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報喜

太倉又寫信來了,不知道會有什麼事。這麼想着,一家人並沒有急着拆開信件,而是端了熱茶和果子招待吳王氏。

“陸家這是剛回來?這也快要過年了,年前他們還往太倉那邊去不?”張氏就問。

“對,是剛回來。年前啊,估計應該不去了。不過沒事,你們要捎信、捎東西啥的,咱鎮上還有別人去,到時候說一聲就行。”吳王氏就道。

“吳三嬸,今年你們家買羊肉和牛肉不?”連蔓兒問吳王氏道。

“咋地,你們想買啊?”吳王氏就問。

“嗯。”連蔓兒點頭,因爲鎮上極少賣牛羊肉的,想要買,得提前找人預定。

“你們想買多少啊?”吳王氏又問。

“想多買點。”連蔓兒就道,“整隻的買也行。”

“那這個好辦。我回去跟家興他爹說,這兩天他們爺倆要上西邊去,乾脆就替你們買一頭羊,在那邊殺了,把肉運回來,牛肉也在那邊買。”吳王氏就道,“正好我們也要買牛羊肉。”

在三十里營子往西的,大約一百里地左右,有個回民的村落。他們養有許多羊和肉牛。也因爲距離這麼遠,所以才很少有人販賣牛羊肉過來賣。吳玉貴和吳家興要到那邊去,正好買了牛羊肉回來,這可真是太好了。

閒聊了一會,連守信就出去了。

吳王氏見連守信出去了,就咳嗽了一聲,朝張氏看了一眼。

吳王氏曾經說過,會替她們注意太倉那邊的消息。張氏見吳王氏這樣,就有些會意。

“這老陸家的人從太倉過來,我們老爺子、老太太和大房他們在那邊,沒有啥事吧?”張氏就壓低了聲音問吳王氏。

“這事還真有一件,”吳王氏就笑道。“是好事。”

“什麼好事?”連蔓兒插嘴問道。

“是你們二房的好事,估計這事你們都能猜到。……是三郎,跟老王家大車店那位七姑娘定了親,這臘月底馬上就要成親了。……估計給你們捎信,就是說這個事。”吳王氏笑着道。

“哎呦,這事還真成了。”張氏也笑了,就跟吳王氏說起上次她們去太倉,到過老王家的大車店。三郎也和她們在一起,王七姑娘是如何招待的。

“……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那位七姑娘是瞧上了三郎了。說起來,這姑娘可真是夠潑辣。膽子那個大,就能瞧着三郎不錯眼珠。”張氏呵呵地笑,隨即又問,“這是三郎娶親,還是入贅啊?”

“是王家招贅你們三郎。”吳王氏就道。

“還是招贅。老爺子,還有三郎的爹和娘都答應?”張氏道。這句話並不是疑問,只是表達一下她的驚詫。

這個年代,對於招贅這件事,還是存有偏見的。一般的人家。即便再貧窮,也不願意讓兒子到別人家裡去入贅。連老爺子是個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人,張氏原本想着,連老爺子很難會同意三郎去入贅。

“隔了一輩了,三郎這事,主要還是你們二房的兩口子做主。”吳王氏就道,“正好他們兒子多。王家沒兒子。家裡就剩下這一個老閨女,是留着養老的,以後那一大片家業,肯定都是她和三郎承受。”

“這門親事,你們二房一文錢都不用出,啥啥都是老王家預備。另外,人家還給了你們二房一筆銀子。”

“聽說,入贅的文書都簽了。以後三郎就入人家老王家的戶頭了。老王家三口人都挺中意三郎的,那老兩口子着急要抱孫子,就定了這個月十八成親。”

“王家給了我們二房多少銀子?”張氏想了想,又問。

“聽說,是這個數……”吳王氏伸出手來比劃了一下。

“是、是多少?”

“一百兩。”吳王氏道,“聽說另外還有給三郎他爹和他孃的衣裳、鞋腳啥的。就是他們兩口子去和王家談的條件。”

三郎如果是娶媳婦,要出聘禮,要辦酒席,零零總總的,都需要花錢。另外,只怕還得預備房子。現在可好,連守義和何氏一文錢都不用花,反而得了好些東西和整整一百兩銀子。

一百兩銀子啊,那是二十畝好地,如果換做中等的地,就有二十五畝了。

連蔓兒想到這,不由得莞爾。她現在滿腦子的做地主,一遇到銀錢的事,幾乎是本能地就在腦子裡給換算成土地了。

“也算是一樁好事。三郎那孩子,長的好,人沒啥心眼,我看那王七姑娘是個要強、有主意的、脾氣硬的。這過日子,要是兩個人都脾氣硬,這肯定得吵吵鬧鬧。這一個軟、一個硬,正好。老王家日子過的不錯,以後三郎也能跟着過上好日子。”張氏沉默了一會,就說道。

“可不,這外邊啊,可有好多眼紅的,都說你們三郎長的好模樣,才能攤上這樣的好事。”吳王氏笑道,“這個事,你們還去人不?”

