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

府州。

折從遠看着黃河,心中滿懷憂慮。

不過這時他憂慮的已經不是災民,而是黃河對岸的局勢。

從漠南到河東,今年的年景本來就不好,晉北尤其麻煩——這裡除了天災之外還有**!所以本來的小歉收也變成了大荒年!

如今已經快冬天了,夏秋之際,餓着還能頂一頂,一到入寒冬,肚子裡要是沒點東西,不餓死也得凍死!

天策三年的這個冬天,對晉北來說,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過!

石敬瑭仍然在塞外哭窮,演着他那一套折從遠看了都皺眉頭的好戲,而晉北的許多百姓在某種輿論慣性的支配下,還仍然支持着他們的駙馬,覺得朝廷對駙馬太也苛刻,既要他禦敵,又不給糧草,實在是有些過分。

晉北地方上的豪強也不斷向洛陽太原哭爺爺求奶奶地求告糧草,希望朝廷看在民生維艱的份上給予賑濟。

可是,太原方面卻是一粒米也不發出來!

所有的這一切,折從遠都覺得朝廷是失算了!

這種扯皮的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最近!然後整個形勢就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半個月前,在一片混亂中,張敬達忽然進駐雲州!

在太原待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他,在未有任何告知的情況下率領精兵進入晉北!他跟着召集晉北六州軍政官員以及本地豪強,將數百人聚在一堂,問責他們治境不力以至於百姓流散之罪!

所有本地豪強看着這位風雷般猛力的大將軍都駭然了!一個個像狐狸見到老虎一般不敢動彈!

雖然河東地區在石敬瑭的統治下已經有多年,讓他在地方上的勢力盤根錯節,但張敬達本人也是出身晉北,這裡也是他的老家,可以說他在這裡也是有根基的,在進入之前又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加上奉了君命、名正言順,因此一旦領兵進入,馬上就掌控了絕對主動權。

衆官員和地方豪族在他的問責下無不戰戰兢兢,當然還有極少部分人不識時務地出言頂撞,他們還要扯皮,可他們沒想到,張敬達這次來是沒帶好脾氣的!

“從太原出發之前,陛下已許了我便宜行事!”

張敬達冷麪盯着他們,忽然喝道:“爾等內虐百姓,外結胡虜,真以爲我不知道麼!”

這幾個豪強眼看張敬達給他們安了這樣一個罪名,正要辯論,一隊刀斧手已經開了進來,將這些人押了出去,毫不客氣地當場行刑!

這一見面殺震懾了全場!

跟着張敬達以株連罪將所有親駙馬派或殺或撤,動向不明者二百餘人也都扣留在了雲州,名曰助防,讓他們給家裡報平安而不令他們回去,只是赦免了四百多人裡的不到百人,或者讓他們回去整治地方,或者讓他們去巡視諸州,或者讓他們去安撫百姓——折從遠在得到消息之後仔細琢磨,發現這一百多人裡頭有一半都來自代州——而那裡正是張敬達的老家!其他人很顯然也是親朝廷派。

這其中有一個蔚州的豪強之前稱病未到,聽到消息後更是據堡自守,他沒想到當天晚上就有大軍兵臨堡前,一場大火燒起,兩日就將這個堡壘拔了!

“首惡誅除!從犯盡數發配登州!”

雷厲風行之下,只用了不到半個月,張敬達就已經將整個晉北牢牢握在了掌心!他採取的是重點防禦的措施,將兵力重點佈置在了大同府各地,以防北虜,同時將親朝廷的豪強提拔起來,安置百姓。

那些被張敬達拿掉的豪強家族,其家產都被抄了出來,竟得存糧三十萬石!張敬達將其中一半散與百姓,另外一半充爲軍資!這時晉北的中下層百姓已有一大半寄食於黃河西岸,還留在晉北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這批糧食一發下來,省點用的話,也足夠幫留守晉北的百姓過冬了!

晉北的百姓對張敬達過去半個多月裡的驚人之舉本來充滿了懷疑乃至不滿,但糧食一發下來他們登時改了心思,對朝廷感恩戴德起來,並破口大罵那些不顧災荒還在囤積糧草的豪強們。與此同時,也讓他們對石敬瑭的動向懷疑了起來。

差不多在這個時候,張敬達又查出了幾條秘密出塞的糧道!這些糧道都是晉北豪強和塞外的私通!許多證據都表明如果,晉北的豪強們就是通過向朝廷要糧以及壓榨河東百姓,取得糧草,然後通過這些糧道接濟石敬瑭。

儘管折從遠自己也相信晉北的部分豪強肯定和出塞的石敬瑭有聯繫,但對這些糧道是否存在還有疑問,因爲這些證據來得太快太明顯,因此折從遠懷疑這是張敬達在栽贓!

