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

大明現在在泰西人心中的形象,就是一個靜靜坐在河邊的智者,等待着敵人的屍體,從水面緩緩的飄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大明的商船是仗劍行商,不是四處燒殺搶掠,多數都是自保,如果朝廷向新世界開拓,大明智者的形象就會被打破,變爲一個可怕的戰爭機器,讓人警惕。

這顯然不利於商貿,所以禮部對於這種轉變是有顧慮的。

大明皇帝曾經對泰西特使說:搶不如種,這四個字就是大明目前的基本方向。

生產大於劫掠,是大明的經驗也是大明的優勢,放棄這種經驗和優勢,對於國朝而言,首先要拋棄就是高道德的短期劣勢和長期優勢。

藉助商品優勢製造貿易順差,完成白銀流入,這麼做有個顯而易見的好處,那就是大明產業規模會擴大。

產業規模的擴大可以增加大明的就業,能夠有效緩解大明流民過多的困局;產業規模可以保證商品優勢,讓大明的物質充裕起來保證民生;產業規模可以促進技術發展。

這些好處在開海風向轉變之後,必然蕩然無存。

同樣,白銀流入受制於人,終究不是長久之策。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也從沒有什麼兩難自解的辦法,總要付出些什麼,才能得到什麼。

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那麼的迫在眉睫,因爲大明白銀的流入,能夠基本保障使用,朱翊鈞看着手中的奏疏,思考了許久,最終還是將奏疏畫了個對號,下章內閣了。

先做好準備,一旦出現了白銀流入困難的情況,就要想辦法動手了,哪怕是不要泰西的市場,也要將銀山掌控在大明的手中,這就是朱翊鈞在這一刻的選擇。

理由也很簡單,大明是當下世界最大的供貨商,同樣也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維護好大明市場的穩定和健康,遠比維護友邦友誼和遠在天邊的市場重要的多,如果真的走到了二選一的地步,朱翊鈞選擇大明。

大明商舶正在進行新航路的開拓,吸收白銀的速度將會大大的增加,短期內這根弦兒,不會崩斷。

萬曆十一年的新政,仍然是以普查丁口和廢賤奴籍爲主,二月初二龍擡頭,朱翊鈞起了個大早來到了文華殿,準備參加每日的廷議。

“潞王還沒來嗎?”朱翊鈞眉頭緊皺的問道,御門聽政,朱翊鏐又遲到了,過了年之後,朱翊鏐一次也沒來文華殿,朱翊鏐在用行動告訴皇帝,隨着皇長子逐漸長大,潞王不想也不能再聽政了,雖然朱翊鈞一再要求,但朱翊鏐還是沒到。

儲君聽政這件事是祖宗成法,自洪武十年朱標聽政,到仁宗皇帝朱高熾常年監國,儲君聽政是爲了培養國君,大明這麼大個天下,沒有絲毫經驗的太子突然坐上皇位會出亂子的。別說國朝了,一個稍微複雜些的項目,外行人指手畫腳,對項目而言就是天崩的局面。

馮保低聲說道:“沒,從通和宮離開時,潞王府的長史奏聞說,潞王殿下還沒起呢。”

“嗯,以後不用叫他了。”朱翊鈞想了想還是決定給潞王放了長假,朱翊鏐在有意的淡化自己,沒有皇子的時候,他是儲君,陛下膝下有子,他大婚之後,一直在慢慢將自己淡出朝堂。

道爺南巡時,四歲太子監國,陛下有意南巡,到時候,讓朱常治監國,大臣輔佐,他朱翊鏐可以跟着陛下南下,看一看江南水鄉的溫婉。

朱翊鈞選擇了尊重朱翊鏐的意見,讓他跟萬國美人好好玩耍吧。

張居正、王崇古等人帶着廷臣們走進了文華殿內,在見禮之後,開始了每日的廷議。

“會試將近,各地舉人們對算學考的內容叫苦不迭。”禮部尚書萬士和奏聞了一個情況,會試考的算學,有點太難了,各地的發展不同,文化興盛程度不同,教育資源不公平,而舉人千里迢迢入京,望着算學只能徒嘆奈何。

算學這種東西,臨時抱佛腳是沒用的,因爲佛祖也不會。

海瑞愣了下說道:“萬曆八年恩科的時候,我記得,京堂國子監考的還不如南衙國子監,京堂儒生有名師教授,但是他們不學啊。”

海瑞談到了上一次恩科的現象,京堂學子平均水平還不如南衙,甚至不如浙江,可有不少的舉人抱着儒家禮法的大旗,高喊着算學是妖妄之術,拒絕學習算學,他們不學,朝廷也不理會他們,考不上進士,是自己的事兒。

