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 方家之事

史應龍接過方禮呈上的書信,打開一看,裡面寫的卻是方國珍投誠之言,說什麼“民生疲憊,聊無爲生,國政起事,誠迫非得已。智謀之士不爲禍始,不爲福先;豪傑雖並起,智均力敵。然且莫適爲主,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斯吾志也。今殿下英睿純善,愛民如子,實乃真人臨世,國政願舉軍來投,爲殿下馳騁奔走,獻犬馬之勞。”

文縐縐的羅嗦一大番,其實就是說“百姓太苦了,我起義也是迫不得已,也不是爲了自己的富貴,只是爲了等待真命天子現世,這纔是我的志願。如今殿下英明神武,愛民如子,就是真命天子,我願意前來投靠。”

大華的東進計劃成功後,地幅廣闊,已經佔據了大半江山,又有雄兵百萬,威勢之盛已蓋過蒙元,儼然天下第一大勢力。隨着消息的傳播,各路反元義軍面對大華威勢,各有打算那是肯定的,有一些小股勢力願意全軍投奔,也不足爲奇。

但方國珍這樣大豪強,實力在天下間足以擠進前五行列,一直以來,又未和大華有過任何接觸,平白無故的就說要投降,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更何況方國珍的搖擺不定是出了名的,即使派了長子前來投誠,史應龍還是不敢盡信。

當下史應龍只是笑道:“令尊在浙東保境安民,令百姓得於以休養生息,這樣造福一方的豪雄,本王神交已久。而貴方自起事以來,歷盡多方勢力打壓,雖然困難重重,常處於風雨飄搖當中,卻如葦草堅韌,縱然左右搖擺,卻從未倒下,這等堅持,更是令人欽佩。但令尊如此青眼,本王卻有些受寵若驚,此事幹系過於重大,還需我大華重臣商議方能定下。方公子不妨先入成都暫住,等候一段時間。”

方禮也是極爲聰明的人,否則也不會被方國珍派來大華。史應龍話中雖然沒有拒接的詞語,但方禮已經聽出他對自家勢力時常反覆的行爲持有懷疑,所謂“重臣商議”恐怕只是推脫之詞,當下急道:“殿下,方家先前多次寄人籬下,不過是爲了保存實力,等待真命天子出世。這次前來投誠,已是全心全意,絕無取巧投機之意。”

“貴方的誠意,本王還是相信的.只是這件事幹系太大,本王一時也難以決定,還望方公子多等一些時間。”史應龍是笑了笑,對方禮的辯解卻不以爲然。方禮見狀暗自埋怨自己父親以前乾的好事,卻不得不繼續辯解,誠懇道:“殿下,起事方家和大華早有關係,如今前來投誠,也不過是江河入海,重歸一家,還請殿下無需懷疑。”

“哦,此話何解?”史應龍聽他這麼一說,卻被勾起了興趣。方禮說道:“其實方家祖籍開封,家父與金瓜錘方評方伯父共祭一祖,乃是堂兄弟。峨嵋的滅絕掌門,正是家父堂姐。方家這次投誠,願請滅絕掌門來做擔保。”

“恩,竟然有這樣的事情。”史應龍大爲驚訝,要知道峨嵋派跟大華休慼相關,滅絕與他的關係又極微妙,若方禮真能找到滅絕爲方家的投誠做擔保,大華得了浙東之地,向南可以和胡深夾擊陳友定,向北可以攻略張士誠,向西也可以和陳友諒相持,意義重大,倒真是一個好消息。他沉吟半晌,又問道:“既然台州方家和開封方家同處一脈,不知方公子可有證明?”

