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步戰之王—鞠義

節一箭,猶如黑空中出,過的流星。讓躲在士堡中央的咋漸八差點一口氣沒上來,因爲那箭就擦着他的耳畔而過,商人回過頭,看着那顫巍巍的箭羽,當時腿腳就是一軟,坐在地上。

“這箭上有一封信!”一個奴隸扈從看着綁在箭身之上的羊皮,使了三分勁道這纔將這箭羽拔了下來,車廂上面的木箱已經被射出一個,窟窿,奴隸扈從將羊皮遞給了黃安。黃安接過信,心裡還有些納悶,難道是勸降信。

“黃主事,信上寫的什麼!”劉拍一行已經被請到土堡的正中,四周更是被大車擋着,至少在外圍還沒有失守前,這裡暫時還很安全,看着黃安顰蹙着眉頭,劉拍好奇的問道。

黃安將信遞給了劉拍,這才道:“蒼狼馬賊提出願意跟咱們合作,幫咱們對付叛逆皇太極,如果我們答應。他們就幫咱們解決眼下的一千八旗騎兵,不過我們要將車上的兵器,鎧甲等等全都留給他們。”

“什麼?合作,這些馬賊莫非瘋了不成,咱們又不傻,如果那些馬賊言而無信,那我們不完了!”一個商人在一旁張大了嘴巴,叫嚷的道。

劉拍身份不高,所以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看着黃安,繼續問道:“郡主事的意思?”

黃安露出一絲苦笑道:“我手上的這些東西都是要暗中交付給風兒罕的兒子組成的反抗軍,讓皇太極過的不那麼安穩,不過這信上卻道出這一點,如果換做羊常,黃某定然不信的,但你護送的那人如果真是風兒罕的小兒子託木合,那這些馬賊說要合作倒並非一定要拒絕,何況我們眼下的情況確實需要他們的幫忙。而且在濾個,時候,能將眼前的局勢看透,並且做出符合自己的利益的選擇。這夥馬賊可不一般啊!至少領頭之人不簡單啊!至少這些武器,鎧甲。且送給他們也沒有什麼,再說,外面的兩夥人明顯已經達成了協議,如果咱們不答應,就憑藉這些弩,也很難守過今天,倒是時候車上的東西仍然是屬於他們的,而這個時候他們選擇合作,就是說明他們想要跟我們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畢竟這一次殺了這一千八旗,這夥馬賊可算是惹了大麻煩。”

“不過馬賊的話也不能全信,反正你已經派人去通報了消息,我們可以儘量拖延時間,只要等到了我軍騎兵趕到,我們就安全了,倒時候在談條件不遲。”黃安在這商隊之中身份最高,所以他做出決定後,也沒有人去反對:“叫來一個弓手,將這個射出去!”

土堡內的弓手明顯沒有哲別那驚人的箭術,箭矢仰射而出,卻落在不到二百米外的空地上,一個馬賊臨空將箭羽拔起,向着山坡上的哲別那邊送去。

溫闊臺湊過腦袋,向着那發回的羊皮上望去,上面寫着一行字。同意,具體事宜結柬再談:“哲別,這些夏人不會是隻打算利用咱們一下吧,到時候咱們這邊拼個兩敗俱傷,到時候他們翻臉不認賬,那咱們豈不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哲別握着羊皮,目光炯炯閃爍。道:“聽說大夏的商人最講誠信,如果他們真的是打的那個主意,那我哲別就算是死,也要讓他們付出代價!不過如果他們真的想談,那咱們日後就不需要擔心會沒有補給,兵器。鎧甲,藥物也會有所保障,受傷的兄弟也不會在黯然的離開。”

溫闊臺看着握緊雙拳的哲別,點了點頭,道:“好吧,就賭上這一次!”

“黃主事,快看,對方又射來一尖箭!”

黃安接過羊皮卷,看着上面的內容。臉上卻露出一絲猶豫,但片刻之後,卻好似下了巨大的決心一般。在單皮上寫了幾個字,然後咬牙道:“射回去!派人告訴李力,不要攻擊那些馬賊!將人調過來防住八旗騎兵!”

