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交涉

bookmark

進了城以後,陶謙對程玉明顯比原來親近多了,在這個年代裡,實力就是一切,程玉帶來的兩個人竟然和曹操軍中的夏侯兄弟戰成平手,一下子也變成了實力派的人物,這對沒有什麼強悍武將的徐州勢力來說也是要一力拉攏的。

一回到陶謙的府上,陶謙馬上命令大排酒宴,酒席之上,陶謙首先舉杯說:“今日一戰,程家賢侄可是大顯威風啊,坐下虎將能與曹操手下著名的夏侯兄弟戰個不相上下,大大的挫動的曹操的銳氣,看來徐州之圍不日可解了。”

程玉連忙起來謙虛了幾句,衆人也紛紛敬酒賀功,都冷落了一邊本來該是主角的劉備兄弟,程玉可沒閒着,馬上注意到劉備等人的臉色有些不好。

這樣下去可不好,別沒交到劉備反而把他得罪了,程玉馬上想出了主意,對衆人說:“雖然今日挫動了曹操的銳氣,但畢竟曹操身經百戰,兩方再這麼打下去,自然勞民傷財對誰也沒有好處。小可有一計定可退曹兵。”

衆人一聽,更是對程玉刮目相看,曹操這次打着報仇的旗號來攻打徐州,志在必得,竟然有辦法能讓曹操不戰而退,大家自然是非常感興趣,紛紛詢問。

程玉高深莫測的一笑,說:“其實要曹操退兵不難,只是要勞煩劉使君了。”一邊的劉備突然聽程玉提到自己,不知程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也擡頭望向程玉。

卻聽他說:“劉使君與曹操是舊識,只要劉使君前往曹營以利害說之。加上曹操懼怕劉使君兄弟武勇,定會答允退兵。”衆人一聽,簡直難以置信。爲什麼程玉敢這麼說,反正演義上已經告訴他呂布現在應該襲取兗州了,這個時候誰去和曹操說,他也得退兵,不過爲了結交劉備,只好把這個功勞讓給他了。

劉備當然也是不信的人之一,他問道:“不會吧,雖然我和曹操早以認識,但交情一直都不是很深,他沒有那麼容易就聽我的吧,雖然關張武勇,不過還比太史將軍與管將軍略遜一籌,如何能如此輕易讓曹操就範?”

程玉也想不出有什麼太好的藉口來解釋,只能混賴:“某少時曾得一異人傳授先天演算之法,百試百靈,在來這裡的路上我已經演過一卦,卦象上說只要劉使君這樣的人物出馬,就一定會成功的。”

劉備雖然不信,但禁不住程玉的鼓動,後來連陶謙都想讓劉備一試,只得答應星夜去曹營一趟。

酒宴過後各自回營的路上,太史慈突然拉住程玉:“哎呀,三弟,這是你的寶槍,忘記還給你了。唉,真是慚愧,雖然我今天說了大話卻沒有讓這槍飲到一滴鮮血,還是還給三弟吧。”

程玉一聽,連忙推辭:“二哥和小弟客氣什麼,我的東西就是你的東西,今天陣上的事也不要往心裡去,要不是曹操知機撤的早,那夏侯淵今天這一槍是吃定了。你是大將,怎可沒有趁手的兵器,我雖然有它,卻又不會用,還不如送給二哥作個禮物。”

“這怎麼可以呢,三弟如果不曾學過槍法,愚兄可以教你祖傳的絕技,作爲武將有一條長兵器可以佔很大的便宜。至於槍,你還是留下自己用吧。”

“那當我用槍來換你的槍法還不可以嗎?”

“不可以。”太史慈正色道:“如果三弟要學,那沒的說,如果要換,那就免談!”

