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連記百貨

店面和宅院都買下來了,連蔓兒就讓小喜去收拾屋子,又給了小福銀錢,讓他看着各處有什麼急需的東西,就馬上去購置。她們從三十里營子來,是帶了行李的,並打算在縣城住上一些日子。

安排妥了,連蔓兒、五郎、小七和連守信依舊到前面店面來,商量着該如何佈置。

這家店面,連蔓兒她們早在家裡的時候,就商量好了,主要就是用來推廣、出售自家田莊上的出產。

“咱們家地裡打的糧食,往後尤其是春小麥、冬小麥,咱們都能磨了面,也分成幾等,就在這裡賣。”連蔓兒指着店裡一處櫃檯說道,“還有葡萄酒、蓮子、菱角、藕,這些也要擺到櫃檯上,對了,這裡還要放幾個大木桶,咱們家魚塘裡的魚、蝦、蟹,就放在這賣……”

“不只咱們家的,往後咱們村別人家的春小麥、冬小麥,咱們也能收上來,也拿到這來賣。”五郎就道。

這個店鋪,不僅要成爲她們自家田莊產品的銷售窗口,同時還可以造福村裡的人,甚至相鄰的村莊,青陽鎮上的其他村莊,也會因爲她們而受益。

“這麼大的鋪面,光是賣咱自家的出產,我看還有不少富餘的地方。”連守信四下看了看,就說道。

“除了賣咱們田莊上的出產,咱還可以繼續經營別的雜貨,就像別的雜貨鋪那樣。”連蔓兒就道。

她剛纔已經打算好了,這一樓,就經營她家田莊上的出產,在加上日用的菸酒糖茶、果子、點心等,也就是入口的東西,而二樓,則可以經營布匹、各類絨線、花線、胭脂香粉等化妝品,以及一切日用的小百貨。

甚至,村子裡木匠們,比如說連守禮制作的桌椅板凳都可以擺上櫃檯出售。

“姐,那咱這鋪子,就叫連記雜貨鋪?”小七問連蔓兒道。

這個年代的雜貨鋪,名副其實,所出售的貨物品種非常的豐富多樣,但是。再大的雜貨鋪也沒有經營生鮮食品以及米麪這些東西。

可連蔓兒家的鋪子卻主要就是爲了經營這些東西而開辦的。

“咱不叫雜貨鋪,”連蔓兒心中一動,說道,“乾脆。咱這鋪子,就叫做連記百貨。”

百貨,百樣貨品,應有盡有。

“這個名字不錯,既新奇,又好聽。”五郎就先點頭道。

一家人很快達成一致,這家店鋪就取名爲連記百貨。

有了鋪子,就要儘快開張。那麼人手,就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連蔓兒家不可能,也沒有人來親自經營。還是要按照連記早點鋪子的方式,請一個好的掌櫃,全面負責鋪面的經營,除了每個月豐厚的月錢,另外年底還要根據這一年的盈利發放分紅。另外再請一個賬房,與掌櫃之間保持相對的獨立。另外店裡的其他夥計,則完全由掌櫃來負責。

“掌櫃有現成的。”五郎告訴連蔓兒。原來的主人家要南迴,但是掌櫃的卻是本地人。那掌櫃的做雜貨鋪也有了些年頭,一應的事情都是精熟的,而且口碑不錯。五郎就想,她們要開連記百貨,乾脆就還用原來的掌櫃。

別小看掌櫃,好的掌櫃能維護住不少的客戶。比如說這周圍的居民,看到原來的雜貨鋪又開業了,雖然東家換了人。但是掌櫃還是那張熟面孔,自然也就不會對這新鋪子產生陌生的感覺。

繼續僱傭原來的掌櫃,對連記百貨的生意是非常有利的,連蔓兒當然沒有理由反對。

“這家鋪子原來的賬房也回老家了,我已經跟老楊打了招呼,讓他幫着尋合適的人。”五郎又告訴連蔓兒道。

老楊,也是縣城一位有名的牙儈,與吳玉貴、吳家興父子倆,還有與劉牙儈都相熟。劉牙儈在房屋、地產買賣中是第一人,而老楊則是在僱工、人口買賣方面最有人脈。

這家雜貨鋪原來的掌櫃姓蔣,是個精明強幹的中年人。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待久了,難免就會產生感情。蔣掌櫃願意留在這裡幹,只要連家給的待遇不太差。當他得知連家要繼續僱傭他做連記百貨的掌櫃,而且待遇和權限還比以前優厚了,蔣掌櫃自然十分高興,向東家幾個人保證,他一定會好好幹。

五郎也將店鋪的安排和蔣掌櫃說了,除了連家田莊上提供的貨品,其他的雜貨類,從進貨到出售,都交給蔣掌櫃負責。畢竟蔣掌櫃精熟此行,什麼樣的貨品銷路好,從哪裡能夠進到物美價廉的上品,他都是知道的。

