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督師陣亡】

酉時末吳俊振帶着吳又可與趙川逃出潼關衛來到一片蘆葦地裡,四人在商量該逃往何處去?吳又可首先說道“老夫本就是一介草民,以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爲生,到哪裡都無所謂只要能救人就行!”而馬維覺得此處最近之地應該就屬潼關備禦千戶所了,就提議去潼關備禦千戶所暫避風頭順便打聽一下孫督師的情況?

於是吳俊振拿出火摺子點燃火把高舉着趁着天黑趕路,大約走了一炷香的時間纔來到潼關備禦千戶所城下,看到城上的明軍士兵們讓馬維激動萬分,他連忙揮手喊道“喂,我們是潼關衛的軍官城上的弟兄們快開城門。”

但因爲天黑火把照明度有限,故此守軍不敢輕易開城而是反問道“你們乃是何人?爲何來此?”吳俊振上前答道“我乃潼關衛千總,是孫督師的部下敢問弟兄們孫督師可在千戶所內?”

雖然聽到是孫督師的手下但明潼關千戶:袁欣龍,依舊擔心有詐依舊不肯開城門並讓他們拿出證據來,無奈之下吳俊振想起了隨身攜帶的令牌他高舉着喊道“有潼關衛千總的令牌在此你若不信,大可派人下來查看。”

思量再三明潼關千戶才讓明潼關百總:席蔭,帶一隊人馬出城去查看,靠近三人時明軍首先搜身看看有沒有帶利器?確認沒有攜帶任何利器才檢查令牌,只見背面刻着一隻金黃色的(朱雀)眼睛上面有顆紅磚石眼睛,明潼關百總確認是衛所軍令牌之後纔對三人說道“千總大人,不好意思剛纔末將錯把您當成是流寇奸細了!督師大人就在千戶所內休息,也就比您早來了一盞茶的時間。”

隨後就帶領吳俊振進去城中拜見孫督師,見到逃出來的將領們死傷過半,吳俊振很是傷心他還把上司明潼關衛總兵臨陣脫逃的事上報給督師大人聽,這讓孫督師感覺有些樹倒猢猻散的意思?入夜之後明軍們不敢掉以輕心,爲了防止流寇來襲孫督師特意佈置了輪流值班的崗哨,就這樣忐忑不安的過了一個晚上。

次日10月初3日辰時守城明軍們正在吃着早膳,城內的吳俊振也起牀準備出去探查敵情,便見到士兵送來了三個饅頭給他享用,洗漱過後三人就伸手拿起饅頭來吃,邊吃馬維邊問道“吳兄,你說接下來督師大人準備如何反擊流寇啊?”卻沒想到突然間城外就傳來了一陣炮火聲,接着營中士兵便驚訝的喊道“有流寇來襲營了,大家快去迎敵啊!”聽到這喊叫聲的吳俊振連忙嚥下饅頭拿起營中的雙眼銃跑向城門口,馬維也隨手拿了一杆(鐵鞭銃)跟着吳俊振前去迎敵。

此刻身後的吳又可與趙川見到上空打過來一顆炮彈,他急忙喊道“小心!”但話音未落炮彈就爆炸開來,把吳俊振與馬維兩人都給震暈在地上!硝煙過後吳又可快速跑上去摸了一下脈搏發現還有氣,便看了看四周找來一輛推車與趙川一起擡兩人上去拉着往後城逃出。

這時城外的闖軍平東將軍:孫可望,對順軍左制將軍:劉芳亮,說道“孫傳庭這可是被咱們逼得窮途末路了!這次就交給你了抓到他獻給大王,呵呵呵。”很快順軍就攻破了城門衝殺進來,許多明軍還沒拔刀就被斬殺,明固原衛總兵、明榆林衛總兵當即逃往城外,只有明陝西總兵與明臨洮總兵、明秦州衛總兵等將領拔刀與敵砍殺。

