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吳三桂借刀殺人

發羽到達樞密院的時候。已經是月上柳梢頭。透討樞密戶。那燭光閃爍下,幾個。人影已經在忙碌着,田豐,沮授,楊林,陳慶之,薛仁貴五人已經齊聚一堂,因爲今個是舉國歡慶,所以幾人在得到消息時都沒有休息。

“陛下”。

“不用行禮了,誰有具體的消息,將情況說說!”夏羽徑直走到了上前的位置,面色有些不渝。

薛仁貴咳嗽了一聲,想了一下,道:“陛下,具體的消息還沒有發來,不過從目前發回的隻言片語上,能猜測出一些東西,此事還要從上次與東胡大戰之後說起!”

大夏在擊潰東胡大軍之後,發動了全面的大反攻,東胡汗國此番出征折損近兩百萬,可謂是傷筋動骨。而且東胡汗國這麼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周邊的諸侯勢力,這邊大戰才結束,痛打落水狗的勢力就已經羣起而攻之,大有將東胡汗國肢解的意思。

北面,靠在大夏周邊的蒙古五部。契丹兩部外加上重新鼎起的土拔部自然是靠向大夏這邊,而在往北面。兩個穌卑部就徹底的倒向了北面的鮮卑汗國,這樣東胡汗國在東面的十餘個汗國成員部落已經分崩離析。

而在南面,之前與東胡汗國聯盟的吳國也撕毀了盟約,在山海關附近大敗而回的阻卜別部等幾全部落也是元氣大傷,吳國幾乎打了一個時間差,趁着大夏反攻兵馬還沒有過來前,就開始吞併阻卜別部,慕容部以及禿髮部的廣袤草場,劫掠牛羊無數,並向着後金以及北面諸部發動

而這個。時候,大夏兵馬進入了東胡汗國境內,直接吞下了後金,石搗等部落,而這時,大夏兵馬難免的與吳國兵馬有了摩擦,兩國之間雖然沒有爆發過大的戰事,但卻絕對說不上友好,吳國二十萬大軍雖然不是命喪大夏之手,卻也間接有些關係,尤其是被牽去山海關的吳國要說最恨的國家,第一個。排名的不是打了數年仗的清國,宋國,或者是北面草原,而是夏國,吳三桂最愛的女人陳圓圓成了夏羽的妃子,最重要的關隘成爲了夏國的領土,簡直就是家國大仇。

吳國的兵馬跟大夏的兵馬碰到一塊,那自然是乾柴碰到烈火,一下子就點了火花,根本就不需要言語。上去就打了起來,不過這個時候,大夏兵強馬壯,氣勢正盛,吳國哪裡會是對手,幾次碰撞,吳國都吃了不小的虧,最後知道敵不過,主動退卻,不過隨着大夏佔據了東胡汗國大片的草原,與吳國卻算是接壤了,新仇舊怨的加在一起,能消停

吳國有四大總兵。也是四省總督。圭高權重。吳國西北面的大名。真定,薊遼三地被成爲吳國北部三邊,與東胡汗國僻壤,這三地經常受到草原騎兵襲擾,歷來都是戰事頻繁的區域,而在這三邊則由四大總督之一的洪承疇坐鎮,也被稱爲三邊總督,掌管三邊兵馬。

吳國四大總督權利很大,手握重兵實權,倒不是吳三桂不想削去幾人兵馬,而是力有所不殆,吳國脫胎自明,明崇禎死後,吳三桂被人撫上位,當時除了吳三桂手握重兵外。崇禎帝手下還有幾人手握重兵,其中就有洪承疇,秦良玉,盧象升三人。因爲種種情況,吳三桂成功上位。而三人也來不及阻止,而當時四周羣敵懷抱,幾人爲了避免因爲內亂而最後被人逐個擊破,也算認同了吳三桂的地位,而吳三桂自然禮尚往來的順勢封了三人總督之位,承認了三人對各自佔有區域的統轄,不過在大義上卻是吳國之臣,吳三桂登極之後,封自己父親吳襄爲第四大總督,控制吳國中部,這也是吳國四大總督的由來。