這樣的安排,蔣掌櫃自然願意,就說要趕緊收拾店鋪,僱夥計、進貨物,好儘快開張。

“在那之前,咱得把這店鋪的窗戶換了。”連蔓兒走到窗前,說道。

“怎麼換?”五郎就問。

“我知道,”小七就笑着道,“來的路上,姐跟我說了。姐說到了這看,要是有中意的鋪面,第一個,就得把窗子全換成透亮的琉璃窗。”

“全換成琉璃窗,那可得一大筆錢。”蔣掌櫃聽見了,就道。

別說是在這錦陽縣城,就是遼東府的府城裡,也就是大戶人家的住房還採用琉璃窗,這店鋪用琉璃窗的,幾乎沒有。就算有用的,也只是一扇、兩扇,沒有全部用琉璃窗的。

幾乎所有的店鋪,都和普通的住戶一樣,採用木格子窗。只是在窗子外,設置有可拆卸的木板。白天鋪面營業的時候,就將木板都拆下來,晚上停止營業,則再將木板安上去。這是幾乎所有店鋪都採用的一種防盜措施,同時,路過的人,只看窗戶上的木板是否拆下來了,就知道這家店鋪是否在營業,而不會去管那店鋪的門是開着還是關着。

也因爲這樣,一般說到店鋪開張、開業的時候,都說開板,而若店鋪停止營業了,則說是關板了。

“全換成琉璃窗,花費是大了些,但是這錢花的值。”連蔓兒就道。

全部換成琉璃窗,首先就可以改善店鋪內的照明。試想,以同樣價格賣同樣商品的兩家店鋪,這買主是願意進那寬敞明亮的店鋪,還是願意走進灰暗的、光線不足的店鋪那?

琉璃窗不僅利於採光,而且因爲它是透明的,外面路過的人不用走進店鋪,就可以看見店鋪裡擺設的商品。

連蔓兒打算換琉璃窗,自然也打算了要做展示的櫥窗。這展示的櫥窗做好了,吸引了顧客的眼球,自然也能將顧客吸引到店鋪中來。

而且,全錦陽縣城,這連記百貨,首先名字就叫的新奇、響亮,再換上全副的琉璃窗,那麼即便是不買東西的人,也會被吸引當着看新奇來看上兩眼。

既然來看了,那麼順便進門來買兩樣必須的東西,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根本就無需別的宣傳,只這兩樣,口耳相傳,就是對連記百貨最有效的推廣。

作爲連家在縣城開的第一家鋪子,連蔓兒捨得投入,同時也期待着將來巨大的收益。

蔣掌櫃頗爲能幹,商量定了,他立刻就去着手安排。

連蔓兒則又回到後院,小喜已經將她的臥房鋪設好了。暫時沒有賬房,她在縣城的這幾天,還要先充當賬房,凡是這宅院和鋪子準備開業的一切花銷,都要從她這裡支取。

晌午,小喜下廚,一家人簡單地吃了一頓飯菜,劉牙儈就又來了。這次,他是要帶着幾個人去看另外一家鋪面。

除了經營自家田莊出產的店鋪,連蔓兒還打算盤一家店鋪,做酒樓的生意,主營的自然還是已經有了口碑的連記包子。

一連看了三家要出兌的店鋪,連蔓兒最後選定了九層塔前街的那一家。

這九層塔前街位於錦陽縣城最繁華的商業區,周圍商鋪林立,錦陽縣城兩家最大的客棧就在這九層塔前街上。九層塔前街往南,只隔了一條街,就是位於縣城正中的縣衙。而錦陽縣城最有名的景點,九層塔,就在九層塔前街的後身。

九層塔,是一座佛塔,據說始建於二百多年前,歷來是錦陽縣城的標誌性建築。而在本朝建國後,九層塔就用來供奉在建國期間,錦陽縣城幾次血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爲國捐軀的將士的英靈。

據說,在九層塔的最頂層,供奉的是一位沈家將軍的牌位。這個沈家,自然是府城的那個沈家。

九層塔周圍遍植花木,期間有假山奇石、亭臺樓閣,九層塔下則有錦陽縣最大的河流錦河流過,河岸兩側種滿了垂柳,每天春暖花開,遊人如織。

在這樣的地段開一家包子鋪,是不用愁生意的。

而這樣的店鋪要出兌,搶着買的人自然也不少。

這座酒樓共有三層,開間爲五間,樓後一個小小的院落。樓內桌椅俱全,俱都有七八成新,是現在的主人接手酒樓的時候置辦的。

整座酒樓,加上裡面的桌椅,後面的小院,廚房裡的一應用具,要價二百七十兩銀子。

“別家給的不止這個數,咱們欠王太醫的人情。只要你們出這個價,這酒樓就是你們的了。”