正當雙方在巷戰之時孫督師高舉鳥銃射擊着流寇,混亂中騎馬的順軍都督揮舞着大刀砍死了六個明軍時,偶然間看到有身穿魚鱗甲頭戴鉢盂插着紅色羽毛之人背上還披着錦黃袍,當時就讓順軍都督懷疑此人定是孫傳庭?他毫不猶豫地衝了過去斬殺擋在前面的明軍,並朝孫督師面前砍了一刀破了他的盔甲,旁邊的順軍弓箭手趁機射箭過來,(嗖、嗖、嗖)的瞬間就把孫督師給射成了馬蜂窩!只見孫督師的胸前插了十四支利箭,鮮血不停地從口中流了出來。

儘管如此孫督師依舊是強忍着疼痛揮刀砍死兩個流寇士兵,又被周圍的順軍從後面踢了幾腳,導致失去平衡緩緩跪在地上,手還緊握住佩刀擡着頭看向天空吶喊一聲“蒼天負我!”之後就被順軍用長矛刺倒在血泊中時年51歲,壯哉一代督師爲國捐軀雖死猶榮!

身邊抗擊流寇的明潼關千戶與明潼關衛監軍副使也在抗擊中戰死,至此潼關衛與潼關備禦千戶所相繼被順軍佔領西安府岌岌可危。

戰後新順王下令士兵清理戰場時,在死人堆裡發現了中箭戰死的孫督師,當場就讓順軍權將軍與順軍都督大笑不已,兩人異口同聲說道“孫傳庭想不到你也有今日啊?死在咱們手上也算是你的造化了,呵呵呵!”但是旁邊的新順王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在想;孫傳庭現在死在孤的手裡,想必整個陝西承宣佈政司都勢必要與孤爲敵了,下一步若不先發制人儘早發兵攻打西安府,那麼恐怕就要遭到明軍們的反撲了?

此刻順軍左輔急忙走出來說道“大王,如今孫傳庭陣亡各路明將逃的逃、死的死、傷的傷,但總得來說對我軍還是有威脅力的,所以下官建議大王您還是要盡地主之誼把孫督師給厚葬了,這樣可以緩解一下陝西明軍反撲的機率,二來也讓百姓哀悼一下也好收攬民心,大王您覺得如何?”

新順王聽後連忙拍手稱讚,並讓順軍左輔負責下葬事務其餘順軍將領則與新順王入營討論軍情,孫督師戰死的消息很快也就傳開來,逃出去的明軍將領們得知督師大人殉國的消息紛紛嚎啕大哭!一些曾經在孫督師手下被提拔上來的將領們,也都爲他立了個衣冠冢作爲紀念,將領們本想上報軍情的但礙於自己是逃兵的身份害怕朝廷會降罪?畢竟陛下生性多疑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引來殺身之禍,故此衆將選擇瞞而不報。

另一邊的吳又可與趙川拉着推車在城外三百步的灌木叢中停下腳步,累得氣喘吁吁連忙放開推車坐下來休息,緩過神來的吳又可纔拿出來藥箱替兩人醫治一下皮外傷,趙川則在一旁爲其指點,隨後在推喊着叫醒他們倆,吳俊振首先睜開眼慢慢坐起來搖搖頭感覺有些疼痛,便伸出手摸住頭部卻發現自己在野外了?在看看身邊的吳又可歡笑着說“千總大人,終於醒了感覺怎麼樣?”

吳俊振回答道“本將沒事!對了我怎麼會在這?我記得昏迷前是千戶所城內的?”這時馬維被嚇醒他大叫一聲“吳兄小心炮火!”驚醒之後的他滿頭大汗也追問道“兩位大夫我們怎麼會在這裡?戰況怎麼樣了?孫督師他們呢?”見到兩人如此急切的詢問,不免讓吳又可與趙川很是無奈!他倆轉過身默默地搖搖頭揮手說“你們還是不要問的好!”

見兩位大夫不肯說實話吳俊振就猜想八成是遭遇到不測了?而馬維也立即想到歷史上孫督師陣亡的時間正好就是今日?頓時兩人覺得有些難過不由得低下頭沉默起來,一想到孫督師之前提拔自己爲軍官,以及一起抗擊流寇的事情這樁樁件件彷彿歷歷在目,可如今督師大人卻慘遭不測!

