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變通

這四個人在昨晚就已經聽說了此事,安六年紀又大,又是滿身傷痛,可是一進門就破口大罵高昌那些奸商,言語間連鄭渭都給繞進去了,鄭渭從燈下谷時代就認識了安六,不過雙方交集不多,性格大異其趣,平時除了公事之外基本上沒什麼勾連,不過他卻也知道安六的脾氣,在一邊聽着嘴角掛着淡淡的笑,完全不將安六的話放在心上。

在新加入的四個人當中,安六資格最老,烏愛農的年紀卻最大,這人是河西土著漢族,家族在河西紮根了幾百年,他在胡人眼皮底下也能維繫着一個耕讀傳家的家族,並在甘州回紇垮臺之後能夠迅速組織當地漢民復仇,將滿城四尺以上甘州回紇屠殺殆盡,從這兩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此老決不簡單。楊定國在抵達河西之後雖然和鄭萬達有過會面,但日常交好的卻是烏愛農。

老烏是等安六罵完了,才藉着這股氣勢,說道:“自古明君治國,以除害羣之馬爲要,賢臣理政,以順民安民爲尚,高昌的這些奸商逆盡軍心民心,又勢將誤國害民,原也不必跟他們客氣!”

楊定國、張毅、宋景等都點頭稱是,宋景說道:“雖說他們在此事上未犯國法,但賺錢牟利也要看情況,自古以來,荒年囤積者皆當爲國之巨蠹!其人藉着律法行惡事,是使律法揹負其惡名,讓百姓以爲律法正是保護這些奸商巨賈的,其心可誅!”

眼看新加入的三人都,局面竟是一邊倒。

奈布嘆了一口氣,說:“高昌這些奸商,可將我們生意人的名聲都敗壞掉了,我對他們也是恨得牙癢癢的啊,只不過我們做生意的,手中沒刀沒槍,遇到亂世那就像受驚的鳥羣,一邊覓食一邊倉皇四顧,只有遇到太平盛世,才能安心些,爲什麼?因爲太平盛世了,大家守法,不用擔心睡覺睡到半夜忽然有一羣人拿刀闖進來,將自己辛苦經營、多年積累的家當搶了去。現下四海紛亂,但唯有咱們天策大唐境內,建國以來從來沒發生過官府對商販用強的事情,而外敵又都被大軍拒之境外,所以大夥兒都能安心做生意,心裡對未來也有了盼頭,幾乎可以屈着手指算算自己用多少年賺多少錢就能養老,用多少年賺多少錢就能富家,因心裡相信官府不會來搶這錢,所以這錢便賺得心裡踏實。這也是這幾年遷入安隴的人家越來越多的原因啊。”

他這一番敘述十分平實,說的就是自己的看法,郭汾等都聽得有些心動,烏愛農和宋景雖然不是個商人,卻是個地主,但奈布說的情況放到他身上也是通用的,商販積錢,農家積穀,同樣都怕被官府隨意侵犯。

楊定國道:“你這話說的偏了,我們並非要侵犯良民,而是要去對付那些奸商!”

奈佈道:“我也是個良民,也是個商販,雖然生意做得大些,本質卻也一樣。高昌那邊,我也屯了一些糧食的,也都隨市價在賣,雖然量也不多,然而也跟着賺錢的,所以昨晚聽說了你要對付高昌屯積糧食的人,我也嚇了一跳。這民良不良,這商奸不奸,卻該如何斷定來?”

楊定國道:“凡是經商能爲國爲民的,便是好商人,若是禍國殃民的,便是奸商!你儘可放心,再怎麼辦也辦不到你頭上去!”

奈布眉頭卻皺得更厲害了,楊定國道:“怎麼,你不相信老夫說的話麼?”

“不敢,我信。”奈佈道:“我想我奈家對天策大唐頗有貢獻,我妹妹又嫁給了軍中大將,涼州大官又多是我的朋友,我想只要你們都還在,我就不會有事。但十年人事幾番新。今日諸位能夠保我,萬一十年之後,諸位不在這位置上了,我卻去求誰保我來?不說的太遠,就說今日之日,那些沒有我奈家這麼多關係的,又該去找誰來保護他們?國老啊,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咱們這些生意人無拳無力,最想知道的,就是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因此安隴全境律法既立,我等都十分欣喜。而如今律法明文未犯,便有人被抄家破產,今日既可犯得他們,明日便可犯得我們,這卻叫我們如何不懼怕?”

