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

汪道昆和大多數廷臣,在快問快答中一臉懵逼的高呼聖明,而後才轉過彎來,皇帝要的是皇家艦船設計院,尤其是皇家這兩個字。

萬士和在陛下開口詢問銀子是否夠用的時候,就已經清楚了陛下的指向,奈何萬士和不是有關方,只能憋着,得虧王崇古也是個佞臣,做這些諂媚之事,毫無心理負擔,不用做任何的心理建設。

事情以皆大歡喜而結束,皇帝陛下獲得了冠名,松江府獲得了一筆銀子用於開設設計院,而造船廠的工匠獲得了七萬銀的賞銀。

朱翊鈞也是需要名聲的,雖然他總是用名聲換銀子,但要做出姿態來表示對造船的支持,以明確政治風向,算是一如既往的全力開海。

明確的政治風向,非常重要,這對下面做事的人而言,不必過多的擔心政治傾向上的風險,沒有這種風險,等同於少了一把刀在脖子上架着。

官場最怕的就是上意不明就只能猜猜猜,不知道該幹什麼,能幹什麼。

王崇古的崛起是在皇帝主政之後,在此之前,他的表現只能算是聚斂佞臣,而不是經邦濟國,雙峰政治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生態,中原將其稱之爲黨錮,兩個政治強人,在朝堂上的主張相悖,會引發劇烈的動盪,比如隆慶皇帝神隱後,高拱和張居正在隆慶年間的纏鬥。

而在皇帝少壯,能夠處理政務並且形成威權之後,王崇古和張居正都團結在了陛下之下,就可以共存了。

鬥而不破的局面,是需要基礎的,威權的核心只能有一個,而不是兩個,更加直白的講,現在,大明有且只有一片天,那就是陛下。

兵部尚書曾省吾拿出一本奏疏開口說道:“西南戰事,西南東籲,實爲底兀剌宣慰司,可謂世爲邊寇,討之則負固自守,事久則勞人煩費,故前代皆爲獸畜之矣,依附而受而不逆,反叛而棄而不追,故樹其酋長,使自鎮撫,務在羈縻,不深治也。”

“如宋真宗時,五溪蠻附,真宗不許。”

曾省吾這段文縐縐的話,本來應該出現在正式公文裡,而不是廷議,大明士大夫也不是一口一個之乎者也,而是以俗文俗字居多,這段話其實就是一個檄文的範文,如果通過了廷議,對東籲的檄文,就會在這段話上擴張。

說的內容是關於大明之前,歷朝歷代,對西南土司的態度。

宋真宗時期,五溪蠻一直在謀求完全依附北宋,並且由土司世酋向通漢,親自到開封遊說,但向通漢最終只得到了冊封,實土郡縣、設定租稅、請命王化的要求,宋廷統統沒有準許。

宋真宗更是親自下旨,荒服不徵,弗之許,意思是五溪蠻的地方太蠻荒了,就不設衙門徵稅了,不準向通漢請求。

向通漢也擺爛,直接獻了地圖,請大宋皇帝王化,但最終沒能成行。北宋的士大夫瞧不上這些地方。

在大明之前,包括胡元在內,對西南土司的態度只有一個,那就是,樹立其酋長自治,朝廷就是把他們當禽獸一樣的看待,只羈縻,只要他們不跟野獸一樣竄出山林,就不深入治理,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這些土司世代都爲邊寇,襲擾極爲頻繁,彼此征伐不斷。

中原朝廷也爲難,討伐的話,蠻夷就佔據險要之地防守,時間久了,對朝廷而言花銷太大,也過於勞累軍兵,不討伐的話,又頻頻滋事,往往弄得都非常狼狽。

如果歸附就冊封,如果逃亡也不做追擊,這就是羈縻。

曾省吾接着說道:“洪武七年七月,有御史自廣西還京,上《平蠻六策》,太祖覽畢曰:蓋蠻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懷。然一於威則不能感其心,一於惠則不能懾其暴。惟威惠並行,此馭蠻夷之道也。”

“以懷德畏威爲強,政以此耳,自此我大明以此爲綱,兩百載未曾更易。”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大明建立之後,朱元璋對西南的情況極爲擔憂,並且開始深入治理西南,而不再是讓世代的土司治理了,治理的總方針就是十六個字,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暴。