大明的賤儒廣泛存在,可不是胡說。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考卷已經定了,要難都難,算學,三才萬物總經綸,朕看了國子監倫堂彝倫堂的試卷,並不是很難。”

“不必再議了。”

朱翊鈞已經圈定了算學試題,沒有再更改的可能了,萬曆八年的算學還是招差法,現在已經到了微分、積分、微分、積分互相計算。

難是難了點,但是學還是能學的會的。

“最近京師出了很多的掮客,打着各部堂上官、大學士、輔臣的名義四處活動,誆騙入京學子,順天府丞沈一貫發現後,告知刑部,詢問辦法。”王崇古說起了京師最近的亂象。

海瑞理所當然的說道:“抓唄,這還要詢問刑部,刑部還要拿到文華殿上來廷議嗎?”

“關鍵是,這裡面恐怕會真的有各位明公的家人。”王崇古知道海瑞爲人,對這些腌臢事不太懂,他乾脆明說了此事,有人是打着堂上官在活動在行騙,而有的人,則真的是堂上官的遠方子侄、家人等等。

“這樣。”海瑞一愣,王崇古的話喚醒了他痛苦的回憶,海瑞當時三次科舉不中,實在是讓他扼腕痛惜,現在他是特賜恩科進士,也算是全了少時的不甘,他疑惑的問道:“這是最近纔有的嗎?以前我沒有聽聞過此事。”

海瑞以爲這個現象是最近才發生的,因爲他考科舉的時候,沒有這種掮客找上門來。

王崇古思索了下說道:“掮客主要是圖財。”

幾乎是直接明說,海瑞窮的叮噹響,哪個掮客會找到他門上?掮客們當然奔着大魚去的。

“這樣。”海瑞當然聽懂了,他從來不認爲窮是什麼恥辱的事兒。

張居正眉頭緊蹙的說道:“抓吧,一體抓了,送綏遠戍邊,招搖撞騙,胡作非爲。”

“順天府查到大將軍府上的黃公子也在其中,說是京營銳卒看護算學考題,可以拿出一份來拓印。”王崇古一臉繃不住的說出了爲何沈一貫會爲難,在沈一貫看來事涉大將軍府要慎重,但王崇古很清楚,大將軍府哪裡有什麼黃公子,那是皇帝在冒名頂替!

此言一出,廷臣們都看向了皇帝,連戚繼光都是一臉的迷茫,陛下玩的這麼大嗎?甚至開始科舉舞弊了嗎?他這個大將軍也沒必要自污到科舉舞弊的地步吧。

大將軍府的黃公子是皇帝這件事,算是在廷臣之間的公開秘密。

“可不敢亂說!朕沒有!”朱翊鈞一拍桌子,勃然大怒,他整天冒名頂替打着黃公子的名號四處行走,現在好了,冒充到他頭上來了!

還有沒有天理了!有沒有王法了!

朱翊鈞看向了趙夢祐說道:“趙緹帥,現在立刻馬上把這個人給逮了!仔細詢問清楚,到底是何人在作亂!反了他了!”

趙夢祐俯首說道:“臣遵旨!”

受過專業訓練的廷臣們,用盡了全力,才讓自己繃住不笑出來,陛下那個出離憤怒的樣子,實乃是有趣至極。

假託明公名義四處行走的掮客,九成九都是騙子,剩下那1%,還是明公們的遠房親戚,甚至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一面,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可能誅九族的時候,都不在名冊上那種。

真正的掮客,知道科舉的厲害,方方面面所有人都盯着,恨不得用顯微鏡去找問題,哪裡有什麼操作空間,各府的掮客們,也會四處行走,但大部分的人接觸不到,甚至能爬到知府、布政使這一級的時候,纔有可能接觸到。

比如張居正全楚會館的大管家遊守禮,遊守禮就是遊七的大名。

“抓抓抓,全抓了,送綏遠!”朱翊鈞拍了板,定了這件事的處置結果,入京參考大不易,即便是舉人有朝廷給的官給配驛,但一路入京,還是需要許多的資財去支撐,這進了京再遭遇騙子,很影響會試時的心態的。

“去歲八月起,晉人清查本家應免丁糧,並將親族異姓影射者,通行首革,共革過冒免人丁四萬三千七百八十人,糧六萬三千八百八十石有奇。”王崇古說起了自己對晉黨的重拳出擊。

爲了配合大明的普查丁口政策,王崇古在晉黨內部展開了內部清查,大明有功名在身,親族異姓託庇免四差銀、免賦稅這種事,是慣例,而現在王崇古將晉黨上下仔細查了個遍,把這些冒免人丁全都給劃去了。

增加稅賦的同時,也是做出了堅決對隱丁說不的態度來。

“王次輔什麼時候開始做的?”張居正看着王崇古,眉頭緊蹙的問道,他居然偷偷進步!