楊定國一時語塞,才曉得剛纔自己被繞進去了!他出身邊鄙,幾十年乾的事情就是種田、修城、牧馬、打仗!雖然也有過外事交涉,不過也不是主外交官(那是劉岸等乾的事情),如何說得過奈布這個舌若巧簧的大生意人?然而他心中卻確信自己堅持的立場是對的,頓足道:“你莫給我扯東扯西,總而言之現在那些奸商在做壞事!而且他們這次做的事情,不但害了國家,而且還坑了百姓!這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的事情!如果這樣的人這樣的事都姑息他們,讓惡人逞兇,讓好人乾瞪眼沒辦法,那我就真不曉得這世界上究竟還有沒有公理了!”

烏愛農點頭稱是,但這時張毅、宋景卻有些遲疑了,郭汾亦在兩可兩不可之間,隱約覺得這事雙方都有道理。

“很明顯,這是我們的律法出了漏洞。”鄭渭道:“不過當初我們與諸大將、諸大儒、諸大宗教領袖一起在元帥跟前商議法憲之時,有過一個共識,即律不責往,法不回溯!此事過後,我肯定要乾淨修補這個律法漏洞,但現在卻不能因事立法——若是開了這個頭,那今天我們可以出於好心而立法殺人,那明天我們的後繼者也就同樣可以出於惡意而立法殺人!這時律法威權根本所在,不可退讓半步!”

楊定國道:“說來說去,你就是要護着這**商!”

眼看局面陷入了僵持,張中謀忽然道:“請容下官插一言。”他的官職最低,而且年紀又輕,這次充當書記,只是半個與會者,所以要先開口請示。

郭汾微微點頭暗示他可以說話,張中謀道:“其實咱們律法之中,也不是無論什麼情況都動不得私人錢糧的。在某些情況之下,也可以強制徵調私人財產。”

原來他昨晚聽了鄭渭那句話以後,已經回去下了一番死功夫,認真研讀了天策大唐現有的律令,希望從中能夠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

鄭渭一聽,接口道:“那是有的,但必須是處於國家重大危機之中才可。如外敵遽至,城池將破,這個時候方可調用民財。”

若到了國破城危之際,就連人都要被徵調上戰場——連生命都可徵調,更別說身外之物了,比如當初高昌圍城,鄭渭也曾徵調了不少民間存糧。

張中謀繼續道:“如今我們雖然暫時沒有外敵壓境之大患,但中部的這個危機也有可能導致國家危亡,而且我認爲,這次的大危機可比一座兩座城池被圍困還更嚴重!”

楊定國喝彩道:“說的好!這本來就是從權之舉!”因讚了張中謀一句:“好小夥子!腦子夠靈活!”

鄭渭道:“徵調民財之事,必須慎之又慎,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徵調民財,能夠徵調到那個地步,律疏上解釋得非常清楚,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鼓勵民衆出錢出力,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強制民衆出錢出力,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強制地將滿城錢糧收歸公有,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徵調所有男女上陣禦敵——當初都曾經過仔細推敲,裡頭沒有一條是與當下情況相符合的。”

楊定國罵道:“你個書呆子!難道你就不能變通一下嗎?活生生的人,就得被一些死文字憋死不成!”

“在我這裡,要變通容易!”鄭渭道:“但到了後世,要想他們不變通就難了!隨意解釋律令的事情不可輕易做,因爲破了一次例之後,日後遇到子孫不肖就會引用此例胡作非爲。若是律法可以任由執政者因其需要隨意變通,那這律法就完全變成擺設了。”

郭汾問道:“鄭長史,依據律法,真的完全無法變通麼?現在我們所遇到的困難真的很大啊。正如中謀所言,此事若不能解決,其危害恐不在喪地破城之下!”

鄭渭道:“這樣的變通,勉強解釋得過去,但是太過勉強了,除非……”

郭汾問道:“除非怎麼樣?”

鄭渭道:“除非這個解釋能夠服衆!”

郭汾沉吟起來,良久,說道:“既然鄭長史這樣說,那不如將此事交糾評御史議一議吧。楊國老也說過,這事便是放到了糾評臺,糾評御史也都會贊成的——糾評御史來自民間,若他們也都贊成,我想百姓就不會有異議了。”

楊定國道:“我倒是有信心糾評御史都會贊成,不過這事一鬧開了的話,只怕那些奸商聽到了風聲,會有防範。”

鄭渭淡淡一笑,道:“這個倒不怕。若此事是光明正大地解決,那便不需要什麼秘策。不過得給我一點時間準備,需在三天之後,再公開此事。”

(未完待續)