沉默了大約有一陣子後馬維提起精神擦乾眼淚,拍着吳俊振的肩膀說道“吳兄,眼下督師大人既然已經遇難,那咱們也得把消息傳遞出去啊?再說了我軍在陝西承宣佈政司還有兵力,咱們可以去上報巡撫大人,讓他調兵去鎮壓流寇替孫督師報仇雪恨。”

這話讓吳俊振覺得有理,他就想到了去西安府畢竟上次與明西安知府有過一面之緣,求他給巡撫大人通報在合適不過了,兩人一合計就打算立刻動身前往,但是考慮到吳大夫與趙大夫的去處兩人猶豫了一下,詢問道“兩位大夫,你們今後打算去哪裡?”滿臉滄桑的吳又可思考了一下說道“老夫已經習慣了居無定所的日子,如今只有跟隨恩師一起遊蕩四方用餘生的時間來救濟更多百姓!”

見兩位大夫有了去處吳俊振與馬維就行禮拜別,卻被吳又可給拉住手說“慢着!千總大人上次你與老夫治療疫情之時,看你與治病有緣也罷!這本「瘟疫論」大人就拿着吧!也許以後行軍打仗時遇到疫情可能會用得着?上面有老夫記載治療疫情的畢生所學。”

看着眼前的醫書吳俊振雙手有些顫抖,他不敢輕易接書就推辭道“吳大夫這是您的醫書,我怎麼能要呢?萬萬使不得啊!”但吳又可卻大義凜然的說道“老夫都以花甲之年了時日不多,想必很難在看見醫書有傳承下去的那一天了!看你有緣就當是老夫收千總大人爲徒吧!”聽完這話的吳俊振瞬間感覺吳大夫很偉大,盡顯出一個大夫想把醫術傳揚下去的精神,再加上馬維也從旁勸說才讓吳俊振答應收下醫書,並下跪對吳又可行師徒的三拜六叩之禮。