王崇古現在真的不拿晉黨當回事兒了,根本就是摁着晉黨的利益,刷自己的名望,他現在的根基是官廠團造和工兵團營,還有陛下的聖眷,底氣硬的很。

而晉黨呢?只能聽命,甚至要仔細配合,王崇古可以沒有晉黨,但是晉黨不能沒有王崇古。

就那些指望着王崇古從指頭縫兒裡漏一點消息發大財的晉商們,就離不開。

“元輔這話說的,不能做嗎?”王崇古終於在忠君體國這件事領先了一次張居正,別提心裡有多痛快了,若不是在文華殿上,他都要笑出來了。

全楚、全晉會館互相摻沙子,彼此都有對方的人,兩個會館做了什麼,按理說是瞞不住的,但王崇古讓王謙去做的,王謙是御史,還是王崇古的次子,辦事的權限還是有的,而且做事機密,自然悄悄進行。

張居正搖頭說道:“那倒不是,就是咱們想一塊去了,我也剛剛完成了清查隱丁,冒名影射者,大約只有兩萬五千三百四十人,錢糧三萬餘石。”

“嗯?元輔什麼時候做的?”王崇古大驚失色,他是故意讓王謙瞞着,偷偷的做,張居正這個陰險狡詐的小人,也在偷偷進步!

張居正笑着說道:“王次輔這話說的,不能做嗎?”

“做的,當然做的。”王崇古嘆了口氣,這趁着科舉,給陛下獻禮,獲得聖眷的打算落空了,但王崇古立刻振奮了起來,張居正不會跟他分聖眷,該是他王崇古的聖眷,一分一毫都不會少。張居正缺這點聖眷嗎?只要張居正不是明火執仗,跟着戚繼光一起造反,要奪了皇帝的鳥位,張居正的聖眷是不會損失的,不會損失也意味着不會增長。

張居正和戚繼光不會那麼做,歷史一次次的證明了,得位不正這四個字,就是王朝繞不開的魔咒,但凡是得位不正,最終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張居正、戚繼光不想以後被人指着罵:類司馬懿也。

在所有人看來,張居正清查隱丁,冒名影射者是應該的,而王崇古幹這些,是忠君體國的表現。

汪道昆有些尷尬,譚綸走後,他成了浙黨黨魁,這楚黨和晉黨廝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了,汪道昆壓根就沒準備,他一臉迷茫,這個時候,就顯得他汪道昆很呆。

科舉臨近,意味着又一批的進士誕生,進士在稅賦、勞役、司法上享有特權,那麼圍繞着進士,就會有親族異姓影射者的出現,所以王崇古和張居正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這個時間對內開刀,就是告誡新晉進士,大明已經變了。

“好好好,很好,傳令各總督巡撫,嚴督所轄優免定例冒名之事。”朱翊鈞聽聞終於露出了個笑臉,他看着王崇古笑着說道:“次輔也不要吹求過甚,招致人心怨懟。”

“臣謹遵教誨。”王崇古俯首說道。

從數字上來看,楚黨的冒名優免的人比晉黨要少得多,可是楚黨的規模比之晉黨還要龐大,張居正得勢,楚黨自然會擴大,晉黨的問題顯然更嚴重,王崇古對內開刀也是怕引火燒身。

得虧是提前做了,否則張居正完成了清查冒名優免,他王崇古沒做,就陷入了絕對被動之中。

這也是王崇古知道自己鬥不過張居正的原因,很多事別說做錯了,沒做到前面就是被動。

這就是張居正在朝的政鬥格局,收買李樂已經是王崇古最後的掙扎了。

汪道昆左看看右看看,尋思着浙黨還是解散算了,楚黨黨魁和晉黨黨魁都沒對浙黨動手,浙黨就已經落於人後,雖然大家都不提,但汪道昆還是眼觀鼻鼻觀心的裝糊塗,恨不得立刻隱身。

“山東河南總督凌雲翼奏聞。”張居正說起了河南的事兒,河南地面藩王遷入京師了,那麼河南地面的清丈和隱丁問題,凌雲翼打算重拳出擊。

“工兵團營共計四營,分設坑冶採煤鍊鐵,現在已經安置流民四萬八千有奇,凌部堂奏聞,要對河南地面徹底清丈和普查丁口。嚴督各縣官查明見存人戶填注黃冊。”

