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鄒巴”,

是我們給他取的外號。誰能想到,這麼難聽又難看的名字,竟是用在一位俊俏可愛的小戰士身上!

用“俊俏可愛”來形容一名軍人,實在不太恰當。不,應該是“太不恰當”!不過,我實在想不出,除了這四個字,還有什麼形容詞更適合那個人了。如果見到他本人,相信大家一定會贊同我這樣的形容。

小時候,我家住在北京的一所機關大院裡。大院有上百戶人家,內院是辦公區,外院是工作人員及其家屬的住處。這樣的大院在北京有不少。重要的機關部門都是這種形式。大院的安全由國家派軍隊守衛。不是現在的那些城市武裝警察,而是真正的正規軍編制的軍隊。

我們院有四個大門。內外院各兩個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荷槍實彈的軍人守衛。

駐防在我們大院的部隊,是一個警衛連。

記得小時曾問過家裡大人,爲什麼我們住的大院要有軍人守衛?大人們答道,因爲我們做的工作很重要,需要保密,所以國家會派人來保衛。……這些話裡,多多少少帶點自豪的味道。這種味道也傳給了我們這些孩子們。那時,對於家長們的工作以及守衛大院的軍人叔叔們,孩子們的內心都懷着些許神秘敬重的色彩。

我家住的樓,與警衛連的駐地很近。從自家窗中望去,就能看到警衛連的飯堂和飯堂外的大平臺。這個平臺的地面,是一種淡粉加紅磚之間的顏色。不懂建材的我,只知道那裡比車道更平整光滑,且寬闊無障礙,是個非常適合孩子們奔跑玩耍的地方。

每當夏季晚飯後,這個平臺經常會聚集比平日多得多的孩子和大人,在此乘涼,聊天,玩耍。這個時候,警衛連的人很少會出現。雖然這座平臺是附屬於他們的地盤,但除非有特殊用途時,他們是不會干預我們這些“老百姓”在那裡閒聚的。

而我們這些孩子們,卻對“干預”那些身着軍服的叔叔們的生活,很感興趣!經常一幫小學生,趴在緊臨大平臺的飯堂窗口,往裡“偷窺”。而看到的,卻總是空蕩蕩的飯廳,半個人影也無。運氣好時,會偶爾發現進來拿東西或整理桌椅的戰士。這時,我們就會指指點點,互相通報,興奮半天。

其實,要想見到這些軍人,很簡單。大院的幾個門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風雨無阻,雷打不動。每時每刻都能見到那些披掛整齊,嚴肅端正地站崗的警衛連戰士們,只是,越容易得到的越不希奇。孩子們追求的,是難得一見的其它時間裡的軍人生活。

偶爾我們能在營房附近,看到戰士們在軍官帶領下的操練場景。或者是在院裡大路上行走着,準備換崗查崗的落單官兵。……本來,只是如此的話,這些軍人的身影還不足以佔據我兒時記憶的一角,卻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和警衛連的叔叔們開始有私下的接觸了。

記得當時軍隊的紀律似乎相當嚴格。很少看到當兵的在單獨閒逛。

那是一天的下午,就在那個我們常去的大平臺邊上,有位圍着白圍裙的軍人叔叔,蹲在那裡吸菸。我們幾個小學生,賊頭賊腦,裝作玩耍的樣子,慢慢靠了過去,想和人家搭話又不敢。在一旁偷瞄着,心不在焉地胡扯着什麼。

……最後,還是那個叔叔先和我們搭了話。原來,他是警衛連的炊事班長,正在帶領班裡的戰士們爲全連準備晚餐。孩子們是那樣一種動物,要麼你就永遠別搭理他們。如果你把他們當個人,他們就會纏你到死!

此時,我們一幫孩子圍住那位軍人叔叔,七嘴八舌地開始提問,

“爲什麼從沒看見過你站崗?”

回答,“炊事班的不需要站崗。”

問,“爲什麼炊事班的不用站崗?”

答,“因爲做飯買菜需要很多時間,沒空再去做別的。”

問,“那別的叔叔會不會幫你們做事?”

答,“不會。他們也有他們要做的事。”

問,“叔叔,你會包餃子嗎?我最愛吃餃子!”

答,“會。……”

問,“叔叔,你最喜歡吃餃子還是包子?”

答,……

其實,我覺得大家的問題還算不太離譜。至少在知道人家是炊事班長後,提問基本都是圍繞在吃的東西上。……

近處看這位叔叔,年紀應該比其他叔叔大一些,下巴上有着剃過須後的青青痕跡。大概是由於圍了件白圍裙,雖然他穿着軍裝,但軍人的威風被大大削減了。現在回想起來,這位炊事班長叔叔的脾氣,還真不是一般的和藹!

