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麻煩變大了

假託天命、假託名人,是造反常用的手段了。不搞一點這些東西,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造反意志堅定。什麼編造讖語啦、製造奇怪的物件啦、謊稱是某政治鬥爭失敗的人物啦……準備得更充分一點的,還有爲造反先搞個邪-教出來的。

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大家就知道,這事兒就小不了。

顏肅之一聽到“齊王”二字,就知道事情要壞。

齊王的旗號一打出來,真假先不說,就先把虞喆推到了一個不利的境地。

齊王是虞喆他弟,死得特別蹊蹺,天下都在猜,這事兒是皇帝乾的吧?這事兒一定是皇帝乾的!當時五王遠在千里之外,還個個發了弔唁的信過來,明裡暗裡,說虞喆沒有照顧好弟弟。又將謠言散佈得到處都是。

現在金井欄利用了五王事先做好的輿論攻勢,順勢就顯示出了自己的正義性來了。

是,你是皇帝,可皇帝也不能不講理吧?根本沒有犯錯的弟弟,就因爲你一個“忌憚”,便容不下他、想要搞死他。你想什麼呢?

是啦,所有人的心裡,造反都不是一件好事。你有再多的不得己,一旦造反了,那也都成了你的錯了。官逼民反又怎麼樣?他逼你,是他不對,你造反了,你的錯就更大!

然而如果有個“不得不”的理由——比如仇太深,那就不一樣了。對於一個殘害手足的皇帝,難道要讓兄弟們引頸受戮麼?不去送死,那就只好造反了。

這果然是一個需要將能信得過的人都喚過來商量的大難題!顏肅之嘆了一口氣,心道,不甭這亂平不平得了,虞喆的名聲都要再壞上一壞了。蠢孩子,做戲都不會,越想要齊王死,就越要對他好,到時候他死了,沒人懷疑是你做的。你一直對他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現在好了,他一出事兒,大家都懷疑到你身上了。他死了之後,還有人拿他來給你添堵,你說你傻不傻呀?

顏肅之進了勤政殿,見過虞喆。一看,虞喆一張小臉兒,透着黑黃的煞氣。顏肅之便假作什麼都不知道,對他行完了禮,默默坐到末尾的位子上去。真是要慶幸在這一羣人裡,他是最不顯眼的。

虞喆見他來了,便問道:“卿有何良策?”

顏肅之裝傻:“不知陛下問的是何事?”

虞喆欲言又止,指示顏孝之給顏肅之解說一回。唐儀肚裡笑翻了,顏肅之必然是知道事情了,還裝傻,這是逼虞喆自己說出來麼?一看虞喆那吃了死蒼蠅一樣的臉色,唐儀就一陣開心。

顏孝之也不好說得太過詳細,就只說了一句話:“逆賊謊稱奉齊王之命。”

顏肅之作頓悟之狀!然後愁眉苦臉地道:“是有一點難辦呢,總不能將齊王搖活了來闢謠罷?”

搖活了又能怎樣呢?虞喆的口碑已經差了,就算齊王活了,也於事無補了。

金井欄的旗號一打出,反而比當初的史九,更得人同情。史九提出的口號,看起來是相當先進客觀的,卻有一個弊端——既然要均貧富了,手握資源的豪強士族們肯定不會答應的。口號一出,就平添了一堆的敵人。

金井欄與史九不同,作爲一個深諳官場的油滑小吏,他與史九的階級成份或者說立場,就完全不同。他打出來的旗號,比起史九,更能團結儘可能多的人。這個國家的許多資源,還是掌握在豪強們的手上的。齊王之死,天下都覺得冤。再看虞喆的表現,近期又縱容他舅家給國家功臣之後的顏家沒臉。越看越不像個樣兒,說他幹不下去了,也不是不可能。

哪怕不是金井欄,哪怕金井欄說的是假的,也值得大家袖手旁觀一下下,而不是襄助朝廷平亂。

虞喆不耐煩地道:“拿下逆賊,一切便都好辦了。”

顏肅與唐儀互看一眼,這倆一起開這種高層會議還是頭一回,彼此都覺得新鮮,在虞喆的眼皮子底下眼神亂飛。一齊吐槽虞喆:真要一切都好辦了,你還叫這麼多人過來幹嘛?!直接點兵平亂,然後想着怎麼粉飾太平過好這個年不就行了?

