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使者進京

bookmark

李雲天回京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城,這使得忠武王府門庭若市,聚滿了前來拜會李雲天的高官權貴。

雖然李雲天這兩年並不在京城,可謂遠離了大明政治中樞,但他的影響力卻絲毫沒有減弱,反而因爲平定倭患以及在江南連續治理了軍政大案而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京師講武堂在李雲天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裡正常運作,外人想染指也無從下手,不僅京城各方勢力不會坐視不理,大皇太后也不會答應。

在太皇太后看來,京師講武堂是大明的除了文官集團、勳貴集團、內廷集團之外的第四股力量,而且是周旋於三者之間的一股非常特殊的力量,她需要這四方力量達到平衡,豈可讓別人打講武堂的主意?

再者說了,除了李雲天外大明沒人能掌控得了講武堂,強行介入的話勢必會引發講武堂的反彈,屆時只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尤爲重要的是,現在講武堂通過海外貿易每次都能給皇宮的內庫帶來豐厚的財物,使得太皇太后手裡的資金無比充裕,單單這一點就無人能比,而朝中的文武大臣們只會向朝廷哭窮,想方設法地從朝廷弄到錢財。

因此,對於李雲天提出的稅務革新,太皇太后與宣德帝一樣都是大力支持,如果按照李雲天的計劃在大明實行新的商務制度的話,大明國庫每年都能增收一筆鉅額的稅金,進而避免了稅金的流失。

可要想推動稅務革新談何容易,僅僅在江浙地區的州縣衙門成立商房和稅房就令李雲天頗費了一番周折,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此事也只能從長計議了,畢竟這裡面涉及到太多的利益糾葛不宜強行推動實施,唯有循序漸進地實行。

按理說,李雲天出了兩年多的公差這次回京覆命後可以放一個多月的大假休息,可休假對李雲天來說只能是一種奢望。

講武堂、內閣、軍閣以及都察院,僅僅這四大衙門的事務就令李雲天忙得焦頭爛額,而且他還要進宮給正統帝授課,根本沒有絲毫的清閒時間。

在所有事務中,李雲天最爲關心的自然是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的使者了,這次帖木兒帝國大舉進攻東察合臺汗國,使得原本內部就不穩定的東察合臺汗國兵敗如山倒,不得不派使者來向大明求援。

帖木兒帝國知道東察合臺汗國派人來了大明後也派出了使者,兩名使者一前一後進了關西。

駐紮在關西的驍武軍得知此事後立刻派人馬不停蹄地進京稟告給軍閣的閣老、忠武王周徵,然後周徵給李雲天派去了八百里加急。

在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中,沒有人比周徵更清楚李雲天對西域的重視,故而爲了拖延時間特意指示沿途的官員拖延那兩名使者的行程,以等待李雲天的到來。

因此,直到李雲天抵達京城一週後,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的使者纔來到京城,被安排在了迎賓館裡。

爲了避免雙方發生武力衝突,迎賓館的人特意將雙方給分開,一個住在迎賓館的西面,一個在迎賓館的東邊。

據隨行護送的官員奏報,前往京城路上的時候帖木兒帝國的使團與東察合臺汗國的使團多次發生摩擦,如果不是隨行人員看得緊的話雙方肯定會打起來。

其實,李雲天一到京城就得知了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兩個使團的信息,率領東察合臺汗國使團的人名叫多魯爾,率領帖木兒帝國使團的人名叫巴忽。

本來是多魯爾一行先抵達大明關西地區,後來因爲在路上走走停停,結果被後到的巴忽追上,於是兩人就“結伴”上京。

多魯爾的來意很明顯,希望大明能出兵幫助東察合臺汗國對抗入侵的帖木兒帝國,而巴忽則是請求大明出兵,協助帖木兒帝國剿滅東察合臺汗國,重新恢復昔年察合臺汗國的榮光。

對於多魯爾和巴忽的到來京城的官場反應非常冷淡,朝中的文武百官並沒有將兩人放在眼裡,在衆人看來無論是東察合臺汗國還是帖木兒帝國都是西域的蠻邦而已,不值得一提。

畢竟,連強大的元帝國都被大明給打敗了,像察合臺汗國這樣至少表面臣服於元帝國的藩屬國又有何可怕?

