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騎卒張楨
崔澈回到薊縣的時候,只有次子崔彥宗出城相迎,不見長子崔棄疾的身影。
崔彥宗解釋道:
“阿爺準備開春出兵,物資已經轉運到了前線,兄長放心不下,提前去了燕州坐鎮。”
崔澈聞言頷首,不管怎麼說,家裡幾個兒子相處倒還是和睦,也跟自己這些年立了許多功,爲他們各自掙了爵位有關,就連庶出的崔彥宗,也得了個樂城縣侯。
各自都有爵位,也不存在兄弟之間你爭我奪。
當然,若是把燕國公換成皇位,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臨近新年,薊縣家家戶戶都在張燈結綵,城裡洋溢着喜慶的氛圍,燕國府的正門外,也懸掛了兩個大紅燈籠。
只是崔澈府上的側室們卻沒有一點迎接新年的喜悅。
光陰流轉,紅顏易老,就連崔澈都已經步入中年,又何況是府裡那些婦人。
但該來的,再是抗拒,它也還是會來。
在大街小巷的歡慶聲中,新的一年,還是如期而至。
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的第一縷晨曦透過窗戶紙。
張麗華還在扭動着自己的腰肢,正月裡的春色,最先在崔澈的臥房綻放。
直至精疲力竭,張麗華這才趴下身來,側臉緊緊貼在崔澈的胸膛。
自去年年初開始,時年四十六歲的穆邪利就很少再與崔澈同牀,當然,對她而言,能夠生下崔文嫣,讓自己後半生有個牽掛,有個依靠,就已經滿足了。
崔澈來找她,穆邪利還是會賣力迎合,崔澈冷落她時,穆邪利也樂得清閒,平日裡就在禪院誦經禮佛,能讓她憂心的,只有崔文嫣的婚事。
張麗華的七尺秀髮一如當年,漆黑如墨,光可照人,哪怕年過四旬,容貌還是勝過萬千庸脂俗粉,可終究不再年輕,她只比穆邪利小了三歲。
眼見穆邪利失寵,張麗華也清楚,再有兩年,這樣歡樂的日子就將一去不復返。
張麗華從沒奢望過,崔澈能夠在她年老色衰時,依舊寵愛自己。
那是嫡妻的特權,一個以色娛人的侍妾,怎麼會做那樣的妄想。
張麗華只希望能在這兩年裡,與崔澈多些快樂時光。
“夫君此次出塞,身邊不能少了人伺候,不如就讓妾身跟着去吧。”
張麗華的指尖在崔澈的胸膛輕輕畫着圈,輕聲道。
崔澈不由苦笑,這幾天,妙容、尉遲熾繁都跟他提過這事。
側室們都已經不再年輕,自己一走短則數月,長則一年,誰又願意荒廢所剩不多的美麗時光,守着空閨寂寞。
崔澈握住了張麗華的手,一夜操勞,自己真的累得很了,禁不起她這樣挑弄。
“去,你們都去。”
崔澈無奈答應道。
正月初二,恆州。
邊關戍卒張楨起了一個大早,自己簡單梳洗過後,就忙往後院餵馬。
曾經遺憾自己只是步卒,並不能隨崔澈出塞劫掠的年輕戍卒,如今與他一樣,也已經年過三旬,成了中年人。
張楨家裡養了三匹馬,一匹戰馬,兩匹作爲代步所騎,起初都是從幽州總管府借來的,後來張楨作爲騎卒,參與西遼河之戰,立下了功勳,得到賞賜後,就將三匹馬給買了下來。
這三匹馬,張楨寶貴得很,尤其是戰馬,吃的比張楨自己還要好。
張楨的妻子穿上了衣服,看着一大早就在照料馬匹的丈夫,抱怨道:
“自家婆娘都還沒餵飽,就忙着伺候這些畜牲。”
北疆漢胡雜居,風俗不同於江南。
張楨瞪眼道:
“你急什麼,將軍說的是讓我們明天集結,今晚有的是時間。”
張氏不知想到了什麼,縱使大膽潑辣,也還是紅了臉,她轉移話題道:
“明天就有出發了,東西都準備齊當了?”
張楨耐心的給戰馬餵食,轉頭卻對妻子不耐煩道:
“衣服都打包好了,刀、槍,我昨天也都磨過了,哪需要伱來提醒。”
張氏還是放心不下,她叮囑道:
“囡囡如今年紀還小,你可不能出事,在戰場上,需得小心一些,別衝得太前了。”
張楨撇撇嘴,只覺得妻子這是婦人之見,在戰場上畏手畏腳,還怎麼去立功,本想訓斥她幾句,可一想到自己年幼的女兒,也能夠理解她的擔憂了。
畢竟真要讓她一個婦人獨自將女兒拉扯長大,肯定是要受很多苦。
張楨突然道:
“等我回來,我們再要個孩子怎麼樣?”
張氏將臉一沉:
“好啊!你就是不滿意我替你生了個女兒。”
張楨啞口無言。
但張氏並沒有得理不饒人,她眼珠一轉,緩和了臉色,說道:
“你若是不學着那些人,往家裡領些胡人婆娘,我也可以再跟你要個孩子。”
張楨聞言一愣,隨即就將手裡的牧草給扔了,抱起了妻子,笑道:
“還是別等以後了,我們現在就去要一個孩子。”
翌日,即正月初三,清晨,張楨打着哈欠出門,兩條腿不時還在打顫。
“我出門在外,你可不準領些野漢子進門。”
張楨面容憔悴,但臉色凝重。
張氏啐道:
“軍鎮裡的年輕男人都要去燕州搏富貴,家裡還有個孩子要照顧,我上哪去找野漢子。
“不信的話,等你回來,你問問囡囡,看我是不是一直跟她在一起。”
張楨這才放心,他笑道:
“你好好在家等着我,我一定會讓你過上好日子。”
張氏也溫柔下來,她不厭其煩的叮囑道:
“出門在外,你可一定要注意安全。”
這話,張楨耳朵都聽膩了,他苦笑道:
“是燕公帶着我們出塞,他在北疆這麼多年,你什麼時候見他打過敗仗,有燕公在,我們定能得勝而歸。”
張氏當然清楚崔澈的能耐,要是換了別人擔任幽州總管,當初丈夫要轉爲騎兵的時候,她死活都得要攔着。
張楨趁着女兒還沒醒,與妻子揮手道別,要等女兒醒過來,非得哭鬧着要跟自己一起走。
張氏望着丈夫牽着三匹馬趕往校場,也在心裡默默爲他祝福,希望丈夫能夠平安歸來。
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