說起來,吳國看上去實力不但其實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吳三桂兵強馬壯之時,還壓得住另外三大總督,藉助各種手段壓制削弱,本來已經初見成效,但這個時候大夏給吳國當頭一棒子,吳三桂麾下二十萬精銳被斷在幽地,成了無根之萍。可算是給吳三桂重重的一擊,吳三掛實力下降,給了三大總督反擊的機會。如今吳國雖然還算是平靜,但實際上內部卻是各自爲政。

洪承疇掌管北部三邊,在與大夏兵馬有過幾次摩擦之後,就果斷的停下了這種摩擦,所以這半年以來,邊疆還算穩定,不過兩國在草原上的勢力範圍卻是犬牙交錯,斥候之間摩擦仍然不少。

不過如果只是斥候之間的爭鬥。死傷幾十上百的還無法讓夏羽這般震怒,而是大夏駐紮在後金三岔口的一個營兩千多兵馬盡數被屠,只有少數人生還,而當援兵趕到時,整個營地外面的山坡上,上千個人腦袋被頂在一個個,的木棍之上,任由烏鴉,禿鷲啃食,夏羽焉能不怒。

六月的草原,已經煥發出勃勃生機,度過冬天的牛羊再次肥胖起來。悠閒的在草坡上吃草,三岔口,是幾條河流匯聚在一起而形成了三岔谷地,同時也是大夏新佔之草場。往南一百五十多裡地,就是夏國與吳國勢力犬牙交錯的草原,而這裡也算是一個前方基地,在這裡駐紮着一個騎兵營,人數在兩千人,因爲這次擴軍,許多輪備騎兵都被化作常備騎兵,不過編制並沒有增加,所以軍中如今有大營小營之說,大營就是老常備營,一個營在兩千五百人。而小營則是輪備營轉變過來的,人數只有兩千人,而且士兵也以草原各部爲主。

三岔口雖然距離兩國勢力交錯地區最近,但本身三岔口四周卻少有吳國騎兵過來,兩軍雖然每日小戰不斷。但卻都是以斥候爲主的戰鬥,大規模的衝突已經有近半年的時間沒有發生過,所以三岔口內除了駐紮的兵馬外,還有幾十戶牧民在放牧,每日倒也算安寧。

烽火九年五月,一支關寧鐵騎從大名城北上,關寧鐵騎乃是吳三桂嫡系親軍,乃是吳國數一數二的精銳騎兵,這支鐵騎北上之後,就潛入了草原上,很巧妙的將自己隱藏了起來。

這支關寧鐵騎的人數在一萬人左右,統領叫做虞慶,是吳三桂御軍皿大副將統領之一,虞慶善用長刀。不過長相卻十分帥氣,身材沒有武將特有的高大體格,卻有種文弱書生的儒雅,身上的鎧甲爲方子鎖銀輕鎧,一隻豹子栩栩如生的浮現在鎧甲前,頭上沒有那種重重的頭盔,而是帶着一條

三岔口西北二十餘里有一片樹林。還有一片小山包,林木茂密,因爲戰亂,周邊倒是少有人家。而在這片樹林之中,上萬兵馬就隱藏其中。虞慶就坐在一塊巨大的青石之上,從密林之中穿出一個斥候來,單膝跪倒在地的道:“大人,消息已經查探清楚了,在咱們東南三岔口地區駐紮着夏軍騎兵兩千,而經過這幾日的探查,在三岔口周邊五十里內並沒有第二支成建制的夏軍存在。只有東北四十餘里的老爺坡那邊駐紮着幾百人而已,不過這支騎兵每個晚上都派有明暗哨卡,防範十分嚴密!”

