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做好人

喝了一會茶,說過幾句閒話,趙禎看着徐平,正色問道:“京城三衙禁軍到西北十餘萬人之衆,而寸功未立!大戰全是由隴右禁軍打下來,就連党項降軍都敗了契丹,攻下雲中之地,京城禁軍何其不堪!幾個月前,樞密太尉便就想依隴右軍制,改革禁軍。去書西北問你所想,你一再說未可輕動,恐起亂子,一直拖到現在。現在回來了,該改了吧?”

徐平低頭,沉吟不語。桑懌和高大全離開西北之後,自己再也沒有插手,就連信件私下裡也沒有通一封。高大全跟徐平的聯繫,還要靠寫信到京城,由林素娘轉告。這段時間趙禎摸清了隴右軍的制度,知道本質上是中央集權,把軍權徹底收到自己的手中。既然是如此,當然要把三衙的禁軍軍制改掉,用制度把軍權握在中央手中,省多少心思。沒想到建立這種軍制的徐平一直反對,出於謹慎,這件事情便就拖了下來。

想了好一會,徐平才道:“臣一直不主張京城禁軍改制,怕的是軍制一動,大量的禁軍將士被清理出行伍,失了衣食飯碗。京畿重地,動盪不得!”

趙禎道:“食朝廷俸祿,賞賜無限,出外不能戰,不能爲國家分憂,養之何益!既然隴右軍中用川蜀之兵,依然能夠連戰連勝,則從京東、京西、兩淮,甚至江南招募士卒又有何不可!無用之兵,自然就要盡去,不如此,何以應對契丹大敵!”

徐平苦笑,聽到這裡就知道自己未回京之前,趙禎已經跟宰執,特別是李迪和呂夷簡商量過了無數次,早已經統一了意見,要對京城禁軍下手了。要不是自己一手把隴右軍帶起來,又立下無數大功,根本就不會在乎他的反對,已經開始軍改了。

雙手捧笏,徐平對趙禎道:“陛下說的自然是至理,無用之兵,養之無益,就該盡斥出軍去。只是,趕人容易,這些人沒了飯碗,怎麼辦?”

“持戈矛,衛國家,自然由朝廷供給衣食。不能爲朝廷效力,自然自己去找衣食!”

“京城中多出數十萬沒有生計的百姓,陛下能安坐殿廷嗎?陛下不能,臣不能,滿朝文武俱不能夠。禁軍士卒,縱然是除了軍籍,依然是天下百姓,是陛下子民,豈能置之不理?如果這樣做,會生出大亂子來的!臣一直不同意遽行軍改,便就是怕行事太急,在京城出來數十萬流民,天下動盪。本是盛德事,做壞了,遺子孫笑。”

趙禎直視徐平的眼睛,過了好一會,搖頭嘆了一口氣:“你回京之前,我也正是擔心此事。軍改暫緩,不只是你不同意,我也着實擔心數十萬人沒了衣食,難免聚衆爲寇,引致天下動盪。只是兩位相公言,現在朝廷府庫充盈,西北戰事結束,可以拿出錢來,把禁軍士卒遣出京城,分散各地。只要散在數十州縣,自然就聚集不起來。”

“遣散出京?散到哪裡去?要給他們多少錢?過百萬人口,天下三百軍州,依然是每州有千百人,必然天下大亂!陛下,使不得啊!這是動搖天下根本的事情!”

趙禎搖頭:“沒有那麼多人。西北戰起,契丹挑釁,數十萬禁軍出京城往沿邊,現在京城只有十餘萬禁軍而已。真要遣散,這十幾萬人還是可以安置下的。”

徐平連連搖頭:“陛下,禁軍十餘萬,他們的家眷呢?西北、河東、河北的禁軍,許多人的家眷依然是在京城裡,算下來,還是要過百萬人口。百萬之衆,豈能不小心行事!”

趙禎怔了一下,過了一會默默點了點頭。調去沿邊的禁軍,家眷依然是在京城的。京城禁軍的意思,就是他們的本營在京城,哪怕是出外就糧,到邊境去作戰,家眷也是不隨行的。本來這有用家眷牽制前線將士的意思,卻讓京城就此背上了這麼一個沉重的包袱。

作爲人口過百萬的天下第一大城,這些人給開封城帶來了繁華,但也讓整個天下不堪重負。僅僅要供應他們的口糧,每年就要數百萬石。這不是因爲貿易從外地運來,而是由朝廷發下的軍糧,所有的本錢由朝廷承擔。朝廷在禁軍身上的花費,養兵多少是一,集中於京城由此而帶來的運輸成本是二,哪怕有汴河,這個運輸成本也非常驚人。

此時天下總兵力過百萬,禁軍約八十萬,三衙直轄禁軍約三十萬。除三衙直轄禁軍之外,還有一部分禁軍本營在京城,京城的禁軍加起來約四五十萬。加上他們的家屬,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軍人和家屬就已經過了百萬。當然許多軍營是在開封城外,甚至是在附近的縣裡,但這些人口都是要由朝廷從外地運糧來養起來的。不要說就此直接把他們除了軍籍,從此不管生死,就是給他們發足夠的錢,他們也沒地方去買糧食。

趙禎緊緊皺起眉頭,此前大家考慮得比較粗疏,算除役禁軍人數的時候,沒有把家眷算進去。覈算起來,雖然緊張,費用三司還能夠應付。如果把家眷也算進去,三司賺再多的錢也填不起這個窟窿。軍改的費用,高昂得有些嚇人了。

徐平道:“禁軍士卒縱然不持刀槍隸軍籍了,依然是朝廷治下的百姓,不能夠置其生死不問,一趕了之。天下百姓,沒有無用之民,京城覺得他們多餘,那是朝廷不對。讓百姓無所事事,甚至覺得他們在這裡礙事,強行驅趕,何以面對天下!害陛下盛德!”