顏肅之是打定主意不多插嘴的,不想虞喆記起先帝對他的囑咐來了,說是顏肅之是有些主意的人,遇到難題,可以問他。便問:“仲泰有何高見?”

被boss點名,不管是上課下本還是開會,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顏肅之不得不說:“誠如陛下所言,平逆是第一要緊的,至如流言,臣以爲,背後恐有推手。”說了等於沒有說,虞喆也知道背後有推手,嫌疑人都有——五王。

虞喆道:“則如何平息流言?”

顏肅之道:“新年,陛下不是得祭告太廟等處麼?捎帶的給齊王也祭一祭唄,告訴大家,齊王已經死了,外邊的那個是假的。記得拉上趙王,一起做個臉。”

還有更好的辦嗎?沒有了。流言就是這麼個討厭的東西,如果再有一點點影子作支撐,就更討厭了。

柴丞相咳嗽一聲,道:“說到新年,京城還是得過一個像樣的新年,益發不能顯出慌亂來,這樣才能安定民心。”

衆人附議。

虞喆板着臉道:“諸位回家,只當沒有這個事兒,該怎麼過年,還怎麼過,該熱鬧的還是要熱鬧。”

衆人唯唯。

鬱陶擡眼四下一看,內心頗爲荒涼。不是他大過年的說喪氣話(雖然還沒有說出口來),總覺得在座的人,幾乎已經全部與虞喆離心離德了——包括他自己。虞喆這孩子,也算是他看着長大的,對他也算是比較尊重的。可是憑良心說,他也不覺得虞喆這個皇帝做得算好。

硬尊太后、齊王喪命、賜婚,三條加在一起,真是寒了滿朝文武的心,這其中,齊王之死反而是最次要的了。最要命的,還是“賜婚”。這種無視大臣權益的做法,怎麼能夠讓人心甘情願地爲他着想?

一羣不樂意的人,湊在一起出主意,也只不過是因爲金井欄這個小吏起事,同樣冒犯到了他們而已。眼下大家是爲自保,可不是爲了保虞喆。如果有一個人比虞喆更適合做皇帝,相信在座的這些人,沒一個會站出來死保虞喆的。

這個時候,還是需要一個朝廷來撐場面的,鬱陶也只好發言道:“既要保密,調兵之事便須慎重了。”

於是又開始議平叛之事。鬱陶認爲,趙忠倒是合適了,但是趙忠的職位比較高,一旦缺席了新年慶典,必然爲衆人覺察。

唐儀道:“怕什麼,就說他病得起不來了,悄悄離京。”密調部隊就是了。

虞喆同意了這麼個辦法。

柴丞相道:“糧草從哪裡撥呢?今年的都已入庫了呀,糧草軍械一動,京城誰還不知?”又議何處之兵馬糧草適宜調動。

鬱陶心說,你們真是壞透了,就這麼見不得趙忠好麼?有現成的糧草不給他使,有現在的兵馬不給他帶。領着並不熟悉的兵馬,糧草還要隔一陣發一點,冰天雪地北上?你們跟他有仇是吧?

論起仇來,大概都沒有尤老先生的大,之所以要搞趙忠,乃是因爲他擺明車馬是先帝的人,對虞喆也是沿襲了以往的忠誠。一羣看虞喆不順眼的貨,自然不能讓這麼個雖然人品不太好,但是能打仗會領兵的人過得舒坦了。沒了趙忠,虞喆還有什麼人能夠領兵保他?