虞慶一下跳下青石,從地面上撿起一個樹枝,在地面上畫了起來,三岔口地形就好像是人的一個手掌,發源自南面薊遼的幾條河流在這裡匯聚成一條大河蜿蜒北上,幾條河流在這裡形成一個谷地,倒是一個,十分不錯的地方,兩千兵馬,數量倒是正合適,不算多,也不算少,可以從容的解決戰鬥,而且也足以觸動大夏的神經了:“傳令,讓各軍休息,咱們午夜出發,明晨四更包圍三岔口!”

虞慶下了命令之後,不由地想起吳王陛下此前的囑咐,想辦法激怒夏軍,讓夏軍報復,虞慶知道這是陛下打算對北方三邊動手了,此番北方三邊在沒有通傳的情況上,撕毀協議北上,劫掠,阻卜別部,禿髮部,慕容部等東胡汗國南部的衆多部落,掠奪牛羊,馬匹數十萬,人口十數萬,實力大增,而洪承疇在奪到這些東西之後,只分出一小部分。劃分成三份,兩份給同爲總督的盧象升和秦良玉,另一份給了吳三桂。但是大部分卻都留了下來,還從俘虜的數萬牧民中抽調出兩萬組建了一支兩萬多人的騎兵,這已經碰觸到了吳三桂的底線了。

自從山海關丟了之後,吳三掛的日子就不怎麼好過,本來大好的局面。因爲這一步棋之差,弄的差點滿盤皆輸,削三總兵之權的事情也被迫放下,實力大減的他只能埋頭髮展。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總算是有了一些起色,又重新佔據了主導地位。而這個時候,洪承疇的實力壯大,可不是吳三桂希望看到的,不過三大總兵在地方勢力盤枝錯接,很難動搖。而且三大總兵互爲呼應,吳三桂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而在想削減三總兵之權卻沒有那般容易了。

如果他貿然動手很容易造成吳國內部局勢的緊張,而且他也需要一個藉口,佔據大義,否則三大鎮守邊疆的總兵同氣連枝造反,吳國直接就垮了,所以他不能主動出手,於是吳三桂麾下的謀士想出了這個一石二鳥的借刀殺人之計。

夏軍已經攻佔了後金等部落的草原,並紮下了根,與吳國北部邊疆接壤,而這片區域正是洪承疇的三邊地區,所以只要激怒了夏軍,惹來報復,那麼到黴的肯定是洪承疇的三邊。一個是內患,一個是心腹大敵。兩邊打起來,誰敗他都舒服,而且一旦洪承疇這邊一但出了輒漏,吳三桂也就有了理由發兵進入北邊三的。將三地控制在手,三大總兵三去其一,而且是最強的一個”剩下的兩個也就容易解決了。

虞慶對於吳三桂的想法瞭解的很清楚,所以在出關之後,虞慶一直都在尋找一個機會,那些小魚小蝦的他自然看不上眼,就算殺了也引不起大夏的重視,只有選擇一個合適的目標下手才行,於是三岔口就入了虞慶的眼。

時間過的很快,月上正中,一萬關寧鐵騎蹄上套子,馬帶嚼子,悄無聲息的向着東南方向摸去,這個方向屬於夏軍的後方,雖然也有哨兵巡邏,但卻不是重點,而關寧鐵騎作爲吳三桂手下最精銳的騎軍裝備自然也不差。

嗖嗖嗖,十字弩射出數道寒芒。帶走了幾個明暗哨的生命,一萬多人並沒有受到太多阻礙的來到了三岔口的北面入口,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再去遮掩了,一萬兵馬翻身上馬。猶如潮水一般的殺入三岔口夏軍營地。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三岔口內的夏營頓時沸騰開來,儘管夏軍騎兵很快的反應了過來,但是太晚了。上萬關寧鐵騎猶如一條鋼鐵洪流的刺入了營地之中,夏軍騎兵甚至還來不及組織起反擊,就被衝散了。

以萬人對兩千,而且還是偷襲,這場戰鬥並沒有太多的懸念,儘管夏軍士兵進行了英勇的反抗,但兩者之前的差距太大了,很快兩千兵馬就被圍剿,分割,殲滅,只有少數人得以逃脫,虞慶在佔領了整個,三岔口之後,天邊已經放亮,虞慶讓人用木櫥頂在兩側山坡之上,然後將人頭插在上面,以用來刺激夏軍,並丟下部分吳軍所用的兵甲之類的物品,帶上死傷的士兵離開了三岔口。