“唉——”趙禎嘆了口氣。“若如此說,軍制要改,實在是千難萬難!該如何做?”

徐平捧笏:“軍制之改,一是要從禁軍中揀選出合用之人,重新整訓,編練成合用的大軍。今日軍制難改,禁軍和家眷聚於京城,呈尾大不掉之勢,這教訓當牢記。整訓精練過的大軍,不可再使其家眷隨軍,而是散之於天下。軍人或三年或五年,如果不能升至小校軍官的,一律除役。如此一來,不必從地方運糧於京師養軍人家眷,養兵之費大省。二是要安排不合用的軍人去處,給以衣食事小,讓他們有生計能夠自理,從此自己能夠賺出衣食來事大。此次改革軍制,立制度,擇將校,募士卒,汰冗員,由樞密院行之。從禁軍中裁汰出來的剩餘軍員,向何處去,如何安置,則由中書行之。百萬之衆,不是小事,急切之間無論如何也完不成。當分作數年,計劃清晰,徐徐行之。”

趙禎想了一會,點了點頭:“先朝俱行徵兵之制,果然有其道理。兵聚於京師事小,家眷百萬之衆,全賴天下供養,委實不堪重負。若依你所說,則聚兵於京師,無有養其家眷之費,所省頗多。只是朝廷練一兵不易,三五年即除役,是不是太過耗費?”

“算士卒兵役,可以自其入軍營起,離軍營止,路上所費時日不算。入軍之後,精練一年,就可編入軍伍。依臣這數年時間所見,如此做已經夠了,緊急時候新入軍之士卒練半年也可用。役期五年,在行伍中四年,不算太過耗費。如此一來,於朝廷是省了養士卒家眷千里運糧之費,於士卒來說,家中自有生計,軍俸領來貼補家用,縱然是鄉間小農也立成小康之家,於國於民兩便。凡理政,必要便民,纔是長治久安之道。”

趙禎猶豫了一下,道:“如此軍改是徵兵,民服兵役是當然之理,可充差役,軍俸似可發得少一些。既然要改了,那便讓養兵之費就此省下去。”

徐平道:“陛下,哪怕是百萬之兵,士卒軍俸一年十貫,也不過是一年一千萬貫。實際此時的正俸,哪怕是三衙禁軍,月俸人均也不足一貫。軍改之後,祿米停發,由軍中統一造飯分食。不養家眷,祿米可省十之七八,運往京城的漕糧可減半數。軍中賞賜錢數可依從前,糧帛不發,又可省下不少。如此算來,哪怕是軍中俸祿不減,僅僅是漕糧減半,養軍之費就可省去小半。有強軍,而又省費,多少好事,又何必計較士卒那一點軍俸呢?不但是軍俸要發,參軍依然可以免差役,才能讓良家子到軍中來。”

軍費的大頭,一是俸祿和各種賞賜,另一個就是高昂的運費。駐於邊境,或者出境作戰運糧艱難不說,就是駐於京城,運費也高昂無比。家眷不隨軍,僅僅省下向京城運糧的運費,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不再依靠入中,由樞密院設專門機構管理軍中運輸,效率又提高許多,又省下一大筆錢。兩者加起來就足夠了,沒必要再去計較將士俸祿。

軍改之後招兵要召良家子,只有用各種手段,才能吸引人來參軍。同樣是一貫錢,在鄉間比在城市重要多了,發放軍俸,才能吸引農民來參軍。

沉思了一會,趙禎笑道:“如此做,樞密院裁汰冗員,做惡人,中書安排出路,就是做好人了。西北一戰你勞苦功高,也該當得此一好差使!”

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74章 埋伏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28章 唐大姐第58章 步步爲營第236章 堵截第59章 掃雪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2章 星第213章 預算第63章 瞎氈來歸第219章 星空(上)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95章 大變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332章 建節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48章 風波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46章 印錢吧第53章 查稅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32章 小縣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0章 除害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265章 瀚海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6章 召對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70章 震懾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1章 舊人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80章 轉機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04章 換相(下)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92章 鑿齒蠻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91章 災年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69章 失意者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55章 攻城(下)第3章 屬下第54章 官與民第205章 蛻變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20章 匪訊(下)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8章 讀書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102章 幫一把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24章 談判第35章 災民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79章 黑吃黑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33章 家信第30章 殿試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92章 收權
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74章 埋伏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28章 唐大姐第58章 步步爲營第236章 堵截第59章 掃雪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2章 星第213章 預算第63章 瞎氈來歸第219章 星空(上)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95章 大變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332章 建節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48章 風波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46章 印錢吧第53章 查稅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32章 小縣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0章 除害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265章 瀚海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6章 召對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70章 震懾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1章 舊人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80章 轉機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04章 換相(下)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92章 鑿齒蠻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91章 災年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69章 失意者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55章 攻城(下)第3章 屬下第54章 官與民第205章 蛻變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20章 匪訊(下)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8章 讀書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102章 幫一把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24章 談判第35章 災民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79章 黑吃黑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33章 家信第30章 殿試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92章 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