只要聽說過凌雲翼名字的人,都知道他要怎麼動手,忍了這麼久,都是爲了大局考慮,等到藩王離開後,凌雲翼準備大展身手。

“凌雲翼劾河南布政使周有光、參議章復舉,姑息包庇奸猾兼併,苦累小民,理當褫奪官身功名,革罷爲民。”張居正看着廷臣們開口說道。

布政使、參議二人被革,意味着河南官場還要繼續地震。

凌雲翼知道自己是什麼人,陛下啓用他去河南,就是讓他打硬仗,啃硬骨頭的,朝廷已經對河南緩慢的清丈徹底失去了耐心。

天下清丈是國策,河南地面紋絲不動,稍有進展,糊弄朝廷,糊弄皇帝,糊弄天下,別的地方看到了,清丈的成果可能會出現倒退的跡象,所以,河南地面必須清丈,酒囊飯袋,尸位素餐者,是保護他們,不讓他們犯下更大的錯誤。

凌雲翼彈劾的內容充足且詳實,顯然是早有準備了。

朱翊鈞綜合了廷臣們的意見,結合凌雲翼的奏疏,最終開口說道:“周有光和章復舉的確有包庇,但凌部堂到河南後,便不敢再犯,押解入京徐行提問吧。”

河南清丈老大難,周有光等人,貪是貪了點,但放在快活碑林裡,就很不起眼了,還不至於流放或者斬首的地步。

“河南地面人地矛盾最爲尖銳,傳旨凌部堂不宜吹求過急,朕等得起,他可以慢慢來。”朱翊鈞給了凌雲翼支持,放寬了時間限制,這樣一來,凌雲翼也可以從容些,河南清丈一直鬧騰了百餘年,一直到雍正年間,田文鏡下狠手,才徹底釐清。

凌雲翼也不用着急,畢竟他的客兵只有一千五百人,這是最能打的精銳,可相比較千萬丁口的河南,真的鬧出大亂子來,他手裡的武力不足以震懾。

“山東地面的耆老們上了一本很奇怪的賀表。”萬士和麪色古怪的說道:“大抵就是山東地面的耆老,請凌部堂回去。”

“他們瘋了嗎?”朱翊鈞呆滯的問道,這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是廣州地面的耆老們獻賀表,恭喜凌雲翼高升,讓凌雲翼永遠不要再回兩廣了,結果不到半年時間,就被王家屏給折騰的痛不欲生,鬧着要請凌雲翼回去給他們一個痛快。

現在輪到山東地面翻燒餅,思量凌雲翼的乾脆利落了嗎?

“現任山東巡撫王一鶚,是個讀書人。”萬士和儘量委婉而簡練的陳述了其中的緣由。

凌雲翼他殺人,但王一鶚誅心!

王一鶚在山東幾乎每個市集前立了一塊碑,正面寫着‘遭禍冤狗碑’,背面則是寫着兗州孔府逼迫陳大壯的父親爲狗送殯的天下奇聞,這個碑文是用俗文俗字寫的,內容詳細的描寫了陳大壯一家的悽慘。

只要這個碑文立着一天,整個山東地面的鄉賢縉紳們,就只能謹小慎微,絕不敢稍微露出一點爪牙來,兗州孔府還在的時候,山東地面望族多依附其生存,現在孔府倒了,但王一鶚依舊用這狗碑震懾鄉賢縉紳。

王一鶚此舉,無疑是給孔府的棺材板,釘了一顆穿心釘。

凌雲翼的威脅是十分直接的,就是明晃晃的刀子,只要配合,就不會有事,但王一鶚這碑一立,鄉民再蒙受什麼屈辱,就不由的會想起陳大壯的悲慘。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血濺五步。

陳大壯選擇了信任皇帝,兗州孔府遭到了清算,這是正義得到了伸張,即便是百姓受了冤屈,不走極端,也會訴諸於官衙,這也是王一鶚的目的,皇帝、凌雲翼不顧身後名,在山東打下的堅實基礎,不允許被破壞。

“王巡撫是有些辦法的。”朱翊鈞聽聞也是點頭,這可是他力排衆議做的人事任命,至少到現在爲止,沒有讓他失望,這就是徙木立信,只要王一鶚這信立好了,山東地面在大方向就不會出差錯。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萬士和頗爲感慨的說道。