當正午的時候,距離最近的一支大夏騎兵趕來的時候,看到是已經是一片狼藉,山坡上,上千士兵的人頭被插在木柵上,殷紅色的鮮血染紅了整個山坡,帶隊而來的衛指揮使悲憤異常,讓屬下將消息用信鴿傳往西北鎮守府,隨後安葬了死去的戰士。並沿着足跡,追蹤到了吳國邊疆。連奪吳國兩個寨子,以血換血。以牙還牙的殺光了所有的人,這才離開。

一時間,兩國之間局勢頓時變得異常緊張,坐鎮西北的冉閏已經將鎮守府從土城搬到了石搗的城堡也是如今的蕩虜城,接到消息的冉閏大爲震怒,拍案而起,連忙將消息轉發回國的同時,也開始抽調兵馬南下。大有要與吳國一較長短之意。

儘管不曉得這其中究竟有什麼不對。但吳國此舉已經是在向大夏挑釁了,大夏必須要有反應,從隻言片語中,雖然看不出太多的內情。但經過幾人的討論,對吳國的挑釁作出迴應是必須的。

“既然大家都一致同意出兵。那就由兵部簽發命令吧,既然要打,就給我狠狠的教一下,如果不是不想太早摻合到中原的亂局,幽,燕之地又是新得,早就直接滅了它!”夏羽雙眼有些冒火的道,中原,大夏早晚耍爭霸中原的,但時候還未到,貿然深入中原之地只會陷入其中。大夏雖然已經很強大了,但也必須要做好十足的準備,畢竟中原之地是臥虎藏龍之地,夏羽不得不慎重對待。(