“大首領,這第一陣還是由我來!”溫闊臺看到對面的回覆 主動請纓的道,說到底他心裡還是不相信那些夏人,畢竟雙方之前的關係可是馬賊與商團的敵人關係,憑几句話,並不能建立起友誼。

哲別想了想,並沒有阻攔,點了點頭,溫闊臺一揮手,身邊立亥雲聚了數百人:“弟兄們,跟着我,殺進去!”

在另一邊的八旗甲喇,扎禮一直都注視着馬賊這邊的情況,身邊一直都留着三百騎兵以作防範,尤其是之前馬賊那邊將人撤了出去,讓他也有些緊張,猶豫着是不是將攻打土堡的兵馬撤回來,但此刻看着馬賊一窩蜂的殺向土堡,他的心頓時鬆了不少,索性只留下百人護衛,餘下的人全部投入到攻打土堡的攻勢中。

溫闊臺帶着六百餘人衝向土堡。哲別並沒有閒着,而是帶着五百馬賊沿着土堡外圍,不斷的向堡內射箭,不過移動的方向卻走向着扎禮的所在的位置前去。

溫闊臺殺入到堡內,果然沒有受到弩弓的照顧,連帶着絆馬索都沒有了,不過地面上仍然有一些陷馬坑,讓人防不勝防,溫闊臺拉動繮繩,降低馬速,向着堡內前去,看到正與八旗兵絞殺在一起的鏢師,以及奴隸護衛,張開弓,對着一個八旗士兵的咽喉射了過去。

那正舉刀劈砍的八旗士兵突然感到一股強烈的危機感,好像自己被狩獵者給盯住了一般,那種感覺讓人心裡有些恐慌,八旗士兵擡起頭,尋着那危機的源頭望去,瞳孔猛然的放大,不敢相信的望着對面,咽喉處突然傳來一陣劇烈的疼痛,八旗士兵想要呼喊,但奈何咽喉之中充滿了血水,只能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

近距離下,擁有者弓箭的馬賊們戰鬥力強橫無比,那箭矢好像都長了眼睛一般,從各個,角度射來,有的鏢師還在與八旗騎兵打鬥之中,耳畔卻傳來嗖的一聲,那勁風颳的人耳朵生疼,最後射入到他身前的八旗騎兵的咽喉處,八旗騎兵身上的裝備來自大夏制式的鎧甲,胸鎧。州二卜。河東烏桓的汗帳南五十里的宛河東面。八千步兵午柑盾,側水而立,巨盾使用硬木打造,高達近兩米,可將人全身遮擋,雨水順着頭盔流落,滴落在肩甲之上,八千人就好似雕塑一般的站立着,紋絲不動,雙眼注視着前方的草原,而在八千人後,公孫瓚帶着四萬騎兵立。注視着遠處。

在對面,河東烏桓王者烏蘭帶着十萬騎兵同樣列陣在河東,十萬騎兵,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盡頭。再往北,就是河東烏桓的汗帳駐地,因爲樂毅的麾下十餘萬兵馬繞過山脈來到這片草原,爲這片草原之上平添了許多變數,儘管兩家已經達成了私下的盟約,但實力卻不對稱的公孫瓚終於無法繼續慢慢的積攢力量,而是派出鞠義北上徹底的將河東烏桓擠垮,納入到他的麾下,以爲隨後南下平吳之戰中,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奪回故地。

昔日,鞠義以八百先登打破公孫瓚萬餘白馬義從,可謂是威風赫赫。奈何功高震主,被袁紹誘殺與帳中,說起來鞠義比起趙雲,馬超絲毫不弱,麾下步兵更是步戰之王。比起顏良,文丑等人還要耀眼。

而如今鞠義以民風彪悍的甘州,雲州,朔州三地的北方壯士爲基礎。用數年之功方纔打造出八千先登軍。先登軍乃是特殊的兵種 與陳慶之的白馬軍一樣,是獨一無二的,而鞠義的先登軍中編制爲先登死士千人,先登弩兵兩千人,戟兵一千。盾兵一千,弓箭兵三千。

而在先登各營中,先登死士爲最精銳的部分,逢戰必衝鋒在前,悍勇不畏死,裝備最精良,戰鬥力同樣也是最強悍的一營,平均戰力已經超過了精銳老兵,達到了不入流武將的層次。

隆隆僂,雷聲如鼓,響徹天地之間。

烏蘭擦去臉上的雨水,緩緩的抽出自己腰間的烏桓刀,一道紫色的電閃,閃耀着那冰冷的刀身之上。閃動一道冷冽的寒光,烏蘭雙腿夾住馬腹,一拉馬繮,聲若驚雷一般大吼道:“殺!”

