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召集百官】

此處白天很少有酆都縣百姓敢出沒,晚上就更加沒有人了!地方駐軍與官府也都不敢輕易進入酆都縣鬼城地帶,可以說正是因爲如此才讓這座縣城變爲一個天然屏障。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此縣自瘟疫爆發以來竟然從未死過一人?但是每次一到晚上卻總能時常聽見有人哭泣的聲音?偶爾還能見到身穿白色深衣的小孩在河邊玩耍,只不過看到這類東西的人,不是老年癡呆,就是生老病死之人,故此關於酆都縣鬼城之事至今都沒人能夠解釋得清!

所以當大西軍隊乘船經過之時,船隻居然奇蹟般的被擱淺了?而且還是在深水區域,這對於根據經驗豐富的老船伕來說是根本不存在的事。

然而卻已經發生了!可以說是來得毫無徵兆,由於前隊的賊寇軍隊船隻動彈不得,隨之而來的就是後面行進中的船隻也逐一被擱淺。

儘管划船掌舵的士兵以及搖旗官不停的在指揮,但似乎依舊沒有任何的作用。

漸漸地江面上起了大霧開始籠罩在船隻四周,霧霾升起之時還颳起了微風吹拂着。

不一會兒左邊船隻的大西士兵們就被嚇得大聲尖叫了一下道“啊!有、有鬼!”

負責掌舵的士兵扭頭看了看江面,果然看到有一個在霧裡隱隱約約倒影着的白衣人披着頭髮,時不時還傳來一陣哭泣聲?

看着此情此景的大西士兵們大多數都被嚇倒在地,膽小的甚至還跑進了船艙裡面躲着,只剩下膽大的大西士兵站在船隻上面觀望着。

被驚動的大西前軍都督:王定國,走出船艙看了一眼撇嘴笑道“只不過是區區海市蜃樓罷了!不必如此大驚小怪的,來人吶!弓箭手準備放!”

話音剛落船隊上一排弓箭隊迅速拉開弓放箭過去,箭鏃朝江面上密集地插在樹上以及岸邊,有些箭鏃更是直接從白衣人身上穿透過去的。

這一幕更讓大西士兵驚恐萬狀!因爲經過射擊之後哭聲卻越來越近了?使得一些迷信酆都縣鬼城的士兵,開始小聲嘀咕道“我、我聽說此、此處乃是鬼城經常鬧鬼?要不咱們還是繞道而行把?”

議論的士兵還被大西前軍都督聽見,他爲了穩定軍心就想證明此處沒有惡靈,怎奈天色漸晚在不解決船隻問題,又讓士兵們一直處於恐慌狀態,恐怕惹得軍心渙散?故此他打算跑去船艙內向大西王彙報軍情。

就在這時他又看到了不可思議的驚人一幕?

只見對岸的江面上有一羣給戴着鳳翅盔,身披重甲手持長戟、腰間佩戴(環首直刀)的骷顱頭士兵,從大西軍船隊的側面緩緩走過去。

再加上江面漂浮着的霧氣看着格外嚇人,不禁讓大西前軍都督目瞪口呆地驚訝住!他捂住嘴巴心裡默唸道“想不到這酆都縣,還是傳說中的鬼城之地啊!”

想到這他不由得顫抖的提起手下令道“快,全軍往後撤!右滿舵準備掉頭。”

與此同時四川承宣佈政司重慶府駐地明軍們也連夜加急傳信把賊寇西征的消息,上報給了明重慶知府:王行檢,並由明重慶知府把賊寇逼近重慶府的消息寫成文書,讓傳令兵火速派往傳遞到成都府去。

酉時末從北直隸順天府通州左衛緩緩騎馬退入京畿地區的大順軍隊,由順軍親衛軍扛旗士兵在前面慢步小跑着,駐守內城東直門的順軍士兵們見到城外有扛着順字旗的士兵朝這邊跑來,也不敢多加阻攔而是直接下令開城門通行。

很快前隊御駕的大順帝由此進入了內城,留諸營軍隊停留分批駐守在京畿四周,只帶親衛軍繼續往皇城承天門走去,徒步行走中大順丞相當即向大順帝提出一件非常嚴謹的事?

提道“陛下,我軍主力雖敗但實力猶存,中原地區依然在我軍掌控之中,只不過南方地區的前明軍隊礙於面子故此保持中立狀態,倘若陛下選擇即刻登基成爲中原之主,那麼南方乃至東虜建奴都會是您爲新的朝代建立者,而他們自然也會意識到區區蠻夷要想窺我中原,幾乎不可能的事!陛下覺得如何?”

