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

bookmark

徐平與張大有商量過了,便就寫了奏章,因爲王沿行爲不檢,牽扯到了地方上的人命官司裡,自己作爲正使照看不周,上章自劾。

奏章送出去,徐平便就帶人留在了汜水縣西邊的山裡,反正帶的是橋道廂軍,野外帳篷之類一應俱全,在山裡安營紮寨也沒有什麼。

他不回汜水縣城裡,是不想在這個時候跟王沿碰面。這種爛事,他纔不想牽扯進去,非要等到地方上把案子審理得差不多了纔回去。那個時候木已成舟,王沿該怎麼處分都了定論,不用擔心他來纏自己。

王沿在河北路多年,好不容易等到任滿的時候,因爲偶然的官司顯露出來他治水的功績才鹹魚翻身,上任戶部副使屁股還沒坐熱又因爲偶然的官司惹上麻煩,只怕現在任何一根救命的稻草都會緊緊抓在手裡。就是以前與徐平有矛盾,與前程比起來臉面算什麼,搞不好就會過來糾纏徐平。

兩天過去,各方的奏章都已經進了京城,因爲兩隻雞惹人命官司上身,成了官場上的笑話。京城裡的官員見面,都會拿這件事情打趣,相互告誡吃什麼都不要亂吃雞。

政事堂裡,王曾把手裡的奏章放下,滿臉怒氣地道:“這個王沿,朝廷正要對他大用,怎麼就惹出這種事情來!大臣下到地方,不深自戒懼,連嘴都管不住,還能夠做什麼大事!荒唐!”

蔡齊嘆了口氣:“前些日子他還剛剛上過奏章,說徐平在地方行爲不檢,插手地方事務。這下好了,他不管地方事務,卻惹人命官司到身上來。”

宋綬看了看呂夷簡,見他坐在一邊閉目不語,便也閉嘴不言。

章得象在政事堂裡一向存在感不高,大多又是附和呂夷簡,這個時候更加不說話。

王曾想了一會,問呂夷簡:“呂相公,此事該如何處置?”

呂夷簡睜開眼睛,淡淡地道:“人命官司,不可輕忽,自當按國法處置。我們只要安心坐等地方上審理結束,看看情形如何再說吧。”

王曾道:“這案子簡單明白,如何審理也不用去管它,但是王沿牽連進去,不能沒有個說法。如今徐平和汜水知縣上章自劾,總要給個答覆。”

“這事情跟他們兩人沒有關係,哪個能夠想到王沿多年爲官的人,能夠捅出這種簍子?只要好言撫慰就是了,不要讓他們放在心上。”

王曾聽了,再看呂夷簡的樣子,心裡就有了不好的感覺,沉聲道:“呂相公,先前王沿上章說引洛入汴絕不可行,水量不足,勞民傷財完全無濟於事。而且又說徐平剛愎自用,聽不進他的話,一心要把水渠修起來作爲自己的政績。我們已經商量過多次,認爲王沿所說爲是。徐平太過年輕,銳意進取是好事,但不顧民情,一心想做大事也非國家之福。如今聖上親政不久,雄心廣大,一心要做出幾件大事來,我們做臣子的,不能一味附和,不然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天下動盪。所以這件事情,無論如何不能在這一兩年動工,哪怕真地可行,也要再等一等。”

呂夷簡還是沒有什麼表情,只是淡淡地道:“王相公說的也有道理。”

“本來有王沿的奏章,回來不管徐平說什麼,這事情也就壓下去了。但現在出了這件案子,王沿的話就要打折扣,政事堂該如何面對引洛入汴這件事?”

“王相公,現在我們在這裡憑空說什麼都作不得數,還是等徐平和王沿回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再下定論如何?”

