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龍馭賓天

bookmark

“太子,給諸位大人行禮。”等金英宣讀完聖旨,宣德帝望了一眼站在窗前的那些託孤大臣,一邊咳嗽着一邊向太子說道,以示對其的敬重。

“本王見過各位大人。”太子聞言鄭重其事地向楊士奇和張輔等十二名託孤大臣一躬身,拱手行禮。

“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楊士奇和張輔等人連忙躬身回禮,口中高喝道。

“父皇,爲何鎮國公不在?”太子起身後環視了一眼現場的衆位權貴,有些疑惑地問向了宣德帝,說心裡話他其實更想讓李雲天來輔佐他理政,與李雲天在一起他感到非常輕鬆。

太子此時還不知道李雲天葬身京畿都督府大火的事情,因此對如此重要的場合不見李雲天感到很奇怪,而且先前並沒有人告訴他李雲天被關進京畿都督府大牢的事情,他一直以爲李雲天因爲公務繁忙纔沒有進宮教授他學業。

“鎮國公奉了父皇的御命去外地辦差,等他回來與衆位愛卿一同輔佐你。”宣德帝的臉上流露出一絲笑意,不動聲色地找了一個理由。

“太好了,我又可以聽鎮國公講海外的那些奇聞異事。”太子聞言頓時高興了起來,隨後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有些不妥,連忙怯生生地望着宣德帝。

“衆位愛卿,朕希望你們能像輔佐朕一樣輔佐太子,大明的江山社稷以後就要依靠諸位愛卿了。”宣德帝不以爲意地笑了笑,畢竟太子還是小孩子有時候難免流露出孩童的天性,隨後他的目光掃了一眼躬身立在房間裡的大臣們,提高了音量說道。

“皇上放心,臣等必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場的重臣們不約而同地躬身回道,聲音整齊劃一,他們都是宦海浮沉多年的老臣自然清楚這個時候應該說什麼話。

宣德帝聞言嘴角閃過一絲嘲諷的笑意,別看現在這些大臣們一個個向太子表了忠心,可私下裡打什麼主意誰也不知道,或許不久後就能在朝堂上分辨出他們誰是真心,誰又是假意。

“你們退下吧,朕累了,想跟太后和皇后待一會兒。”宣德帝現在沒有心情理會朝堂上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他只想多陪陪家人,不動聲色地說道。

“皇上萬福金安,臣等告退。”楊士奇和張輔等人連忙向宣德帝行禮,躬身退了出去,房間裡剩下宣德帝和張太后、胡皇后、孫皇后、太子以及一些重要的妃嬪和皇子、公主。

雖然宣德帝讓楊士奇和張輔等人退下,但誰也不敢離開乾清宮,甚至連邊上的偏殿也沒去,就三五成羣地聚在東暖閣前的空地上等待着消息,私下裡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天子即將大行,這種時刻誰敢怠慢?搞不好就要被人抓住把柄,以大不敬的罪名彈劾。

如果留意的話就會發現,現場的文武權貴們不經意間就站成了五個陣營。

其中文官集團有兩個陣營,分別是以內閣陣營和六部陣營,而勳貴集團的陣營比較複雜,有三個,即以張輔爲首的靖難勳貴,以宋海爲首的開國勳貴,以及以周徵和張昊爲首的靖難勳貴。

換句話來說,靖難勳貴此時已經發生了分化,周徵足以與張輔分庭抗禮。

值得一提的是,驍武軍一派的勳貴自然站在周徵一邊了,周徵是李雲天的老丈人,他們肯定支持周徵。

說起來有件事情挺有意思,軍閣次輔王驥並沒有在勳貴的陣營裡,而是與胡瀅等人聚在了一起。

由於軍閣兼併了原來的兵部,因此軍閣裡一直以來都有來自原來兵部的文官,而且,宣德帝爲了制約軍閣裡的勳貴特意把軍閣次輔的位置留給了文官出身的武官,換句話來說宣德帝會從文官集團調一些文官來軍閣充任武官。

王驥以前與胡瀅交往甚密,雖然人在軍閣但跟軍閣裡的那些文官出身的武官一樣依舊把自己看成是文官,再加上出身於六部故而自然跟胡瀅走得近了。

這五大陣營是朝堂上最大的五個派系,擁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礎,相互間既有合作同時也有着矛盾,維持着朝政的運作。

如果細分的話,內閣陣營又分爲楊士奇一系和楊榮一系,楊榮一直不服楊士奇擔任首輔,而楊士奇也對楊榮的爲人頗有微詞,當年宣德帝廢胡皇后時楊榮可沒少出主意,因爲兩人私下裡也沒少明爭暗鬥,只不過面對六部的威脅而保持着剋制,一致對外。