況且,帖木兒帝國的開國大汗帖木兒臣服於洪武帝,向大明進貢,這樣一來對帖木兒帝國知之甚少的大明文武大員們無不輕視帖木兒帝國,認爲一個蠻邦能折騰出多大的動靜來。

由於在大明的京城受到了冷遇,這使得東察合臺汗國的使者多魯爾坐立難安,輾轉反側,他已經意識到大明的朝臣們對東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帝國之間的這場戰爭漠不關心,帖木兒帝國此次來勢洶洶,如果不能從大明獲得援軍的話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可惜的是,多魯爾別說見京城的那些高官權貴了,即便是想見負責接待事宜的禮部七品小官難於登天,送了不少好處後才得以見了那名七品小官一面,由其安排把東察合臺汗國的國書遞去了禮部,然後就在迎賓館裡等待消息。

與多魯爾相比,巴忽的日子則過得滋潤得多,大明朝廷對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之間戰爭的淡漠態度無疑對佔據優勢的帖木兒帝國大有裨益,只要大明不插手的話那麼東察合臺汗國將是帖木兒帝國的囊中之物。

而且,巴忽好像比多魯爾對大明朝廷更爲熟悉,自從來了京城後就攜帶貴重的禮物接連拜訪了大明的一些官員,其中以都察院御史、六科給事中和翰林院翰林等言官爲主。

這些言官官階以七品爲主,相對各大部院衙門的高官來說巴忽更容易見到,尤爲重要的是這些言官有在朝議中進言的權力,能使得大明在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的這場戰爭中置身事外。

李雲天雖然公務繁忙,但依然留意多魯爾和巴忽兩人來到京城後的動態,在他看來巴忽比多魯爾更爲靈活而且此次前來準備得更爲充分,不想多魯爾即便是送禮也找不到門路。

大明朝廷事務繁多,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的這場戰爭在朝臣們看來不過是兩個蠻邦之間的小打小鬧而已,故而對於多魯爾遞上來的請求大明出兵援助的國書,負責奏章事宜的通政使司自然而然將其放在了一邊,先忙手邊其他重要的事務。

這樣一來可苦了多魯爾,帖木兒帝國的大軍勢如破竹,打得東察合臺汗國的軍隊是節節敗退,他可沒多餘時間在大明耗着但那又顯得無可奈何。

畢竟大明各大衙門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行事,而多魯爾第一次來大明在京城人生地不熟,又見不到京城的那些高官顯貴,故而除了等待外別無他法。

那些在迎賓館負責接待事宜的禮部官員隨之倒了黴,成爲了多魯爾騷擾的對象,多魯爾天天纏着他們打探消息,讓他們催促一下快點將東察合臺的國書遞上去。

不過,迎賓館的官員在京城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官,哪裡能干涉到通政使司的事情,面對多魯爾也只能想方設法地敷衍。

終於,專門負責接待多魯爾的一名從九品小官實在是被其騷擾得不勝其煩,於是就給多魯爾指了一條明路,讓他去見大明的忠武王,與那些老成持重、墨守成規的文武大員相比,年輕的忠武王可謂是朝廷裡的少壯派,更傾向於用兵保護大明的安危。

多魯爾一來就打聽了大明朝廷裡的勢力格局,知道李雲天不僅是手掌實權的朝廷重臣,而且還是太皇太后面前的紅人,當今大明天子的老師。

正是由於李雲天風頭正勁,因此連大明一些部院衙門的小官都搞不定的多魯爾根本就沒想過李雲天會見他,也就沒有去拜見李雲天的念頭。

如今事態緊急,多魯爾也顧不上許多,天知道大明朝廷何時纔會商議東察合臺汗國請求援助的國書,因此決定去忠武王府登門拜見,即便是吃了閉門羹也在所不惜。

“大人,娜爾莎姑娘去了四方會館,準備在會館裡登臺獻藝,小的阻攔不住。”這天晚上,當在外面奔波了一天但一無所獲的多魯爾拖着疲憊的雙腿返回迎賓館時,一名下人連忙走上前來向其稟告。

“什麼?”多魯爾聞言頓時大吃了一驚,娜爾莎可是他這次大明之行的殺手鐗,專門用來獻給能幫上東察合臺汗國的大明重臣,萬一出了什麼岔子的話他手裡可就什麼有價值的“禮物”都沒了。

“快,跟本官走!”多魯爾來不及多想,招呼了隨行的衛兵一句後急匆匆地趕向了四方會館。

由於多魯爾來到京城後沒少請大明的官員到四方會館裡消遣,故而他輕車熟路地就來到了四方會館,在門口負責招呼客人的夥計立刻認出了身穿異族服飾的財神爺,一臉殷勤地把他領了進去。

除了上演戲劇的劇院外,四方會館的酒樓裡也有歌舞表演,給那些前來消遣的客人們助酒興。

因此,四方會館的酒樓別具一格,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圓型三層閣樓的建築,一樓大廳中間是一個舞臺,周圍是一桌桌的散客,二樓和三樓則是包廂,客人們可以坐在包廂裡欣賞樓下的歌舞表演。