鬱陶自己都不敢保證會盡忠到最後一刻。

這真是應了顏神佑當年說的,要先翦其羽翼了。

直議到漏下三刻,諸事議定,顏肅之也沒混上宮裡的飯。見旁人再沒其他說的了,顏肅之便以“昂州兵少,如今又有攘動,久不回城,恐怕出事”爲由,申請正旦一過就回。且又提出了比較信得過的親朋友的名單,用來填充昂州的公務員序列。

虞喆也擔心不止冀州一地出事。尤其昂州是新設的地方,增添了十數萬戶的山民,這種新附之地,最不安全。顏肅之提出回去,穩定一下局勢,也是好的。當即便答應了。

於是調兵的調兵、擬旨的擬旨、回家的回家。

————————————————————————————————

雖然宮裡議事的時候,已經作出十分緊急的樣子,出得宮來都還要裝成沒什麼大事。對好的口風,卻是正旦如何慶賀,以及祭太廟的時候如何捎上齊王,是祭完太廟之後順捎呢,還是第二天再去。

官方的說法就是這樣了,然而回到家裡,與會者無不是另一番說辭。短時間內京城無事,也就不用慌忙離京了,京城還是很安全的。既然如此,就不用“假裝正常過年”了,大家就是真的正常過一個新年好了。

該走親訪友的繼續走親訪友,該聽歌看舞的還是聽歌看舞,反正,金井欄一介小吏,此事未必會成。等金井欄被按下了,估計過不久,纔是五王起兵。那個時候,估計很有一些人準備開城門迎接。

顏肅之回到家裡,妻女都沒睡下,還等着他回來呢。

姜氏看他脫了外氅,問道:“宮裡用過什麼飯了?只怕也吃不好罷?”

顏肅之道:“哪有什麼飲食?怕是忙得忘了呢。”

姜氏命擺飯,上菜的功夫,顏肅之簡明扼要地說了過完年就回去的事情。顏神佑一聽又是趙忠領兵,心說,這誰呀,這麼跟他過意不去!趙忠已經是驃騎大將軍了,立了功,再無可封,敗績了,就是人生敗筆。好有六十歲了,退休的年紀,還讓人家大冬天的往外跑。反正這個氣候,要不是爲了自己爹媽,擱顏神佑這兒,她都不樂意領兵出去。

姜氏道:“我已經着手收拾回去的事了,八郎的燒也退了,再休養幾日正好動身。南邊暖和,對孩子也好。”

顏神佑道:“這兩天還是要催一催唐伯父那裡的。”

顏肅之道:“我再去他家一趟好了。”

飯菜來了,都是顏肅之喜歡吃的,還有一盅熱乎乎的好湯。顏肅之吃飽喝足,拍拍手:“大廈將傾,獨木也難支,我不去推它,卻也不想爲扶它折斷了自己的腰。都去休息罷。”

此言一出,連姜氏都沒有反對了。水貨們辦事,噁心到她了,換個皇帝也好,難道還有別家外戚會比水貨更討厭嗎?

次日一早起來,大家就發現,京城還是那個京城,沒一點慌亂的跡象。誰都不認爲金井欄會成功,也都不認爲虞喆會是最後的贏家。齊王二字一出,揭了多少人心底的傷疤,五王哪怕本來想袖手旁觀的,此時也必須表個態,又或者,被刺激得提前動了手。

顏肅之次日便攜全家往唐家去,席間便敲定了讓招娣攜弟妹們同往的事情。唐儀十分放心將子女交與顏肅之,蔡氏卻十分捨不得兒女,拉着姜氏的手,再三的拜託。唐儀難得沒有不耐煩,只跟顏肅之一處喝酒。喝了一陣兒,又問:“有辦法將我阿孃也弄走麼?”

顏肅之道:“除非你敢下手將她打暈了帶走,否則,難!”

唐儀道:“罷罷罷,事有不諧,我護她逃走便是了。”

顏肅之道:“那幾個也是你舅舅。”

唐儀搖頭道:“他們不頂用的,謀篡登臨的,心思就跟正常人不一樣了。”

兩人碰了一杯,竟覺得口中發苦。

————————————————————————————————

五王果然借題發揮,除了新年賀表,還快馬遞了奏疏來。明着是關心平叛的事情,實際上句句是質問虞喆:齊王到底是怎麼死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是不是並沒有死,被你逼反了的?