聽了大順丞相的這一番話之後,大順帝喜不甚收連忙拍拍他的肩膀稱讚道“好,真是太好了!朕也覺得是時候給中原立個主了。”

但是大順帝又考慮到東虜追兵以及關寧鐵騎隨時可以攻打京畿,而且一路下來除了薊州鎮有少量兵力駐守外,京畿地區的兵馬多數都是從一片石大戰撤下來的,有些京畿守軍(明降軍)還是受了疫情的患者,真正抵擋起來恐怕守不了京畿?

故此他決定今晚馬上就登基,但是如此短暫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忙任何準備,太常寺與順天府基本上剛接到消息就表現出非常緊張的氣息!

好在大順帝也算通情達理他知道京畿是不能久待了,就命令大順丞相:金牛星,代替自己去行〈郊天禮〉而他本人則由尚衣監臨時修改先帝(崇禎)生前的冕服換上。

不過並不是選擇在皇極殿登基,因爲這裡曾遭受過順軍士兵們入宮時的打擊,故此大順帝纔會選擇在另一個地方武英殿登基稱帝。

雖說形式上有些倉促但是該有的還是得有的,聖旨下達到了內廷與外朝各處的京畿官員,乃至前明皇親國戚包括被囚禁的明皇太子宋親王和諸王們。

過了半柱香之後身在原前明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田弘遇,田府現任大順汝侯府內的明坤興公主:朱媺娖,拖着短袖的半臂在府宅裡走着,她無意中發現家丁們似乎在爲什麼事情忙碌起來?

有點好奇的明坤興公主忍不住用右手手臂拉住一個家丁,詢問道“不知這位小哥,這府中發現什麼事了嗎?爲何大家都在忙着?”

被詢問的小哥看了她一眼,眼睛飄忽迷離回答道“哦,今晚陛下要登基,我等正在替汝侯大人準備呢!”

但是明坤興公主卻看到的不是這樣,她看到有丫鬟端着帶血的木盆以及不少入府的軍醫郎中都往汝侯府寢室而去。

這讓明坤興公主猜想定是出來大事?畢竟大順帝出征山海衛在朝中可是盡人皆知的,現在那麼匆忙趕回來居然還要晚上登基必有蹊蹺?再則汝侯府內並無女子孕產,卻有軍醫郎中入內!想必定是大敗而歸?

就在這時被關在院子內的江南秦淮八豔之一,明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的義女,明寧遠衛總兵: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也被丫鬟們打扮的花枝招展,穿金戴銀披着交領大袖衫配着鳳尾裙,被攙扶着一步步走了出來。

由於陳圓圓天生麗質又長得十分漂亮,故此惹得不少家丁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她,就連明坤興公主都忍不住稱讚道“想不到這世間居然還有長得如此美貌的女子,實在令本公主大開眼界啊!”

她笑着跑過去邊跑邊喊道“仙女姐姐、仙女姐姐!”

卻不料被丫鬟給攔住不讓她靠近,惱火的她當場大罵道“放肆!你們知道本公主是誰嗎?居然敢阻攔?”

一旁反應過來的陳圓圓開口道“你是公主?不知可是二公主殿下?”

笑容燦爛的明坤興公主點點頭,追問道“敢問仙女姐姐是何人?爲何長得如此美麗動人,讓娖兒好生羨慕哦!”

搖搖頭慚愧移開視線的陳圓圓,唉聲嘆氣道“民婦是大明前軍都督府田左都督大人的義女,本與鎮守關外的寧遠衛總兵乃是妻妾關係,卻不想自汝侯大人入宮以來,民婦就被截來此地了!”

話音剛落公主殿下覺得有些惋惜,而丫鬟們則勸說道“夫人快些走吧!不然待會汝侯大人就要拿我們問話了!”

通情達理的陳圓圓只好向公主殿下辭行繼續走向汝侯府寢室,在燈籠光線照應下的明坤興公主望着她離去的背影哀嘆不已!

紫禁城武樓上面前明投降的旗手衛依舊按照往日規矩,擊鼓三聲報時,但這次卻加了一句話道“戌時三刻,降婁!唯百官之進宮門大開。”

這邊東宮境內一隊身穿罩甲頭盔上插着紅色羽毛的順軍士兵正在巡邏,而不遠處的宮殿內卻傳來(咣噹)一聲東西被砸爛的聲音?

