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龍御歸天(下)

方信安坐在至高太祖寶座之上,就算不穿着任何龍袍,可是天地人的大力位格在於身上,勝於一切服飾。

而一畝清光照耀,黃金真龍浮現頂上,相比之下,其它二位皇帝,雖然也穿着龍袍,龍氣卻相比如螢火比喻明月一樣。

方信掃視而下,見得一個穿着太子冠衣的人,卻是李昌年,太子病逝,而太孫只有五歲,考慮了一些時日,方信就下旨,改授李凝文爲太子,太孫封爲金沙王,世鎮金沙省。

而在其下,又見得數個穿着王服的子孫,他們並無座位,也必須立着,心中一嘆。

就在這時,有一個大臣出來,卻是方信當年宰相沈軒,如今還穿着公爵大服,拜說:“陛下,今日回宮,可是迎接明宗皇帝龍御歸天?”

“善,就是如此,卿受朕命,迎接明宗皇帝龍御歸天。”方信淡淡的說着。

這話一出口,沈軒身上,頓時一片金光,卻是大範土德真命天子之氣護體,原本欽差爲人時,這股真龍天子氣也在,卻難以看出,這時爲陰神,卻一清二楚。

這天子氣,實是天地人共運結合,因此天子氣上身,卻是萬法辟易,可御五行,實際上代表着此方天地人實行大權。

沈軒大喜,拜而受之,下去迎接明宗皇帝。

整個殿中,又靜了下來。

再等半個時辰,突地大殿上,金鐘玉鼓如斯響應,無人自奏!

又一條金光直衝入殿前。隱隱有着龍吟。

方信嘴角逸出一絲僅可覺察地笑意。平和地說:“百官可出迎明宗皇帝。”

“臣等敬旨迎駕!”

羣臣迎接而出。果見御輦緩緩上升。而隨着帝駕。一片吉祥之氣垂下。細細地鼓樂聲之中。自有禮官吟唱:

“大範立於天地。壽祝垂延。綿長元萬千。龍駕回天。祥雲麗照。寶鼎嫋香菸。彩儀導丹駢。入殿承歡太祖膝下。是以永年……”

羣臣高呼拜跪中。明宗皇帝卻出了御輦。由沈軒引導。步行到殿。一進入。就見得一個少年端坐於寶座之上。清光一畝。籠罩整個大殿。

就算相貌不像。但是龍氣本質卻毫無疑問的告訴它,這就是太祖皇帝。

當下,明宗皇帝拜於臺下,說着:“孫皇帝拜見太祖!”

方信目光凝視而下。一眼就見得,很是滿意。明宗皇帝身上,龍氣凝聚不散。功德彩氣隱隱,當下就說着:“拜見汝父汝母。以及祖上罷!”

“孫兒領命!”又拜見了其它人等,然後立了出來,這時,方信掃看階下文武諸臣,嘴角抹出一絲笑意,語氣轉平,說着:“既是如此,太子時不說,爲帝時功過是非,有史盡說職來。”

“臣領命!”就有一人出來。

當下,當衆頌讀明宗皇帝在位的功過得失。

大範開國,法度已立,明宗皇帝登基後,對諸王,諸大臣,都相當禮遇,特別是原本太子太孫金沙王。

明宗皇帝的弟弟蘭陵郡王,以他人名義,擬信給金沙王,勸其舉兵以取天下。金沙王思考了三天,將送信的使節和信件原本押送到京都,交給明宗皇帝查辦。

當史官說到這裡時,方信開口,對着下面一人說着:“昌君,你的兒子不錯,能識大體,不亂社稷,是以有福。”

太子李昌君在下,也聽着,臉沉如水,這時聽見父皇稱讚,連忙上前,拜見,說着:“江山社稷爲重,個人榮辱爲小,安能以私慾亂之?這是兒臣等人地本分。”

方信點頭,讓他退下,太子李昌君退下,在臺階下,望着這個侄子皇帝。

雖然明宗皇帝是他的侄子,如今也是君臣,自己無福,累及子孫無緣於帝位,這相差,就非常大了。

史官繼續一一說明。

其實明宗皇帝,暗中偵知,就懷疑到了蘭陵郡王,但是才登基,爲免激起更大的騷動,將此案秘而不發。

在人事上,明宗皇帝開始進行調整,以真正收得大權,或緩或急,其中有好幾個大臣,都是削爵賜死,當史官說到這裡,在下面的明宗皇帝不由微微變色,而方信卻面無表情,只是聽着。

史官無情,以平板的聲音繼續說着。

在整頓朝綱,漸漸收權之後,明宗皇帝又發佈詔令,減免刑罰,照顧鰥寡孤獨,緩和和推進社會發展,而且,吏治漸漸嚴正,整肅綱紀,對下級官員還是對公卿重臣,都監督很嚴,每有過錯,就當面訓斥。