程玉一看二哥有點生氣了,只好各退一步,說好將槍借給太史慈,等他學會槍法再拿回來用。

次日天亮不久,就有徐州的兵丁來請程玉,程玉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急忙來到陶謙的府上,到了議事廳,卻看見陶謙在那裡踱來踱去,臉上喜形於色,一見程玉就迎了上來,滿臉堆笑的說:“無瑕賢侄真是神算,剛剛探馬來報,曹軍已經連夜撤走了。”

程玉對這個消息一點也不奇怪,應該是昨天晚上滿寵的告急文書來了,曹操聽說呂布襲了濮陽,自然要連夜撤退了。

陶謙見這個少年臉上一點變化也沒有,不禁驚歎於這人的深藏不露,象自己這個年紀的人知道敵人撤兵還高興成這樣,他的計謀得售,卻一點沾沾自喜的情緒也沒有。

這時候,劉備兄弟也走了進來,一見陶謙的面,還沒等陶謙說話,就向陶謙恭喜道:“恭喜陶大人,徐州之圍以解。”

陶謙一看,今天是怎麼了,自己沒有說,他們竟然都知道了。

劉備看陶謙疑惑的表情笑着解釋說:“在下剛纔看大人神采飛揚,就冒昧揣測一下。”

陶謙一看,自己是真的老了,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有本事,也是該考慮休息一下的時候了。但昨天的事情還記憶猶新,最好還是以後再提。

他面向劉備說:“使君果然也是睿智之人,難怪曹操被使君一番話就說退了。今日請你們來,正是要給你們賀功。

第4節 危機第8節 悔悟第一節第4節 誘敵第10節 內訌第5章 抉擇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2節 不撓第5節 家常第六節第7節 堅持第8節 衝陣第6節 俘虜第8節 指路第1節 擁立第10節 謹慎第7節 抉擇第2節 聚賢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8節 求助第8節 指路第5節 離間第7節 抉擇第3節 二馬第5節 終第7節 反間第9節 山口第1節 平局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7節 遊擊第4節 副將第7節 劫營第7節 凱旋第3節 詐城第5節 求和第5節 聯軍第1節 “妥協”第3節 說服第3節 追殺第5節 對策第3節 神醫第2節 外篇第5節 借兵第2節 還政第5節 突圍第七節第6節 逃敵第5節 異狀第1節 子龍斷舊恩第5節 殉城第7節 堅持第7節 清野第1節 敵營第9節 頹唐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6節 敵後第6節 區別第8節 閻柔第9節 二喬第3節 借兵第6節 北寇第4節 雙雄第10章 城牆第3節 管亥第9節 折肱第10節 求助第5節 擾敵第4節 深宅喪忠魂第4節 求醫第5節 初戰第十節第9節 刺客第8節 誓言第4節 鬼狐復活第十六節第4節 兩雄交兵第1節 叛亂第5節 重逢第10節 求助第2節 亂戰第9節 竹槓第1節 準備第3節 密謀第七節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4節 喜憂第7節 歸順第6節 派系第4節 糜竺第3節 二馬第2節 擺陣第1節 勝利第4節 鴻門第8節 誓言第3節 管亥第2節 撞車第2節 撞車第7節 絕境
第4節 危機第8節 悔悟第一節第4節 誘敵第10節 內訌第5章 抉擇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2節 不撓第5節 家常第六節第7節 堅持第8節 衝陣第6節 俘虜第8節 指路第1節 擁立第10節 謹慎第7節 抉擇第2節 聚賢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8節 求助第8節 指路第5節 離間第7節 抉擇第3節 二馬第5節 終第7節 反間第9節 山口第1節 平局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7節 遊擊第4節 副將第7節 劫營第7節 凱旋第3節 詐城第5節 求和第5節 聯軍第1節 “妥協”第3節 說服第3節 追殺第5節 對策第3節 神醫第2節 外篇第5節 借兵第2節 還政第5節 突圍第七節第6節 逃敵第5節 異狀第1節 子龍斷舊恩第5節 殉城第7節 堅持第7節 清野第1節 敵營第9節 頹唐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6節 敵後第6節 區別第8節 閻柔第9節 二喬第3節 借兵第6節 北寇第4節 雙雄第10章 城牆第3節 管亥第9節 折肱第10節 求助第5節 擾敵第4節 深宅喪忠魂第4節 求醫第5節 初戰第十節第9節 刺客第8節 誓言第4節 鬼狐復活第十六節第4節 兩雄交兵第1節 叛亂第5節 重逢第10節 求助第2節 亂戰第9節 竹槓第1節 準備第3節 密謀第七節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4節 喜憂第7節 歸順第6節 派系第4節 糜竺第3節 二馬第2節 擺陣第1節 勝利第4節 鴻門第8節 誓言第3節 管亥第2節 撞車第2節 撞車第7節 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