由於四方會館是京城最大最豪華的娛樂休閒場所,因此每到晚上會館裡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吸引了大量客人前來光顧。

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68章 打情罵俏第1399章 百般抵賴第262章 前倨後恭第92章 刁難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324章 指點江山第188章 恩威並施第57章 替妻受刑第626章 股票交易場第581章 震怒第188章 恩威並施第1150章 漏網之魚第442章 胸有成竹第1441章 祭奠第758章 爭貢第1456章 出人意料第33章 大獲全勝第930章 主持公道第259章 反客爲主第361章 不得已爲之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999章 使團覲見第388章 攤丁入畝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741章 水師之議第1335章 假戲真做第1296章 有恃無恐第276章 不解之緣第167章 真假御史第1064章 倍感意外第112章 立足實業第946章 固執己見第856章 大局已定第1028章 重要人質第9章 費盡心機第7章 鳴冤第1142章 歸途第1046章 心思各異第424章 試探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717章 用心良苦第335章 察言觀色第216章 禍不單行第1087章 真相大白第829章 各展所能第392章 賀喜第1404章 柳暗花明第298章 拒之千里第1416章 雕蟲小技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763章 受制於人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93章 明新居士的狂言第1106章 冒險調兵第422章 走私商第95章 虛驚一場第311章 興師問罪第1297章 請辭第129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22章 自投羅網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1208章 京城急報第1262章 絕處逢生第136章 進京第1284章 燙手的山芋第822章 不速之客第676章 鼓舞士氣第883章 漕幫變革第780章 一場完勝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76章 苦命鴛鴦第433章 心意已決第1035章 鴻門夜宴第1284章 燙手的山芋第1226章 科道之爭第1195章 項莊舞劍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141章 御史銜庶吉士第604章 亂了方寸第1174章 往事如煙第4章 任重道遠第924章 明知故問第1447章 攻打對馬島第37章 暗渡陳倉第341章 攻陷青州城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1369章 庶子的曙光第168章 虛與委蛇第1074章 收攏民心第1423章 化險爲夷第1294章 探聽虛實第792章 有備而來第937章 轟動京都第963章 幕後黑手第1370章 新仇舊恨第1180章 孤注一擲第1019章 輕車簡從第738章 論功行賞第162章 揹負罵名
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68章 打情罵俏第1399章 百般抵賴第262章 前倨後恭第92章 刁難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324章 指點江山第188章 恩威並施第57章 替妻受刑第626章 股票交易場第581章 震怒第188章 恩威並施第1150章 漏網之魚第442章 胸有成竹第1441章 祭奠第758章 爭貢第1456章 出人意料第33章 大獲全勝第930章 主持公道第259章 反客爲主第361章 不得已爲之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999章 使團覲見第388章 攤丁入畝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741章 水師之議第1335章 假戲真做第1296章 有恃無恐第276章 不解之緣第167章 真假御史第1064章 倍感意外第112章 立足實業第946章 固執己見第856章 大局已定第1028章 重要人質第9章 費盡心機第7章 鳴冤第1142章 歸途第1046章 心思各異第424章 試探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717章 用心良苦第335章 察言觀色第216章 禍不單行第1087章 真相大白第829章 各展所能第392章 賀喜第1404章 柳暗花明第298章 拒之千里第1416章 雕蟲小技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763章 受制於人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93章 明新居士的狂言第1106章 冒險調兵第422章 走私商第95章 虛驚一場第311章 興師問罪第1297章 請辭第129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22章 自投羅網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1208章 京城急報第1262章 絕處逢生第136章 進京第1284章 燙手的山芋第822章 不速之客第676章 鼓舞士氣第883章 漕幫變革第780章 一場完勝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76章 苦命鴛鴦第433章 心意已決第1035章 鴻門夜宴第1284章 燙手的山芋第1226章 科道之爭第1195章 項莊舞劍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141章 御史銜庶吉士第604章 亂了方寸第1174章 往事如煙第4章 任重道遠第924章 明知故問第1447章 攻打對馬島第37章 暗渡陳倉第341章 攻陷青州城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1369章 庶子的曙光第168章 虛與委蛇第1074章 收攏民心第1423章 化險爲夷第1294章 探聽虛實第792章 有備而來第937章 轟動京都第963章 幕後黑手第1370章 新仇舊恨第1180章 孤注一擲第1019章 輕車簡從第738章 論功行賞第162章 揹負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