四年後,明宗皇帝地位穩固,又以“蘭陵郡王招集亡命,捏造圖讖,圖謀篡位,罪證確鑿”,剝奪了蘭陵郡王的王爵,命其遷往六林縣安置。

蘭陵郡王行至半途,又被皇帝派人殺死,對外稱畏罪自殺身死。此案牽連許多無辜,死千餘人,連萬人。

隨之,按照太祖祖制,把蘭陵郡王,世襲不替鐵帽子王,轉封給樓閣郡王。

功過是非,明宗皇帝聽到這裡,臉色變色,如果不是因爲它已經是陰神,無汗可流,這時真的要流汗溼衣了。

其後,明宗皇帝躬親政務,事無鉅細,都要過問。其時綱紀整肅、吏制謹嚴,諸政頗多績效。

四年,大河改道,氾濫成災。明宗皇帝命令大臣吳景負責修治,前後十一年,治理完成,使之百萬百姓安康。

聽到這裡,方信才露出一絲微笑。

雖然太祖時,對蠻胡控制甚嚴,明宗皇帝還是加強着控制,作出一系列動作。

明宗皇帝崇尚儒學,特別是李氏六書。他命太子和諸王、諸侯、大臣和功臣子弟,都要讀此經。

明宗皇帝爲太子時,曾跟劉榮學之,即位以後,尊以師禮。

農業方面,明宗皇帝又興修大型水利工程。

而太祖皇帝立下地體制,終沒有大地改動。使其在位二十一年。社會經濟繼續發展,漸漸的,出現了前朝沒有的繁榮。

此時,大範皇朝,經太祖三十年,敬宗七年。明宗二十一年,總計五十九年,天下進入了盛世。

安康二十一年秋天,明宗皇帝染病,病逝於前殿。享年55歲,遺詔吩咐“喪事從簡,不準奢費”。廟號“明宗”,年二十九歲的太子李觀登基爲帝。是第四代皇帝。

這二十一天下,歷歷數來。方信說着:“你爲皇帝,勵精圖治。卻是好皇帝,這明字。卻是當得,可上座!”

當然,能有此盛世,卻非全是明宗皇帝的功勞,但是守成明君,還是可以擔得。

明宗皇帝這才上得臺階,與敬宗皇帝並列,坐下帝座。

所謂蓋棺定論,方信這話一出口,就是總結功過,一股功德之光落下,其中六成落在明宗皇帝身上,頓時光輝大漲,一成落在敬宗皇帝身上,還有三成落到方信身上,其它林林,灑於各人,或者以後再發。

太祖開龍脈,以後得失,也要分擔一部分就是了,這數字,也有千萬之多,分下來,方信也得了三百萬,方信並不取這三百萬,直接加到整體龍氣之中,以漲大範氣數。

下面羣臣見了,都是拜見,說着:“陛下,有此明君,基業可萬歲。”

方信卻笑了,說着:“天下連千歲基業也沒有,何況萬歲?”

“陛下,你這話說着不祥。”下面就有一臣出來說話:“您建大範,體制盡善,而敬宗皇帝和明宗皇帝,都是守成之明君,天下漸入盛世,不要說比起前朝,歷朝都可比。”

方信邊聽邊點頭,嘆的說:“只是自有龍脈來,歷朝已有多少帝?”

“回太祖陛下,已經有三百七十一帝。”

“那三百七十一帝,分屬諸龍脈,又有幾脈在於五百年之上?”

這話一出,羣臣就冷場

明宗皇帝這時,說話了:“太祖皇帝,臣覺得,雖然三百七十一帝,誰也沒有根治衰亡局面這一條,唯有人主體察民情,戰戰兢兢,幾履薄冰,矯治時弊,庶幾可以延壽,孫臣教育太子,就命他出行,蠲免錢糧,修治河防,這都是吏治大政,既可歷練了儲君,又也讓他知道民心之用。”

這句話一出,方信就笑地說着:“好好,果是明君,說地好。”

立了起來,他度步而走,說着:“不過,你等還在矯正吏治上入手,這吏治,也誰也沒有根治的辦法,三百七十一帝中,什麼辦法沒有使過?養廉銀、文教化、明賞罰,都是正面辦法,而密告箱、直奏摺,或任用酷吏密衛明查暗訪,也是殺了一批又一批,吏治漸漸**而無可挽回。”

見羣臣和諸皇帝閉息傾聽,他又說着:“而皇朝覆滅的關鍵,卻在於空間。這又分上下兩種來說明。”

“在下,就是民以食爲天,而食在於土地,土地不變,而人口日益繁衍,等到人多地少,不得溫飽時,再怎麼樣出得明君,勵精圖治,也無濟於事了。”

“在上,就是官以仕爲天,大凡皇朝日久,爵官日多,貴家子孫繁衍,不但膨脹,吸得民脂明膏,也使上位空間越來越狹小,有志有才之士,不得伸展,不得志之人日多,一旦皇朝有變,這等人就是造反骨幹。”

這話說的精闢入裡,衆皇帝和大臣,都不禁都悚然動容。

Wшw. Tтkд n. c○ 方信卻倏然停步說着:“這些,朕都有考慮,也曾埋下根基,不過王朝興替,實屬天意人事,能不能長久,就看造化了。”

說着,他擺手,下旨:“朕還在此一段時間,今日就散了吧!”