“這個自然是有。”方禮聞言大喜,既然史應龍提出要看證據,那就說明對方已經有所相信,只要自己在努力一般,此次入蜀之行,必能成功。他忙叫過隨從,在行李中取來一個紫檀木盒,捧到史應龍面前。史應龍打開木盒一看,裡面放着一本方氏族譜,紙面泛黃,顯然已有不少年頭。他拿起方家族譜,慢慢翻閱着,方禮也在旁不斷解釋。

卻說方家原是宋朝地方大族,自從跟隨朝廷南渡之後,百餘年來一直與外敵奮戰。當年崖山之後,方家仍不忘故國,一直在暗中參加各地反抗蒙元的起義,或出謀獻策,或派族中弟子親自上陣。但蒙元正值興盛,大勢難違,方家努力多年,卻未見有半點成效。到了方國珍祖父當家時,奮戰多年,臨終前終於想明通了獨木難支之理,便決定讓方家隱藏起來,伺機待發。

其時方家所剩人丁不多,爲了避免被蒙元一網打盡,方國珍祖父讓兩個兒子分赴兩地生活。長子回開封祖籍處,後來留下了方評一脈;幼子去台州,傳下了方國珍一脈。只是方家人活躍在各種起義活動當中,留下不少蛛絲馬跡,蒙元朝廷順藤摸瓜,終於將方家開封一脈全部殺害。滅絕當時已經在峨眉山學藝,倖免遇難,只是因爲年幼,僅知道還有一些族親存世,但卻不知詳細情況。而方家另一脈因爲無人知曉出身來歷,卻在臺州紮根發展,直到方國珍這一輩,終於奮起揭旗,再次舉兵反元,迅速佔領了浙東。

此前方國珍雖然已經向陳友諒投誠,但因不願出兵配合大燕去攻擊張士誠,已經屢遭陳友諒書信譴責,擔憂之下,不免要另做打算。此時大華興旺強盛,已有席捲天下之勢,而大華和峨嵋派的關係,天下有心人自然也知道。方國珍再三考慮,終於派兒子入蜀,要爲方家將來謀一份富貴。

史應龍拿着方氏族譜,片刻後已經弄明白台州方家和開封方家的關係。他見方氏族譜的紙張、筆跡都有些年代,不像是僞造的,不由信了幾分,沉吟道:“大華與方家都是爲了天下百姓才起事,本是殊途同歸,若能合二爲一,共襄義舉,必能加快平定天下的速度,讓百姓早日過上安定日子,這樣的事情自是大快人心。但國家大事,非本王一言可決。只有方公子先請滅絕掌門願來做擔保,本王才能與諸位重臣商議,儘快把事情決定下來。”

方禮聽出史應龍話中的誠意,不由大喜過望,拱手道:“殿下所言極是,只待這場風雪停息,小可就趕去眉山,請我家姑娘一同到漢王府覲見。”史應龍點頭道:“如此甚好,本王便在漢王府靜候佳音,今日就此告別。”他朝方禮一拱手,便展開身法,向山下掠去。

“恭送殿下。”方禮一言未盡,忽然想起一事,忙追出去,喊道:“殿下,請等等,小可還有一事未說。”但史應龍身法快捷,這數息之間已經去遠離,方禮站在院外,只見漫天飛雪,哪裡還有半個人影?此時風聲嗚嗚,他聲音夾在在其中,幾不可聞,不由搖了搖頭,埋怨自己道:“竟然把小穎、小真兩人忘了,真是大頭蝦。”

方禮話音未落,忽見眼前一花,一個人影忽然出現在眼前,差點被嚇了一跳,定睛一瞧,才知道是史應龍。原來史應龍耳目靈敏,雖然已經走遠了,卻還是將方禮的喊聲聽了個一清二楚,當下倒折回來,倏然在方禮面前停下,問道:“還有何事?”方禮見史應龍去而復返,神出鬼沒,不由暗自咂舌,恭聲道:“殿下,家父準備了不少禮物,由小可護送前來,本應親自送到漢王府,但其中有兩件尤爲特殊,不耐酷寒,攜帶不便,還望殿下先行笑納。”

史應龍方纔趕到救人前,已經聽了不少對話,此時再聽方禮話中之意,自然知道這禮物就是那對雙胞胎少女,不由眉頭一皺,暗自苦笑:“沒想到我大名遠播,連遠在浙東的方家也知道要送女人給我,真是明明其妙。”

那對雙胞胎少女雖然嬌俏可愛,姿容不在小昭之下,但史應龍並不是真正貪色之人,又如何會放在心上?而且他此時還有楊映雪這件事沒有擺平,根本不敢橫生事端,便道:“我府上人太多了,已無法再容得下更多的人,有什麼特殊的禮物,你自己找地方安置吧。”