沒有武力的威懾,蠻夷是決計不會畏懼的,但是沒有真正的實惠,又不能人心所向,蠻夷也不會心懷大明,以大明馬首是瞻,所以要德威並用,感化他們的心的同時,讓他們攝於暴而不敢忤逆。

但永樂之後,就變成柔遠人了。

大明在雲南設了三司,還讓黔國公府世代鎮守,兩百年,大明對西南土司的政策沒有變過,在沒有打起來的時候,都可以談,都掌蠻跟大明跳了那麼久,大明都忍住了,直到忍無可忍,直接將其抹去。

大明在西南不是一味的使用武力,比如貴州,這個土司最多的地方,在正統年間之後,進士就沒有斷絕過,大明對西南地方進行實際統治,是編民齊戶,是將完全的自然經濟轉向了小農經濟,是將文教和秩序帶到了西南,這是興教化之功。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黔國公沐昌祚信任生苗,將其看爲大明人,結果這些生苗主動打開了門戶,讓敵人差點打到大理去,傷透了沐昌祚的心,以致於沐昌祚對於兩個土司的意圖歸降之事,也是不理不睬。

曾省吾介紹了背景之後,開始了長篇大論,永樂年間如何冊封了東籲爲宣慰司,後來東籲如何附逆麓川,在正統年間禍亂西南,大明又是如何優待西南三宣六慰等等舊事,最後確定,東籲就是一個不忠不孝的逆子,需要教訓,攻伐的目標是:滅其世襲、絕其苗裔、永靖西南。

曾省吾是個保守派,他深入貫徹大明太祖皇帝祖訓,能懷柔就懷柔,實在是無法懷柔,那就徹底消除隱患,這個解決辦法真的很太祖高皇帝,無法懷柔的時候,攻滅之後,直接封藩,設立三司,進行實土郡縣的統治。

“那地方是不是太遠了些,實土郡縣的話,有些困難。”激進派王崇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曾省吾提的這個目標,有些困難,不是小困難,而是十分困難,雲南之外,都是密林,從大明腹地前往,恐怕力有未逮,實土郡縣,一件事送到朝廷黃花菜都涼了。

曾省吾看着王崇古頗爲確切的說道:“國初的時候,雲南設立三司,黔國公前往鎮守,也非常困難。”

“好好好,我沒什麼意見了。”王崇古連連擺手,表示投降!你一個兵部尚書張口祖宗閉口成法,他王崇古又不打算通虜後再通蠻夷,只能擺手投降。

曾省吾又詳細解釋了自己的想法,雲南地方缺少一個出海口,而大明也缺少一個從另外一個方向進入西洋(今印度洋)的出海口,只是寄託於舊港總督府,如果舊港總督府有變,大明的海貿就會受到劇烈的影響。

爲了保證舊港總督府的完全忠誠,一個西南方向的出海口,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而且一個西南方向的出海口,哪怕是分封制之下的國土,也有利於大明在西洋的利益爭奪。

這個雲南之外的東籲、老撾、暹羅,都將成爲大明和泰西在海洋交鋒中的緩衝帶,這就是曾省吾的理由。

祖宗成法是過去,海洋環境的改變和泰西在海貿上的進取是現狀,大明和果阿總督府、菲律賓總督府已經實質性衝突了兩次,更遠的西洋,大明和紅毛番的衝突是現實,不是未來。

“沒打之前,一切都好商量,既然莽應裡非要挑釁,那就不能怪大明無情了。”曾省吾最後總結性的說道:“一如都掌蠻。”

曾省吾出身西南,是劉顯老將軍的總督軍務,平定東南,甚至親自帶兵打過仗,平九絲,就是曾省吾的實踐,曾省吾作爲兵部尚書意圖滅亡東籲,不是說說而已。

譚綸其實不喜歡曾省吾,因爲曾省吾過於保守,而譚綸是極其激進的。

實踐證明,過於保守和極其激進,出發不同,但在處理事務上,反而高度趨同。

“如大司馬所言。”朱翊鈞沒什麼意見,曾省吾有寶貴的地方實踐經驗,他既然如此下了評斷,那代表着西南的局面,遠沒有朝廷想象的樂觀。

“冒昧問一句,如果莽應裡沒有挑釁大明呢?”王崇古有些好奇的問道,如果莽應裡沒有挑釁大明,保守派的曾省吾,難不成就真的奉祖宗成法爲圭臬,不在西南方向開拓嗎?就是懷柔?