汝南王的措詞更是尖銳,直問虞喆是不是“以君謀臣”?這話說得十分難聽,虞喆的臉又黑了一層。

他的臉再黑,其他人的年過得卻挺好。大概是不想再陪個毛孩子玩家家酒了,該幹嘛大家幹嘛去了。反正是你皇帝自己說的,要一切照舊,不要驚慌。大家只當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兒唄。尤其是女人們,本來還要擔心,這過年要拜皇太后,多鬧心呀。現在水太后也“休養”去了,大家都找槍手代寫一篇作文問候一下,就算完事兒,跑去跟米皇后閒話家常去了。

顏神佑這裡,無官無職,姜氏去見米皇后,她就帶着兩個弟弟在家裡玩耍。等姜氏回來了,一家人再往邰陽公府裡到楚氏跟前過年。

楚氏已知顏肅之要回昂州,卻又故意不問顏肅之計劃,只與姜氏說些育兒經。八郎病纔好,姜氏聽楚氏這麼個有經驗的人說話,自然是分外用心。柴氏、鬱氏、顏神佑等又跟着一旁聽,間或有插個言。顏孝之便與顏肅之說些朝廷裡的事情,說趙忠已經開拔,但是糧草似乎有些接濟不上之類。

一時之間,男的說國事,女的說家事,顏家居然有點像個正常的家庭了。

年初二,走親訪友,先到姜家。今年姜家弟兄仨都在家,姜戎、姜師是自己有女婿,姜伍是因爲兒子的事情。本事就是作好的提前投資,給姜雲娶了阿婉。現在金井欄造反,五王表章又到,頗有些要興師問罪的味道,讓姜伍有些慶幸,這一注下得早,面上好看多了。

席間,同是回孃家的大姜氏有些不捨,對姜氏道:“京城金城湯池,比外州安全得多,何必這麼急着回去?擔心昂州有事,你與孩子們才更該留在京裡。”

姜氏道:“昂州新城結實呢。”

大姜氏還是不信,埋怨道:“你也太賢良了!”

顏神佑笑道:“那城是我看着建起來的,真的很好。”

大姜氏道:“昂州能有多少人?又能拉出多少兵?我看不大……”

一語未畢,外面又攘動起來。蔣氏問道:“怎麼回事?”

一個穿着一身新、頭上也扎着紅繩兒的侍女出去看了一回,回來臉上便帶了一點驚惶,進來跪下道:“外面傳說,又有人造反了。”

“什麼?”連顏神佑都驚訝了,在她的預估裡,真要走到這一步,還得等趙忠打完了這一仗。哪怕趙忠有本事,天時地利都不佔着,人和也談不上,這一仗也要拖一陣兒——來回至少得有三、四個月。到時候爲了支付這一筆軍隊開動的費用,國庫必然空虛,大軍所過之處生活也要艱難些。

那時候過不下去的人才會更多,亂子纔會起來。

沒道理現在就起來了呀。

侍女道:“今天大家都走親戚,路上人多,打城外進來報信的就引人注意,前後三撥,同時趕到的。想不知道都不行。丞相家、太尉家、大將軍家、尚書令家等幾處都是賓客盈門的時候將人叫去宮裡,如今京城已經傳開了。”

女眷們面面相覷,都鬧不明白這是怎麼了。顏神佑也奇怪,心道,難道這裡還有個什麼太平道不成?約好了過年起事?不然怎麼會這麼齊整呢?

正疑惑間,又有宮使來傳姜戎入宮議事,見顏肅之也在,將他也捎帶上了:“聖上也宣您呢。”

————————————————————————————————

顏肅之與姜戎一齊入宮,才知道這回事兒不小。朝廷秘密調兵,冀州固然不知,旁的地方也不知道,見冀州做得紅紅火火的,便有人想渾水摸魚。都依葫蘆畫瓢,金井欄說是奉齊王討公道,其餘三個一個便說要依附金井欄,一同襄助齊王。

又一處卻是做了個祥瑞,在魚肚子裡埋了塊丹砂書就的帛書,自立爲王了。

最後一處最搞笑,假託的是前朝的名義。且不說前朝還有沒有流落在外的宗室,便是有,前朝末帝之時,可比虞喆還要荒唐。這樣都有人跟着一起造反,可見眼下的日子確實是有些過不下去了。

虞喆氣急敗壞:“這都是怎麼了?!”