王曾見呂夷簡一直一幅死人臉的表情,心中愈發覺得不安,先前商量好的事,他不會變卦吧?以呂夷簡的操守,這可真說不好。

現在王沿如何王曾也不關心了,他所擔心的由此讓徐平佔了上風,真地就要開工修渠。自趙禎親政以來,宰執除了呂夷簡全部換過,政事也大規模更張,尤其是徐平管下的那部分三司,着實做出了幾件大事。

自太宗後期,特別是到了真宗朝,天下就以修養生息爲主。前宰相呂端曾有一句名言:“利不百,不變法。”正是說明了當時朝野上下的想法。

哪怕徐平做的事情全部都是對朝廷有利的,王曾也還是隱隱地擔心,他不反對變革,但反對劇烈的變革。三司現在做的事情,如果再加上一件引洛入汴的工程,對天下的影響就太大了。趙禎與徐平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如果真讓他們一件一件大事做下去,再事事成功的話,這車到了後面可能就剎不住了。

爲政最重要是平穩,執政者更是不能無端生事,這是前幾任宰相一直堅持的,把王曾提拔起來的王旦便是榜樣。丁謂當政,慫恿真宗皇帝東封西祀,給天下惹出了多少大亂子?還是不全靠着王旦老成,把那段時期渡了過去。

王曾入政事堂,一是看不順眼呂夷簡大權獨攬,而且私心過重。雖然兩人曾經關係親密無間,都是王旦一手提拔起來應對丁謂的人才,但現在卻經常爭吵。再一個就是怕趙禎年輕氣盛,爲了擺脫天聖年間劉太后當政的影響,朝政改變過於劇烈。

這次好不容易與呂夷簡達成一致,把徐平的勢頭暫時壓下去,可不能因爲這樣一件偶然的事情出現反覆。而現在看呂夷簡的態度,事情真是不好說了。

王曾想不明白,呂夷簡怎麼態度就忽然變了呢?

然而在呂夷簡看來,這道理簡單明白,理所當然。官場上是因人成事,前邊他站在王沿一邊,是因爲王沿最近突然冒出來,勢頭正盛,可以借勢打壓徐平。

徐平在三司藉助寇瑊大權獨攬,呂夷簡哪怕把自己的長子呂公綽派過去主管三司開拆司,還是無法動搖徐平的地位,已經讓他不滿。最近三司的場務和鋪子經營得紅紅火火,入錢無數,朝中權貴卻不能染指,不但是呂夷簡自己,很多有錢有勢的人都巴不得立即把徐平趕走,呂夷簡當然要借王沿來做事。

但現在王沿自己陷入了麻煩當中,先前的那股勢頭已經沒有了。按照以前徐平做事的習慣,王沿說的那些沒半點用處,再加上趙禎支持徐平,呂夷簡腦抽了纔會繼續支持王沿。至於朝政要穩定,呂夷簡看得可沒有王曾眼裡那麼重。

第5章 歲除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221章 細腰城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5章 家的味道第27章 小隱君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11章 遇仙樓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53章 甘谷歸附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2章 私下商量第40章 軍令之外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95章 西瓜種子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15章 開戰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64章 一拍兩散第80章 小人難纏第47章 帶毒的餌第31章 牛官司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37章 閒散日子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34章 同年歡宴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74章 春光第9章 準備抓人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章 準備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36章 孟州通判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49章 事發第9章 科舉冤家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209章 送禮第14章 治術(五)第289章 唐龍鎮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1章 回莊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0章 匪訊(下)第316章 大火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3章 洞房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67章 情報第35章 申峒第49章 天津曉月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90章 各讓一步第46章 意料之外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
第5章 歲除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221章 細腰城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5章 家的味道第27章 小隱君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11章 遇仙樓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53章 甘谷歸附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2章 私下商量第40章 軍令之外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95章 西瓜種子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15章 開戰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64章 一拍兩散第80章 小人難纏第47章 帶毒的餌第31章 牛官司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37章 閒散日子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34章 同年歡宴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74章 春光第9章 準備抓人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章 準備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36章 孟州通判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49章 事發第9章 科舉冤家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209章 送禮第14章 治術(五)第289章 唐龍鎮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1章 回莊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0章 匪訊(下)第316章 大火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3章 洞房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67章 情報第35章 申峒第49章 天津曉月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90章 各讓一步第46章 意料之外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