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錯誤的航線

bookmark

鎖定航速與航向後,雷蒙斯少校才長出了口氣。

作爲SSN777“北卡羅來納”號的第二任艇長,雷蒙斯在兩年前接管了這艘潛艇。一切順利的話,他將在明年獲得一份新工作,也許是聖迭戈潛艇司令部的高級參謀、也許是某艘戰略核潛艇的艇長。前者能讓雷蒙斯過上清閒的日子,在退役之前晉升爲海軍准將。後者需要雷蒙斯繼續在一線崗位上工作三到五年,但是能在十年之內獲得將星,以及更加光明的前程。

不管哪條路,都比繼續呆在攻擊核潛艇上好得多。

從關島阿普拉港起航的時候,雷蒙斯已經規劃好了未來。如果回到潛艇司令部,他打算再要兩個孩子,並且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家**。如果前往戰略核潛艇部隊,他希望能夠說服太太,再給他幾年時間。

讓雷蒙斯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原本沒有多少波折的戰備巡邏陡生變數。

按照出發前領到的命令,“北卡羅來納”號將前往沖繩羣島東部海域,參加美日聯合海上演習,然後從大隅海峽進入東海,北上參加與韓國海軍舉行的作戰演練,充當韓國反潛戰艦的假想敵。完成所有戰備科目之後,將到釜山停靠五天,與韓國海軍舉行聯誼活動。返航的時候,還將前往橫須賀,在那裡與即將完成海外部署,準備返回本土進行中期大修的“華盛頓”號航母會合。

一切順利的話,雷蒙斯將在三個月後與家人團聚。

只是在出海的第三天,一條緊急命令打亂了所有安排。

“北卡羅來納”號奉命前往南海,到馬六甲海峽與“羅斯福”號會合,原先安排的任務由一艘從夏威夷趕來的姊妹艇頂替。

伴隨“羅斯福”號前往波斯灣執行作戰部署任務?

最初幾天,雷蒙斯並沒感到沮喪。

雖然“羅斯福”號的部署時間長達半年,但是潛艇的持續部署時間最多隻有三個月。完成任務之後,“北卡羅來納”號不會返回夏威夷,將經紅海與地中海,前往大西洋,回到諾福克海軍基地。

這樣的話,住在里士滿的家人就不用橫穿美國本土,去諾福克就能與雷蒙斯團聚。

事情的發展,沒有雷蒙斯想像的這麼順利。

與“羅斯福”號會合之後,“北卡羅來納”號一直在航母戰鬥羣前方,執行前進反潛護航任務。一直伴隨“羅斯福”號活動的那艘“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則留在航母附近,爲航母提供近距離掩護。

這個安排,沒讓雷蒙斯覺得意外。

“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已顯老舊,發出的噪音在幾百公里外都能聽到,只有在戰鬥羣裡活動,才能利用水面艦艇產生的噪音掩蓋住潛艇自身發出的噪音,不被埋伏在附近的敵國潛艇發現。

最重要的是,“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的安靜航速只有八節。

“北卡羅來納”號的安靜航速超過二十節,只有這個速度才能始終跑在航母前面,不被航母追上。

經過印度半島西南端的八度海峽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羅斯福”號沒有徑直駛往霍爾木茲海峽,而是把航向向南偏轉了三十度,前往索科特拉島北部海域。“北卡羅來納”號的任務也發生了變化,由前進護航轉爲側翼掩護,即轉移到航母戰鬥羣北面,提防伊朗海軍的那幾艘潛艇。

雷蒙斯只收到了命令,而不知道爲什麼改變了作戰部署行動。

在他看來,不管部署在哪,只要熬過三個月,就能回去與家人團聚了。

只是不到二十四小時,一道新的命令,讓雷蒙斯緊張了起來:全速南下,攔截一艘身份不明的攻擊核潛艇。

命令中說得很清楚,目標是一艘攻擊核潛艇,而不是常規潛艇。

這道命令,絕不簡單!