凌雲翼在的時候,這也不滿那也不滿,覺得明晃晃的刀子嚇人,凌雲翼走的時候,彈冠相慶,恨不得放兩萬響的鞭炮,現在知道王一鶚這種讀書人的軟釘子,更難下嚥。

廷議的內容主要是大明各地的變化,王家屏在廣州建了一個大型的造船廠,預計在年底之前,就可以投入使用,能造五桅大船,這也是申時行從松江造船廠支援了兩名大工匠,三百名工匠,才能搭臺唱戲,相應的安南的糧食和木料入廣州市舶司後,也會更多供應松江府。

松江府已經完全脫離了小農經濟,蛻變成爲了商品經濟,這是萬曆維新的橋頭堡,人口還在虹吸,需要的糧食越來越多。

張居正當年執行的政令,加大對安南國的糧食進口,已經初步有了效果,因爲大明糧食旺盛的需求,安南國越來越多的糧食開始流入大明。

地畝產量是有數的,安南國去年夏天造了水災,糧食歉收的同時,糧食出口還在快速增長,安南已經有了亂起來的趨勢。

廷議還在繼續,趙夢祐帶着緹騎開始抓捕大將軍府‘黃公子’了,因爲有順天府丞提供的消息,所以找到人並不困難,順天府丞沈一貫有點膽戰心驚,緹騎來抓人,會不會代表着朝堂要發生劇變?大將軍府和皇帝要是鬧起來,那可是天崩地裂之事。

沈一貫一聽,才知道,原來掮客黃公子是假的,這纔算是放心下來。

“朝廷怎麼知道黃公子一定是假的呢?這要真的是大將軍府門下的呢?”沈一貫面色爲難的說道,他還是有些擔心,萬一是真的,該如何是好。

趙夢祐想了想說道:“大將軍府沒有黃公子。”

“嗯?”沈一貫眉頭一挑,本來他以爲是戚繼光在文華殿上和黃公子進行了切割,但一想到平日裡戚繼光對黃公子的縱容,又不太像如此輕易切割的樣子,沈一貫皺着眉頭稍微思忖了一番,聽明白了趙夢祐的意思,猜出了之前黃公子的身份就是皇帝。

敢假冒奉國公府的人,還不被大將軍追責,那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陛下藉着黃公子的名字微服私訪。

真假美猴王,真美猴王聽說有人假冒自己,那指定被氣得不輕。

趙夢祐帶着緹騎風馳電掣的趕完了太白樓,在包廂裡行騙的黃公子直接摁下,押入了北鎮撫司的天牢之中,而沈一貫也接到了刑部的駕貼,開始對京師廣泛存在的掮客展開了抓捕,管你是真的有門路,還是假的有門路,抓了送綏遠挖五年煤再說。

朱翊鈞從北大營操閱軍馬回到通和宮後,簡單盥洗了一下,就氣沖沖的跑到了北鎮撫司大牢,見到了膽大包天的‘黃公子’。

皇帝趕到的時候,趙夢祐拿着卷宗,遞給了皇帝陛下,面色有些擔憂的說道:“陛下,人的確是來自於蓬萊黃氏,人家纔是正主。”

“嗯?”朱翊鈞打開了卷宗,認真翻看了一遍。

蓬萊黃氏黃一雀的第六個兒子,名叫黃遠先,黃一雀是抗倭義士,在湖洋縣附近進行了整整八年的抗倭,直到戚繼光逐漸平定了山東、南衙、浙江地面的倭亂,黃一雀才重返故里。

黃遠先行商至京堂,聽說京師有個黃公子,極爲囂張跋扈,就立刻意識到有人冒充,就打算引蛇出洞,看看究竟是何方神聖,看看到底是誰在敗壞他們家的名聲,這一試,就試出事兒來了。

要是知道會招來緹騎,打死他也不試。

“這是李逵遇到了李鬼,還是李鬼遇到了李逵?”朱翊鈞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開口問道:“確定他是爲了引蛇出洞,不是爲了錢?”

“黃氏是海商,掮客這點散碎銀子,看不太上,風險大還不怎麼賺錢,學子都是仰賴父母供應,哪有那麼多的銀子可以欺詐,黃遠先入京也是爲了賣海帶,聽聞蓬萊黃公子的名聲後,才故意讓人散出去消息。”趙夢祐都把黃遠先祖宗十八代查清楚了,確實沒什麼問題。

黃遠先他爹是蓬萊湖洋的鄉賢縉紳,倭患鬧起來也是被倭寇弄的家破人亡,而後和倭寇打了整整八年,直到倭患漸止,黃遠先本人更是幼子,深受寵愛,管着家裡的海帶生意,這入京來做生意,纔有了這麼一出。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見見吧。”

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請假條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請假條高燒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
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請假條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請假條高燒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