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
翌日,崔澈帶上了三千博陵騎卒,從安平啓程。
與此同時,他將作爲行軍總管,北征突厥的消息也先一步傳遍了幽、燕、恆、平、易、玄等六州五十鎮。
一時間,幽州馬貴。
衆所周知,崔澈好用騎兵,此前就任幽州總管之時,崔澈便屢屢拋下步卒,以騎兵出塞。
而跟隨他作戰的騎卒,不僅沒有太大的傷亡,更是收穫大量婦孺牲畜,也讓幽州步卒爲之眼紅。
如今得知崔澈再往幽州領兵,可不得爭相購買戰馬,也好跟隨他出塞搶掠婦孺,建立功業。
比這些普通將士更爲激動的,是崔澈在幽州的舊部們。
一別多年,終於能與他重聚,麥鐵杖、劉方、張武、趙穆、王當萬、董敬等人都在翹首以盼。
在衆人的盼望中,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三月二十七日,春夏之交,燕國公崔澈終於抵達他忠誠的幽州。
得知崔澈今日蒞臨薊縣,城內百姓紛紛奔走相告,盡數聚集在南門。
幽州總管李景目睹這一切,與長史苦笑道:
“也不知我卸任後,再回幽州,可會有如此盛大的場景。”
長史寬慰道:
“平寇公武功稍遜,但愛惜百姓,勸課農桑,文治更勝燕公在任之時。”
李景大感安慰。
他受封平寇縣公,出自隴西李氏,是楊堅之父楊忠的部將,楊堅的親信李圓通,便是李景年輕時在楊忠府上僮僕黑女私通所生。
當然了,哪怕如今李圓通發跡了,李景無論如何也不肯認這個私生子。
不同於前任幽州總管,李景驍勇善戰,精於騎射,倒也能夠得到幽州將士的擁護。
但如今跟崔澈一比較,就連長史安慰他,也得婉轉的說武功稍遜,文治更勝。
畢竟崔澈在幽州總管任上,就沒怎麼過問政事,全扔給了李綱代他處置。
春夏之交的幽州,太陽高懸,卻也不算炎熱,但衆人等候許久,始終不見崔澈的車駕,難免會有許多嗡嗡的議論聲。
臨近正午,衆人焦急萬分的時候,南方終於傳來了轟鳴的馬蹄聲。
李景與長史笑道:
“應該是燕公的博陵騎卒要來了。”
崔澈麾下這支博陵騎卒,隨他南征北戰,倒也闖出了一些名頭,被人實實在在冠以精騎之名。
由於騎卒組建已經十六年了,有部分人因爲年邁而退伍,因此補充了不少新鮮血液,都是吸納老卒的子弟作爲補充,忠誠度並沒有削減半分。
但戰鬥力卻不可避免的有所下滑,崔澈此次將他們帶上,也是有鍛鍊之意。
果然,正如李景所言,隨着天空中一聲嘹亮的鷹鳴,一支三千人規模的黑甲騎兵映入衆人眼簾。
望見這一支黑甲騎兵,薊縣不少商家開始歡騰。
過去博陵騎兵曾跟隨崔澈在薊縣駐紮了三年,與民秋毫無犯,更因爲他們數次跟隨崔澈征戰,收穫大量戰利品與賞賜,花銷起來更是大手大腳。
當博陵騎兵跟隨崔澈離開後,也讓薊縣商家的生意蕭條了不少,他們可沒少懷念這羣款爺。
騎卒們臨近薊城南門時,向兩側分開,崔澈的馬車緩緩駛來,最終竇建德在人羣前勒住了繮繩。
崔澈掀開門簾,才一現身,薊縣百姓無不高呼燕國公,或向他躬身見禮,或是跪拜。
竇建德看到這一幕,着實羨慕不已。
崔澈走下馬車,先是與前來迎接他的薊城百姓揮手致意,這才與李景躬身見禮。
李景趕忙避讓,說道:
“燕公官爵都在李某之上,老夫可不敢受燕公之禮。”
崔澈笑道:
“五姓七族,世代聯姻,若是翻看族譜,說不準崔某與李公還能沾上親屬關係,今日李公出城相迎,你我便不要在意官爵高低,只論年紀,李公爲長者,當受崔某之禮。”
畢竟以李景的年紀,給他當爺爺都綽綽有餘了。
李景聞言大笑,臉上的褶子都擠在了一起。
他是一個愛名的人,要不然早就與李圓通父子相認。
既然李圓通微末時,他置之不理,如今李圓通發跡了,他更不會鬆口,否則豈不是要被世人所譏諷。
毫無疑問,李景對崔澈的觀感極佳。
當然了,正如李景所言,崔澈官爵都在他之上。
但崔澈位高而不倨傲,更能禮敬於他,李景想不生出好感都難。
崔澈在李景的介紹下,與幽州一衆官員頷首致意。
這其中有不少都是熟面孔,看着那一張張激動的面孔,崔澈心中生出萬丈豪情,只覺得在大興不得自由,恨不得就此留在幽州,再也不回關中。
不過他心中尚有大志,便也將這股情緒按下,博陵騎卒自在城外駐紮,崔澈則與李景攜手入城。
來到熟悉的總管府,崔澈坐在陌生的客座上,也向李景提出了替自己徵召六州五十鎮騎卒來薊縣聽命的要求。
有楊堅的詔書,李景當然不會違令,他侍奉楊家兩代人,可謂是忠心耿耿,對於崔澈這位楊家女婿,也是心存好感,但凡是崔澈的要求,只要不是超出他的職權,他都欣然配合。
又與李景說了一會話,崔澈這才告辭。
崔澈在薊縣自有住所,當年任職幽州總管,他就買了一套大宅院。
離開幽州後,崔澈也安排了奴僕看守,這麼大一處七進宅院,不可能時時清掃,但奴僕們在得知崔澈將要返回薊縣的消息時,就已經將院子裡裡外外清掃乾淨。
崔澈回到家中,自然也沒忘了發給奴僕們賞賜,衆人也在此安頓下來,等着各地騎卒向薊縣集結。
與此同時,逾勤察與阿會哥耶也相繼回到了部族。
阿會魯蘇得知崔澈讓他們袖手旁觀,也只是一聲嘆息,與其子阿會哥耶是同樣的想法,遺憾不能趁機劫掠東突厥。
而都藍可汗得知是崔澈領軍,可就坐立難安了。
他太瞭解崔澈了,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心中確實存有幾分畏懼。
直到聽說崔澈讓他敗逃時,小心不要被部將害了性命,才鬆了口氣,至少崔澈不會對他趕盡殺絕。
第六章帶到,在每天四章保底之外,還欠了六章。
另外我懶歸懶,但今天這六章真沒水,真的,要是真水起來,我還能寫跟楊玄感告別,跟竇威告別,跟崔昭容告別,安排家中諸事等等,一個出征前的準備,我能水個十來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