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血詔

bookmark

第三天的

連續幾天的清查,都沒有再找到這個刺客的蛛絲馬跡,在無奈之中,對這件事情的調查,也不得不放鬆,不過對於程玉的保護變的更謹慎了,還真的讓他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

當然這段時間,外面的世界還是要運轉的,從兗州傳來消息,雖然曹操向東擴張失敗,但藉着劉表軍被牽制在汝南的時候,也加強了對宛城張繡的壓力,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最後張繡接受了手下軍師賈詡的建議,舉城投降了曹操,受到厚封。一時間,本來一直和曹操對峙的三輔勢力如同接到信號一樣,紛紛的歸降曹操,曹操的聲勢也因此大振,連涼州的馬騰都親身入朝。

不過這樣一來,曹操的野心也膨脹起來,漸漸的將獻帝不放在眼裡,自封爲丞相。程玉聽到這樣的消息,心知恐怕馬上這一相一帝就要起矛盾了,令自己手下的人隨時留意京城的消息。

果然不出所料,沒過多久,突然有一天,有家人稟報說有京城的客人來訪,程玉不知來的是誰,但心想一定是和京城的權力之爭有關係。

等到來人進到客廳,程玉仔細的觀察了一下來人,見這個人只是一個普通人物,不過看起來聰明伶俐,應該是個親信家人之流。對方一見到程玉忙跪倒行禮,說:“小人見過將軍。”

程玉問道:“不知客人從那裡來啊?”

“小人來自洛陽,乃是國丈伏大人的家人。”

程玉一聽,心裡已經明白,如果是伏完的家人,那麼恐怕應該是獻帝軍心要和曹操決裂了,於是笑着說:“伏大人派你來不會只是爲了遊山玩水吧,想必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卻不知道國丈大人對我有何吩咐?”

來人對程玉的反應一點也不驚訝,笑着對程玉說:“吩咐有何敢當,國丈不過是一時顯貴,今日享樂卻不知明日生死,怎如大人一樣是一方諸侯,無論如何改朝換代也不失富貴。”

程玉知道這不過是試探,但爲了把戲配合下去,裝出了一副義憤填膺的姿態說:“怎能說如此話,漢家天下四海歸心,如何便有改朝換代之事,身爲貴戚家人,再說如此的話我也不會客氣,退下吧!”

來人聽到程玉這樣的話,心中十分滿意,但如果就這麼輕易被程玉趕出去了,再滿意也沒有用啊,於是忙說:“大人不在朝中,怎知道朝廷現在正是多事之秋。”向左右看了一眼說:“還請大人秉退左右,小人有話對大人說。”

程玉見左右的侍衛都不動,知他們怕自己有危險,正好藉此解決來人的不信任,於是說:“怕什麼,就算曹操再派人來刺殺我,我也不在乎,爲國捐軀,乃是爲人臣子的榮幸。”對下面的侍衛一擺手。

侍衛得到主公的命令,只得退出門外等待程玉的呼喚。來人聽說程玉說刺殺的事情,也是一愣,問道:“難道有人想對大人不利嗎?”

“哈哈,剛剛有人刺殺本官,手下人說是曹大人派來的,但曹操是朝廷的命官,怎會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大人之言差矣,這逆賊曹操早有不臣之心,想剪除異己又有何奇怪。”

“咄,這是什麼話,曹大人是我主任命的大臣,難道還會有什麼問題嗎?你一個家人如何敢恣意誹謗大臣?”程玉假裝生氣。

那人一見無法取得程玉的信任,只得拿出最後的一招:“如果大人不信小人,這裡有天子的密詔,將軍一看便知。”從懷中貼肉的地方,取出一個油紙包,雙膝跪倒在地上,取出其中的一張黃絹後,雙手舉過頭頂,等程玉觀看。

