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離鄴歸鄉(4000)

bookmark

第7章 離鄴歸鄉(4000)

三月初八,崔澈終究沒能見到北周天子宇文邕,宇文邕即將回師關中,事務繁忙,無暇召見。

崔、裴兩家衆人便在宮門外拜謁謝恩。

崔澈扶起祖母,封老夫人與裴家老夫人提起了往關中游學一事,裴老夫人猶豫再三,又詢問了崔昭容與裴秀的意見。

裴秀自然樂意與崔澈同行,崔昭容更不會反對,便也欣然同意。

回到崔府,封老夫人一面遣人往封府報信,告知侄兒們崔澈與裴秀下月與封倫共往長安,一面又爲崔澈在挑選奴婢侍奉。

“奴婢妙容,奉老夫人之命,隨侍公子左右。”

眼前人款款施禮,她才十二歲的年紀,生得明眸皓齒,可愛動人。

崔澈心中暗贊之餘,也伸出小手將她扶起,讚道:

“妙容姐姐的名字是出自後漢朱穆的《鬱金賦》吧,‘增妙容之美麗,發朱顏之熒熒’,果然是人如其名。”

“奴婢認得幾個字,卻沒讀過書。”

妙容這名字是上月崔府購置奴僕、婢女時,父親將她賣入府中,被老夫人看上給賞的名字,在老夫人跟前服侍了一段時間。

封老夫人覺得這丫頭心性單純,便派到了崔澈身邊侍奉。

給崔澈挑選大丫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相貌就不能差,否則帶出去丟的是崔家的人。

其次也不能有太多歪心思,這年頭,士族之中無論是荒唐公子強迫婢女,還是婢女誘惑血氣方剛的少年,都不是新鮮事。

妾室的地位再低微,好歹也有名分,生下來的孩子叫庶子,不是私生子,哪是奴婢的身份能夠比擬。

封老夫人唯恐孫兒小小年紀就被狐媚子勾引,過早泄了陽氣,以致身體出現隱患,畢竟家中只有這一根獨苗,便也許諾妙容,讓她盡心侍奉,將來等崔澈成年,會做主許她一個名分。

故而妙容偷瞧崔澈,那目光不止是婢女看待公子,更是妾室打量未來的丈夫。

‘他模樣真是好看,眉清目秀,還帶了點嬰兒肥,好想在他臉頰掐上一把。’

崔澈當然不知道少女心中所想,他與妙容笑道:

“沒讀過書不要緊,往後與我伴讀,紅袖添香。”

一旁的趙文趕忙提醒道:

“公子,小的纔是老夫人派來的書童。”

趙文年紀比崔澈大了三歲,已經是十歲的少年郎了。

也許是擔心孫兒染上壞癖好,包括趙文在內,安排到崔澈身邊的小廝都是相貌普通之人,什麼男身女相,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崔府。

而趙文之所以能在一衆小廝中脫穎而出,成爲書童,只因爲他是趙翁的孫兒,三代都是崔府的家生子。

所謂家生子,便是奴僕、婢女們在主家所生的子女,他爺爺趙翁是崔季舒的書童,他父親是崔長君的書童,而到了趙文,出身書童世家的他,也算是繼承父祖之業,成了崔澈的書童。

崔澈拿摺扇往趙文腦袋上輕輕一敲:

“沒人跟你搶書童的位子。”

說罷,又指了指牆角的一筐橘子,對趙文道:

“你將橘子與衆人分了,記得留幾個帶回去給趙翁與你祖母食用。”

“唉,謝謝公子賞賜。”

趙文摸着被敲打的腦袋,笑着應承一句,便抱了果籃與院子裡的一衆小廝分食。

妙容看他們吃得美味,不覺吞嚥起了口水。

這小動靜被崔澈瞧見,他朝屋外的趙文喊道:

“阿文,扔個橘子進來。”

趙文當然不會真的扔過去,他爲崔澈挑了一個好的,興沖沖送進門。

“謝了。”

崔澈習慣性地道了句謝,可把趙文整不會了,士族子弟有他們的精英教育,家生子們也有代代相傳,侍奉主子的經驗之談。

小公子對自己道謝,祖父可沒教給過自己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

“莫要傻站着了,快去吃橘子罷,記得給趙翁他們留幾個好的。”

“唉,好勒。”

趙文應了一聲,又跑去了院子,到底才十歲,還是貪吃好玩的年紀,想不通便也沒再往心裡去。

崔澈將橘子剝開,到底是趙文精心挑選,果然汁多肉嫩,看得一旁的妙容又在咽口水。

“吃吧。”

崔澈將橘子遞給妙容,笑道。

“奴婢怎能讓公子爲我剝橘。”

妙容手忙腳亂,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崔澈抓過她的右手,掰開了手掌,將橘子放在妙容手中,說道:

“也許伱不知道,一個月前我還在北疆給人放牧,寒風凜冽,只穿着單薄的衣裳與表兄忙碌一天,也才得了四個饅頭,這種苦都能受着,難道回了中原錦衣玉食,連個橘子都剝不得了?”

