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呼喚家人
魏州其餘各縣在州城淪陷以後,經由前刺史崔彥武詔安,盡數倒戈,至此,洺、魏二州盡數落入崔澈之手。
柳玄被帶到了麥鐵杖面前,他一口吳語,使得麥鐵杖大感驚奇,問道:
“莫非柳公曾在江南定居?”
柳玄解釋道:
“玄雖出自河東柳氏,但先祖在永嘉之亂時南渡,定居在江東。
“祖父因解安陸之圍,兵敗,這才寄居關中。
“我違抗燕公義軍,也是擔心禍及關西的家人,還請麥將軍寬恕。”
一口一個燕公,渾然沒了先前大罵崔澈無恥時的模樣。
聽到安陸之圍,麥鐵杖也終於明白了其中關節,原來這柳玄是南樑大將柳仲禮的孫兒。
一如楊堅聽說祖君彥是祖珽的孫兒,故而絕不任用,麥鐵杖得知柳玄是柳仲禮的孫兒,也沒了與他交談的想法。
江南之人就沒有不痛恨侯景的,而柳仲禮領勤王之兵討伐侯景,卻畏敵不敢戰,只顧飲酒作樂,甚至劫掠前來勞軍的百姓。
他的事蹟,麥鐵杖打小就有耳聞。
不過麥鐵杖也並沒有爲難柳玄,只是派遣使者向崔澈報捷時,一併將柳玄給送了過去。
崔彥武曾在魏州當了三年刺史,頗有政績,也深得百姓愛戴。
畢竟魏州距離定州也算不得太遠,真要在魏州魚肉百姓,事情傳回了定州,肯定是要被鄉人們譏諷,自然得盡心盡力。
有了崔彥武曾經留下的好名聲作保,尋找魏州將士家眷的事情也進展順利。
麥鐵杖留下東陽人孫安祖領五千皮室軍協助崔彥武守魏州,看管莘州降兵。
又派其次子麥仲才領五千皮室軍、五千銀鞍契丹直護送魏州將士家眷前往相州與崔澈匯合。
麥鐵杖覺得機會難得,自領剩餘五千銀鞍契丹直更換莘州將士的軍衣,又挑選了願意配合的十餘名降兵,向東奔襲莘州。
在王當萬、麥鐵杖與崔澈分兵之前,崔澈就交給了二人便宜行事的權力,畢竟真要事事向他稟報,定然是要延誤戰機的。
魏州州城貴鄉縣與莘州治所莘縣僅一百六十里,麥鐵杖午後出兵,特意趕在當天夜裡抵達莘州城外。
麥鐵杖親率一百名勇士,下馬充作步卒,他們裹挾着降兵,裝作是從魏州逃回來的敗兵,在城外喊門。
此時天色很黑,城樓上的守軍根本看不清城下之人的相貌,但聽着降兵們熟悉的莘州口音,卻也沒有懷疑,居然真的打開了城門,打算放潰兵入城。
麥鐵杖見城門開了,當即抽刀,領着隨他而來的士卒奪門。
尖銳的鳴鏑聲劃破長夜,埋伏在城外的銀鞍契丹直剩餘騎卒盡數衝殺過來,喊殺聲響徹天際。
他們也沒忘了替麥鐵杖將馬帶來,麥鐵杖在奪下城門以後,由降兵指引,直衝刺史府。
此時莘州刺史聽得城內喊殺聲響徹天際,早就慌了神。
他本就是一個文官,否則也輪不到張齊領軍支援魏州,哪有能力應付這樣的局面。
好在他腦子靈活,更換了常服,也不顧妻妾,自己趁亂逃出了莘州。
當全面佔領莘州城後,麥鐵杖在城內大索莘州刺史,卻始終找不到他人在哪裡。
麥鐵杖也不覺得氣餒,走脫一個莘州刺史無關緊要,畢竟那莘州刺史與崔澈並沒有仇怨,不是非要捉拿不可的人,走了也就走了。
莘州百姓在惶恐中度過了一整個夜晚,直到黎明時,纔有人敢壯着膽子上街,瞧一瞧究竟發什麼了什麼事。
只不過當面就撞見十餘名契丹騎卒在街道上巡邏,當即嚇得手腳並用,連滾帶爬的逃回了屋子裡,只不過這些胡兵並沒有侵擾百姓,只是在各家店鋪的大門上挨家挨戶的張貼告示,讓他們立即恢復營業。
安民告示也同樣張貼在了大街小巷,得知是崔澈麾下的義從,莘州百姓也總算安下了心,店鋪照常營業,而百姓們也毫無畏懼的行走在街道上。
除去某些角落裡還沒有洗乾淨的血跡,似乎莘州城與往常並沒有什麼不同。
麥鐵杖又分兵取臨黃、武陽、武水三縣,繼貝、毛、洺、魏四州之後,莘州再度改旗易幟。
由莘州報捷的使者,幾乎是與從魏州護送將士家眷的隊伍,同時抵達的崔澈大營。
崔澈手持麥鐵杖發來的兩份捷報,與衆人笑道:
“過去有人說麥鐵杖出身寒微,雖有一身勇力,但是難當大任,只能做個衝陣之將。
“可麥鐵杖能夠果斷抓住時機,爲我奪取莘州,堪稱大將之才。
“今日之事,也是在告訴所有人,出身寒微不是恥辱,麥鐵杖好學求進,便是真正的丈夫!”
跟隨在崔澈身邊侍奉的麥鐵杖第三子麥季才,以及護送魏州將士家眷前來的第二子麥仲才與有榮焉,他們不約而同的挺起了胸膛,彷彿奪取莘州,立下大功的不是父親,而是他們自己一般。
此時洺、魏二州將士的家屬部分已經來到了相州城外大營,短時間內自然不可能將所有的將士家屬全部找到。
隨着王當萬麾下一萬五千人歸營,以及五千皮室軍、五千銀鞍契丹直到位,崔澈在相州城外如今已經聚集了六萬五千人。
崔澈命程咬金、秦瓊二人各領部衆,護衛洺、魏二州百姓前往鄴城城下喊話,又命人騎馬帶着魏州刺史柳玄繞着鄴城跑圈。
當將士家眷們被帶到鄴城城外,高喊着丈夫、父親、兒子、兄弟的名字,鄴城城中,洺、魏二州將士再也沒有了戰意,不斷有人偷偷溜出城,前來投奔崔澈。
李景再怎麼善於治軍,讓麾下將士傾心投效,可面對家人在城外呼喚,又怎麼能夠控制得住局勢。
李靖自從被李景懷疑以後,便閒居在家,也不參與軍議,免得對方懷疑自己泄露機密。
而洺、魏二州將士大批量的出逃,也嚴重影響了本地士兵的軍心。
李景麾下三員大將,總管府司馬馮孝慈、司法參軍呂玉,儀同三司侯莫陳乂聯袂找到李景,請求出城決戰。
還有凌晨一點左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