曾省吾思索了一番說道:“現在是,他在挑釁大明,主動進攻,甚至兵逼大理。”

張居正笑了笑,曾省吾避而不談繞開了這個話題,不告訴王崇古他的想法,如果莽應裡不挑釁,張居正懷疑曾省吾也會找個恰當的時機對西南進行征伐,看看曾省吾的主張,他主張實土郡縣東籲,主要還是爲了西洋海貿。

萬曆十年,是大明華麗轉身的一年,雖然林輔成這個嘴欠的傢伙,總是在提醒大明朝廷,大明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但一切都在變化,大明中興大勢已成。

石茂華奏聞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以前的關西七衛,現在的哈密國國王,對大明設甘肅,復設關西七衛之事,表現非常消極,對於使者前往,選擇了避而不見,這是個很不好的消息。

石茂華本來打算,以哈密國爲核心,重新組建關西七衛,但哈密國王對這個方案並不認可,以嘉峪關爲界限,已經很多年了,大明遣一個使者過去,哈密國王納頭就拜,這還是國王嗎?

“哈密國王什麼意思?找揍?”王崇古有些呆滯的說道:“咱們,剛剛拿下河套,俺答汗被斬首示衆了啊!他怎麼敢的?他害怕俺答汗,不害怕我大明?怎麼想的啊?他哈密又沒有在大漠之外!大明跨過大漠打仗的本事沒有,但打他還不是綽綽有餘?”

萬士和麪色複雜的說道:“哈密國王大抵覺得,大明勝之不武,俺答汗年輕的時候,大明沒打贏,趁着人家老邁無力,把人給滅了,大明能打敗老邁的俺答汗,不見得能出塞進逼哈密。”

“看起來,是不想叫哈密,想改名叫伊州了。”

自西山設立西域都護府後,哈密本來叫伊吾,到了貞觀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將伊吾改爲了伊州,九十年後,伊州被吐蕃攻佔。

洪武元年,胡元舊貴威武王鎮守哈密不肯投降大明,永樂二年,大明冊封了哈密國王安克帖木兒爲忠順王,設立了哈密衛,成化三年,不再冊封國王,只冊封哈密都督,不準主國事,遣官委任輔佐。

一直到正德九年,哈密衛被吐魯番並佔,哈密衛右都督(忠順王)一共經歷十一世,135年,在這個被吞併的過程中,大明給予了哈密衛支持,三立忠順王,但總是扶不起來,最終吞併發生了。

“現在的西域地界普遍信回回,不信佛教也不信長生天了。”萬士和說起了西域的情況,情況就是很不妙,都是回回信徒,這也是哈密王室不肯聽從大明號令,再建哈密衛的主要原因。

哈密王室也沒辦法,他們倒是想投靠大明,從嘉靖二十四年以來,哈密王室三年一次朝貢從未斷過,但完全投靠大明,那些信徒不答應。

“除了哈密之外,玉門關、瓜州、敦煌等地,倒是不會有什麼問題。”曾省吾介紹了下這幾個地方的情況,這些地方,不屬於西域,都是漢人居多,最少也有八成左右,玉門關的漢人數量更多一些,達到了九成。

盼望着王師出嘉峪關,盼望了一年又一年,都快要絕望的時候,王師終於來了。 哪怕是沒有實際派兵,但朝廷能遣使詢問,已經是天大的喜事了,這麼多年了,朝廷對嘉峪關以外,不聞不問。

重開西域,是必然,並沒有太多人反對,因爲要守住河套,守住綏遠。

大司徒王國光拿着一本奏疏面色極爲複雜,甚至有些一言難盡的說道:“綏遠總督奏聞,這半年,除了修路,就做了一件事,拆壩。”

綏遠地方的荒漠化,既是因爲天氣乾旱引起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建壩攔水,在河套,在黃土高坡那些個世襲的鄂拓克們(世襲虜酋的稱呼),最喜歡建壩攔水,但凡是一條清河,都有壩,攔水是爲了給自己的草場澆水,絲毫不管下游的死活。

就是典型的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誰掌控了水源,誰就掌控了財富,而且這些個鄂拓克們,從來不放水,這讓下游的草場不斷的退化,田畝也無法耕種,而強制拆壩放水,就成了綏遠總督潘季馴的第一件事。

