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內閣之爭

bookmark

忠國公府的午宴熱鬧非凡,李雲天被安排坐在了周徵的身旁,足見周徵對他的器重,也代表了他在國公府中的地位。

午飯後,李雲天跟着周徵去了書房,侍女們奉上香茗後就知趣地退下。

“賢婿,近來六部和內閣之間鬥得很厲害,你覺得皇上會如何出手?”周徵品了一口香茗,微笑着問向了李雲天。

“岳父大人,內閣的閣員不是東宮舊臣就是皇上的近臣,皇上既然已經決議用內閣來引領京城各大部院,自然不會坐視六部挑釁內閣的權威。”李雲天放下手裡的茶杯,笑着回答。

他的茶杯裡並不是香茗,而是普通的熱水,國公府的下人都知道他不喜歡喝茶。

“可惜呀,那些六部的堂官不甘心被內閣壓制,妄想與之抗衡,這是要逼着皇上出手了。”周徵聞言微微頷首,有些感概地說道。

內閣裡的五位閣員中,四位都與洪熙帝交往密切,內閣首輔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自不必說,他與武英殿大學士黃淮是洪熙帝當太子時的東宮舊臣,三人感情莫逆,非常人能及。

十年前,也就是永樂十二年,楊士奇和黃淮當時身爲東宮侍臣,兩人因洪熙帝迎駕遲緩而被永樂帝下了詔獄,不過楊士奇運氣好,只在裡面待了十天就被永樂帝放了出來,而且還被委以重任。

黃淮則比較倒黴,一直在詔獄裡面待了十年,直到永樂帝駕崩,才被洪熙帝從詔獄中釋放出來。

當黃淮出獄後去見洪熙帝時,洪熙帝見到神情憔悴的黃淮,一時悲從心起,與黃淮和楊士奇君臣三人抱頭痛哭,場面感人肺腑。

不過,與另外一個人比起來的話,黃淮的命運還算是好的,那個人就是曾經的內閣首輔、奉詔主修了《永樂大典》的左春坊大學士解縉,解縉因“無人臣禮”被永樂帝下了詔獄,後來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裡面。

謹身殿大學士楊榮和文淵閣大學士金幼孜雖不是東宮舊臣,卻早就與洪熙帝交好,否則也不會瞞着張輔派李雲天回京送遺詔,是洪熙帝身邊的近臣,深得洪熙帝的信賴。

內閣的最後一名閣員名叫權謹,文華殿大學士,他既不是洪熙帝的近臣,也不是各大部院的堂官,只是光祿署丞而已。

權謹之所以進入內閣可謂是機緣巧合,此人是大明有名的孝子,母親去世時他在墓旁築廬守孝三年,洪熙帝離開重視個人修養和品德,故而欽點其入閣。

內閣乃天子近衙,權謹有自知之明,故而對洪熙帝的欽命不敢領受,洪熙帝於是對他說:“朕提升你,要給天下爲人子樹個典範,其他事對你不苛求。”

至此,權謹才接了洪熙帝的欽命,以文華殿大學士的身份進入了內閣。

就在年前最後一次朝會上,內閣的大學士和六部的堂官因爲幾項政策吵得不可開交,畢竟六部是負責大明行政運作的機構,首當其衝地與內閣發生碰撞,自然同仇敵愾,一起來抵制內閣。

後來,還是吏部尚書騫義和戶部尚書夏原吉出來打圓場,這才使得雙方平靜了下來,而那幾項政策也被隨之擱置,等到年後再議。

俗話說鶴蚌相爭,漁翁漁利,內閣和六部的爭鬥使得朝堂上的那些勳貴們鬆了一口氣,甚至暗地裡有些幸災樂禍,巴不得雙方鬥一個兩敗俱傷。

否則的話,如果內閣統領了六部,那麼在朝堂之上最大的對手就是勳貴們,洪熙帝本就偏向於文臣,屆時勳貴們無疑將承受巨大的壓力。

不過,洪熙帝是絕對不會坐視內閣和六部之間明爭暗鬥,由於雙方的角力,已經使得大明近來的重大決策幾乎全部被擱置,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

“岳父大人,小婿去年巡視京倉的時候,有人曾經私下裡給小婿遞了一張紙條,檢舉揭發京倉裡存在私自倒賣以及以次充好的惡行。”

李雲天身爲御史,自然清楚朝堂上的局勢,現在內閣與六部已經因爲權勢之爭勢成水火,他身爲臣子自然應該給洪熙帝排憂解難,故而沉吟了一下,告訴了周徵一件事情。

“京倉?”周徵聞言感到頗爲意外,不由得放下了手裡的茶杯,微微皺着眉頭說道,“京倉和通州倉直轄戶部,如果京倉出了問題,那麼通州倉肯定也難逃干係。”

“小婿在想,等到年後或許應該好好查查這個案子。”李雲天意味深長地望着周徵。

“是該好好查查。”周徵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饒有興致地問道,“這件事情進展得如何?”