鬱陶勸他道:“陛下且息怒,商議正事要緊,三路急使入京,怕是瞞不住了。便放開手腳,增兵吧。”

這三處與冀州離得很近,便急命趙忠滅了金井欄之後,順手再收拾這三個毛賊。後續的兵馬與糧草,也不再遮遮掩掩的,糧草從京城附近的敖倉裡撥出,又抽調了京畿附近五萬人增援。

顏肅之趁機道:“臣越發不放心昂州了,收拾收拾便回。”

柴丞相硬着頭皮道:“昂州可不能也出事了,冀州之事,調這些個兵馬糧草,昂州再要用,可就擠不出多少來了。”

虞喆聽懂了暗示,問道:“去歲租賦不是才入庫麼?”

柴丞相道:“五王久有不臣之心,彼處報災多年,不但不繳稅,反要朝廷賑濟,已經去了一大筆收入了。餘下的,還有三分之一要修陵呢。如今大軍開撥,路途又遠,哪怕跑到冀州,金逆束手,即刻返回,一來一往也要近兩個月。”

管過後勤的都知道,兵馬出動的消耗可比呆在原地要多得多。這裡面還得算上運輸成本,路上的損耗。打仗什麼事都能發生,輜重被劫什麼不要太常見。

顏肅之聽了,再不敢再插一語。說了,要他昂州出錢出糧怎麼辦?他跟顏神佑說的時候是正義凜然的,寧願多出一點錢糧,也想要朝廷穩。可真到了眼下這個地步,他還是直覺地選擇了自保。昂州窮啊,填不了這個無底洞不說,還得將本地人民拉入水深火熱之中。

這京城真不是人呆的地方!走!趕緊走!

顏肅之開完了會,當天催唐儀把兒女都打包了,第二天跟楚氏辭行,帶走了顏孝之的次子顏希仁。命家中快速打包好行李,準備第三天陛辭。

結果當天夜裡,唐家來信,招娣的二妹,六郎的二姨子突然高燒不退,她走不了了!

一個走不了,其他人也得走,等局勢穩定下來了再回來。

第三天,顏肅之正式向虞喆辭行。虞喆還頗爲不捨,言詞殷切,盼望着顏肅之爲他守好昂州。

顏肅之:……我還是走了吧!

扭頭帶着老婆孩子家產,基友他閨女兒子,自己侄子等等一行人,麻溜地跑了。

昂州城,闔州上下,都盼着他們一家回來呢!