導致草場退化的原因,還有過度放牧,本來就沒多少水,過度放牧,更是讓草場更快的退化到了無法放牧的地步,荒漠化就是這樣在天災人禍之下,越來越嚴重。

潘季馴手下可不是工兵團營,而是大明的軍屯衛所,都是軍兵,所以和當地的鄂拓克爭水,自然無往不利,潘季馴對河套的治理也不是直接屯耕,除了富水的地方,其他地方不種米麥,只種牧草,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去鞏固水土,才能圖謀種地之事。

這不是說河套無耕種田畝,目前釐清可種植米麥的田土,大約只有七萬餘頃,足夠軍兵使用,剩餘全部種上牧草之後,用羊皮羊毛礦產交換大明腹地的糧食,鐵鍋等物,也是能夠維持生活的,生活可以安穩下來,而不是隨水而棲。

隨水而棲,可不是什麼浪漫而美好的事兒,是居無定所,是生活沒有任何的安定可言,是惶惶不可終日的喪家之犬,一輛輛車帶着一個個的包氈,追逐水草棲息,這是貧困。

這是生產造成的,不穩定的生產場地、不穩定的生產資料,根本無法獲得穩定的產出,沒有穩定的產出,就沒有任何穩定生活可言。

廷議總是這樣枯燥無聊,一件事可能商量到最後,大家都沒有什麼好辦法,或者乾脆只能擱置,不去處置,能夠解決的問題,也是困難重重,而且解決一個問題,總是面臨着各種各樣的新問題。

一如大明進行了清丈,釐清地籍之後,地方衙門的有了官田,可是這些官田卻被侵佔,這都是實踐之中的循環向前。

光德書坊大筆正林輔成,生活充滿了困擾,大家都看不慣他,覺得大明很好的人,反感林輔成寫的遊記,覺得大明不好的人,反感林輔成對大明朝廷政令的馬首是瞻。

林輔成夾在中間,全都在罵他,但是他的逍遙逸聞,的確是京師炙手可熱的雜報,無論印多少,都是銷售一空。

林輔成手裡有一封請帖,請他去聚談,他不想去,但拿人手短,吃人嘴短,這是王謙送來的請帖,林輔成就只能前往。

林大師,又又又一次遲到了,這次不怪他,是因爲堵車了。

大明京師越來越繁華,道路雖然寬敞,但行走起來沒什麼秩序,堵車堵的林大師頗爲惱火。

“諸位海涵,晚到一步。”林輔成入門就告罪,答應要來,就按時赴約纔是,又不是爲了故意三請而出上價值的戲碼。

所有人都起身客客氣氣的寒暄了一番,畢竟現在是林大師了,每一篇文章都能引起京堂街頭巷尾的議論。

一個人陰陽怪氣的說道:“我家有條狗,每次開飯的時候,我還沒上桌,它就急匆匆的蹲在桌子底下,搖尾乞憐。”

王謙也堵在了路上,還沒到,這個人陰陽怪氣的意思是,王謙這個主子還沒到,林輔成這條狗吃飯都不積極,一條狗只配吃殘羹剩飯。

“這不巧了嗎?我家也有幾條狗,連剩飯都沒得吃,還天天捱揍,逮着機會吃頓好的,跑的比誰都快。”林輔成嗤笑了一聲,直接罵了回去。

他林輔成晚到了,做東的主家還沒到,這幾條狗,比他跑的還要快!都是同行,誰不是吃這碗飯的?罵他林輔成,就等於罵自己也是條狗。

“你!”這人知道林輔成嘴皮子利索,擅長打嘴仗,結果一句話噎的他說不出來,如果反駁,就承認自己是條狗了。

林輔成和人夾槍帶棒的拼了幾句,大勝特勝志得意滿,他就是個耍嘴皮的,但這裡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垃圾,沒有一個是對手。

王謙擺了宴,人卻遲遲未到,一直過了飯點之後,王謙才姍姍來遲。

“坐坐坐,都坐。”王謙絲毫沒有告罪的意思,示意大家坐下,不用起來迎接了,他笑着說道:“今天請諸位筆正來,是待會兒咱們一起去看個稀罕東西,看完了之後,諸位在雜報上美言兩句。”

“王公子,是什麼稀罕之物?這說不清楚,這頓飯可不好下嚥啊。”剛纔陰陽怪氣林輔成的筆正,對王謙如此晚到,還沒有一點禮貌,實在是來氣,懟了一句。

“吃就吃,不吃就滾!”王謙面色一變。

他能親自來,那是爲了林輔成,林輔成被顛來倒去的罵,王謙多少有點看不過去,相比較那些賤儒的喋喋不休,林輔成的那些文章,可太有用了,至少不是清談,王謙邀請這幫人一起坐下吃吃飯,是爲了給林輔成站臺,告訴所有人,林輔成他罩着,說話都客氣點。

還敢跟他王大公子上嘴臉?