第134章 毀滅之初(下)第17章 傳信(下)第119章 新的道路(上)第252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下)第237章 春雨劍(下)第118章 飛黃騰達(上)第93章 談判(上)第137章 城堡過去和開始第237章 春雨劍(上)第216章 攻佔(下)第198章 地上(下)第206章 治水所見(上)第210章 時光(下)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上)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二)第128章 判決(上)第89章 藥草(下)第9章 劍術(下)第196章 異心(下)第236章 憶往昔(下)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下)第215章 大變伊始(下)第48章 幸福的宅(下)第235章 父子君臣(下)第60章 進入(下)第160章 成蛟龍(上)第262章 永恆(二)第234章 梅克皮斯法典(下)第222章 如玉(上)第56章 回家(下)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上)第44章 功德和迴歸(下)第41章 合作(下)第187章 半步六階(下)第201章 鄉村(上)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上)第187章 半步六階(下)第136章 來者(下)第75章 契約(下)第123章 奪船(下)第232章 寵愛(上)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下)第110章 有劍可買(下)第244章 縣令(上)第88章 布靴(下)第141章 大師(下)第190章 水神(二)第53章 三階修士第189章 選擇(上)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一)第173章 祭祀(下)第49章 初賽(一)第141章 大師(下)第88章 布靴(上)第144章 回家(下)第166章 殺蠻授職令(上)第59章 決賽(三)第246章 再論選擇(上)第16章 事變(上)第136章 來者(上)第243章 半日(下)第3章 內息(上)第84章 貢試(下)第138章 憤怒的火焰(下)第252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下)第219章 相見(上)第205章 功德如雨(上)第162章 加爵(上)第231章 風波(下)第244章 縣令(下)第40章 秩序(上)第162章 加爵(下)第12章 頌經(下)第231章 風波(上)第70章 施粥(上)第129章 開發(下)第164章 再策羣寇起(下)第59章 決賽(四)第219章 相見(上)第32章 魔法(下)第61章 幫助(下)第91章 位面合作(下)第159章 送龍(上)本文目前涉及的華夏神第197章 我爲天地人(上)第139章 開始(上)第40章 秩序(下)第150章 梅花(下)第72章 還是平妻(上)第9章 劍術(上)第137章 城堡第178章 太空(二)第13章 過去(上)第36章 集體利益(上)第233章 賜福(上)第225章 營地(下)第127章 據點(下)第142章 冊封(下)第262章 永恆(一)
第134章 毀滅之初(下)第17章 傳信(下)第119章 新的道路(上)第252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下)第237章 春雨劍(下)第118章 飛黃騰達(上)第93章 談判(上)第137章 城堡過去和開始第237章 春雨劍(上)第216章 攻佔(下)第198章 地上(下)第206章 治水所見(上)第210章 時光(下)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上)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二)第128章 判決(上)第89章 藥草(下)第9章 劍術(下)第196章 異心(下)第236章 憶往昔(下)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下)第215章 大變伊始(下)第48章 幸福的宅(下)第235章 父子君臣(下)第60章 進入(下)第160章 成蛟龍(上)第262章 永恆(二)第234章 梅克皮斯法典(下)第222章 如玉(上)第56章 回家(下)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上)第44章 功德和迴歸(下)第41章 合作(下)第187章 半步六階(下)第201章 鄉村(上)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上)第187章 半步六階(下)第136章 來者(下)第75章 契約(下)第123章 奪船(下)第232章 寵愛(上)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下)第110章 有劍可買(下)第244章 縣令(上)第88章 布靴(下)第141章 大師(下)第190章 水神(二)第53章 三階修士第189章 選擇(上)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一)第173章 祭祀(下)第49章 初賽(一)第141章 大師(下)第88章 布靴(上)第144章 回家(下)第166章 殺蠻授職令(上)第59章 決賽(三)第246章 再論選擇(上)第16章 事變(上)第136章 來者(上)第243章 半日(下)第3章 內息(上)第84章 貢試(下)第138章 憤怒的火焰(下)第252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下)第219章 相見(上)第205章 功德如雨(上)第162章 加爵(上)第231章 風波(下)第244章 縣令(下)第40章 秩序(上)第162章 加爵(下)第12章 頌經(下)第231章 風波(上)第70章 施粥(上)第129章 開發(下)第164章 再策羣寇起(下)第59章 決賽(四)第219章 相見(上)第32章 魔法(下)第61章 幫助(下)第91章 位面合作(下)第159章 送龍(上)本文目前涉及的華夏神第197章 我爲天地人(上)第139章 開始(上)第40章 秩序(下)第150章 梅花(下)第72章 還是平妻(上)第9章 劍術(上)第137章 城堡第178章 太空(二)第13章 過去(上)第36章 集體利益(上)第233章 賜福(上)第225章 營地(下)第127章 據點(下)第142章 冊封(下)第262章 永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