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拒降

bookmark

要說程玉爲什麼生氣,原來當初董卓在位的時候公孫度不過是遼東太守的官爵,這個什麼營州牧遼東侯的名號全都是公孫度自封的,現在竟然堂而皇之的寫在書信上,怎麼不讓人氣憤。

程玉再打開書信一看,臉色卻越來越差,公孫度的書信雖然表現的是想求和的意思,不過書信中卻充滿了威脅的意味,大概的意思是說:自己受到朝廷的恩惠,命他守衛邊陲,一直有報效朝廷的想法,可惜總也沒有機會。這次是受到的奸人的挑撥,纔會發生誤會,聚集其各番邦是十餘萬人抗拒程玉的軍馬,現在公孫度已經知道了程玉是代表朝廷的官員,不敢再進行抵抗,希望程玉可以原諒他的過失,繼續留他爲朝廷效力,不然遼東的形勢可能會發生動盪,反而不利於國家。

程玉看到這樣的信,心中能不生氣纔怪,但自己又不好不和大家商量一下就作出決定,於是命令先將柳毅帶下去等候自己的召見。

等估計柳毅已經聽不到這裡說的內容,程玉才一臉不快的對大家說:“你們也都先聽聽公孫度說了些什麼,這個傢伙是想求和還是想從我這裡得到更大的利益,真是欺人太甚。”說完命令身邊的人將書信內容讀了一遍。

郭嘉聽完書信的內容啞然失笑,對程玉說:“大司馬,公孫度雖然愚蠢,您卻也犯不着和他生氣,不過您卻一定不可以答應讓他求和,現在我軍已經兵臨城下,烏丸人也已經對他進行了有力的打擊,正是應該趁着這個機會一舉解決後患。公孫度這人早有異心,不然也不會不經朝廷的批准就悍然自封官爵,如果現在我們同意他求和的請求,以後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又會在背後騷擾我軍,而其他的番臣也會認爲朝廷軟弱而懷有異心,不如殺一儆百,一絕後患。”

帳中的其他衆將更是萬分氣憤,又有誰能說公孫度的好話,大多是向程玉表示請戰希望能讓自己有機會教訓一下公孫度。

程玉一見手下衆人衆志成城,又有什麼好說的,馬上又命人將柳毅帶上來,對他說:“柳先生,希望你回去可以告訴公孫太守,我這次是奉朝廷的旨意來討伐他,對於他的事情我不敢擅自作主,如果他有心悔改的話,就先解散這些外族的兵馬然後和我回徐州請罪。”

柳毅聽了這話知道自己此行要勞而無功,又不敢說怎麼,只能唯唯稱是,回到城中去向公孫度覆命。

公孫度太過於高看了自己,沒有想到程玉竟然根本不讓自己歸降,現在只有硬着頭皮與敵人拼命了。不過在他的想法中,與其兩敗俱傷還不如趁着聯軍方面不知道自己丟失遼陽的事情先讓這些盟友去送死消耗一下徐州軍的力量,或許自己還有取勝的機會。因爲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又派人去將外面的幾族首領都請進城來。

連日來這些異族首領都已經開始對公孫度失望,不過他們也知道公孫度的目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將敵軍熬到撤軍,如果自己先走的話,萬一他打敗了徐州軍再來對付自己豈不是倒黴,還是先觀望一段時間再說。

今天卻聽說公孫度請自己幾個過去,卻不知是什麼事情,但又不敢不來,一聽是要對徐州軍發起攻擊,幾個大王單于之類的面面相覷不知道公孫度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現在還是在一條船上,也只有答應明天共同起兵。

到了次日,幾家人馬一同到徐州營前討戰,程玉還怕這個,帶領手下衆將在營門前排開陣勢,公孫度的本意就是要其他幾家去消耗程玉的兵力,於是對身邊的各位盟友說:“各位大王,上次一戰不過是吃了混戰的虧,今天既然是與敵人正面交鋒,他們定然不是我們的對手,不知哪位願意先去立這第一功?”