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77章 混世魔王第452章 死於一氧化碳中毒第647章 邪惡詛咒發動,殭屍軍團的滅亡(下)第230章 暮靄黃昏—休哥之死第376章 大屠殺第611章 穎水河畔遇關羽第668章 迷宮之城第741章 致命的毒氣第737章 逆轉第35章 萬馬奔騰第344章 燕遼同盟第664章 五路黃巾聚天興第328章 兵圍築城第218章 大戰青瓦川第644章 五行道術—沼澤術第423章 水軍統領湯魚第539章 抽刀而出的齊國第201章 沮授田豐第381章 金鄉農民起義第313章 經濟入侵第648章 黃巾大起義第754章 天之橋第159章 東進西伐北掠第21章 挑撥第137章 俘獲雙姝第324章 鎮龍之石第247章 縱觀全局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562章 送聘禮洛神慌第496章 水循環系統開啓第155章 毛文龍第528章 老將出馬—劉仁軌出山第308章 血色安洛城(一)第82章 大開墾第123章 大型攻城橋車第53章 火燒大營第653章 狂熱的信仰之力第541章 槍戰墨門三傑第259章 後金亂第63章 水淹綠林第680章 一把神器引發的血案第299章 白蓮寶藏第735章 偷襲糧道第256章 靈樓十二衛之邪也第94章 力舉千斤第653章 狂熱的信仰之力第187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09章 編練七大營第42章 吳用論勢第656章 震動大夏的山東民亂第246章 離間計第676章 護國要塞炮第45章 祁連納雪第304章 傳說中的魔獸攻城第744章 耽羅島第607章 魔兵再現—真魔兵.風第569章 金谷聯營破第503章 登陸威海第318章 圍剿冰霜巨猿第470章 一箭之威—蒙古第一勇士隕落第732章 牛逼的穿山甲第460章 再露獠牙—擴軍四百萬第611章 穎水河畔遇關羽第237章 鮮卑慕容氏第619章 藏龍臥虎第450章 不勸既是勸第528章 老將出馬—劉仁軌出山第155章 毛文龍第717章 九州局勢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475章 樂毅的圖謀第566章 千面魔女杜冷月的悲劇第104章 陽謀第542章 魔兵—七星龍月刀第625章 截殺魚腹浦第388章 暴雨傾城—大自然的考驗第68章 白素第45章 祁連納雪第358章 烏桓部落第516章 當了把柳下惠第709章 嗜血貪狼騎第655章 大夏也有黃巾第466章 一城六關卡的石頭城第141章 山蠻長老蘇里曼第313章 經濟入侵第228章 順手牽羊第601章 逃命的沈萬三第59章 黎明前的悸動第686章 五柳原—迷霧大陣第177章 唐弩第481章 另類流放,發配宋國第708章 呂布欲出兵第645章 殭屍的剋星—殭屍草第451章 斷臂而逃第135章 伏擊鳳凰山第648章 黃巾大起義第4章 黃巾民兵營第462章 堪比李元霸—熊孩鐵塔第733章 遍地盡掛麒麟旗
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77章 混世魔王第452章 死於一氧化碳中毒第647章 邪惡詛咒發動,殭屍軍團的滅亡(下)第230章 暮靄黃昏—休哥之死第376章 大屠殺第611章 穎水河畔遇關羽第668章 迷宮之城第741章 致命的毒氣第737章 逆轉第35章 萬馬奔騰第344章 燕遼同盟第664章 五路黃巾聚天興第328章 兵圍築城第218章 大戰青瓦川第644章 五行道術—沼澤術第423章 水軍統領湯魚第539章 抽刀而出的齊國第201章 沮授田豐第381章 金鄉農民起義第313章 經濟入侵第648章 黃巾大起義第754章 天之橋第159章 東進西伐北掠第21章 挑撥第137章 俘獲雙姝第324章 鎮龍之石第247章 縱觀全局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562章 送聘禮洛神慌第496章 水循環系統開啓第155章 毛文龍第528章 老將出馬—劉仁軌出山第308章 血色安洛城(一)第82章 大開墾第123章 大型攻城橋車第53章 火燒大營第653章 狂熱的信仰之力第541章 槍戰墨門三傑第259章 後金亂第63章 水淹綠林第680章 一把神器引發的血案第299章 白蓮寶藏第735章 偷襲糧道第256章 靈樓十二衛之邪也第94章 力舉千斤第653章 狂熱的信仰之力第187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09章 編練七大營第42章 吳用論勢第656章 震動大夏的山東民亂第246章 離間計第676章 護國要塞炮第45章 祁連納雪第304章 傳說中的魔獸攻城第744章 耽羅島第607章 魔兵再現—真魔兵.風第569章 金谷聯營破第503章 登陸威海第318章 圍剿冰霜巨猿第470章 一箭之威—蒙古第一勇士隕落第732章 牛逼的穿山甲第460章 再露獠牙—擴軍四百萬第611章 穎水河畔遇關羽第237章 鮮卑慕容氏第619章 藏龍臥虎第450章 不勸既是勸第528章 老將出馬—劉仁軌出山第155章 毛文龍第717章 九州局勢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475章 樂毅的圖謀第566章 千面魔女杜冷月的悲劇第104章 陽謀第542章 魔兵—七星龍月刀第625章 截殺魚腹浦第388章 暴雨傾城—大自然的考驗第68章 白素第45章 祁連納雪第358章 烏桓部落第516章 當了把柳下惠第709章 嗜血貪狼騎第655章 大夏也有黃巾第466章 一城六關卡的石頭城第141章 山蠻長老蘇里曼第313章 經濟入侵第228章 順手牽羊第601章 逃命的沈萬三第59章 黎明前的悸動第686章 五柳原—迷霧大陣第177章 唐弩第481章 另類流放,發配宋國第708章 呂布欲出兵第645章 殭屍的剋星—殭屍草第451章 斷臂而逃第135章 伏擊鳳凰山第648章 黃巾大起義第4章 黃巾民兵營第462章 堪比李元霸—熊孩鐵塔第733章 遍地盡掛麒麟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