楊浦由於在內閣閣員中的資歷最淺,故而勢力也最小,在楊士奇和楊榮的爭鬥中通常都會明知的保持中立。

至於陳山,則是從東宮出來的那批官員的領袖,雖然他們的人數也比較少,不過都身居朝廷要位,是宣德帝最爲信賴的一批臣子。

陳山有着自知之明,他的長處在於做學問而不是理政,內書堂那些小內侍就是他在教導,故而很少干預內閣的事情,也從不介入楊士奇和楊榮的爭端。

六部陣營主要分爲兩派,一派就是胡瀅爲首的文官,另外一派是以吏部尚書郭璡爲首的文官,雖然郭璡的資歷不如胡瀅但是他貴爲大明的天官自然不會甘於胡瀅這下。

況且,郭璡有戶部尚書劉中敷的支持,自然要與胡瀅掰掰手腕。

劉中敷其實與胡瀅和郭璡的關係都不錯,他之所以選擇支持劉中敷其實頗爲無奈,因爲自從戶部尚書郭資去世後戶部一直由禮部尚書胡瀅兼理,也就是由胡瀅行使戶部尚書的權力,直到年前宣德帝才擢升劉中敷擔任戶部尚書。

宣德八年,戶部尚書郭資終於任上,宣德帝爲此罷朝並遣禮部尚書賜祭,敕工部制棺營葬,贈進光祿大夫(正一品)柱國,諡“忠襄”。

郭資居高位而不謀私,爲四朝股肱之臣,全始全終,極備恩寵,爲明朝所鮮見。

由於戶部尚書一職非常重要,宣德帝一時間沒有合適的人選,故而讓禮部尚書胡瀅兼理,反正禮部也沒有多少事胡瀅完全應付得過來。

雖然禮部沒有戶部那麼多的權勢,但是由於禮部執掌大明禮制並主持科舉,故而禮部尚書的地位一直很高。

歷史上,六部尚書中通常禮部尚書進入內閣,由此可見禮部尚書在文官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故而胡瀅能夠威服戶部的那些官員。

胡瀅在戶部經營近兩年,肯定在戶部扶持了大量的親信,而劉中敷作爲戶部尚書爲了執掌戶部的大權必須要消除胡瀅在戶部的影響,如此一來他肯定會與郭璡結盟來共同對抗胡瀅。

郭璡和劉中敷是宣德帝佈下的兩招妙棋,有兩人在的話六部的勢力就會均衡,更利於太子以後掌控朝局。

勳貴集團的三個陣營要是細分的話,那就是周徵和張昊各自是一個派系的領袖,由於兩人關係密切故而自然而然就結了盟。

在這三個陣營中張輔的實力最大,三分之二的靖難勳貴都以他馬首是瞻;宋海其次,那些開國勳貴雖然聲勢不如以前但底蘊依舊實力不可小覷;如果加上驍武軍,那麼周徵和張昊的這個陣營就成爲了勳貴集團中實力最強的一個。

由於有驍武軍的存在,單論軍力的話張輔和宋海聯手也不是周徵和張昊的對手,值得一提的是北方軍區和遼東軍區那些整編後的部隊的將領有六成來自張輔和宋海的陣營,宣德帝早就已經開始佈局大明的軍事。

很可惜,宣德帝在位的時間太短,如果再有十年的話他將成爲大明歷史上除了開國太祖外最偉大的天子,開創大明一代盛世。

“皇上賓天了!”就當楊士奇和張輔等人在寒風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的時候,一名內侍從東暖閣裡出來,衝着衆人尖着嗓子高喊了一聲。

“皇上!”聽聞此言,那些正聚在一起小聲說着話的大臣們立刻安靜了下來,隨後紛紛跪了下去,衝着東暖閣下跪行禮,相繼痛哭起來。

很快,整個紫禁城裡就哭聲一片,無論內侍宮女還是妃嬪皆跪地面向乾清宮方向,哭聲震天。

令人們感到意外的是,宣德帝下的最後一道遺詔竟然是封雲霞上人蘇伯朗爲國師,並且讓蘇伯朗主持他的喪禮,這使得蘇伯朗的聲望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隨着宣德帝駕崩的消息被朝廷宣佈,原先還一派喜氣洋洋的京城頓時沉寂了下來,家家戶戶摘去了喜慶的紅燈籠和紅窗紙,紛紛在門頭上掛上了縞素已示哀悼,城裡的娛樂場所更是關門歇業,等待二十七天守孝期期滿。