方禮聽他話中露出的拒絕之意,不由一愣,心想不是說漢王風流多情嗎,怎麼會把這一對極難遇到的姊妹花拒之門外,難道是在故作姿態?他又說道:“殿下,小穎、小真家人已經慘遭韃子屠戮,已無其他去處,小可在大華人生地不熟,也無法妥善安置,還望殿下加以收留。她們兩個只求能入漢王府充當侍女,絕無更多奢望,還請殿下可憐。”

“若真沒地方安置,你把他們送去峨嵋派,反正她們年紀尚幼,資質也不錯,正好留在峨嵋學藝。”史應龍又不是不懂世事的小子,哪裡會被方禮的話說動,吩咐一聲,便轉身離開。他掠出了十幾步遠,忽然腦中靈光一閃:“對了,正好趁此機會解決方姐的事。”他身在空中,忽如鷹隼一般倒射而回,“呼”一聲落在方禮面前,輕咳道:“方公子,滅絕掌門有一弟子,名方小詩,乃是貴家開封一脈之人,端莊雅麗,極爲出色,不知方公子可曾聽聞?”

方禮正懊惱摸不準史應龍喜好呢,聞言大喜,心想:“原來漢王另有目標,卻是我料差了。漢王已經迎娶過姑娘以爲弟子,想必是不好意思再開口,因此要借我之口去提親,這真是好消息。”他是極爲聰明的人,心念一轉,便已做出決定,當下說道:“殿下,爲了表示方家誠意,我方家願意與殿下聯姻,方小詩既然是我方家之人,自然要承擔如此重任。”

“沒想這方禮如此上道,真是個妙人。”史應龍聞言大喜,臉上卻不露聲色,故作姿態道:“你我兩家合力,何必用姻親牽絆?”方禮笑道:“殿下此言差矣,正所謂血濃於水,只有聯姻才能顯出方家誠意,才能讓方家迅速融入大華,全心全意爲大華效力。這等一舉兩得的美事,還請殿下不要推卻。”

史應龍正要用方家來解決自己和滅絕之間的問題,又怎會推卻?他已經做過姿態,便轉口道:“既然如此,那便勞煩方公子了。”方禮猛點頭道:“小可一定說服我家姑娘,把事情辦的妥妥貼貼。還有,小穎、小真會在峨嵋山暫住,將來作爲陪侍嫁入王府,還請殿下放心。”

“繞了一圈,那兩個女孩還是要進入漢王府,我這風流成性的帽子是摘不掉了。”史應龍暗自苦笑,但爲了另一個更重要的人,卻也只能認了,當下再次跟方禮道別。這次方禮卻再無事情相告,恭送史應龍離開後,他喜滋滋的回了道觀,召集衆人,定下未來行程。