這儒生憤然站了起來:“你!你有辱斯文!”

王謙絲毫不慣着他,厲聲說道:“我什麼我,撒泡尿照照你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你吃不吃?不吃立刻滾。”

“吃。”儒生面色數變,最終坐了下來。

不吃也得吃,今天這頓飯,他不吃就是開罪王公子,京師這地界也不用混了,王謙不對付他,大把大把的人爲了討好王謙、王崇古,也會讓他生不如死,這頓飯就必須要吃,唯有王謙交待的事情辦好了,才能過關。

要不然明天他的書坊就要關門歇業。

“也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腦子缺根弦兒,一天到晚鼓吹什麼絕對自由,我都不敢鼓吹!”王謙指了指自己,看着這些個筆正一臉嫌棄的說道。

王謙當然不鼓吹絕對自由,他一鼓吹,皇帝陛下抄家的緹騎就到他家門口了。

“林大師的逍遙逸聞下一篇寫的怎麼樣了?”王謙翻臉比翻書還快,臉上充滿了笑意,林輔成不是賤儒,賤儒是不會親自去地方實地調研,考察民間疾苦的,雖然保定地方和朝廷拿他當工具人,但那也要有那個資格纔是。

林輔成一篇雄文,搞得京堂雞飛狗跳,都察院的御史要去邊方歷練,日後一甲二甲想做京官也要掛職歷練,搞官田侵佔的各級官員和鄉賢縉紳們都要倒黴。

點了官田侵佔、官田流失這個炸藥桶的導火索,正是林輔成本人。

林輔成連連擺手說道:“不敢寫了,再寫怕是朝廷的緹騎就要登門了。”

“不會,黃公子那邊都打了招呼,林大師儘管寫就是了。”王謙極爲確信的說道:“該寫寫,黃公子說了,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只要行之者一,信實而已,說的是真的,不是胡編亂造,說什麼都行。”

“黃公子手眼通天也。”林輔成愣了一下,頗有感觸的說道。

王謙就夠厲害了,大明次輔的兒子,上一篇事關範應期的文章,王謙還好好斟酌了一番,回家商量後纔給林輔成答覆,黃公子直接託人說,只要是真的,就可以隨便寫。

朱翊鈞其實一直在對林輔成表現自己的無所不能,希望林輔成能猜的出來自己的身份,看穿他的馬甲。

那格物院五經博士的正式牙牌,那可是正五品的官身,是大將軍府的一個投靠公子哥能搞定的東西?

正統十三年,大明就禁絕革罷了大臣保舉之法,大明官身不能通過保舉獲得了,只有科舉,恩蔭官,皆不視事,所以保舉是無法獲得官身的,沒考到功名,沒有恩蔭,想獲得官身,只能皇帝特賜了。

林輔成始終沒往那方面想,因爲他從沒有接觸過,所以對這些事兒不瞭解,全以爲是大將軍府權勢滔天。

“下一篇準備寫什麼?”王謙有些好奇的問道。

“真的能寫嗎?”林輔成低聲問道。

“能!”

林輔成用只有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道:“官逼民反。”

“收!”王謙大驚失色,意識到失態後,立刻低聲說道:“那什麼,你這個,慢慢來,不急,即便是寫出來,也先給我看看,我給黃公子看看,問問再印,不急。”

催稿的王謙立刻選擇了停止催稿,甚至建議林大師寫點歌功頌德東西好了,實在是太危險了!這個話題,不能碰,那是信實而已,也不能碰!

一頓飯吃的王謙心裡沒着沒落的,他領着筆正們去了永定毛呢廠,站在蒸汽機面前,對着所有人說道:“諸位,十六匹鐵馬的實物,就在伱們面前。諸位,詳細瞭解後,把這個十六匹的好處說明白,講清楚。”

“林大師,還是看看十六匹馬力的鐵馬吧,你那個課題,還是不要做了。”

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請假條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
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請假條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