第一四一章 東方的新變化第二十九章 嶺西異動第一四八章 我們唐軍又贏了!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九十六章 契丹王子第六十章 馬賊第一一五章 龍戰於野之三第一零七章 窮寇必殲!第四十六章 藏碑谷第二十九章 野菜湯第十二章 威動漠北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九十三章 天下無敵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一八五章 借道中原_北討契丹!第一三五章 有冤抱冤有仇報仇!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四十六章 大漠雙煙直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一七一章 吐谷渾第三十章 疲敵奔命之二第二零三章 戰後外交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五第四章 食敵而肥大遼立國之二第七章 龍驤營 第二更 求票!第六十九章 連夜攻城第一一五章 大同第一零九章 大昭寺之二第一百章 冥河易帥第一二零章 涼州蕃第三二二章 陷第一五二章 寒冬僵持第二五五章 遼國上京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七十六章 議和使者之二大遼立國之二第一章 烏護第一美女第五十二章 唐言學習班第一二二章 論憲堂第三一零章 大輪臺第六十九章 換將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二十九章 疲敵奔命之一第六十五章 柴榮?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九章 腥風第五十三章 銀梨花開第三十五章 溯姓第二八九章 鄴都易幟第一二六章 火燒浮屠城之一第一三九章 漢家有衆三十萬,天下何處去不得!第九十八章 張邁再升官?第五十七章 竹槓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五十章 真正的大唐人物!第七十五章 棄否第二十六章 冤獄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七十三章 族不爲己 天誅地滅第一零一章 陌刀雷霆汗血風第十四章 天大地大老婆最大!第二十二章 大都護軍帳會議—中斷!第十二章 威動漠北第十九章 特使後人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二零零章 染血的高地之一第二十一章 論茶第一四二章 疏勒戰局規劃第四十七章 英雄美人第七十九章 將不厭詐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二九三章 遍地都是範延光第一八零章 戰爭的理由第一四四章 會戰投筆崗 之一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十六章 鐵門關之會第九十二章 飛師圍敦煌第一八七章 九路大軍第四十五章 嬌客第三十三章 兵逼高昌第二二零章 萌古、蒙古……歷史不會重複第二八四章 因糧第二九七章 閱兵前夕第一章 烏護第一美女第八十六章 大宛王族第二七九章 白馬銀槍少年雄第九十四章 西征開始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八十四章 玉門破敵!第七十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
第一四一章 東方的新變化第二十九章 嶺西異動第一四八章 我們唐軍又贏了!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九十六章 契丹王子第六十章 馬賊第一一五章 龍戰於野之三第一零七章 窮寇必殲!第四十六章 藏碑谷第二十九章 野菜湯第十二章 威動漠北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九十三章 天下無敵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一八五章 借道中原_北討契丹!第一三五章 有冤抱冤有仇報仇!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四十六章 大漠雙煙直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一七一章 吐谷渾第三十章 疲敵奔命之二第二零三章 戰後外交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五第四章 食敵而肥大遼立國之二第七章 龍驤營 第二更 求票!第六十九章 連夜攻城第一一五章 大同第一零九章 大昭寺之二第一百章 冥河易帥第一二零章 涼州蕃第三二二章 陷第一五二章 寒冬僵持第二五五章 遼國上京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七十六章 議和使者之二大遼立國之二第一章 烏護第一美女第五十二章 唐言學習班第一二二章 論憲堂第三一零章 大輪臺第六十九章 換將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二十九章 疲敵奔命之一第六十五章 柴榮?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九章 腥風第五十三章 銀梨花開第三十五章 溯姓第二八九章 鄴都易幟第一二六章 火燒浮屠城之一第一三九章 漢家有衆三十萬,天下何處去不得!第九十八章 張邁再升官?第五十七章 竹槓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五十章 真正的大唐人物!第七十五章 棄否第二十六章 冤獄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七十三章 族不爲己 天誅地滅第一零一章 陌刀雷霆汗血風第十四章 天大地大老婆最大!第二十二章 大都護軍帳會議—中斷!第十二章 威動漠北第十九章 特使後人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二零零章 染血的高地之一第二十一章 論茶第一四二章 疏勒戰局規劃第四十七章 英雄美人第七十九章 將不厭詐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二九三章 遍地都是範延光第一八零章 戰爭的理由第一四四章 會戰投筆崗 之一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十六章 鐵門關之會第九十二章 飛師圍敦煌第一八七章 九路大軍第四十五章 嬌客第三十三章 兵逼高昌第二二零章 萌古、蒙古……歷史不會重複第二八四章 因糧第二九七章 閱兵前夕第一章 烏護第一美女第八十六章 大宛王族第二七九章 白馬銀槍少年雄第九十四章 西征開始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八十四章 玉門破敵!第七十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