從表面上看,京城由於宣德帝的死籠罩在悲傷的氛圍中,局勢平淡顯得有些波瀾不驚,不過不僅官場上的官員,很多民間的百姓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歸根究底還是太子年幼,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們免不了爲了大明的話語權而明爭暗鬥,相互傾軋,屆時必將掀起無數風波。

第1266章 請君入甕第538章 突破點第1226章 科道之爭第1347章 無計可施第1341章 心生波瀾第784章 先發制人第604章 亂了方寸第1239章 查閱卷宗第1204章 來去匆匆第1170章 當局者迷第578章 南下杭州第951章 守株待兔第521章 借茶喻事第511章 軟禁第1246章 按部就班第235章 移禍江東第1457章 殺雞駭猴第1234章 蛛絲馬跡第186章 深謀遠慮第484章 化解心結第1433章 真實目的第1244章 心照不宣第1144章 利益攸關第71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1168章 利益衝突第1040章 靜觀其變第728章 信任第714章 從容赴宴第1391章 用心良苦第1131章 大獲全勝第744章 國子監的變革第819章 未雨綢繆第410章 商權與礦權第659章 海運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591章 突生變故第336章 委以重任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66章 賭約第932章 各自安撫第231章 東躲西藏第413章 以和爲貴第988章 使者進京第468章 坐立不安第198章 南北之爭第1146章 閤家團聚第141章 御史銜庶吉士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1353章 圖窮匕見第1448章 逃無可逃第309章 謀定而後動第1308章 查明真身第185章 貼錢查案第1388章 請旨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327章 叛逃第133章 及時雨第103章 智闖首關第82章 憂心忡忡第810章 金蟬脫殼第1229章 薛瑄入獄第134章 雷霆一擊第7章 鳴冤第544章 火繩槍第430章 土司第120章 意在沛公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1365章 未雨綢繆第641章 情報第939章 打探虛實第1107章 星宿暗探第1445章 風雨欲來第85章 劍拔弩張第137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140章 目光長遠第34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13章 操勞民生第546章 義無反顧第1052章 審時度勢第1185章 曉之以理第115章 人盡其能第623章 滿朝皆驚第771章 驚人的稅率第472章 南下清化第676章 鼓舞士氣第279章 險惡的陷阱第1075章 試探第707章 亂局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1394章 南楊隕落第1457章 殺雞駭猴第1385章 成功招攬第206章 星星之火第1136章 情非得已第1391章 用心良苦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1359章 不識時務第281章 關鍵之人第917章 番王拜見第608章 明哲保身
第1266章 請君入甕第538章 突破點第1226章 科道之爭第1347章 無計可施第1341章 心生波瀾第784章 先發制人第604章 亂了方寸第1239章 查閱卷宗第1204章 來去匆匆第1170章 當局者迷第578章 南下杭州第951章 守株待兔第521章 借茶喻事第511章 軟禁第1246章 按部就班第235章 移禍江東第1457章 殺雞駭猴第1234章 蛛絲馬跡第186章 深謀遠慮第484章 化解心結第1433章 真實目的第1244章 心照不宣第1144章 利益攸關第71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1168章 利益衝突第1040章 靜觀其變第728章 信任第714章 從容赴宴第1391章 用心良苦第1131章 大獲全勝第744章 國子監的變革第819章 未雨綢繆第410章 商權與礦權第659章 海運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591章 突生變故第336章 委以重任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66章 賭約第932章 各自安撫第231章 東躲西藏第413章 以和爲貴第988章 使者進京第468章 坐立不安第198章 南北之爭第1146章 閤家團聚第141章 御史銜庶吉士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1353章 圖窮匕見第1448章 逃無可逃第309章 謀定而後動第1308章 查明真身第185章 貼錢查案第1388章 請旨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327章 叛逃第133章 及時雨第103章 智闖首關第82章 憂心忡忡第810章 金蟬脫殼第1229章 薛瑄入獄第134章 雷霆一擊第7章 鳴冤第544章 火繩槍第430章 土司第120章 意在沛公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1365章 未雨綢繆第641章 情報第939章 打探虛實第1107章 星宿暗探第1445章 風雨欲來第85章 劍拔弩張第137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140章 目光長遠第34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13章 操勞民生第546章 義無反顧第1052章 審時度勢第1185章 曉之以理第115章 人盡其能第623章 滿朝皆驚第771章 驚人的稅率第472章 南下清化第676章 鼓舞士氣第279章 險惡的陷阱第1075章 試探第707章 亂局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1394章 南楊隕落第1457章 殺雞駭猴第1385章 成功招攬第206章 星星之火第1136章 情非得已第1391章 用心良苦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1359章 不識時務第281章 關鍵之人第917章 番王拜見第608章 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