世界上,只有六個國家擁有攻擊核潛艇,其中印度的那艘攻擊核潛艇還是不久之前花巨資從俄羅斯租借的,只能用來培訓潛艇官兵,不能執行作戰任務。英國與法國的核潛艇很少進入印度洋,更不會對美國海軍構成威脅。

那艘攻擊核潛艇,不是屬於俄羅斯,就是屬於中國。

雷蒙斯立即聯想到了不久前炒得沸沸揚揚的“北德文斯克”號。這艘俄羅斯海軍最新式的攻擊核潛艇非常先進,不但在性能上全面壓倒了“洛杉磯”級,某些性能還超過了“弗吉尼亞”級。

仔細一想,雷蒙斯又覺得不大對勁。

“北德文斯克”去年才交付給俄羅斯海軍,一直在巴倫支海海試,不但不可能來到印度洋,甚至很少離開近海,始終在俄羅斯海軍水面艦艇的嚴密保護之下。再說了,對美國海軍來說,這艘潛艇不算陌生。

既然是“身份不明”的攻擊核潛艇,肯定不是“北德文斯克”號。

會是俄羅斯海軍其他型號的攻擊核潛艇嗎?

雷蒙斯很快就排除了這種可能,因爲俄羅斯海軍在役的幾種攻擊核潛艇都是在冷戰期間設計建造的,多次與美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遭遇,性能上沒有多少秘密可言,命令中沒有理由用“身份不明”進行標註。

排除了所有可能,剩下的只有一種情況了。

那艘潛艇屬於中國海軍,而且是最近才服役的、從來沒有與美國海軍遭遇過的新式攻擊核潛艇。

肯定不是093級攻擊核潛艇。

雖然三年前,中國國防部才正式承認有三艘代號爲093、美國海軍將其命名爲“商”級的攻擊核潛艇已經服役,但是早在十多年前,CIA就掌握了中國海軍秘密建造新式攻擊核潛艇的情報,而且建造數量不是三艘,而是六艘,分別部署在北海艦隊與南海艦隊。按照中國當局通常做法,在公佈某種武器已經正式服役的時候,下一代武器已經開始研製,甚至已經開始秘密建造。

一年多前,雷蒙斯就收到消息,至少有一艘095級攻擊核潛艇已經下水交付。

夠得上“身份不明”標準的,只有可能是那艘095級攻擊核潛艇。

這讓雷蒙斯有點不安,因爲不僅僅是他,美國海軍的五十多位攻擊核潛艇艇長都不瞭解這種罩着神秘棉紗的新式潛艇。

雷蒙斯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因爲對中國海軍來說,“弗吉尼亞”級並不陌生。

俗話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現在的情況是,雷蒙斯不清楚對手的情況,而對手卻非常瞭解他的情況。

更讓雷蒙斯放心不下的,還是“弗吉尼亞”級的性能。

作爲第一種在冷戰後設計建造的攻擊核潛艇,“弗吉尼亞”級在充分採用了“海狼”級的先進系統之後,還針對新時代的新作戰環境,採用了許多與以往任何一種攻擊核潛艇迥然不同的設計思路。

與“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相比,“弗吉尼亞”級弱化了針對大洋深海作戰的速度、潛深等性能,強化了噪音控制、武器系統管理、聲納探測性能等在近海作戰時,能夠爲潛艇帶來優勢的性能。

雖然這些性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能爲“弗吉尼亞”級提供更多的戰術選擇,但是由此付出的代價,或者說爲了削減建造費用而損失的性能,讓“弗吉尼亞”級在大洋深處、特別是在水深超過一千五百米的深海海域作戰顯得力不從心,很難對那些速度更快、潛深更大的潛艇構成威脅。

早在幾十年前,美軍就在一次秘密對抗演練中證明,在性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速度更快、潛深更大的潛艇能在深海對抗中佔據絕對優勢,讓對手處於毫無還手之力的境地。演練中,佔據了速度優勢的一方始終能夠咬住對方,而速度較慢的一方,即便使出全部力氣,也很難獲得攻擊機會。也正是如此,才催生了以速度、潛深爲主要性能指標的“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弗吉尼亞”級是爲在近海對付常規潛艇、以及執行特種任務設計的。

可惜的是,“北卡羅來納”號所在的阿拉伯海是深海,平均深度超過二千七百米,最大深度超過五千二百米,離岸五十海里之後,水深全在一千米以上,非常適合“洛杉磯”級這種“大洋”型潛艇出沒。

095級會是“大洋”型潛艇嗎?