崔澈到底才當了兩天的崔家公子,還不習慣人上人的生活方式。

“謝謝公子賞。”

她掰下一瓣橘子,只覺得甜到心裡。

‘公子不僅相貌生得好,還平易近人,心性也是極好的,只希望他長大了,還能這樣待我。’

又想起了老夫人許諾給她名分的叮囑,兩團紅暈爬上了妙容的臉頰。

封老夫人倒是沒給崔澈選錯大丫鬟,妙容確實沒有什麼歪心思,但架不住老愛遐想。

當天夜裡,妙容睡在崔澈臥房隔間,兩人的牀鋪用屏風隔開,有些人家,少爺公子年齡小時是可以睡在一張牀上,但崔澈堅持分牀睡。

有心無力的年紀,若是睡在一張牀上,也是一種折磨。

“妙容,你睡着了嗎?”

又一次失眠的崔澈輕聲問道,音量放得極低,唯恐妙容已經入睡,卻被他驚醒。

“公子可是要如廁?”

睡在屏風另一側的妙容起身問道,便要下牀爲崔澈拿夜壺。

崔澈就着屋外的月光,透過屏風看到妙容起身,趕緊道:

“不是,你且躺下,我只是睡不着想找人說會話。”

妙容聞言又躺了下來,她側過身子,面對着屏風說道:

“奴婢陪着公子解悶。”

“可以與我說說你的經歷嗎?”

崔澈又補了一句:

“假若身世悽苦,便莫要再回想傷心事。”

“其實奴婢身世並不苦,我原籍趙州,家中有父母兄長,自小都寵愛於我,只是遭了兵災,不得已來鄴城避難,恰逢兄長患病,需要診金,恰逢崔府招募奴僕,是我主動向父親要求賣身進府的。”

也許是回憶往事讓她思念起了家人,妙容的心情略微有些傷感。

北周並齊,對於士族子弟來說,無非是換了一層身份,由齊人變成周人,對於普通民衆來說卻是一場災難,因兵禍破家的比比皆是。

稍作沉默,崔澈問道:

“你兄長的病治好了麼?”

“已經好了,上月底父母兄長便回了殷州老家。”

臨別前,父母說過會想辦法贖回自己,但妙容並未往心裡去,士家門閥的奴僕、婢女,哪是有錢就能贖身的,還得主家開恩。

如今的妙容得了封老夫人許諾,雖然只與崔澈相處了一天,卻也覺得他是值得託付終生之人,便更不想離開,只是擔心自己年長了崔澈六歲,等他十八歲成年,自己都已經是二十四歲的老姑娘了。

“你想家人嗎?”

崔澈突然問道。

妙容不假思索道:

“自然是想的。”

“是麼,我也想家人了。”

妙容察覺到了崔澈情緒的異樣,但也以爲是其思念崔長君夫婦,便也沒有多想,只是出言安慰一番。

崔澈幽幽一嘆,說道:

“睡吧,若有機會,我會帶你回殷州看望家人的。”

妙容聞言,心中歡喜不已,開口向崔澈道謝,但屏風另一側已經沒有了迴應。

‘也許是公子困了。’

崔澈躺在牀上,睜眼望着房樑,腦海中迴盪的卻是另一時空那個不大,卻很溫馨的家。

他想不明白,自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爲什麼會遭遇這樣的事。

也不知道父母、姐姐如今怎樣了,他希望自己在另一時空是死亡,而不是失蹤。

再大的苦難,也能熬過去,迎接新的生活,而不是抱着虛幻的妄想,苦等一世。

來了這個時代小半年,多想再聽聽母親的嘮叨。

過去在北疆,整日爲生計發愁,少有想家的時候,如今吃穿無憂,人閒下來了,思家的愁緒也頻頻涌上心頭。

半夢半醒間,妙容聽見了屏風另一側在低聲啜泣,她陷入了兩難,不知道該不該爲崔澈送上絲帕拭淚,又恐撞見了崔澈傷心的模樣,惹他生氣。

猶豫許久,她還是起身走下牀榻,繞過屏風,只見榻上的被子已經縮成了一團。

妙容掀開被子一角,瞧見了崔澈躲在被子裡,涕淚橫流的模樣。

“公子莫要悲傷,妙容會一直陪着你的。”