“一會我和孩子他爹商量商量,”張氏就道,“看吧,這都到年根底下了。”

“可不,我看你們是走不開。這冬冷寒天的,路上也不好走。我給你們盯着,看這幾天誰往太倉那邊去,你們要是捎禮,就正好帶過去。”

“不知道老趙家還去不去人?”張氏就道。

“你這一說,我纔想起來,還有他們家那。”吳王氏笑了兩聲,“我估摸着,他們應該會去人。現在,他們和太倉那邊,走的可挺近。”

“是挺近。”張氏點頭。

上次去給趙秀娥下奶、給連秀兒添箱,在張氏她們回來之後,趙家幾口人又在太倉住了好幾天,纔回來的。而且大包、小包拿回了不少的東西,被人問起,趙家都說是趙秀娥給的。

回來之後,趙文才就忙活起來,逢人就說是給太倉的縣丞大人辦事。後來沒幾天,趙文才又往太倉去了一回。而且他並不是一個人去的,同行的還有兩輛馬車。一輛馬車裡坐的是周捕頭夫妻兩個,另一輛馬車裡,坐的是周捕頭的老丈人,原錦陽縣縣衙裡的一位師爺。

後來連蔓兒就聽見有人跟連守信和張氏學舌,說是趙文才跟人講,連縣丞掌管了太倉的刑獄,身邊卻沒有熟悉刑獄事務的親信,趙文才爲連縣丞分憂,尋找人才。

這人才就是趙家隔壁周家的兒子周捕頭,周捕頭的老丈人,據說就是錦陽縣有名的刀筆師爺,在刑獄事務裡打滾了半輩子,是個十分老道的萬事通,堪稱衙門裡的老油子。

趙文才介紹去的人,那自然是要跟連守義親近的。這是不是說,連守義對於連守仁的衙門事務,涉入的很深那。甚至趙秀娥,會不會因此也有了某種發言權那?

連蔓兒覺得,這都很有可能。連守義早就盼着憑藉連守仁做有權有錢的大老爺,而趙秀娥自詡有才幹,那可是從來不肯落於人後的。

不過,對於周捕頭和他的師爺老丈人就此放棄了本縣的差事,去那幾百里外,人生地不熟的太倉,連蔓兒覺得有些奇怪。

“都說做生不如做熟,”這個問題,連蔓兒還曾問過吳玉貴和吳家興,“他們怎麼就願意?”

“當然是因爲那邊許下了好處啊。”吳玉貴當時笑着答,“這馮師爺在這邊,只是好幾個師爺中的一位,周捕頭,其實就是個班頭。到了那邊,作爲你大伯的親信,這馮師爺就是師爺裡的第一把交椅了,周捕頭,應該是奔着總捕頭的位置去的。”

那次趙文才從太倉回來,也沒空着手,依舊是大包小包的東西。而且,還有傳言,趙文才的兒子要去太倉,說是趙秀娥幫着在衙門裡給找了個好事由。

趙家跟太倉那邊走的這麼近,三郎成親,看來他們肯定會去。

說完了三郎的事,吳王氏看着張氏,就有些欲言又止。

“是不是還有啥別的事?”張氏就問,“不管是啥,你儘管說。咱們兩家人,還有啥事是不能說的。”

“這倒是,”吳王氏笑了笑,“就是這個事,也是聽說,不知道真假。”

“說說唄,咱就當嘮閒嗑。你放心,我心裡都有數,咱哪說哪了。”張氏就道。

“那我就說了,……那個英子,是不是去太倉了?”吳王氏沒說是什麼事,反而先問張氏。

“對,就我們回來的那天。要說,這個丫頭也聽能夠兒的。”張氏道。

“可不,”吳王氏撇了撇嘴,“我聽說啊,這個英子,讓你們老太太做主,給了縣丞大老爺了。”

“啥?”張氏正喝水,聽了這話,驚的差一點嗆住,“這是……把他大伯孃給休了?”