衆人面面相覷,誰也不願意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打這個頭陣,公孫度怎麼能讓自己的如意算盤落空,乾脆主動點名算了,一擡頭正看見高句麗的王伯固,於是對他說:“伯固大王手下兵馬驍勇善戰,乃我海東盛國,何不派人立這首功呢?”

伯固本不欲強出頭,但既然都點到了自己頭上,沒有辦法,只能硬着頭皮派自己手下的一個叫優居的大加出戰——所謂大加,是他們部落首領的稱號。

這個優居也算是高句麗王手下第一猛將,平日也少遇敵手,聽大王有命,一催胯下小馬來到陣前。高句麗的馬都比較矮小,中原的人哪知道這些,衆人看到優居的樣子,大多掩嘴而笑。

優居可不高興了,大聲喊道:“南面來的蠻子,我乃高句麗王手下大加優居,你們不怕死的就過來,在那裡笑什麼?”

第2節 錦盒第8節 空城第1節 歸降第8節 誓言第1節 誤中第10節 衝擊第9節 詐城第六節第5章 抉擇第8節 歸降第10節 叛亂第10節 聯姻第1節 賣主第10節 說服第3節 比武(2)第6節 義釋第8節 衝陣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8節 請降第1節 叛亂第6節 拜山第1節 單福第2節 遇險第2節 煉丹原料第7節 任命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4節 危機第5節 突圍第5節 虎將第8節 空城第5節 醒悟第3節 血詔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7節 清野第2節 外篇第9節 頹唐第8節 指路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10節 借兵(2)第6節 俘虜第5節 戰果第4節 轉變第十六節第7節 老友第10節 謹慎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7節 低落第1節 誘敵第5節 處罰第4節 師兄第2節 魏延第2節 速戰第7節 低落第8節 指路第十九節第5節 異狀第2節 擺陣第1節 歸降第3節 血詔第2節 海船第1節 準備第5節 異狀第4節 鴻門第7節 退兵第8節 請降第6節 生天第8節 救人第2節 巨星隕落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9節 貂嬋第10節 定策第4節 奇襲第5節 求和第3節 鬥志第6節 區別第8節 重任第10節 借兵(2)第六節第2節 擺陣第4節 危機第10節 敵城第8節 倒戈第3節 急功近利第8節 救人第10節 治療第2節 說第1節 受挫第3節 身世第1節 平局第6節 交涉第1節 成就第3節 脫殼第4節 鬼狐復活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6節 派系第5節 陡遇強敵第7節 報復第8節 嚮導第八節第6節 意外
第2節 錦盒第8節 空城第1節 歸降第8節 誓言第1節 誤中第10節 衝擊第9節 詐城第六節第5章 抉擇第8節 歸降第10節 叛亂第10節 聯姻第1節 賣主第10節 說服第3節 比武(2)第6節 義釋第8節 衝陣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8節 請降第1節 叛亂第6節 拜山第1節 單福第2節 遇險第2節 煉丹原料第7節 任命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4節 危機第5節 突圍第5節 虎將第8節 空城第5節 醒悟第3節 血詔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7節 清野第2節 外篇第9節 頹唐第8節 指路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10節 借兵(2)第6節 俘虜第5節 戰果第4節 轉變第十六節第7節 老友第10節 謹慎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7節 低落第1節 誘敵第5節 處罰第4節 師兄第2節 魏延第2節 速戰第7節 低落第8節 指路第十九節第5節 異狀第2節 擺陣第1節 歸降第3節 血詔第2節 海船第1節 準備第5節 異狀第4節 鴻門第7節 退兵第8節 請降第6節 生天第8節 救人第2節 巨星隕落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9節 貂嬋第10節 定策第4節 奇襲第5節 求和第3節 鬥志第6節 區別第8節 重任第10節 借兵(2)第六節第2節 擺陣第4節 危機第10節 敵城第8節 倒戈第3節 急功近利第8節 救人第10節 治療第2節 說第1節 受挫第3節 身世第1節 平局第6節 交涉第1節 成就第3節 脫殼第4節 鬼狐復活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6節 派系第5節 陡遇強敵第7節 報復第8節 嚮導第八節第6節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