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七章?一百五十萬建軍目標
四百四十七章??一百五十萬建軍目標
三十個整編師,前十八個歸了樑綱的嫡系部隊,而後十二個就給了起家以來收編的各路雜牌。
首先,第十九師和第二十師樑綱給了原湘黔義軍。自從吳八月和石三保退出軍伍之後,吳廷禮、吳廷義等少壯頭領帶領着整編後的兩團湘黔義軍,南下雲貴和攻伐四川都立下了不少功績。特別是對少數民族的人心安撫有着大功,於情於理,樑綱都需要給個整編師的番號。
而且這樣的大整編也是摻沙子和攏人心的最好手段。等到日後陸陸續續的兵丁軍官補充完畢,第十九師和第二十師差不多也就可以正式摘掉自己頭上的‘苗’字標號了。
而第二十一師和第二十二師的閔正鼎、張宗文、林之華、覃加耀、楊起元、陳德本等人,樑綱本來是隻打算給他們一個整編師番號的,那個時候四川義軍還沒有露出低頭的意思,樑綱最初的整編計劃中也沒有四川義軍的身影。
但後仔細想了想,閔正鼎、張宗文、林之華這羣人在施南府投靠的態度太明確太乾脆了,只說這個功勞,就可以多獎勵一個番號。
於是本要歸入一個師的這羣人紛紛喜笑顏開的去兩個師上任去了。多出了一個師的番號,就是多出了一倍的位子,一些本來只能做副團長的人現在也有了團長的位子,平白升了一級,當然是高興。
襄陽義軍則明確整編成了四個師。王聰兒嫡系一個師、高家營一個師,張家一個師,最後是王延詔聯合鄖南義軍餘部的一個師。
當初挺有希望跟羅進一樣歸入紅巾軍的陳金生、楊宗仁和張馴龍三人,現在已經只剩下楊宗仁一個還活着的了。張馴龍死在了一年多前,陳金生死在了紅白兩軍正式分手之後不久,時間更早。
跟王延詔編入一個整編師,楊宗仁、陳金玉陳金生之弟都沒有半點的牴觸。在襄陽義軍旗下的時候,他們鄖陽出來的隊伍就是抱在一羣的一個小團體,算是襄陽義軍內的第四個集團。只是力量最弱小,所以,樑綱直接就定了四個番號給襄陽義軍。
姚學才、高德均、張月梅、王延詔,分別列整編第二十三師、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五師和第二十六師師長。
四師師長手下的人馬當然也不可能齊全,畢竟一個整編師是有兩萬五千人的,四個師就是十萬人。而襄陽義軍除掉老弱和軍屬之外,能夠有四萬青壯年就已經難能可貴了。差距太遠,給樑綱摻沙子的空間也太充足了。
二十六個整編師,雖然不是個整數,但樑綱也不準備再加。可是什麼事都擋不住意外發生,於是四川義軍就成了此次大整編中最後的四個整編師。
就隊伍裡的青壯力而言四川義軍是要比襄陽義軍多出不少的,但是戰鬥力卻並不是同人多勢衆劃等號的。
對比襄陽義軍,四川義軍不僅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各部間也缺槍缺炮缺火藥,近代化戰爭他們什麼都缺。不然的話也不會近年內空有強大的軍力,卻只能與逐漸增強火器配置的清軍打平手。
兩軍在四川對峙開始以後,鑽山林打野戰,因爲四川多山多水的複雜地形,清軍不佔太大優勢。可是讓四川義軍去強攻清軍部守的城池,那也同樣扯淡。
所以,四川義軍雖然人力遠比襄陽義軍強,但樑綱只劃了四個師的番號,卻也沒人多說一句話。
徐天德、林功亮,整編第二十七師。
王三槐、冷天祿,整編第二十八師。
龍紹周、羅其清,整編第二十九師。
冉文壽、龔文玉,整編第三十師。
三十個整編師過後就是地方守備軍,從江南開始,中華軍一路征程,地方守備軍就一路鋪開。
或是反正的綠營兵或是俘虜營裡的積極分子,這些守備軍雖然實力薄弱,人數也不太多,但對於安定地方局勢卻是有着相當的好處。
設立這樣的軍隊,樑綱立意之初只是爲了區別主戰部隊和留守部隊。畢竟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那時樑綱手下就那麼一點能打敢拼的精銳,自然不願意留在後方白費糧食。
第四團和第五團最初時就是那樣性質的,可是隊伍慢慢地擴充,新人頂去了老人位,四團五團也就隨之出現在了戰場上。打着打着也就打成爲了中華軍現在的主力部隊。
但這樣的規矩算是保留了下來。後來樑綱索性直接命名爲地方守備軍,現在則改爲地方守備部隊。
每省設立一個守備司令部,下轄一個地方守備師,師長直接充任所在省分的守備軍司令。