喊着,胯下戰馬已經如閃電一般飛射而出,烏蘭胯下的戰馬並不是普通的戰馬,而是一匹野馬王,全身毛色泛青,奔跑起來如風一般,固取名追風。

烏蘭一動,十萬烏桓鐵騎動。這一動猶如烏雲襲來,大地顫抖,驚雷聲不絕,那好似銀線一般的雨水不斷的拍打着士兵們的身上,卻無法阻止那滾滾跑動的洪流,十萬騎兵衝鋒。就猶如那洪水巨浪,讓人望之心怯。

先登軍中,鞠義坐在戰馬之上。任由雨水順着將軍紫金盔的邊緣滑落,十萬騎兵衝鋒之勢形成的氣場好似滾滾巨浪碾壓而來,鞠義卻猶如一塊磐石,任由那巨浪拍打,卻是紋絲不動,面不改色,那隆隆隆的馬蹄聲漸漸近了,馬上的鞠義終於動了,對着身側的親兵道:“弩陣!”

隨着鞠義的話音,傳令兵騎着快馬抖動着手中的旗子,大聲的在陣前大聲的叫喊道:“弩陣,弩陣!”轟,一千盾兵擡起盾牌,讓出一條條的縫隙,兩千弩兵快速的從盾兵讓出的通道魚貫而出,兩千弩兵踏着整齊的步伐,列陣在盾前,兩千人,五百一排,列成四列,嘩的一聲。躺在那潮溼的草地之上,而腳上,一張巨型的弩被踏開,特製的弩箭插在身側的草地上,一排十箭。

“上弩”。弩箭被快速的拉上那十數道牛筋牽拉而成的弦上,隨着弩被拉開,發出吱吱的聲響,“射!”隨着命令一下,扳機扣動,兩千支弩箭組成一片箭雨,揚起一個角度飛射上半空,然後尖嘯着射入到烏桓鐵騎羣中。

噗噗噗,那長達兩尺六寸多的重弩箭從天而降,攜帶着強大的穿透力。射入衝鋒之中的烏桓騎兵之中。十萬騎兵衝鋒,可以說是密不透風。然而這一陣箭雨過後,卻黑壓壓的一片中居然露出一片空白 不過很快,那空白就被烏桓騎兵填補而上。

箭雨陣陣,幾乎以十秒一陣的速度快速的播灑着,但烏桓鐵騎的衝鋒並沒有受到抑制,眼看衝到眼前不到百米的時候,箭陣在變,仰射變成平射,上千道平射而出的弩箭就好像是噴射而出的重機槍的子彈,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網,兩列弩兵交互射擊,連射四陣,烏桓騎兵的衝鋒之勢愣在在這密集的弩箭雨中被生生的阻住。

十箭結束,鞠義翻身而下馬。大聲叫喊的道:“弓箭手,仰射敵陣。先登死士隨我衝陣!”鞠義大聲的喊着,盾陣之後,上千先登死士從盾陣後方走出,一千人,面對着對面那千軍萬馬,卻怡然不懼,雙眼之中散射着戰鬥的火光,鞠頭列入陣中,擡起手中的先登戰刀:“先登者,逢戰衝陣在前,故有死無生。爲死士,死士之勢,堅不可摧!”

殺,殺,殺,千人死士隨着鞠義的聲音大聲的齊喝,雖只有千人,其氣勢卻震徹天地,與對面的十萬烏桓騎兵不相上下,死士之勢,鞠義之先天天賦技能,在戰鬥中激發,可瞬間提升死士的士氣,戰鬥力,體力恢復速度加快,因爲無懼死亡。所以無懼於敵方的氣勢。