第七百三十八章 時機第七百一十八章 婚期第二百五十一章 責任劃分第二百九十二章 抱怨 文字 (月底加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送別第四百零六章 厚禮第六十五章 拾穀穗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守同盟第三百九十九章 割煙第三百三十一章 各有各的分法第七百章 涼第四百二十四章 加急信第五百九十一章 是非分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互不相讓第二百八十章 地誰種第一百五十一章 酒宴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半第四百五十五章 新年第四百七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十七章 商機第四百三十章 客飯第二百七十一章 相罵第六百章 妻妾鬥第四百十一五章 殺雞儆猴第九十一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第七百六十六章 席面第四百章 御賜第二百六十章 貴人駕臨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肉第五百零二章 雨過天晴第三百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房產第一百四十五章 考試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算第四百四十九章 回信第六百九十二章 好過與難過第三十八章 鍋碗瓢盆第十五章 挖野菜第四百八十章 榆錢餅第四百六十三章 壓服第二百八十六章 韭菜盒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五十七章 種菜第二十六章 人上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加急信第六百九十三章 離別第七百四十七章 團圓第一百一十四章 白契與紅契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地起波瀾第一百五十九章 雜貨鋪第六百章 妻妾鬥第六百六十三章 身前身後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賊贓第六百八十章 灌藥第五百五十二章 相爭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秀娥的春天第三十二章 錢該怎麼花的問題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意不明第二百九十四章 雨過天晴第五百九十九章 試探(加更,求粉紅)第三百二十一章 真假難辨第二百九十章 被逼出來的法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家的代價第一百四十一章 士農工商第三百六十六章 古氏回來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責第五百六十一章 陷親於不義第六章 連氏晚飯第十四章 大腳和小腳第三百九十章 買山地第十八章 王家藥鋪第五百八十九章 意想不到的揭瘡疤第二百五十三章 清明第七百五十章 小心思第二百二十六章 打春餅第一百六十三章 冬雪第二百零八章 蔣氏的秘密第六百九十六章 求助第二百二十一章 沈老夫人的要求第一百三十二章 連葉兒 PK 連花兒第二百八十三章 幺蛾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玉米第一百五十四章 晚歸第三百七十章 勸第六百一十三章 悔不當初第五百三十五章 財源廣進第三百一十六章 節禮第一百一十一章 買地第五百六十九章 拜年(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六百四十七章 風景第五百零九章 夏末第八十五章 沈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蠢欲動第四百八十九章 芳菲第三百九十二章 吃玉米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上門來第四百九十一章 初夏第五百一十章 初秋第三百四十四章 要
第七百三十八章 時機第七百一十八章 婚期第二百五十一章 責任劃分第二百九十二章 抱怨 文字 (月底加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送別第四百零六章 厚禮第六十五章 拾穀穗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守同盟第三百九十九章 割煙第三百三十一章 各有各的分法第七百章 涼第四百二十四章 加急信第五百九十一章 是非分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互不相讓第二百八十章 地誰種第一百五十一章 酒宴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半第四百五十五章 新年第四百七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十七章 商機第四百三十章 客飯第二百七十一章 相罵第六百章 妻妾鬥第四百十一五章 殺雞儆猴第九十一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第七百六十六章 席面第四百章 御賜第二百六十章 貴人駕臨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肉第五百零二章 雨過天晴第三百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房產第一百四十五章 考試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算第四百四十九章 回信第六百九十二章 好過與難過第三十八章 鍋碗瓢盆第十五章 挖野菜第四百八十章 榆錢餅第四百六十三章 壓服第二百八十六章 韭菜盒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五十七章 種菜第二十六章 人上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加急信第六百九十三章 離別第七百四十七章 團圓第一百一十四章 白契與紅契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地起波瀾第一百五十九章 雜貨鋪第六百章 妻妾鬥第六百六十三章 身前身後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賊贓第六百八十章 灌藥第五百五十二章 相爭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秀娥的春天第三十二章 錢該怎麼花的問題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意不明第二百九十四章 雨過天晴第五百九十九章 試探(加更,求粉紅)第三百二十一章 真假難辨第二百九十章 被逼出來的法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家的代價第一百四十一章 士農工商第三百六十六章 古氏回來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責第五百六十一章 陷親於不義第六章 連氏晚飯第十四章 大腳和小腳第三百九十章 買山地第十八章 王家藥鋪第五百八十九章 意想不到的揭瘡疤第二百五十三章 清明第七百五十章 小心思第二百二十六章 打春餅第一百六十三章 冬雪第二百零八章 蔣氏的秘密第六百九十六章 求助第二百二十一章 沈老夫人的要求第一百三十二章 連葉兒 PK 連花兒第二百八十三章 幺蛾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玉米第一百五十四章 晚歸第三百七十章 勸第六百一十三章 悔不當初第五百三十五章 財源廣進第三百一十六章 節禮第一百一十一章 買地第五百六十九章 拜年(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六百四十七章 風景第五百零九章 夏末第八十五章 沈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蠢欲動第四百八十九章 芳菲第三百九十二章 吃玉米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上門來第四百九十一章 初夏第五百一十章 初秋第三百四十四章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