第六十三章 各派隱秘第一八八章 成都復興第一六八章 死不瞑目第九十一章 映秀疑心第一六二章 緊追不捨第十章 蝶谷初戰第二三七章 新任可法第一四二章 再會仇讎第一三九章 風雲無定第五十章 石臺旖旎第四章 焉知非福第一五三章 再上光明第八十四章 初見功效第二九五章 亂中偷機第八十一章 心結難解第一七零章 長春蠱滅第一七二章 局勢變化第一五一章 接頭會面第一零七章 曉芙反應第二零零章 守宮之疑第一八六章 城內城外第二十九章 阿離遇敵第四章 焉知非福第一八四章 驟然發動第九十七章 威名赫赫第二九三章 洛陽之戰第一七六章 同心之蠱第二五五章 全然不敵第二三五章 百族大會第一五五章 紫杉許情第一四三章 失之毫釐第一五八章 大戰開場第九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一零八章 活罪難逃第四十二章 雪嶺風景第一五二章 折返西域第一零零章 意外之人第一五一章 接頭會面第二五一章 奉元來使第三零三章 先聲奪人第二三三章 五靈神侍第二二九章 反覆盤問第二八零章 恨意滔天第二二零章 芷若奔逃第二二零章 芷若奔逃第五十四章 賭鬥之約第一六七章 以傷換命第三十五章 麓川盟約第六十四章 互相妥協第二十四章 碧血天蠶第一零零章 意外之人第一一九章 原來是她第二六零章 夜探重陽第一七九章 爭與不爭第一三八章 驚天秘聞第一零四章 交代清楚第二六一章 一泯仇怨第二四三章 推脫搪塞第二三八章 攻城前夕第二九零章 花好月圓第十六章 漢陽紀府第二二六章 刺客來歷第三十一章 和尚瑩玉第二零八章 窮則生變第八十六章 雙龍相會第一二五章 境況困頓第一三一章 客棧掙扎第一六零章 糾纏不休第九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章 蝶谷初戰第一*章 懸崖之變第一二一章 門外聽春第二九零章 花好月圓第三十一章 和尚瑩玉第二八二章 上門說服第一六五章 心狠手辣第二三四章 五彩煙燃第四十九章 宋大提親第二八八章 方家之事第二四一章 喜事連連第二五一章 奉元來使第二七三章 飛炮之威第一八二章 應有之罪第三零五章 互有顧忌第二二八章 色名色膽第四十四章 厚土之殤第二九八章 梅花分瓣第八十四章 初見功效第二零三章 結盟五行第三零久章 後事如是第二六六章 兩難之地第一章 小小狠人第一一零章 心魔再現第二五四章 古墓之危第二一四章 兩女再會第二五一章 奉元來使第一二二章 假懲真救第九十章 繼嗣重任第二四四章 三路東進第七十六章 大起大落
第六十三章 各派隱秘第一八八章 成都復興第一六八章 死不瞑目第九十一章 映秀疑心第一六二章 緊追不捨第十章 蝶谷初戰第二三七章 新任可法第一四二章 再會仇讎第一三九章 風雲無定第五十章 石臺旖旎第四章 焉知非福第一五三章 再上光明第八十四章 初見功效第二九五章 亂中偷機第八十一章 心結難解第一七零章 長春蠱滅第一七二章 局勢變化第一五一章 接頭會面第一零七章 曉芙反應第二零零章 守宮之疑第一八六章 城內城外第二十九章 阿離遇敵第四章 焉知非福第一八四章 驟然發動第九十七章 威名赫赫第二九三章 洛陽之戰第一七六章 同心之蠱第二五五章 全然不敵第二三五章 百族大會第一五五章 紫杉許情第一四三章 失之毫釐第一五八章 大戰開場第九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一零八章 活罪難逃第四十二章 雪嶺風景第一五二章 折返西域第一零零章 意外之人第一五一章 接頭會面第二五一章 奉元來使第三零三章 先聲奪人第二三三章 五靈神侍第二二九章 反覆盤問第二八零章 恨意滔天第二二零章 芷若奔逃第二二零章 芷若奔逃第五十四章 賭鬥之約第一六七章 以傷換命第三十五章 麓川盟約第六十四章 互相妥協第二十四章 碧血天蠶第一零零章 意外之人第一一九章 原來是她第二六零章 夜探重陽第一七九章 爭與不爭第一三八章 驚天秘聞第一零四章 交代清楚第二六一章 一泯仇怨第二四三章 推脫搪塞第二三八章 攻城前夕第二九零章 花好月圓第十六章 漢陽紀府第二二六章 刺客來歷第三十一章 和尚瑩玉第二零八章 窮則生變第八十六章 雙龍相會第一二五章 境況困頓第一三一章 客棧掙扎第一六零章 糾纏不休第九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章 蝶谷初戰第一*章 懸崖之變第一二一章 門外聽春第二九零章 花好月圓第三十一章 和尚瑩玉第二八二章 上門說服第一六五章 心狠手辣第二三四章 五彩煙燃第四十九章 宋大提親第二八八章 方家之事第二四一章 喜事連連第二五一章 奉元來使第二七三章 飛炮之威第一八二章 應有之罪第三零五章 互有顧忌第二二八章 色名色膽第四十四章 厚土之殤第二九八章 梅花分瓣第八十四章 初見功效第二零三章 結盟五行第三零久章 後事如是第二六六章 兩難之地第一章 小小狠人第一一零章 心魔再現第二五四章 古墓之危第二一四章 兩女再會第二五一章 奉元來使第一二二章 假懲真救第九十章 繼嗣重任第二四四章 三路東進第七十六章 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