一名男子在裡面大吼大叫道“大膽!他一個反賊居然讓孤去朝拜啊?不是說好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嗎?是不是打不過吳三桂了?就想着趁早撈好的跑路啊?”

下人們也不敢多嘴只是低着頭催促宋親王殿下更衣,性格剛烈的他卻說什麼也不肯就範,迫不得已之下守住皇太子宋親王殿下安全的大順驃騎都尉:閆童,輕輕拔出腰刀威脅道“宋親王殿下,別忘了你現在可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子了!陛下賞賜看得起你才封你爲宋親王,你別不識好歹!再說了你現在本來就是階下囚,不殺你已經是高擡貴手了!”

聽了這句陪受打擊的話之後,明皇太子宋親王緊握拳頭,咬牙切齒的忍下這口氣答應更衣,但是行不行禮還得看他的心情。

然而他的三個弟弟與被俘藩王們已經換好了紅色冠服系列之「通天冠服」在明皇太子宋親王的帶領下,衆人被順軍士兵們帶到了外朝武英殿候着。

一起到來的還有僥倖存活下來的前明投降官員以及大多數之前投降大順的前明官員和順軍武將們,其中前明欽天監監正:湯若望、前明兵科左給事中:龔鼎孳等人也出現在武英殿外。

百官們相互低頭議論紛紛不知,這李賊晚上召集大家前來所爲何事?有些前明大臣們私下裡議論道“會不會是順軍兵敗了?急忙召集我等要商議如何防守京畿要道的?”

另一位大臣則討論道“非也非也!很有可能是消滅了,寧遠衛總兵才星夜班師回朝的?”

就在衆人議論紛紛之時,擂鼓聲音再次響起,伴隨着還有〈長號喇叭〉聲,在聲音響起之時大殿外文武百官身後,走過來一排順軍親衛軍與模仿大明組建的錦衣衛儀仗隊,和部分拿着〈宮扇〉的宮女們,跟在換上黑紅色華麗天子冕服十二章的大順帝身後。