雷蒙斯不敢肯定,但是他覺得不會有多大偏差。

中國海軍的任務是阻止外來干涉勢力,保護領海與沿海城鎮,並且長期依賴潛艇提供的遠程威懾力量,因此在成長爲遠洋海軍之前,潛艇是中國海軍最有效、甚至是唯一的遠洋拒止力量。

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肯定非常注重深海性能,而不是在近海活動。

雷蒙斯能夠依靠的,只有“北卡羅來納”號出色的靜音性能,以及強大探測系統與遠程攻擊能力。

這三項性能,在遠洋作戰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要是能夠率先發現敵艇,而不被敵艇發現,就能掌握主動權,從有利方向接近,然後出其不意的發起攻擊。

因爲最大速度不佔優勢,所以必須避免與敵艇纏鬥。

收到命令後,雷蒙斯沒有讓“北卡羅來納”號全速前進,而是把速度定爲二十節。雖然通用電氣船舶公司的工程師堅持認爲,“北卡羅來納”號能以二十四節的速度航行,不會被一百公里外的其他潛艇發現,但是雷蒙斯並不相信這些鬼話,因爲在去年與韓國海軍進行的聯合演習中,“北卡羅來納”號以二十二節的速度航行時,被一艘坐沉海底的“孫元一”級常規潛艇逮了個正着,讓他很沒面子。

常規潛艇都能做到,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肯定能夠做到。

雷蒙斯不敢有絲毫大意,因爲他知道,任何一個錯誤決定,都有可能葬送掉這艘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潛艇,以及一百多名潛艇官兵。

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4章 公衆事件第53章 繼續打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96章 高調第1章 棄武從文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47章 第一槍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71章 以進爲退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56章 快馬加鞭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5章 強攻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69章 外援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78章 兩強標準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86章 膠着第12章 漸行漸遠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6章 轉折點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5章 鐵娘子第65章 完勝之途第14章 鬼子出動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43章 門檻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31章 風捲殘雲第47章 第一槍第28章 風馳電掣第61章 垂死掙扎第39章 糧食危機第60章 圍剿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127章 雷暴第273章 共同化第27章 地面戰爭第73章 外交戰果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93章 兩頭作戰第31章 返航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53章 軍事部署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96章 突襲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2章 分兵攔截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30章 誰更瘋狂第2章 經濟基礎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2章 幕後推手第52章 突擊開始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章 錯失先機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3章 堅持主見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82章 戰火再起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94章 託管第12章 幕後推手第61章 動力革命第60章 立即反擊第54章 自亂陣腳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6章 暗藏殺機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39章 救援行動第58章 海航突擊第78章 中國化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00章 恐懼
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4章 公衆事件第53章 繼續打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96章 高調第1章 棄武從文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47章 第一槍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71章 以進爲退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56章 快馬加鞭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5章 強攻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69章 外援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78章 兩強標準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86章 膠着第12章 漸行漸遠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6章 轉折點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5章 鐵娘子第65章 完勝之途第14章 鬼子出動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43章 門檻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31章 風捲殘雲第47章 第一槍第28章 風馳電掣第61章 垂死掙扎第39章 糧食危機第60章 圍剿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127章 雷暴第273章 共同化第27章 地面戰爭第73章 外交戰果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93章 兩頭作戰第31章 返航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53章 軍事部署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96章 突襲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2章 分兵攔截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30章 誰更瘋狂第2章 經濟基礎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2章 幕後推手第52章 突擊開始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章 錯失先機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3章 堅持主見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82章 戰火再起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94章 託管第12章 幕後推手第61章 動力革命第60章 立即反擊第54章 自亂陣腳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6章 暗藏殺機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39章 救援行動第58章 海航突擊第78章 中國化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00章 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