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上墳

掃墓在老家也叫做上墳。在農村,一般一塊墓地有很多的墳墓,當然了,裡面的逝者基本上都是自己村子的,更多的是不出五服的本家。

這裡就是一片古老的公共墓地,也是王家祖上一塊比較集中的墳地。王一元的爺爺奶奶,還有父親母親,甚至還有更長的長輩,都長眠在了這裡。

所以上墳燒紙的時候,王一元不能單單給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燒紙祭拜,相鄰的墳墓也要去燒幾張紙錢表示尊敬,畢竟都是自己先人的鄰居。

當然他也知道,這些本家祖先的墳墓,他要是不過去燒紙祭祀,回去後就要被親戚們戳脊梁骨痛說和指責的。

還沒上山,在山道的路邊、山坡處停放了三三兩兩的摩托車。這些顯然是早起的村民,趕早來到山上,給過世的祖先故人“上墳”,“插青”。

家鄉的習俗,對過世的祖先故人,每年有兩次“上墳”。一是除夕早晨或者除夕之前,去墳地上墳,請祖先故人回家一起團年;二是清明節或節氣之前去上墳,叫“插青”,在墳地掛上“清明吊子”。

正是清明節期間,墓地上長短不一的紙幡,掛在墳頭枝上。滿墳山的清明吊子,在墳山上纓絡流蘇般的延伸開去,在微風中飄飄蕩蕩,或有黃白紙菊在飛花零葉中閃爍。

在這種奇怪的感覺中,王一元彷彿聽到有一種聲音在提醒着他:該給父母上墳了,該到他們老人家的門前去拜拜了。

上墳的人很多。這些人王一元都認識,但是都基本上都不大聲說話,只是互相默默的點頭打招呼。

一行人來到父母的墳前。這是一座長錐形的荒草堆,枯黃的雜草之間已經是新綠氾濫。前幾年立的石碑有些斑駁,碑面上的刻字顏色已不是很鮮豔,但還是可以清晰的看見,王一元,弟弟姐姐及孫輩的名字依次排列在碑面上。

望着青灰色的石碑,王一元頓時有一種肅穆之感。這些碑面上的刻字,像是在無聲地表述着兒孫輩的敬意和懷念。

他隨手撥拉開拜臺上的有些潮溼的枯草,蜷身下去,開始清理被雜草掩埋的墳洞口,先燃上兩根蠟燭,點上三柱線香。

姐姐招呼小田,肖曉曉她倆開始清理墓地周圍的雜草,清理墓碑,把墳墓打掃乾淨。

按照老一輩傳下來的說法,修整墳頭草木事關家族成員風水、身體健康和氣運。一個乾淨、整潔的墳頭有利於順遂安康,不會生出旁枝末節的一些事。

在農村,一般人上墳是要帶上鐵鍬的。老家的習俗,清明掃墓的季節,不管後人身在何處,總會爲了先人前往墓地祭拜,以解思念之情。除了滿懷虔誠之心外,上墳時不少人往往會在墳墓上增添一些新土。添新土的意思是爲祖先修補房屋,以防墳頭土薄,影響祖業根基。

王一元也想着在墳上添一些泥土。

姐姐說道,培土,怎麼添都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三下就行了。這三下的土必須要撒到父母的墳墓上,不能拍下去或者扣下去。扣和拍都是對父母的大不敬,也是不孝順的。

當然,上墳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在墳前插“清明吊子”。

掛“清明吊子”是王一元老家獨特的人文風俗。“清明吊子”是由招魂紙幡演變而來,緣於踏青插柳習俗。這種“清明吊子”以竹篾編扎,綴上紙花和紙花環,花團錦簇,綵帶飄飄。

王一元記得以前的做法,就是簡單的用白紙剪成的紙串。“清明吊子”所表達的意思就是說,一座墳頭清明是否掛青,是一個家族是否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父慈子孝的標誌。

現在人們對“清明吊子”則進行了創新,就像現在姐姐買回來的這樣,不再掛那種長長的幡紙條,而是換上了各種顏色的串花,稱之爲“清明吊花”,表示百花齊放的意思。

“清明吊子”分掛吊和插吊二種,可掛於樹枝,也可插於地面。它們就這樣掛在墳前,用以招魂,俗稱掛青。

一個墳頭上“掛青”越多,說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表達對死者的懷念和祈求先人亡靈庇佑。

姐姐說道,現在不比以前,經濟發達了,“清明吊子”也是跟着改變和進步了。不能像以前一樣還只掛一種顏色,那樣會是孤孤單單的。

她說,最好是在父母的墳前擺放一些鮮花或花圈,只是因爲我們時間實在倉促,這次確實是來不及準備了。

王一元跪在地上,用毛筆蘸着紅漆,一筆一劃的把墓碑上的父母名號,特意描紅和加深顏色。一邊唸唸有詞,嘴裡碎碎念道,後人銘記父母的名號,當酬當報父母的功德,我們一定長存於心中。同時,心中也祈求父母保庇兒孫們平安如意。

姐姐將祭祀的食物和用品擺放在一個竹製的匾內。王一元“掛青”後,把帶來一疊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後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開始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

打開酒瓶蓋子,王一元往三個杯子裡倒滿酒,又拿起酒瓶向地上灑了一些。接着他蹲下身,虔誠地將要給父母燒的錢紙放在臺子下面的瓦盆子裡,用火柴點燃。

王一元撥動着火焰,便在口中唸叨:“爹爹,姆媽,姐姐,我和曉曉,小田,還有孫輩們來給您上墳了!給您送點錢,你們可要存好,不要還是省着,該花就花,啊……”

