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廢后風波(中)

本來皇上初認親的時候,是讓李用和住芳林園的,李用和堅決不住,才搬到這裡。芳林園是宋太祖未登基前的舊居,潛邸故宅,李用和再是親近,住着也確實不合適。

看看天色陰暗,林素娘便向蘇兒告辭。如果時間趕得及,還能跟徐平一起出城去。

蘇兒道:“姐姐,你難得來一次,無論如何也要吃了晚飯才走。若是晚了,不妨就在這裡住下,明天再走也是一樣的。公公帶兵去衛護太后梓宮,大郎去當差,家裡也沒有什麼其他人在,住一晚也不打緊。”

林素娘經不住蘇兒左說右說,只好又坐下,等吃過了飯再走。

兩人坐着聊些閒話,送李璋的家僕回來,向蘇兒回報。

蘇兒問道:“現在天色還早,大郎他們兩個是不是找地方吃酒去了?”

家僕道:“到了皇城附近,恰好遇到了宮裡的一個什麼石閣長,三人熟識,便相約找個地方喝酒禦寒。說來也巧,皇宮附近恰好有一間小店,是徐官人認識的人開的。聽說是在邕州徐官人一個屬下的女兒,父母來京城改官守選,不幸雙雙故去了。這個女孩兒舉目無親,便在京城耽擱下來,開了一間小店討生活。”

聽到這裡,蘇兒還沒什麼,林素娘心裡咯噔一下,裝作漫不經心地問道:“那個開店的人是不是姓段?”

僕人道:“大概是吧,我聽別人都叫她段娘子。那小娘子長得可真是標緻!”

蘇兒問林素娘:“姐姐認識那小娘子?”

林素娘強自裝着若無其事的樣子:“我哪裡會認識?只是以前聽人說起過。她的阿爹是邕州的一個縣令,是大郎一個得力手下。”

蘇兒也沒往心裡去,打發了僕人出門。

自得了徐平和李璋在段雲潔店裡喝酒的消息,林素娘就心亂如麻,哪裡還能在蘇兒這裡待得下去?勉強捱到吃了晚飯,便急急匆匆地帶着下人回家。

林素娘剛開始是從秀秀嘴裡知道段雲潔的,她回來跟林素娘說起邕州的事情時偶爾提起。不過秀秀的嘴緊,只說這人很能幹,脾氣也很好,跟自己合得來。至於跟徐平有什麼瓜葛,秀秀卻是半點口風沒漏。

或許是女人的直覺,或許是秀秀神色間總有些不自然,林素娘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作爲徐平的身邊人,林素娘也不指望從秀秀那裡得到什麼消息,他們主僕一心,這種事情自然是千方百計地瞞住。

後來林素娘只裝作不經意間,問徐平,問高大全,問孫七郎,就只當作是閒聊,說些他們在邕州的事。段雲潔很長時間都住在衙門裡,不知什麼時候哪個人就提起來。雖然一個一個都替徐平瞞着,林素娘把幾個人的話綜合分析之後,還是大致心裡有了數。

這個女人跟徐平必然有些瓜葛。

林素娘相信徐平不會瞞着自己去找其他的女人,本來離開邕州,這事情也就算了。但哪裡想到這女人也恰好流落在京城裡,這未來會發生什麼可就有點說不準了。

徐平是不會瞞着林素娘,但挑明瞭要納一個女人進門難不成林素娘還能攔着?這個時候強勢的女人是有不少,攔着不讓丈夫納妾的也有,但都會在士大夫中傳爲笑談。徐平不會丟這個人,林素娘也不會讓丈夫讓別人笑話,那個時候可就無法挽回了。

冬天的日頭短,林素娘回到城裡的小院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問了看家的下人,才知道徐平根本沒回到這裡來,而是直接出城去了。

林素娘本待要跟着出城,被翠兒死活攔住。此時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雖說城門未必會這麼早就關了,總還是不要去碰這個運氣。

回到自己小院裡,只有林素娘一個人,登時就覺得冷冷清清。

這個時代富貴人家納妾的自然是所在多有,但年紀輕輕二三十歲納妾的在官員中還是不多見,很容易惹人非議。真有好女色的,多是在家中蓄養歌妓,並不會真地納進門來。

一個人坐在房裡,看着外面漆黑的夜色,林素娘忍不住就想要不家裡也買幾個歌妓回家,拴住徐平的心。歌妓終究是外人,不怎麼會影響到家庭生活。可想來想去,徐平平時連青樓妓館都不去,根本就談不上好女色。

事情越是這樣越是麻煩,林素娘一個人坐着,心亂如麻。

政事堂,此時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其他宰輔都已回家,只剩下呂夷簡一個人當值。廢皇后本就是呂夷簡和皇上商量着定下來的,哪個還會留下來給他擋槍?就連一向依附呂夷簡的宋綬和章得象兩人也早早就躲到了家裡,打定了主意不趟這次渾水。此事得罪臺諫官員事小,事後被天下千夫所指可沒幾個人受得了。

得到消息聚集到政事堂的臺諫官員分別由范仲淹和孔道輔率領,紛紛向呂夷簡詰問不休。中書怎能如此大膽,把臺諫章疏扣留下來,不得上達天聽。

呂夷簡面無表情,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話,聖意已決,自己也只是按旨行事。

看看天色黑下來,呂夷簡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不管什麼人上來說什麼,他都是那一句話。扣臺諫章疏是按皇上旨意扣的,有事找皇上說去,跟我說沒用。

范仲淹和孔道輔兩人還算沉穩,御史臺和諫院裡有急躁的已經怒火沖天,侍御史楊偕高聲道:“中書壓着臺諫章疏不報,隔絕中外,呂相公,你要做丁謂嗎?!”