聊了一會兒,他便起身回飯堂裡去了。我們幾個則趴在那塊禁地的玻璃門上,往裡偷着,還沒看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就被各自的家長叫回去吃飯了。

這次事件後,不知不覺中,駐軍和當地人之間長久以來很少私人來往的慣例,被打破了!我們這些孩子與警衛連的叔叔們,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接觸。其中幾位和我們的交情還很不錯。有時會把他們外出打靶留下的子彈殼帶回來送給我們玩。

其中有位“大個子”叔叔給過我子彈殼。另一個給我子撣殼的就是炊事班長了。雖然他的裝束經常不夠威風,但他是個很和藹親切的叔叔。我也很喜歡和他聊天。

不過上面那些問題我可不承認是我問的。

記得我當面提過的問題是,

“炊事員也要去打靶嗎?”一點沒爲我看扁他而生氣,青下巴的炊事班長呵呵笑道,

“當然,軍人都得會打槍啊!”

現在的我覺得,當年的這位炊事班長,一定是結過婚有小孩了。不然,他爲什麼會對小孩子那麼有耐心?!

相處時間久了,雙方就有了些瞭解。孩子們之間的那點事,他們也都知道。有時,誰和誰鬧了彆扭,還會去找他們給評理。另一方面,我們也從他們那裡瞭解到警衛連的一些情況,比如哪個是連長,哪個是指導員,誰是新戰士,誰是快退伍的。

那位連長叔叔,看上去挺嚴厲。雖然偶爾也會和善地和我們搭幾句話。不過在對他的兵講話時,他的態度都很嚴肅!那個指導員好象從來沒搭理過我們。……

雖然和軍人叔叔們有了些“交情”,但卻不能象平常人對熟人那樣。見面就打招呼之類的事,是要看場合的。如果正好是在執勤中,或操練的時候,“大個子”們都是一臉嚴肅,個個裝作不認識我們。

有的時候,我們會來點惡作劇。比如,在他們操練的場地附近玩耍,故意叫得很大聲,“大個子!”,“炊事班長!”,“小鬍子!”……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叫的當然都是我們給取的外號。看到被我們亂叫的人,竟然會突然間亂了步伐,而被當官的訓一句。孩子們便在一旁鬨堂大笑。……當然,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下次在私人時間遇到時,會被他們訓一頓。搞不好,連子彈殼都不給了!……

這樣的情形持續到“炊事班長”和“大個子”他們紛紛退伍。我們也從小學升到中學。

中學生比小學生收斂了許多。警衛連那批和我們交情不錯的戰士退伍之後,我們和警衛連之間似乎又回到以前,陽關道和獨木橋的關係。中學生也不會象小學生那樣,給幾個子彈殼就能哄開心的。且不說男孩子們是怎麼想的,女生到了中學,十三,四,五歲的年紀,已經算是少女了。我們那時的女孩子,還是很拘謹的。警衛連的戰士們,年紀輕的,雖然象模象樣的穿着軍服,其實也不過是十八,九歲的大男孩。比初中生的我們也大不了多少。因此,女孩子們就不會象小時候一樣,肆無忌憚地纏着那些大兵們玩耍了。

不知不覺中,警衛連不僅戰士換了一批又一批,連長指導員也都換掉了。每日裡除了進出大門時,照樣從站得筆直的警衛戰士們面前經過,其它時間也不多見了。或者是見到也不怎麼去在意。因爲那裡沒有我們認識的人了。

直到——他的出現。

(二)(四)(一)(三)(三)(三)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一)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四)(三)(五)(一)(四)(二)(四)(一)(九)(一)(七)(四)(三)(一)(一)(一)(三)(三)(三)(一)(九)(七)(五)(二)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六)(六)(五)(二)(三)(六)(四)(一)(六)(五)(七)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五)(一)(二)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九)(二)(三)(四)(四)(七)(五)(一)(二)(四)(七)(五)(一)(八)(八)(九)(一)(五)(三)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九)(九)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四)(四)(九)(六)(四)(二)(一)(五)(八)(九)(四)(二)(二)(九)(五)(七)(四)(一)(二)(六)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三)(四)(一)
(二)(四)(一)(三)(三)(三)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一)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四)(三)(五)(一)(四)(二)(四)(一)(九)(一)(七)(四)(三)(一)(一)(一)(三)(三)(三)(一)(九)(七)(五)(二)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六)(六)(五)(二)(三)(六)(四)(一)(六)(五)(七)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五)(一)(二)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九)(二)(三)(四)(四)(七)(五)(一)(二)(四)(七)(五)(一)(八)(八)(九)(一)(五)(三)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九)(九)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四)(四)(九)(六)(四)(二)(一)(五)(八)(九)(四)(二)(二)(九)(五)(七)(四)(一)(二)(六)新柳堡的故事 (下部) 序(三)(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