一千先登死士,隨着鞠義的步伐開始在雨中奔跑起來,而對面,失去了弩箭阻擋的烏桓騎兵正高速的殺來,殺,鞠義所帶領的先登死士就好似一把鋒利的匕首,刺入了殺來的烏桓騎兵的軍陣,面對十萬人。猶如一葉扁舟的先登死士並沒有在瞬間就被人流沖垮,淹沒,然後蕩然無存,正相反,鞠義的先登死士就仿若是一輪散發着滾滾熱量的太陽,所過之處,冰雪盡化,十萬騎兵竟被千人生生的撕開一條口子。就好像那滾滾的巨浪,打在磐石之上,海流從兩側迴轉,而那磐石卻紋絲不動,死士之勢,堅不可摧。縱然有千軍萬馬,也不動分毫。川幾忌水力衝壓而成。是,整塊瞧帶弧度的薄鋼板。具有,覺一肌牢刺作用,儘管從八旗騎兵手中所要了一百張強弓,一百壺箭,但數量卻太少了,大部分馬賊所使用的仍然是自己製造的獵弓,以及劍尖帶着骨刺或者尖銳的石刺的箭,這種箭羽自然不可能穿透鎧甲,所以唯一的要害就是脖頸處的咽喉。

如果換成是一般的草原騎兵。自然無法做到百發百中命中咽喉部位。然而溫闊臺身邊所帶的幾十個屬下,卻各個都有這等百步穿楊的箭法,只是一個照面,就有二十餘八旗士兵中箭到地不起。

而土堡內的戰況可以說十分混亂,三方人馬在土堡那縱橫交錯的土牆組成的街道上廝殺,所以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二十餘人的死,不過隨着越來越多的馬賊分散開來,土堡內的戰況卻在快速的改變着,越來越多的八旗騎兵倒地,而在他們死亡之前,卻發覺射中他們的不是那犀利的弩箭,而是一支支簡陋的箭羽,而之前他們以爲的同伴,卻變成了索命的牛頭馬面。

站在土堡外圍的扎禮也注意到了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勁,但他還沒有發現哪裡出了差錯,十數道箭羽突然射來,噗噗噗,一捧血霧濺射而出。扎禮身邊的十餘個八旗士兵捂着咽喉之處,面色有些扭曲,痛楚聯摔倒在地,不多時,人已經嚥了氣。扎禮終於找到問題在哪裡了,那些該死的馬賊居然背信棄義,選擇了與他爲敵。

扎禮非常的憤怒,眼中好似要射出火來,不過那箭羽的呼嘯聲再次傳來,扎禮幾乎是下意識的擡起手臂。噹的一聲,護腕與鐵箭交擊戈過一道火花,鐵箭被彈飛而過,划着扎禮的臉龐飛過,一道血口流出一滴滴的鮮血,沿着他的臉滴落。

扎禮一拉馬疆,驅動戰馬,大聳的吼道:“八旗將士,跟我殺了這幫小人!”

箭若飛蝗,猶如斷了線的珠子。一道道彷彿下了雨,空氣中每一次呼嘯,每一次閃動,都會帶起一捧鮮豔的血花綻放,奔跑中的馬賊速度依舊,坐在戰馬上的馬賊們雙腿夾着戰馬,如站在平地上一般,有節奏的射出一支支的箭羽,有了防備的八旗騎兵自然將身上的要害都防住。不過馬賊們的目標卻從馬上的騎兵轉移到胯下的戰馬之上,儘管戰馬身上同樣披着一層馬鎧,整個馬頭都被罩着,但那馬眼睛卻是露着,高速行進中射奔跑戰馬的眼睛,非箭術超羣者無法做到,然而哲別所帶的馬賊卻輕描淡寫的上演着這種奇蹟。

才戰馬突然一個,吃痛,頓失前蹄,扎禮暗道不好,藉助戰馬向前倒去的慣性,雙腿離蹬,一個魚躍而出,在草地打了七八個滾,這纔算停住,扎禮略顯狼狽的站起身。腦袋還有些暈沉沉的,但突然眼中閃過數道白芒,噗噗噗,數道箭矢射入他的身體內,而最致命的則是那射中心臟部位,貫穿了他整個心臟的一箭,箭頭從背後穿出,鮮血滴答滴答的從箭頭上滴落,扎禮伸出手,指着遠處的哲別:“你”!”還沒說完,人已經向後仰倒,摔在草原之上。

戰鬥持續了半日,上千八旗騎兵在三千馬賊以及近千鏢師的聯合下。很快就被逐個的消滅,馬賊們將那些八旗騎兵的屍體連帶着戰馬都給收羅了起來,然後開始將馬具以及還能用的戰刀,弓箭,鎧甲等等全都扒了下來,這一下可算是鳥槍換炮,樂個夠嗆。