第120章 中二的歸義第251章 女王的訓誡第199章 六郎的遭遇第177章 又一箇中二第22章 結兩姓之好第249章 你快登基吧第179章 準備發盒飯第98章 父母的妙招第15章 中二好弟弟第153章 神秘的丁號第206章 女部的出現第137章 坑爹的情緣第257章 姐夫是好人第107章 中二在行動第178章 河間王求婚第11章 喜事變鬧劇第70章 抄書與回京第270章 學霸的戰爭第24章 神奇的女人第296章 聰明的餘冼第198章 學霸見學霸第287章 又要坑人了第174章 厲害的女人第123章 好處到手了第144章 想得太美了第171章 中二的報復第148章 不太平的年第296章 聰明的餘冼第206章 女部的出現第196章 醞釀的改制第226章 終於回家啦第117章 諸王第二招第161章 未來的難題第232章 一家大忽悠第三次分紅第128章 新年大熱鬧第143章 天雷梗出現第211章 終於出嫁啦第一□□會第112章 顏肅之支招第108章 拐到小靦腆第217章 燙手的山芋第233章 坑爹的阮梅第13章 兩姐妹抓週第53章 又被教育了第22章 結兩姓之好第249章 你快登基吧第74章 奔赴新地第54章 艱難的蛻變第219章 鬱陶的表態第273章 東西大不同第5章 陳年舊事一第266章 一捅天下吧第170章 挖了一個坑第93章 善解人意帝第75章 初到歸義縣第25章 蘿莉不愁嫁第52章 祖母教孫女第203章 計劃實施中第275章 兩章 合一章第303章 公平的老闆第113章 新君新煩惱第80章 小變態下鄉第三個壯丁第5章 陳年舊事一第302章 挖坑埋自己第179章 準備發盒飯第96章 有來必有往第142章 白挨一頓打第106章 顏肅之返京第135章 朝臣的反擊第14章 叛逆中二病第119章 前進吧少年第76章 縣令也難爲第188章 躺着也中槍第97章 不聽老人言第一次較量第169章 不滿的世家第240章 重回舊京城第94章 根據地建設第293章 唐儀的哲學第87章 小變態當家第74章 奔赴新地第193章 民心與士望第297章 羣毆與無間第234章 混亂的臨安第162章 人口多起來第87章 小變態當家第194章 京城風雲變第185章 變態她願意第287章 又要坑人了第70章 抄書與回京第68章 一個女土匪第16章 壞事二人組第145章 苦逼的虞喆第87章 小變態當家第73章 中二的拳頭第267章 後補的徼文第83章 豐收什麼的
第120章 中二的歸義第251章 女王的訓誡第199章 六郎的遭遇第177章 又一箇中二第22章 結兩姓之好第249章 你快登基吧第179章 準備發盒飯第98章 父母的妙招第15章 中二好弟弟第153章 神秘的丁號第206章 女部的出現第137章 坑爹的情緣第257章 姐夫是好人第107章 中二在行動第178章 河間王求婚第11章 喜事變鬧劇第70章 抄書與回京第270章 學霸的戰爭第24章 神奇的女人第296章 聰明的餘冼第198章 學霸見學霸第287章 又要坑人了第174章 厲害的女人第123章 好處到手了第144章 想得太美了第171章 中二的報復第148章 不太平的年第296章 聰明的餘冼第206章 女部的出現第196章 醞釀的改制第226章 終於回家啦第117章 諸王第二招第161章 未來的難題第232章 一家大忽悠第三次分紅第128章 新年大熱鬧第143章 天雷梗出現第211章 終於出嫁啦第一□□會第112章 顏肅之支招第108章 拐到小靦腆第217章 燙手的山芋第233章 坑爹的阮梅第13章 兩姐妹抓週第53章 又被教育了第22章 結兩姓之好第249章 你快登基吧第74章 奔赴新地第54章 艱難的蛻變第219章 鬱陶的表態第273章 東西大不同第5章 陳年舊事一第266章 一捅天下吧第170章 挖了一個坑第93章 善解人意帝第75章 初到歸義縣第25章 蘿莉不愁嫁第52章 祖母教孫女第203章 計劃實施中第275章 兩章 合一章第303章 公平的老闆第113章 新君新煩惱第80章 小變態下鄉第三個壯丁第5章 陳年舊事一第302章 挖坑埋自己第179章 準備發盒飯第96章 有來必有往第142章 白挨一頓打第106章 顏肅之返京第135章 朝臣的反擊第14章 叛逆中二病第119章 前進吧少年第76章 縣令也難爲第188章 躺着也中槍第97章 不聽老人言第一次較量第169章 不滿的世家第240章 重回舊京城第94章 根據地建設第293章 唐儀的哲學第87章 小變態當家第74章 奔赴新地第193章 民心與士望第297章 羣毆與無間第234章 混亂的臨安第162章 人口多起來第87章 小變態當家第194章 京城風雲變第185章 變態她願意第287章 又要坑人了第70章 抄書與回京第68章 一個女土匪第16章 壞事二人組第145章 苦逼的虞喆第87章 小變態當家第73章 中二的拳頭第267章 後補的徼文第83章 豐收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