呂夷簡眼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眉毛都不擡:“我自是按上意行事。”

楊偕怒道:“安知聖意就是如此?話出自你口,誰知道真假?”

呂夷簡籠着手,還是那副樣子,連口都懶得開了。

天聖二年狀元,左正言宋庠道:“宰相不報,那便詣闕!”

說完,看着自己的諫院長官范仲淹。

范仲淹與孔道輔對視一眼,點了點頭。

孔道輔對面前的呂夷簡沉聲道:“隔絕中外,權相所爲!呂相公,你今日做出這等事來,日後如何面對天下公議?”

呂夷簡木偶一般地緩緩說道:“我爲宰相,是天子之臣,自是奉聖上旨意行事。”

孔道輔恨恨地看了一眼油鹽不進的呂夷簡,轉身向門外行去,口中高聲道:“走,我們去後面伏闕求對!”

一衆臺諫官員今日是以孔道輔爲首,見他出門,范仲淹跟上,其他人便也一起隨着出了政事堂,直向後邊大內行去。只留下呂夷簡一個人,在政堂裡孤零零地站着。

到了後邊大內,垂拱殿大門已關,門外站着殿前司和皇城司的衛士,牢牢守住。兩邊則是閤門衛士,各自守着自己的通道。

今夜閤門這裡當值的是東上閤門使李昭亮,宋太宗明德皇后哥哥李繼隆的兒子,算是當今皇上的表叔。西閤門長官不在,當值的是閤門祇侯李璋主管。

孔道輔和范仲淹帶人到了垂拱門外,先找李昭亮。

李昭亮好性子,但自小就在皇宮這裡長大,人情練達,哪裡會惹這個麻煩,好言好語地道:“我自管着東閤門,西閤門的事委實不知,諸公還是到西閤門去。”

兩邊閤門功能不同,朝堂官員要面聖應當由西閤門進,李昭亮說得並無破綻。

李昭亮性情平和,爲官做人都無可指摘,惟一就是家裡妻子去得早,也沒有再娶,是三個得寵的小妾管家。三人各有自己的一套人馬,多少年來在李家鬧得不可開交,李昭亮管不了,其他人更加管不了。

這種家事一般的同僚最多隻是拿來當個笑話,並不往心裡去。可今天來的都是臺諫官員,向來都以道義自居,對李昭亮連家都管不好就沒有個好印象。聽了他這句話,也就懶得再理他,一起都擁到西閤門來。

李璋年輕,又是最近以外戚身份驟然提升上來,見這麼多最不好說話的臺諫官員擁到自己這裡來,不敢怠慢,急忙迎了出來。

孔道輔道:“李璋,你是聖上近親,可知今日宮裡大事,皇后被廢了嗎?”

李璋恭聲答道:“我今日家裡有客,來得匆忙,一到皇宮便來這裡當值。御史說的事情我委實還沒有聽說。”

孔道輔道:“如今太平盛世,天子古今明君,豈有廢皇后的道理?你且開了閤門,我與一衆同僚要見聖上面奏,收回成命!”

李璋陪着笑臉:“此事我委實不知道,不過官家有旨意下來,今一夜臣僚面對一律不見。我在閤門當值,一切以官家旨意爲準,御史原諒則個。”

孔道輔憤然作色:“此是國家大事,豈能以常理而論!你是壯懿太后謫親,不記得太后一生悽苦?豈能讓此等慘劇再次發生?快快開了閤門!”

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5章 高大全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220章 星空(下)第42章 動盪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53章 萬民雲集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19章 出行第65章 離開河陰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64章 金光頂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8章 農田輯要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21章 割稻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75章 世道變了第8章 交接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70章 風波起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39章 朝爭第1章 再臨鄭州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74章 相互利用第23章 秋意第13章 蠻人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98章 演練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96章 貴客盈門第7章 學以致用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64章 善後第195章 衝突第37章 三頭目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5章 家的味道第68章 交易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95章 遷隆峒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53章 收網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6章 手段第96章 移風易俗第84章 南線北線第39章 黃師宓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8章 種士衡第11章 回莊第26章 龍門酒家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68章 大新聞第220章 星空(下)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63章 在路上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00章 虎威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3章 人之將去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4章 嫉妒
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5章 高大全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220章 星空(下)第42章 動盪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53章 萬民雲集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19章 出行第65章 離開河陰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64章 金光頂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8章 農田輯要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21章 割稻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75章 世道變了第8章 交接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70章 風波起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39章 朝爭第1章 再臨鄭州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74章 相互利用第23章 秋意第13章 蠻人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98章 演練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96章 貴客盈門第7章 學以致用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64章 善後第195章 衝突第37章 三頭目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5章 家的味道第68章 交易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95章 遷隆峒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53章 收網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6章 手段第96章 移風易俗第84章 南線北線第39章 黃師宓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8章 種士衡第11章 回莊第26章 龍門酒家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68章 大新聞第220章 星空(下)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63章 在路上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00章 虎威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3章 人之將去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4章 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