一場兇險的戰鬥,以戲劇性的方式結尾,馬賊們撤出了百里堡,而黃主事也沒有立刻離開百里堡,而是在堡外十來米點燃了一個篝火,商團的黃安與馬賊首領哲別坐在一起。顯然十分的滑稽的開始了一場合作

漂河,發源自烏桓山脈的大河。好像一把巨斧,將遼西草原一分爲二,東胡汗國三十六大部落中。烏桓部落是其中一支,人口總數在百萬左右,控弦之士足有四十萬,在東胡汗國中也算是排在前面的大部落,烏桓汗王丘居力爲烏桓共主,但丘居力雖然是烏桓共主,並不意味着他能控制着整個烏桓部落。

沫河將遼西草原分成河西,河東兩部分,河西草原靠着沫河和烏桓山脈之間,這一部分是丘居力所能影響到的勢力區域,然而河東的烏桓。丘居力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儘管名義上歸屬他的統治,但實際上卻自成體系,尤其是在丘居力跟大夏走的很近,東胡汗國內的其他部落都有意的在扶植河東烏桓的烏蘭。

河東烏桓的地方遠比河西要遼闊的多,北面與遼北草原和蒙古大草原接壤,擁有着人咕着六成的烏桓部落,而烏蘭則征服了河東烏桓大部。做了實際上的河東烏桓王。

公孫瓚在被吳國大軍趕入北面三州之後,實力大減,不過北方三州地形多山地,峽谷,民風彪悍,所以吳國大軍無力北上徹底的剿滅公孫,瓚。而公孫瓚也無力南下奪回南面肥沃之地,而北面三州平原面積狹人煙稀少,公孫瓚無力南下,只能不斷的蠶食北面的烏桓部落來壯大自身。

經過兩年多的臥薪嚐膽,公孫瓚雖然不復往日之勇,卻再次擁有了十萬兵甲。其中六萬步兵,四萬烏桓騎兵,擁有了一定的力量,而隨着山海關被大夏佔據,吳國留守在幽州的面上的二十萬餘萬兵馬成了無根的浮萍,儘管靠着富庶的幽州可以養活大軍,但吳三桂對這二十餘萬兵馬的控制力度卻明顯減弱了許多。

公孫瓚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加快了對河東烏桓的吞併力度,以增強自身實力,以待南下奪取幽州故地,儘管在上一次對吳之戰,公孫瓚麾下將校折損嚴重。除去幾個兄弟之外,趙雲也被大夏掠去。不過公孫瓚麾下還有一個鞠義,拿公孫瓚的話來說,有鞠義一人足以復天下。