第七百六十二章 吵鬧不休第五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勸學第四百九十三章 道賀第四百六十六章 鬆口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家的代價第五百七十二章 亂第四百六十四章 責問第五百九十一章 是非分明第二百二十九章 房產之爭第一百六十六章 糾紛第五百三十七章 連記百貨第一百九十二章 欠債還錢第二百一十三章 買年貨(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太倉第一百零八章 烘乾第三百零六章 興旺之兆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責第三百九十四章 搶食第三百二十六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家的代價第四百零六章 厚禮第六百三十一章 被困第一百一十一章 買地第七十九章 覺醒的包子第五百七十章  抓子兒第四百十一五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一章 生意經第三百章 馬蘭花開第二百九十六章 矛盾第八章 不眠之夜第七百二十九章 彩禮第四百七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五十九章 喜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烏米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比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迫不及待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地起波瀾第四百一十六章 收租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二十六章 責問第六百六十四章 不要臉第二百五十五章 催芽第九十章 一碗醬的風波第六百零一章 沉渣泛起 (加更,求粉紅)第六十二章 討好第五百一十九章 冬小麥第一百二十八章 連家辦事情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個賬房第四百四十四章 地主就是要多多的地第六章 連氏晚飯第五百二十一章 正氣第六百三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四十四章 命第七十三章 還禮第二百零五章 讓人害怕的小姑子第四百三十八章 孝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秋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四百二十三章 包子磕牙第四百四十六章 報喜第四百五十六章 攀親戚第三十三章 茶攤第二百三十七章 亂鬥第六百五十六章 歸家第三百七十六章 替罪羊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箏與柳笛(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本性難移第一百三十六章 鬧彆扭第六百六十一章 巧遇第三百九十七章 賞月說古第七百四十二章 明修棧道第五百零九章 夏末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算第二百八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零九章 麻蚶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中傷第六百二十五章 念園第六百八十七章 香灰第六百九十章 母與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秀娥的春天第二十九章 閒言第四百零六章 厚禮第五百九十二章 村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作自受第四百六十章 爲什麼回來第五百六十五章 衝突第四百二十八章 做“壞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雜貨鋪第六百九十章 母與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催芽第三百一十七章 節禮風波第五百六十七章 又一年第八十八章 禮尚往來第五百三十一章 醬塊子第三十六章 家法
第七百六十二章 吵鬧不休第五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勸學第四百九十三章 道賀第四百六十六章 鬆口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家的代價第五百七十二章 亂第四百六十四章 責問第五百九十一章 是非分明第二百二十九章 房產之爭第一百六十六章 糾紛第五百三十七章 連記百貨第一百九十二章 欠債還錢第二百一十三章 買年貨(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太倉第一百零八章 烘乾第三百零六章 興旺之兆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責第三百九十四章 搶食第三百二十六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家的代價第四百零六章 厚禮第六百三十一章 被困第一百一十一章 買地第七十九章 覺醒的包子第五百七十章  抓子兒第四百十一五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一章 生意經第三百章 馬蘭花開第二百九十六章 矛盾第八章 不眠之夜第七百二十九章 彩禮第四百七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五十九章 喜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烏米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比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迫不及待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地起波瀾第四百一十六章 收租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二十六章 責問第六百六十四章 不要臉第二百五十五章 催芽第九十章 一碗醬的風波第六百零一章 沉渣泛起 (加更,求粉紅)第六十二章 討好第五百一十九章 冬小麥第一百二十八章 連家辦事情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個賬房第四百四十四章 地主就是要多多的地第六章 連氏晚飯第五百二十一章 正氣第六百三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四十四章 命第七十三章 還禮第二百零五章 讓人害怕的小姑子第四百三十八章 孝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秋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四百二十三章 包子磕牙第四百四十六章 報喜第四百五十六章 攀親戚第三十三章 茶攤第二百三十七章 亂鬥第六百五十六章 歸家第三百七十六章 替罪羊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箏與柳笛(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本性難移第一百三十六章 鬧彆扭第六百六十一章 巧遇第三百九十七章 賞月說古第七百四十二章 明修棧道第五百零九章 夏末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算第二百八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零九章 麻蚶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中傷第六百二十五章 念園第六百八十七章 香灰第六百九十章 母與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秀娥的春天第二十九章 閒言第四百零六章 厚禮第五百九十二章 村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作自受第四百六十章 爲什麼回來第五百六十五章 衝突第四百二十八章 做“壞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雜貨鋪第六百九十章 母與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催芽第三百一十七章 節禮風波第五百六十七章 又一年第八十八章 禮尚往來第五百三十一章 醬塊子第三十六章 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