第一百四十六章【會師大同】第一百五十一章【一落千丈】第一百八十四章【民心消散】第一百七十章【廣寧之敗】第二百二十三章【廣武對峙】第九十八章【巧遇高僧】第一百六十八章【哀鴻遍地】第四十章【迎戰順軍】第八十三章【俟河之清】第一百三十九章【無計可施】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一百七十四章【四方匯聚】第一百二十一章【壁壘森嚴】第一百五十九章【奉旨北上】第四十七章【朝廷援軍】第二百零九章【澶淵之盟】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七十九章【邊關勝況】第二十七章【血灑疆場】第九十八章【巧遇高僧】第一百二十八章【毛舉細故】第二百六十章【擊退北虜】第二百七十七章【歐陸戰爭】第二百八十五章【陷害忠良】第一百二十二章【稷山之勝】第一百四十二章【誓師出征】第六十八章【大雨綿綿】第一百五十七章【移宮案件】第五十八章【調查往事】第七十七章【震懾北蠻】第二十七章【血灑疆場】第二百七十七章【歐陸戰爭】第一百零五章【面縛歸命】第一百四十一章【調兵遣將】第八十六章【復仇之路】第二百四十七章【出征韃靼】第一百三十九章【無計可施】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一百七十六章【追剿叛逆】第二百三十一章【川軍兵團】第六十六章【混入唐縣】第一百九十章【趨之若鶩】第十章【檢閱兵馬】第一百五十五章【帝星隕落】第二百七十一章【刀下留人】第二百六十八章【宴請縣主】第一百一十五章【南遷之意】第一百二十二章【稷山之勝】第一百三十六章【爭風吃醋】第五十六章【軍中病情】第二百八十九章【君主華夷】第一百零七章【襲擊平壤】第八十二章【帝師陰影】第三十八章【闖王自成】第六十三章【拔營東撤】第一百一十章【窮追猛打】第一百四十三章【迎戰邊軍】第四十二章【衆失之的】第一百七十一章【帝師出山】第十三章【流寇來歷】第一百三十三章【高超畫技】第二百一十章【調虎離山】第二百四十四章【燕王靖難】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六十五章【束戈卷甲】第一百三十九章【一敗塗地】第九十九章【關白陰謀】第一百七十四章【四方匯聚】第一百五十章【北關絕縷】第七十八章【綠林大盜】第一百三十七章【南征計策】第八章【應徵入伍】第一百八十六章【進駐山海】第二百五十三章【少年天子】第一百五十一章【南下應天】第七十四章【成化黎庭】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二百七十一章【刀下留人】第二百九十一章【姜氏叛順】第一百六十一章【渾河血戰】第二百一十六章【反叛大順】第一百五十八章【聯絡蒙古】第九十四章【西南爭端】第七十四章【督師陣亡】第二百二十七章【屈打成招】第一百三十章【將伯之助】第二百九十章【勸說三桂】第二百一十二章【鏢局滅門】第二百四十六章【永樂大帝】第一百三十八章【攻其不備】第七十章【損兵折將】第一百九十二章【汗位爭奪】第七十七章【震懾北蠻】第十三章【流寇來歷】第二百八十六章【商議遷都】第一百四十九章【引狼入室】第六十二章【順治登基】第一百七十六章【斬殺叛將】第一百六十三章【救兵前來】第二百零五章【強搶民女】
第一百四十六章【會師大同】第一百五十一章【一落千丈】第一百八十四章【民心消散】第一百七十章【廣寧之敗】第二百二十三章【廣武對峙】第九十八章【巧遇高僧】第一百六十八章【哀鴻遍地】第四十章【迎戰順軍】第八十三章【俟河之清】第一百三十九章【無計可施】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一百七十四章【四方匯聚】第一百二十一章【壁壘森嚴】第一百五十九章【奉旨北上】第四十七章【朝廷援軍】第二百零九章【澶淵之盟】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七十九章【邊關勝況】第二十七章【血灑疆場】第九十八章【巧遇高僧】第一百二十八章【毛舉細故】第二百六十章【擊退北虜】第二百七十七章【歐陸戰爭】第二百八十五章【陷害忠良】第一百二十二章【稷山之勝】第一百四十二章【誓師出征】第六十八章【大雨綿綿】第一百五十七章【移宮案件】第五十八章【調查往事】第七十七章【震懾北蠻】第二十七章【血灑疆場】第二百七十七章【歐陸戰爭】第一百零五章【面縛歸命】第一百四十一章【調兵遣將】第八十六章【復仇之路】第二百四十七章【出征韃靼】第一百三十九章【無計可施】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一百七十六章【追剿叛逆】第二百三十一章【川軍兵團】第六十六章【混入唐縣】第一百九十章【趨之若鶩】第十章【檢閱兵馬】第一百五十五章【帝星隕落】第二百七十一章【刀下留人】第二百六十八章【宴請縣主】第一百一十五章【南遷之意】第一百二十二章【稷山之勝】第一百三十六章【爭風吃醋】第五十六章【軍中病情】第二百八十九章【君主華夷】第一百零七章【襲擊平壤】第八十二章【帝師陰影】第三十八章【闖王自成】第六十三章【拔營東撤】第一百一十章【窮追猛打】第一百四十三章【迎戰邊軍】第四十二章【衆失之的】第一百七十一章【帝師出山】第十三章【流寇來歷】第一百三十三章【高超畫技】第二百一十章【調虎離山】第二百四十四章【燕王靖難】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六十五章【束戈卷甲】第一百三十九章【一敗塗地】第九十九章【關白陰謀】第一百七十四章【四方匯聚】第一百五十章【北關絕縷】第七十八章【綠林大盜】第一百三十七章【南征計策】第八章【應徵入伍】第一百八十六章【進駐山海】第二百五十三章【少年天子】第一百五十一章【南下應天】第七十四章【成化黎庭】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二百七十一章【刀下留人】第二百九十一章【姜氏叛順】第一百六十一章【渾河血戰】第二百一十六章【反叛大順】第一百五十八章【聯絡蒙古】第九十四章【西南爭端】第七十四章【督師陣亡】第二百二十七章【屈打成招】第一百三十章【將伯之助】第二百九十章【勸說三桂】第二百一十二章【鏢局滅門】第二百四十六章【永樂大帝】第一百三十八章【攻其不備】第七十章【損兵折將】第一百九十二章【汗位爭奪】第七十七章【震懾北蠻】第十三章【流寇來歷】第二百八十六章【商議遷都】第一百四十九章【引狼入室】第六十二章【順治登基】第一百七十六章【斬殺叛將】第一百六十三章【救兵前來】第二百零五章【強搶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