第二章【明軍襲營】第二百四十三章【洪武盛世】第一百六十一章【山東兵變】第一百一十四章【九部聯軍】第八十一章【黃門駙馬】第一百零二章【壬辰倭亂】第一百七十一章【帝師出山】第二百五十二章【雜譚逸事】第二百一十九章【逼近龍門】第二百七十一章【刀下留人】第一百章【放煙幕彈】第七十二章【奸商罪證】第一百三十八章【反明七恨】第二十五章【進軍中都】第八十二章【帝師陰影】第二百三十二章【西遷之舉】第一百六十二章【表達心意】第一百一十五章【南遷之意】第八十章【臨幸宮女】第六十四章【姻緣巧遇】第一百八十三章【拷打追贓】第一百三十八章【攻其不備】第一百五十八章【凡偶近器】第五十章【痛擊建奴】第一百零九章【平壤大捷】第一百八十六章【進駐山海】第二百四十四章【燕王靖難】第二百零四章【沾花惹草】第一百二十四章【露樑海戰】第一百二十六章【平播戰役】第一百四十九章【星落雲散】第一百五十九章【奉旨北上】第二百三十二章【西遷之舉】第一百九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二百四十二章【太祖征途】第十九章【合力圍剿】第一百三十九章【無計可施】第二百八十七章【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北虜南犯】第一百七十五章【反正事變】第一百零六章【援軍到達】第一百一十七章【北虜南犯】第三章【闖軍反擊】第一百六十五章【鎮江大捷】第一百六十九章【西平兵敗】第九十七章【風塵之變】第一百八十八章【崖底生還】第一百零一章【哱拜叛亂】第二百零九章【澶淵之盟】第二百六十六章【韃靼勢強】第一百二十八章【毛舉細故】第一百五十七章【移宮案件】第一百九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五十九章【濟南之危】第五十七章【營救縣主】第一百七十四章【姻婿投函】第五十九章【濟南之危】第二百八十一章【大破聯軍】第九十二章【飢腸轆轆】第一百二十八章【拯救琉球】第一百五十四章【藩王無情】第五十八章【調查往事】第一百章【放煙幕彈】第一百七十八章【宮中事務】第九十四章【紅鸞星動】第一百九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五十六章【軍中病情】第一百七十九章【怦然心動】第一百一十八章【東籲之衰】第一百四十章【寧武激戰】第一百四十二章【銜悲蓄恨】第一百六十七章【追殺文龍】第一百二十九章【雜稅嚴苛】第二百章【問心有愧】第一百零九章【參與祭祀】第五章【分封諸將】第二百八十七章【兵臨城下】第五十三章【州府危急】第七十五章【安分守己】第一百六十章【一毛不拔】第一百九十八章【坤儀公主】第一百三十六章【梃擊之案】第一百四十五章【迎戰川軍】第二百六十五章【石曹之亂】第二百三十三章【福王監國】第二百九十二章【馬斯頓役】第八章【應徵入伍】第一百五十四章【拉攏蒙古】第二百六十二章【勵精求治】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二百一十三章【紈絝子弟】第一百八十五章【敦本務實】第一百四十三章【薩爾滸戰】第一百零五章【支援朝鮮】第二百八十一章【大破聯軍】第二百一十一章【隕雹飛霜】第二百五十二章【雜譚逸事】第一百零七章【襲擊平壤】第二百八十三章【點凡成聖】第五十五章【命懸一線】
第二章【明軍襲營】第二百四十三章【洪武盛世】第一百六十一章【山東兵變】第一百一十四章【九部聯軍】第八十一章【黃門駙馬】第一百零二章【壬辰倭亂】第一百七十一章【帝師出山】第二百五十二章【雜譚逸事】第二百一十九章【逼近龍門】第二百七十一章【刀下留人】第一百章【放煙幕彈】第七十二章【奸商罪證】第一百三十八章【反明七恨】第二十五章【進軍中都】第八十二章【帝師陰影】第二百三十二章【西遷之舉】第一百六十二章【表達心意】第一百一十五章【南遷之意】第八十章【臨幸宮女】第六十四章【姻緣巧遇】第一百八十三章【拷打追贓】第一百三十八章【攻其不備】第一百五十八章【凡偶近器】第五十章【痛擊建奴】第一百零九章【平壤大捷】第一百八十六章【進駐山海】第二百四十四章【燕王靖難】第二百零四章【沾花惹草】第一百二十四章【露樑海戰】第一百二十六章【平播戰役】第一百四十九章【星落雲散】第一百五十九章【奉旨北上】第二百三十二章【西遷之舉】第一百九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二百四十二章【太祖征途】第十九章【合力圍剿】第一百三十九章【無計可施】第二百八十七章【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北虜南犯】第一百七十五章【反正事變】第一百零六章【援軍到達】第一百一十七章【北虜南犯】第三章【闖軍反擊】第一百六十五章【鎮江大捷】第一百六十九章【西平兵敗】第九十七章【風塵之變】第一百八十八章【崖底生還】第一百零一章【哱拜叛亂】第二百零九章【澶淵之盟】第二百六十六章【韃靼勢強】第一百二十八章【毛舉細故】第一百五十七章【移宮案件】第一百九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五十九章【濟南之危】第五十七章【營救縣主】第一百七十四章【姻婿投函】第五十九章【濟南之危】第二百八十一章【大破聯軍】第九十二章【飢腸轆轆】第一百二十八章【拯救琉球】第一百五十四章【藩王無情】第五十八章【調查往事】第一百章【放煙幕彈】第一百七十八章【宮中事務】第九十四章【紅鸞星動】第一百九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五十六章【軍中病情】第一百七十九章【怦然心動】第一百一十八章【東籲之衰】第一百四十章【寧武激戰】第一百四十二章【銜悲蓄恨】第一百六十七章【追殺文龍】第一百二十九章【雜稅嚴苛】第二百章【問心有愧】第一百零九章【參與祭祀】第五章【分封諸將】第二百八十七章【兵臨城下】第五十三章【州府危急】第七十五章【安分守己】第一百六十章【一毛不拔】第一百九十八章【坤儀公主】第一百三十六章【梃擊之案】第一百四十五章【迎戰川軍】第二百六十五章【石曹之亂】第二百三十三章【福王監國】第二百九十二章【馬斯頓役】第八章【應徵入伍】第一百五十四章【拉攏蒙古】第二百六十二章【勵精求治】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二百一十三章【紈絝子弟】第一百八十五章【敦本務實】第一百四十三章【薩爾滸戰】第一百零五章【支援朝鮮】第二百八十一章【大破聯軍】第二百一十一章【隕雹飛霜】第二百五十二章【雜譚逸事】第一百零七章【襲擊平壤】第二百八十三章【點凡成聖】第五十五章【命懸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