烽火六年七月,入夏的雨水淅淅瀝瀝的下着,位於甘州北面的

第119章 六十萬兩白銀第533章 倒黴的阮氏三雄第348章 討要陳圓圓. .第576章 多事之秋第92章 攻佔白龍村第157章 血戰雞鳴驛第444章 冬季攻勢第456章 海之角第381章 金鄉農民起義第516章 當了把柳下惠第683章 讓人琢磨不透的黃巾第131章 公孫康投奔第238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446章 企圖瞞天過海的八旗騎兵第603章 藍銅礦脈第703章 六合張燕第225章 黑暗寄生第171章 大興奴隸貿易第179章 毛家鎮的覆滅第476章 火燒野豬林第66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05章 聲東擊西第703章 六合張燕第243章 老謀深算慕容恪第233章 夜襲承安城第679章 神器白玉青龍符第161章 決戰烈馬原第141章 山蠻長老蘇里曼第611章 穎水河畔遇關羽第522章 殺豬將之剃頭一刀第2章 英雄的傳承第173章 水軍老將劉仁軌第91章 玉面小白龍第82章 大開墾第702章 十萬僱傭兵第521章 奔雷快槍齊鶴第481章 另類流放,發配宋國第488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3章 信仰狂熱第525章 短兵交接—強悍的白眉第34章 村落升級第355章 冰河崩裂—十萬燕甲滅第205章 渤海動亂第566章 千面魔女杜冷月的悲劇第659章 洪承疇的艱難抉擇第592章 楊家軍揮師南下第467章 黑湖—大夏的秘密武器第714章 楊業死第536章 登陸青島第679章 神器白玉青龍符第323章 奚蠻第429章 金屋藏嬌第287章 內鬥爆發第163章 金都軍變第197章 無恥到下流第606章 鮮卑段氏—古堡之戰第373章 奪佔山海關(三)第665章 隔岸觀火第721章 立皇太子第163章 金都軍變第521章 奔雷快槍齊鶴第63章 水淹綠林第31章 黃巾將周倉第173章 水軍老將劉仁軌第318章 圍剿冰霜巨猿第494章 不容忽視的問題第604章 孔子廟第210章 造幣鑄造所第324章 鎮龍之石第175章 諜間第635章 大夏道士團第515章 巫女與憑神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272章 秦瑤之死第443章 圈地威海灣第722章 楚之范蠡第346章 毒士賈第59章 黎明前的悸動第527章 墨家總動員第50章 亂如麻第651章 弄巧成拙第51章 血性第181章 渤海同盟條約第199章 吃掉雪狐第212章 鐵鎖橫江第361章 引蛇出洞第344章 燕遼同盟第14章 二級村政中心第468章 爆裂燃燒桶第674章 興師問罪第301章 夜襲圖諢港第753章 日月城第474章 燕甲動—桐城危局第536章 登陸青島第605章 鮮卑人南下第556章 山嶽之王麒麟重甲第549章 俘虜黃子國長公主第725章 奇怪的聖旨第158章 火燒藤甲軍第220章 白蓮蹤現
第119章 六十萬兩白銀第533章 倒黴的阮氏三雄第348章 討要陳圓圓. .第576章 多事之秋第92章 攻佔白龍村第157章 血戰雞鳴驛第444章 冬季攻勢第456章 海之角第381章 金鄉農民起義第516章 當了把柳下惠第683章 讓人琢磨不透的黃巾第131章 公孫康投奔第238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446章 企圖瞞天過海的八旗騎兵第603章 藍銅礦脈第703章 六合張燕第225章 黑暗寄生第171章 大興奴隸貿易第179章 毛家鎮的覆滅第476章 火燒野豬林第66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05章 聲東擊西第703章 六合張燕第243章 老謀深算慕容恪第233章 夜襲承安城第679章 神器白玉青龍符第161章 決戰烈馬原第141章 山蠻長老蘇里曼第611章 穎水河畔遇關羽第522章 殺豬將之剃頭一刀第2章 英雄的傳承第173章 水軍老將劉仁軌第91章 玉面小白龍第82章 大開墾第702章 十萬僱傭兵第521章 奔雷快槍齊鶴第481章 另類流放,發配宋國第488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3章 信仰狂熱第525章 短兵交接—強悍的白眉第34章 村落升級第355章 冰河崩裂—十萬燕甲滅第205章 渤海動亂第566章 千面魔女杜冷月的悲劇第659章 洪承疇的艱難抉擇第592章 楊家軍揮師南下第467章 黑湖—大夏的秘密武器第714章 楊業死第536章 登陸青島第679章 神器白玉青龍符第323章 奚蠻第429章 金屋藏嬌第287章 內鬥爆發第163章 金都軍變第197章 無恥到下流第606章 鮮卑段氏—古堡之戰第373章 奪佔山海關(三)第665章 隔岸觀火第721章 立皇太子第163章 金都軍變第521章 奔雷快槍齊鶴第63章 水淹綠林第31章 黃巾將周倉第173章 水軍老將劉仁軌第318章 圍剿冰霜巨猿第494章 不容忽視的問題第604章 孔子廟第210章 造幣鑄造所第324章 鎮龍之石第175章 諜間第635章 大夏道士團第515章 巫女與憑神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272章 秦瑤之死第443章 圈地威海灣第722章 楚之范蠡第346章 毒士賈第59章 黎明前的悸動第527章 墨家總動員第50章 亂如麻第651章 弄巧成拙第51章 血性第181章 渤海同盟條約第199章 吃掉雪狐第212章 鐵鎖橫江第361章 引蛇出洞第344章 燕遼同盟第14章 二級村政中心第468章 爆裂燃燒桶第674章 興師問罪第301章 夜襲圖諢港第753章 日月城第474章 燕甲動—桐城危局第536章 登陸青島第605章 鮮卑人南下第556章 山嶽之王麒麟重甲第549章 俘虜黃子國長公主第725章 奇怪的聖旨第158章 火燒藤甲軍第220章 白蓮蹤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