差不多與此同時,太原的糧草也一批批運了出來,運往大同,但是,這些便都是軍資了。

晉北六州雖然市井蕭條,但這種簡單的社會生態反而更加適合進行戰爭,尤其是最北面的大同府,各個軍事要點幾乎都防範森嚴,張敬達的帥旗甚至直接插在了雷公口,冬天的第一場小雪飄下時,整個河東與漠南的局勢都完全顛覆了!

河東,已經不再是石敬瑭的河東,而是朝廷的河東!

折從遠看着滾滾黃河,腦中忽然掠過一個畫面——洛陽的龍椅寶座上,黃帝李從珂看着來自晉北的稟報,笑得合不攏嘴!但是,折從遠又馬上回過神來——洛陽方面是勝利了,可是府州這邊呢?

這邊還有一個沉重的攤子啊!

折從遠看出,李從珂這次是準備一次性解決掉石敬瑭這個後患!

晉北的一切,在未來的至少一年裡都將以軍事、政治爲綱!至於民生與百姓都要靠後,所有可能造成晉北混亂的因素都必須排除。

在石敬瑭的首級送到洛陽之前,這個地區將成爲一個用兵要地!

張敬達已經傳來了知會,要折從遠不許放災民渡河回家。

“一切等明天開春以後,另行通知!”

也就是說,朝廷是要河西諸州來負責這個重擔了!

如果放三十萬人回去,這三十萬人能否迅速成爲晉北防禦的輔助力量難說,但那個消耗之巨大卻不言而喻!

而且三十萬居民忽然涌回,也很容易會造成混亂,讓敵人有機可趁!

本來到河西來就食的晉北百姓,聽到晉北寧定的消息之後是有回家的想法的。

國人本來就戀土!何況冬天來了,總得回去過年啊!在缺衣少食、無瓦遮頭的異鄉流浪算個什麼事啊!

許多人認定,既然朝廷已經表現出了愛民的意思,自己回到家去,朝廷總不能讓自己在老家餓死吧。

因此就算張敬達發出了禁令,災民們也會有一股很強的內動力要回去!

但張敬達的一個幕僚卻想到了這一點,便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要折從遠將這一段黃河沿岸的所有船隻全部鑿沉!

儘管很不情願,折從遠還是下了命令:“砍!”

從黃河拐彎處到一直到定難軍界,所有的船隻木筏都被拖了上來,用斧頭砸成粉碎。然後搬回去發給了災民,給他們做這個冬天取暖的木料!

看着這些木料,看着折將軍提前送來的“溫暖”,三十萬災民哭笑不得。

而這時折從遠更是內心苦笑!

賑濟災民的糧草,已經耗得差不多了,怎麼着也不可能度過這個冬天!何況過了這個冬天之後,三十萬人就能回去了麼?

因此最保守估計,還得至少準備三十萬人半年的糧草!

這個數字就是對掌控了整個中央皇朝的李從珂來說也得頭皮發麻,更別說折從遠了!

“可惡!”

折從遠並不是罵李從珂,這次朝廷方面本來並不是讓府州、麟州單獨負責這三十萬人的,而是讓整個秦北與朔方一起來負責。但是,李從珂能夠有效控制的區域,其實沒有他名義上的疆域那麼多。他的政令出了洛陽之後,是否能夠施行就要看地方勢力是否配合了。

府州、麟州尚武而強悍,但並不富有,比府州麟州更加富裕的延、丹諸州都響應聊聊,反倒是党項人所控制的定難在這次的事情上出了大力氣!

不過,党項人爲什麼這麼賣力呢?

折從遠不是傻瓜,他自然早就看出,党項人賣力的背後,有着另一股可怕勢力的存在!

“將軍,令公請你回去!”

“船還沒鑿完呢!”

“有急事!家裡來了客人!是從夏州來的。”

折從遠有些凜然,馬上將鑿船之事交給副將楊仁,但家人又說:“令公請楊將軍一起回去。”折從遠卻又有些愕然了,卻只得將軍務交給都尉,跟着和楊仁飛馬趕回家去。

路上馬蹄踏踏,府州初冬的第一場小雪也下起來了。

瑞雪兆豐年,府州麟州的冬小麥都已經種下了,有雪被蓋着,對來年的收成會是好事。

但是北風加上雪花,那種寒冷卻會讓沒有家的人更加難以生存!一片雪花掉落在折從遠的肩膀上,很小很薄,卻讓折從遠驀地感覺非常沉重。

“怎麼辦呢?”