翌日,崔澈頂着浮腫的雙眼出現在封老夫人面前,把老人家嚇了一大跳,昨兒個也只是打瞌睡,今天怎地成了這模樣,趕緊命王嬤嬤去問妙容,得知是崔澈昨夜因思念崔長君夫婦而流淚,才放下心來。

“澈兒,快些用過早膳,我們一早就要啓程。”

昨夜哭過一場,釋放了心中的愁緒,崔澈也擺正了心態。

只是他萬般厭惡早起,卻也無奈,昨天祖母就與他說了今日要回定州老家,一來是拜祭祖宗祠堂,結識族人,其次便是巡視田產,在莊戶佃農面前露個臉,讓他們知道主家是誰。

無獨有偶,今日離開鄴城的不止崔澈一家,還有北周天子宇文邕。

北周建德六年,三月初九,周主宇文邕起駕回師長安,一同帶走了北齊高家的一衆皇室成員,留忠城郡公、太子少師宇文盛爲相州總管,鎮守鄴城。

宇文盛並非宗室成員,出自沃野鎮,本姓破野頭,後改姓宇文氏。

他育有三子,長子名叫宇文述,宇文述又有三子,分別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

相較於宇文盛,崔澈對於鎮守他們定州老家的總管更感興趣,此人承襲其父爵位,爲隨國公,嫡長女爲當今太子妃,隨宇文邕東征,滅亡北齊後被任爲定州總管。

這位定州總管被賜姓普六茹,單名一個堅字,小字那羅延,鮮卑語即金剛不壞的意思。

當然了,這位普六茹堅還有一個漢名,便是楊堅。

無論高歡,還是宇文泰,他們創業的基本盤都是來自北疆的六鎮鮮卑,宇文泰在邙山大戰中慘敗,麾下鮮卑軍事力量遭受重創,爲了對抗高氏,不得已吸納漢人進入軍隊。

漢人軍事力量的提升,也加大了漢族在關西政權的話語權,而宇文泰爲了緩解鮮卑人的不滿,採取了表面鮮卑化,暗地裡漢化的手段,即在推進各項漢化措施的同時,爲漢人重臣與軍中將士賜鮮卑姓。

而邙山之戰的勝者高歡,卻因爲鮮卑軍事力量過於強盛,以及與漢人士族親近的繼任者高澄遇刺,終北齊一朝,都是一個鮮卑國家。

由於鄴城城西被高緯焚燬,宇文邕的儀仗走北門出城。

天子出行,衆人避讓,崔家的馬車停靠在城門外,崔澈遠遠望見了六馬所拉的鑾駕上,那位中年男子的氣派與威儀。

他並沒有唸叨什麼‘大丈夫當如是’,或者‘彼可取而代之’。

如今的崔澈還沒有這般雄心大志,但他並不知道,歷史的洪流就會一步步推着他往前走。

好不容易等隨行的兵馬陸續通行,崔澈回到馬車上對封老夫人道:

“祖母,既然你要搬回博陵老家,反正我下月也要往長安去,鄴城的府邸也是空着,不如將它賣了。”

封老夫人搬回博陵老家,便是要爲崔澈看着田產。

“一處宅子而已,空着就空着,將來澈兒你路過鄴城,也有個歇腳的地方。”

封老夫人不以爲意道。

憑崔澈先祖們勤勤懇懇求田問舍積累下的資產,也確實不差這一座大宅院。

崔澈只是提了一句,便沒有再堅持,他總不能跟祖母預言三年後繁華的鄴城就將被人付之一炬。

所幸姑母一家也將遷往聞喜老家,畢竟裴秀祖父裴澤留下的產業都在聞喜縣,如今北齊滅亡,大傢伙繼續在鄴城安家,也沒了當初的政治意義。

如今國家的中心,在長安。

求收藏、推薦票。

(本章完)

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50章 摯友登門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16章 德彝同行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8章 周主滅佛第57章 楊廣相求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8章 周主滅佛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53章 記事參軍第25章 竇府家宴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53章 記事參軍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28章 雄主崩殂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419章 世子相求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12章 少年詠鵝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80章 前線覓功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69章 晉王設宴第82章 勿慮婚姻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78章 同姓聯結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97章 結髮夫妻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69章 晉王設宴第1章 邊疆牧童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40章 孝寬之疾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423章 連成一片
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50章 摯友登門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16章 德彝同行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8章 周主滅佛第57章 楊廣相求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8章 周主滅佛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53章 記事參軍第25章 竇府家宴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53章 記事參軍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28章 雄主崩殂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419章 世子相求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12章 少年詠鵝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80章 前線覓功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69章 晉王設宴第82章 勿慮婚姻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78章 同姓聯結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97章 結髮夫妻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69章 晉王設宴第1章 邊疆牧童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40章 孝寬之疾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423章 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