一邊哽咽的說道,王一元一邊帶頭磕頭作揖,姐姐她們也學着他的樣子,給父母的墳頭磕頭作揖,在父母的墳前跪拜。

鞭炮點燃。頓時電光火石間,清脆的一聲聲脆響,猛烈的迴盪在了山野間……

第278章 幾斤幾兩第109章 別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第304章 中介公司擴張第177章 心絃撥動第111章 隱隱約約第495章 業務規劃第191章 若有所思第58章 海苔包裝盒第30章 浴池美女第506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391章 上墳第80章 康寧舅舅電話第500章 打麻將第99章 一招鮮第353章 意向初成第103章 心思玲瓏第135章 錦上添花第303章 動遷的不同選擇第497章 小秘密第226章 曉曉媽媽的提問第190章 投資柑橘遊樂園第181章 考慮周祥第122章 扛得住嗎第19章 吻第385章 女人自己做主第216章 參觀陶瓷展第232章 去唐山第335章 同學之誼第401章 大棒加胡蘿蔔第416章 柴火稀飯第214章 宣示主權第200章 正事第449章 提前部署第181章 考慮周祥第333章 再唱花鼓戲第405章 好差,好茶第23章 橫生枝節第63章 荷花展第111章 隱隱約約第378章 弟弟的工作安排第264章 房產中介公司第474章 峰迴路轉第31章 網上徵婚第26章 老廠新張第208章 人心不古第457章 試探第6章 終守得雲開第231章 輕輕盈盈吹過的風第25章 柳暗花明第99章 一招鮮第500章 打麻將第90章 花鼓戲第110章 浪奔,浪涌第355章 塗鴉第20章 虹橋交通樞紐第408章 忙碌的中介第110章 浪奔,浪涌第180章 佈局第298章 聽老婆話賺大錢第333章 再唱花鼓戲第531章 兩張皮第429章 祖宗十八代第37章 意外的想法第417章 後知後覺第526章 的業務模式第25章 柳暗花明第460章 怎麼辦?第435章 打埋伏?第117章 一波又起第487章 順其自然第499章 風險與機會第300章 糾結第437章 面子?裡子!第106章 狡黠第251章 胡雪的煩心事第152章 骨頭湯菜飯第301章 女人的抱怨會記一輩子?第490章 籌備第237章 陶瓷市場第371章 沒有硝煙的鬥爭第167章 報應第91章 再招業務第129章 奸詐第23章 橫生枝節第28章 鞋業批發市場第339章 未雨綢繆(元宵節快樂)第276章 震動第393章 美得他第427章 不能“裸泳”第115章 所見略同第211章 做機供品的劉總第352章 不露聲色第174章 印染廠突發事故第318章 且喜中秋好時節第286章 稍有欠缺第342章 無錫菜餚,甜的來第260章 好事情第538章 感恩之心第32章 老鄉第14章 簽約國立襪業
第278章 幾斤幾兩第109章 別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第304章 中介公司擴張第177章 心絃撥動第111章 隱隱約約第495章 業務規劃第191章 若有所思第58章 海苔包裝盒第30章 浴池美女第506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391章 上墳第80章 康寧舅舅電話第500章 打麻將第99章 一招鮮第353章 意向初成第103章 心思玲瓏第135章 錦上添花第303章 動遷的不同選擇第497章 小秘密第226章 曉曉媽媽的提問第190章 投資柑橘遊樂園第181章 考慮周祥第122章 扛得住嗎第19章 吻第385章 女人自己做主第216章 參觀陶瓷展第232章 去唐山第335章 同學之誼第401章 大棒加胡蘿蔔第416章 柴火稀飯第214章 宣示主權第200章 正事第449章 提前部署第181章 考慮周祥第333章 再唱花鼓戲第405章 好差,好茶第23章 橫生枝節第63章 荷花展第111章 隱隱約約第378章 弟弟的工作安排第264章 房產中介公司第474章 峰迴路轉第31章 網上徵婚第26章 老廠新張第208章 人心不古第457章 試探第6章 終守得雲開第231章 輕輕盈盈吹過的風第25章 柳暗花明第99章 一招鮮第500章 打麻將第90章 花鼓戲第110章 浪奔,浪涌第355章 塗鴉第20章 虹橋交通樞紐第408章 忙碌的中介第110章 浪奔,浪涌第180章 佈局第298章 聽老婆話賺大錢第333章 再唱花鼓戲第531章 兩張皮第429章 祖宗十八代第37章 意外的想法第417章 後知後覺第526章 的業務模式第25章 柳暗花明第460章 怎麼辦?第435章 打埋伏?第117章 一波又起第487章 順其自然第499章 風險與機會第300章 糾結第437章 面子?裡子!第106章 狡黠第251章 胡雪的煩心事第152章 骨頭湯菜飯第301章 女人的抱怨會記一輩子?第490章 籌備第237章 陶瓷市場第371章 沒有硝煙的鬥爭第167章 報應第91章 再招業務第129章 奸詐第23章 橫生枝節第28章 鞋業批發市場第339章 未雨綢繆(元宵節快樂)第276章 震動第393章 美得他第427章 不能“裸泳”第115章 所見略同第211章 做機供品的劉總第352章 不露聲色第174章 印染廠突發事故第318章 且喜中秋好時節第286章 稍有欠缺第342章 無錫菜餚,甜的來第260章 好事情第538章 感恩之心第32章 老鄉第14章 簽約國立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