一路上折從遠都充滿了憂慮,三十萬人的性命啊,似乎都壓在自己的肩頭上!他的武藝足以力敵百人,但是武藝再強,也沒法憑空變出一粒米來啊!

進了家門,早有家人將大門緊緊關上,氛圍之緊張謹慎更是讓折從遠詫異!

入廳後折從遠就看見了幾個熟悉的身影——楊仁的父親居然也在!不過,也有幾個陌生人,但看樣子並不像党項。

除了折楊兩家的核心人物和那幾個陌生人之外,大廳中就沒有一個閒雜人等!

折從遠和楊仁分別拜見了自己的父親後,折嗣倫才指着客人說:“見過涼州的客人,”

涼州?

折從遠和楊仁都微微吃了一驚!

涼州雖然一直是華夏故土,但是現在是什麼地方,當今天下誰都清楚!

天策軍!

難道是天策軍派的人來?

天策軍怎麼會派人來?

折嗣倫的表情十分凝重,但對那幾個客人也十分客氣,替折從遠介紹說:“這幾位都是涼州的貴客,這位是涼州的樞密副使,魯嘉陵相公。”

樞密副使!

折從遠和楊仁更是心中暗驚!

府州麟州是後唐面對契丹的前哨,和天策軍並不接壤,所以不像朔方那樣對涼州廣派間諜,從職務上來說折從遠也沒有義務去細細瞭解天策軍的狀況。

可是天策軍近年實在是太厲害了!

聲威之盛直有虎吞天下之勢,所以由不得天下人不注目,再加上折、楊兩家在朔方都有子弟,所以也就知道了許多天策軍的情況。

樞密副使是多大的官折從遠心中清楚,而魯嘉陵這個人折從遠也聽過!天策與後唐還是對等大國,以此類推,則魯嘉陵的地位是遠遠高於折從遠的!

不過對方畢竟是外國大臣,折從遠和楊仁不好跪拜,便只是行禮。

魯嘉陵也還了禮,笑道:“兩位不必客氣。楊信、折從適兩位在甘隴效力經年,北庭一戰更是威震胡虜,名揚天下,如今已是名列將軍,以他二位的功勳威名,假以時日便是上將之位也指日可待!咱們算來也是一家人了,不必拘禮。”

折從遠和楊仁同時全身一震,對望了一眼,一時都想不明白魯嘉陵這樣一個大人物忽然來到秦北,爲的是什麼!

折從適(徐從適)和楊信入涼行事,他們兩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這兩個弟弟的資質原本是不錯的,折從適和楊信之後的成就,是在原有資質上加上際遇才產生的突變。但當年纔出發時,他二人在府麟卻還不算什麼人物。入涼的初衷也是折楊兩家讓他們去歷練歷練,誰知道後來事態的發展竟然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北庭一戰,天策大唐以一敵二,同時挫敗了契丹,重創了回紇,爲漢家子弟大大爭了一口氣!哪怕是天策軍境外的中原地區,也有不知道多少漢兒對此高聲叫好!自中唐以後,漢人有多少年沒有這等威風了!

因此在北庭大戰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楊信、徐從適之名也早就隨着北庭大捷而響遍了中原!雖然楊信之名太過普通,徐從適又變了姓,所以暫時還沒多少人就聯想到秦北折楊兩家來,但是折家楊家卻是心裡清楚得很!

當初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折楊兩家的心情可說是矛盾之至!

一方面,北庭大戰是以漢克胡,從整個華夏的視角看去那無論如何是好事,將來就算天策軍和後唐生了矛盾,漢家史書對這場戰役肯定也是要大書特書,折從適和楊信也將因此而彪炳青史!連帶着折楊兩家也臉上有光!折嗣倫和楊家的核心人物,也以出了這兩個子弟爲榮耀。就連楊信留在了老家的妻子,也在聽說此事之後大感欣慰,覺得這些年爲丈夫苦守是值得的!

但是興奮過後再回想,折楊兩家的知情人又無不背脊發涼!

他們也算對天策軍有所瞭解,折從適和楊信兩人如今在天策大唐所得到的地位,已經超過折楊兩家所有人在後唐的地位!至於聲名之響那更是強爺勝祖!正如魯嘉陵所說,以他們二人的成就與年齡,將來只要不犯大錯肯定要成爲天策軍頂樑柱的——這個誰都不懷疑!

但是這樣的事情,萬一哪天傳到李從珂耳朵裡,朝廷會對摺楊兩家會怎麼想!