對於這樣一個新名詞,中華朝野上下接受的都很是爽快。因爲‘司令’二字感覺中就富有軍伍特色,語意也透着一股大氣。
且更重要的是,在隋朝時候就已經有了個這樣稱呼的官名,爲皇上近臣,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所以對於‘司令’這個詞彙,中國的接受程度遠高於‘艦隊’這樣的純粹舶來品。
在老百姓和官僚眼中,樑綱設置的這個司令跟大明朝的都指揮使,前清的提督也就是一個樣。
每一地方守備師,下設兩個步兵團,一個炮團,一個師部直屬騎兵營,一個師部直屬警衛營,以及工兵營、輜重營、醫護營等後勤各編制部隊各一。
地域大者,或是戰略位置重要者,可酌情增設獨立營旅,而普通省份,一律按編制設定,一省約莫兩萬守備軍上下。
這樣的規模,當然不是現在的中華軍就可以擁有的。樑綱現在只是把地方上的架子搭起來,然後着手慢慢擴充。
整個中華陸軍,樑綱準備控制在百五十萬左右,如果沒必要,三十個步兵整編師的野戰番號將不會再增加,增加的只會是炮兵師、騎兵師和特戰部隊,以及未來的海軍。
畢竟眼下這個年代的戰爭不同於未來,即便是頂級大國見的國戰,也沒有那個國家能像一戰、二戰時那樣,一拉就是好幾百萬軍隊。
這個時代的物質財富還遠比不上一百年後。所以,樑綱擁有禁衛師和三十個步兵整編師的力量,配合着相應規模的騎兵師以及炮兵師,那就絕對是一股橫掃歐亞的軍力。
樑綱沒奢望着把戰火燒向歐洲,但在亞洲地盤上,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唯一的老大隻能是中國。
不然的話,大洋洲和北美這兩塊油油的肥肉,樑綱還拿什麼力量去撕咬下肚?
五十萬左右的陸軍,樑綱收到的具體統計數據是過三分之一的人馬爲火器化部隊。未來的道路還漫長而悠遠,在完成那建軍一百五十萬目標之前,樑綱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儘快把手下的這五十萬軍隊全部火器化了。
過三分之一,十七八萬,即便是二十萬又如何?還依舊是小頭。
各地兵工廠都在抓緊時間的趕製軍火,還要絕對的保證質量,這也需要小兩年的時間纔可以全部配齊。
當然,兩年後中華軍的軍火產量絕不會還像現在這麼薄弱,可那個時候兵工廠面臨的就是更大數額的差距了。
現在唯一能夠讓樑綱滿意的就是大炮的產量,鐵模鑄炮法真的是超高產超高速。能不用考慮大炮消耗,而只着急炮手培養速度的緩慢,這種焦慮那也能算是一種幸福的焦慮了。
柳嚴辰手下的那個封閉式兵工廠現在已經有近三千聾啞人,賀志強把他們管理的非常好。外面源源不斷地聾啞人依舊再往裡面運送,只是除了年輕力壯的男人外,現在兵工廠裡也開始需要女人了。
衣食飽暖而思yin欲,這句話太聖明瞭
中華一式步槍的生產也和鑄炮廠連到了一塊,大批聾啞人傾斜了過去,使得中華一式步槍的產量是節節高升。
放着如此一手大殺器在手上,樑綱只要想一想,睡覺都踏實。
圓明園,蓬萊瑤臺。
樑綱很喜歡圓明園,不僅僅是出於前世的心理,更因爲這裡的景觀實在讓人流連忘返。特別是夏季,相對於北京城,這裡面更清爽涼快。蓬萊瑤臺是圓明園中數一數二勝景,興建於雍正三年,始稱“蓬萊洲”。乾隆初年被定名蓬島瑤臺。景境是模擬唐代著名畫家李思訓的‘一池三山’畫意而建的,並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爲“福海”。福海中央作大小三島,島上建築都爲仙山樓閣狀。
半部山石層層疊起,樓臺殿閣自山腳下湖水邊隨着山勢逶迤推高,直至半山;
半部水面荷葉點點,遠山屏立,朵朵祥雲飄渺其間。
乾隆六十年中屢次率滿清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觀閱,他老孃和老婆小妾以及諸多大臣王公內眷也在福海周邊賞玩。
可惜現在全便宜了樑綱。
樑綱很喜歡這地方,烈日炎炎,待在這裡能讓人心神氣爽。而其中風清氣涼,景色怡人也飽人眼福。
不過他雖然是在享受,卻也絕沒有因爲享受而忘記了天下。
整個五月中旬到六月間,北方天氣就炎熱的厲害。河南、安徽和山東地方紛紛送來關乎旱情的急報。
可是隨着六月過去,夏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