“小婿爲了避免打草驚蛇,因此一直按兵不動。”李雲天微微一笑,有條不紊地回答,“不過,想必京倉的事情不會是空穴來風,小婿記得給小婿紙條之人的體貌特徵,如果再次遇見他的話,一定能將其認出來。”

“此事絕對牽連甚廣,一定要慎重行事。”周徵見李雲天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笑着叮囑了一句。

說實話,當年山東鄉試後,胡一圖選定李雲天作爲周雨婷的夫婿,周徵心中並不情願,在他看來李雲天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舉人,即使金榜題名也不過是一個進士,與候爺府門不當戶不對。

不過,如果周徵不把周雨婷嫁給李雲天,那麼等周雨婷到了出閣的年齡,魯天行肯定會來提親,屆時周徵可就騎虎難下了。

胡一圖深謀遠慮,早就猜到太子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會在永樂帝駕崩後有奪嫡之爭,但是他更看好朱高熾,因爲朱高熾適合坐江山,而朱高煦適合打江山,否則永樂帝也不會將朱高煦趕去了樂安就藩。

威國公魯仲乾素來與朱高熾來往密切,屆時肯定會站在朱高熾一邊,一旦朱高熾奪嫡失敗,那麼必將遭到朱高熾的打壓。

故而,胡一圖這才選了李雲天當週雨婷的夫婿,使得魯家不得不打消了與周家結親的念頭。

恐怕即使胡一圖也想不到,李雲天僅僅三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小的地方知縣爬上了監察御史的位子,而且還成爲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其能力和才幹遠超他的預料。

“岳父大人放心,小婿定會小心行事。”京倉和通州倉要是出了大案,那麼戶部絕對首當其衝,不少官員要倒大黴,李雲天自然知道其中的厲害,笑着向周徵說道。

正是因爲要牽連不少戶部的官員,李雲天這才選擇拿京倉和通州倉下手,既清查了一起大案,又給予戶部迎頭一棒,同時也是對同氣連枝的六部一個沉重的打擊,進而給內閣造勢。

在李雲天看來,洪熙帝提升內閣的權威,並不僅僅是爲了提拔楊士奇等人,更爲重要的是想以此來加強中央集權,以內閣統京城各大部院,而天子御內閣,進一步收縮臣權而鞏固君權,豈是各大部院的堂官所能阻擋得了的?

晚上,李雲天在家裡大擺宴席,不僅綠萼、陳凝凝和鄭婉柔,家裡的丫環下人也都上了座,呼啦啦地坐滿了好幾大桌,喜氣洋洋地度過了除夕之夜。

第二天一早,丫環下人紛紛給李雲天和綠萼、陳凝凝、鄭婉柔拜年,每個人自然都得了一個豐厚的紅包,一個個喜笑顏開。

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拜年了,這是李雲天踏入仕途後在京城的第一個新年,自然不敢怠慢,雖然他在京城除了忠國公府外沒有其他的親戚,但卻有着像楊士奇這樣的恩師以及楊榮這樣的上級,禮數一定要盡到。

於是乎,在給周徵拜了年後,李雲天立刻趕去了楊士奇的家裡,楊士奇的府門前已經聚滿了人,紛紛等着給楊士奇拜年,不過絕大部分的人都被攔在了門前。

並不是任何人都有資格給內閣首輔拜年,最起碼也要是四品以上的官員纔有可能進門喝口茶,其他的人只能留下名帖走人。

至於那些進門的人能不能見到楊士奇,那就要看機遇和造化了。

不過,李雲天並沒有遇到這方面的麻煩,他時常來楊府走動,故而守門的門卒都認識他,知道李雲天不僅是御史還是楊士奇的得意門生,因此客客氣氣地將他請了進去。

“復生兄,復生兄!”李雲天正準備邁進房門的時候,身後忽然響起了一個聲音。

見有人喊自己的字,而且聲音有些耳熟,李雲天不由得扭過身去,只見一個三十歲上下、中等身材的圓臉男子正在被擋在門外的人羣中向他招着手。

李雲天隨即就認了出來,圓臉男子是與他同一科的進士吳成,字子玉,在大理寺實習了三年多後,去年下半年被任命爲大理寺正七品的評事,掌同司直,出使推按,參決疑獄。

吳成此時喊李雲天,肯定是想進去給楊士奇拜年,並不是每個楊士奇的門生都能像李雲天混得這麼好,進而得到特殊的優待。

李雲天自從來了京城一直與同科的同年們保持着非常好的關係,他自然會幫吳成這個小忙,對他來說這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於是,李雲天向一個門卒耳語了幾句後,吳成就被放了進來,兩人談笑着進了院子,引得那些被擋在府門外面的人一陣羨慕和嫉妒。

楊府前院的大廳裡坐着不少官員,正在那裡聊着天,都是來給楊士奇拜年的各部院官員。

由於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堂官的對立,使得朝堂上的文臣集團發生了分裂,一部分以內閣馬首是瞻,另外一部分緊跟六部堂官,第三部分就是中間派,令文官集團的形勢非常微妙。