儘管折嗣倫和折從遠本身都沒有背叛後唐的意思,但是出了這種事情,甚至不用別人推波助瀾地抹黑,他們就已經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結果朝廷對此尚未覺察,天策軍的首腦人物竟然就先找上門了!

(未完待續)

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四第九十七章 鬼門關第一二九章 瑞雪兆豐年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二六六章 上京會戰之一尾聲 之 明天第八章 玉石俱焚第一七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八五章 借道中原_北討契丹!第一三八章 擁與贈第一零九章 回紇公主第十五章 練新兵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三百章 淮北事件第七十七章 狹路相逢之一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七十六章 胡血染紅纓第一八四章 不是洛陽,就是揚州!第一章 拆城第六章 殷鑑第六十六章 威震河西第三十三章 棋勢連環第十八章 俱蘭城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三十二章 嶺西迷雲第一 一 零章 西北攻略第二七六章 晉北縱橫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一二零章 百工至 百具隨第一二三章 羣龍動第一三五章 北庭分裂第二六一章 取之於敵 用之於民第二十八章 何恃無恐第二六一章 取之於敵 用之於民第三十七章 誘敵第二三四章 兩手第一四二章 幽州告急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九十七章 鬼門關第一二四章 窺敵第二八三章 白馬歸心 下第十九章 鄭渭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攻第二十九章 野菜湯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一一五章 交心第十六章 血色之夜之一 附地圖第五十四章 換將第四十一章 立信立城第三十九章 四面襲擾之一第三十章 疲敵奔命之二第一一四章 還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十章 契丹國舅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八十三 “活捉閻老狗!”第一八三章 將戰第一三六章 饑民第一二六章 冰雪渠務第一零七章 窮寇必殲!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六章 敦煌第二十四章 大雲寺第六十一章 謀落烏勒第一九四章 汗血陰影第十四章 破敵趁勝第一三四章 攻佔之後第八十九章 宗教戰爭導火索第八十四章 玉門破敵!第一五三章 中原板蕩第一一八章 隱戶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二章 決策東征!第七十二章 信心第四十四章 國民糾評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一六七章 契丹輪臺之恥第一三一章 涼州大會之二第一三三章 擂鼓西進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十六章 上下同欲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一六零章 貨殖府後人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一七二章 馬蹄之下無國界第十三章 戰者之仁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三十八章 突騎施第十五章 一讓再讓第一五一章 毒煙戰與反毒煙戰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五十九章 春風北度玉門關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
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四第九十七章 鬼門關第一二九章 瑞雪兆豐年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二六六章 上京會戰之一尾聲 之 明天第八章 玉石俱焚第一七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八五章 借道中原_北討契丹!第一三八章 擁與贈第一零九章 回紇公主第十五章 練新兵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三百章 淮北事件第七十七章 狹路相逢之一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七十六章 胡血染紅纓第一八四章 不是洛陽,就是揚州!第一章 拆城第六章 殷鑑第六十六章 威震河西第三十三章 棋勢連環第十八章 俱蘭城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三十二章 嶺西迷雲第一 一 零章 西北攻略第二七六章 晉北縱橫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一二零章 百工至 百具隨第一二三章 羣龍動第一三五章 北庭分裂第二六一章 取之於敵 用之於民第二十八章 何恃無恐第二六一章 取之於敵 用之於民第三十七章 誘敵第二三四章 兩手第一四二章 幽州告急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九十七章 鬼門關第一二四章 窺敵第二八三章 白馬歸心 下第十九章 鄭渭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攻第二十九章 野菜湯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一一五章 交心第十六章 血色之夜之一 附地圖第五十四章 換將第四十一章 立信立城第三十九章 四面襲擾之一第三十章 疲敵奔命之二第一一四章 還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十章 契丹國舅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八十三 “活捉閻老狗!”第一八三章 將戰第一三六章 饑民第一二六章 冰雪渠務第一零七章 窮寇必殲!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六章 敦煌第二十四章 大雲寺第六十一章 謀落烏勒第一九四章 汗血陰影第十四章 破敵趁勝第一三四章 攻佔之後第八十九章 宗教戰爭導火索第八十四章 玉門破敵!第一五三章 中原板蕩第一一八章 隱戶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二章 決策東征!第七十二章 信心第四十四章 國民糾評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一六七章 契丹輪臺之恥第一三一章 涼州大會之二第一三三章 擂鼓西進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十六章 上下同欲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一六零章 貨殖府後人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一七二章 馬蹄之下無國界第十三章 戰者之仁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三十八章 突騎施第十五章 一讓再讓第一五一章 毒煙戰與反毒煙戰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五十九章 春風北度玉門關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