程玉將這張紙接過一看,只見這是一塊衣服的一角,上面用血水寫到: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爲先;尊卑之殊,君臣爲重。近日操賊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不由朕主。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常思四方之士,能念高帝創業之艱難,不揹人臣之義,集四方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復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灑血,書詔天下,再四慎之,勿負朕意!建安三年秋十月詔。原來是玉帶詔送到了自己的門上,看起來和演義中的玉帶詔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是送的對象變成了自己。

程玉忙跪倒於地,想裝哭,但自己不是什麼專業的表演人員,只能儘量表現出悲傷的表情說:“想不到曹賊專橫至此,竟讓天子苦痛如斯,下官如不能爲國除患,又留在世上何用,請您回去在聖上面前表示我的心意,只要聖上同意,我願馬上西進救主。”

第7節 任命第3節 破陣第4節 北顧第10節 路線第3節 密謀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5節 處罰第9節 挑戰第7節 郡守第5節 狂歡第7節 郡守第5節 終第8節 求助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2節 異軍突起第9章 集結第7節 結拜第8節 恢復第8節 指路第10節 敵城第5節 狂歡第1節 許攸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2節 妙才第6節 人才第10節 異心第4節 師兄第3章 求死第7節 清野第8節 長子第9節 詐城第10節 叛亂第1節 試探第8節 請降第1節 誘敵第1節 刺殺第3節 平叛第8節 再會第4節 北伐第4節 奇襲第8節 空城第4節 決鬥第5節 求和第7節 平叛第8節 指路第7節 兵禍第6節 派系第6節 拒降第2節 兩難第10節 內應第1節 “妥協”第7節 老友第十七節第1節 議和第十二節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8節 復仇第8節 慘淡第2節 聚賢第1節 準備第9節 緩衝第8節 無功第2節 異軍突起第7節 襲殺第8節 機謀第3節 追殺第7節 遇襲第5節 混亂第10節 路線第7節 撤退第9節 貂嬋第2節 爭論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10節 內應第4節 誘敵第5節 名將第1節 驚變第6節 險地第5節 破城(2)第3節 脫殼第3節 分兵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7節 烏丸第7節 溫侯第7節 遊擊第10節 敗逃第4節 求醫第5節 張燕第十九節第8節 恢復第1節 擴軍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2節 爭論第9節 鳳雛第7節 歸順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3節 敗兵相遇第3節 理念第6節 拒降第5節 聯軍
第7節 任命第3節 破陣第4節 北顧第10節 路線第3節 密謀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5節 處罰第9節 挑戰第7節 郡守第5節 狂歡第7節 郡守第5節 終第8節 求助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2節 異軍突起第9章 集結第7節 結拜第8節 恢復第8節 指路第10節 敵城第5節 狂歡第1節 許攸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2節 妙才第6節 人才第10節 異心第4節 師兄第3章 求死第7節 清野第8節 長子第9節 詐城第10節 叛亂第1節 試探第8節 請降第1節 誘敵第1節 刺殺第3節 平叛第8節 再會第4節 北伐第4節 奇襲第8節 空城第4節 決鬥第5節 求和第7節 平叛第8節 指路第7節 兵禍第6節 派系第6節 拒降第2節 兩難第10節 內應第1節 “妥協”第7節 老友第十七節第1節 議和第十二節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8節 復仇第8節 慘淡第2節 聚賢第1節 準備第9節 緩衝第8節 無功第2節 異軍突起第7節 襲殺第8節 機謀第3節 追殺第7節 遇襲第5節 混亂第10節 路線第7節 撤退第9節 貂嬋第2節 爭論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10節 內應第4節 誘敵第5節 名將第1節 驚變第6節 險地第5節 破城(2)第3節 脫殼第3節 分兵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7節 烏丸第7節 溫侯第7節 遊擊第10節 敗逃第4節 求醫第5節 張燕第十九節第8節 恢復第1節 擴軍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2節 爭論第9節 鳳雛第7節 歸順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3節 敗兵相遇第3節 理念第6節 拒降第5節 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