屋子裡的官員李雲天在太和殿當值的時候見過大部分,品級肯定都比他高,故而笑着給衆人行禮,然後落落大方地與幾位熟識的官員寒暄起來。

吳成頗爲侷促地坐在一旁,神情顯得有些不自然,在座的官員級別比他高得多,他無法像李雲天那樣從容不迫。

沒過多久,一名下人進來,喊李雲天和吳成去書房見楊士奇。

李雲天於是向屋子裡的衆位官員拱手告辭,領着吳成跟着那名下人離去,吳成心中很清楚,如果不是李雲天的話他豈會如此順利地見到楊士奇?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李雲天這樣仗義,心中對李雲天好感倍增。一

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773章 胸有成竹第403章 太后賜婚第987章 京城急報第1032章 黑色騎兵第924章 明知故問第851章 阿仇現身第20章 提親第735章 輕敵第772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424章 試探第1438章 一戰定乾坤...第86章 驚動府衙第829章 各展所能第890章 大力招撫第186章 深謀遠慮第220章 覲見太子第4章 任重道遠第40章 案中案第493章 敷衍第1366章 科舉的曙光第1194章 伉儷情深第331章 御駕親征第812章 悲傷難抑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340章 組建驍武軍第1090章 全力馳援第531章 遊刃有餘第1231章 嚴刑逼供第650章 領議政第1243章 和盤托出第793章 形勢嚴峻第515章 恩賞有加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1222章 登門求助第1237章 隨機應變第1286章 真正的對手第172章 壓倒性優勢第1286章 真正的對手第796章 項莊舞劍第1230章 內有隱情第6章 未雨綢繆第1322章 步步爲營第1194章 伉儷情深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73章 案發現場第57章 替妻受刑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244章 一錘定音第490章 畫了一張大餅第144章 執迷不悟第542章 知己第631章 分化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397章 機緣巧合第1362章 安心合作第889章 新式海戰第1059章 突破口第46章 遲來的報應第526章 以退爲進第1116章 反客爲主第79章 完美收官第579章 引蛇出洞第530章 真假難辨第822章 不速之客第1336章 各懷心事第623章 滿朝皆驚第397章 總督軍政第72章 蛛絲馬跡第333章 平叛方針第1173章 暗鬥心機第205章 忙裡偷閒第708章 迫在眉睫第386章 秘密武器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111章 制度第1283章 出人意料第1212章 告老還鄉第616章 風雲突變第80章 規劃第315章 殺雞駭猴第106章 入族譜第1173章 暗鬥心機第835章 驚人供述第637章 接連再敗第1327章 地方恩怨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1296章 有恃無恐第16章 一念之間第1045章 一敗塗地第707章 亂局第489章 人證俱全第20章 提親第1250章 夜會老友第80章 規劃第1371章 請君入甕第160章 三策建言第1011章 風光無限第1327章 地方恩怨
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773章 胸有成竹第403章 太后賜婚第987章 京城急報第1032章 黑色騎兵第924章 明知故問第851章 阿仇現身第20章 提親第735章 輕敵第772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424章 試探第1438章 一戰定乾坤...第86章 驚動府衙第829章 各展所能第890章 大力招撫第186章 深謀遠慮第220章 覲見太子第4章 任重道遠第40章 案中案第493章 敷衍第1366章 科舉的曙光第1194章 伉儷情深第331章 御駕親征第812章 悲傷難抑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340章 組建驍武軍第1090章 全力馳援第531章 遊刃有餘第1231章 嚴刑逼供第650章 領議政第1243章 和盤托出第793章 形勢嚴峻第515章 恩賞有加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1222章 登門求助第1237章 隨機應變第1286章 真正的對手第172章 壓倒性優勢第1286章 真正的對手第796章 項莊舞劍第1230章 內有隱情第6章 未雨綢繆第1322章 步步爲營第1194章 伉儷情深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73章 案發現場第57章 替妻受刑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244章 一錘定音第490章 畫了一張大餅第144章 執迷不悟第542章 知己第631章 分化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397章 機緣巧合第1362章 安心合作第889章 新式海戰第1059章 突破口第46章 遲來的報應第526章 以退爲進第1116章 反客爲主第79章 完美收官第579章 引蛇出洞第530章 真假難辨第822章 不速之客第1336章 各懷心事第623章 滿朝皆驚第397章 總督軍政第72章 蛛絲馬跡第333章 平叛方針第1173章 暗鬥心機第205章 忙裡偷閒第708章 迫在眉睫第386章 秘密武器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111章 制度第1283章 出人意料第1212章 告老還鄉第616章 風雲突變第80章 規劃第315章 殺雞駭猴第106章 入族譜第1173章 暗鬥心機第835章 驚人供述第637章 接連再敗第1327章 地方恩怨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1296章 有恃無恐第16章 一念之間第1045章 一敗塗地第707章 亂局第489章 人證俱全第20章 提親第1250章 夜會老友第80章 規劃第1371章 請君入甕第160章 三策建言第1011章 風光無限第1327章 地方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