮和親團第700章 一波三折第196章 名刀的搖籃—精工坊第665章 隔岸觀火第106章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第326章 海軍府第248章 青馬川慕容城第628章 包拯第610章 搬倉鼠計劃第474章 燕甲動—桐城危局第660章 兩路穿插第152章 官學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454章 來自黃海的海盜第164章 急轉直下第3章 漁獵小屋第721章 立皇太子第666章 大夏從不畏懼戰爭第432章 神箭哲別第637章 剋制殭屍的烈炎粉末第108章 白銀級軟蝟甲第279章 楞木河大戰第271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夏第526章 墨子佈局第120章 瞞天過海第694章 此樹是我栽第140章 千里迂迴之凌雲山蠻. .第286章 訓鷹術第76章 野牛羣第573章 兵出冷鋒口第382章 推波助瀾第699章 大夏西北危機第443章 圈地威海灣第62章 趁火打劫第60章 凌厲的反擊第660章 兩路穿插第130章 針鋒相對第129章 一好一壞第524章 走爲上計
第280章 語道破玄機第142章 翻越凌雲山第489章 殺胡令第545章 田忌與火牛陣第608章 州旗輪牧制第162章 重甲步兵出擊第555章 甄家風波第673章 朝鮮也來湊熱鬧第470章 一箭之威—蒙古第一勇士隕落第275章 烽火第一把自制道具—冰淵骨劍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621章 太平道術師第455章 李舜臣第240章 重甲逞威第303章 隕石天降—神器降世第37章 智多星吳用第311章 血色安洛城(四)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434章 死士之勢—堅不第658章 夏羽很陰險啊!第569章 金谷聯營破第10章 遊牧營地第69章 靈夏村第481章 另類流放,發配宋國第449章 三寸之舌—辯才毛遂第639章 黃金屍將第469章 夢幻的戰馬—八星龍馬第510章 神賜軍第646章 冷兵器時代的空降作戰第288章 蝦子島大海戰第606章 鮮卑段氏—古堡之戰第325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0)第188章 奪取黃龍庭第355章 冰河崩裂—十萬燕甲滅第316章 多戶籍政策第48章 想要我就請征服我第244章 勢均力敵第159章 東進西伐北掠第23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183章 錘擊技山崩地裂第45章 祁連納雪第243章 老謀深算慕容恪第433章 步戰之王—鞠義第594章 延津口水戰—強橫的大夏海軍第31章 黃巾將周倉第366章 鐵索連環車第431章 億萬財富第674章 興師問罪第377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4章 來自草原的威脅第89章 龍潭鎮第692章 打賭泡妞第92章 攻佔白龍村第500章 吳三桂借刀殺人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549章 俘虜黃子國長公主第341章 分化招降第568章 墨門防線崩潰第216章 先發制人第741章 致命的毒氣第324章 鎮龍之石第583章 李氏朝鮮和親團第700章 一波三折第196章 名刀的搖籃—精工坊第665章 隔岸觀火第106章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第326章 海軍府第248章 青馬川慕容城第628章 包拯第610章 搬倉鼠計劃第474章 燕甲動—桐城危局第660章 兩路穿插第152章 官學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454章 來自黃海的海盜第164章 急轉直下第3章 漁獵小屋第721章 立皇太子第666章 大夏從不畏懼戰爭第432章 神箭哲別第637章 剋制殭屍的烈炎粉末第108章 白銀級軟蝟甲第279章 楞木河大戰第271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夏第526章 墨子佈局第120章 瞞天過海第694章 此樹是我栽第140章 千里迂迴之凌雲山蠻. .第286章 訓鷹術第76章 野牛羣第573章 兵出冷鋒口第382章 推波助瀾第699章 大夏西北危機第443章 圈地威海灣第62章 趁火打劫第60章 凌厲的反擊第660章 兩路穿插第130章 針鋒相對第129章 一好一壞第524章 走爲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