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兩強標準

bookmark

風風光光的把“翔鶴”號打撈起來後,牧浩洋麪對的是一大堆難題。

在他走馬上任的時候,布萊爾港的修復工作還在進行,主要基礎設施都無法使用,連電力供應都得依靠船隻上的發電機。導致工程進度緩慢的主要原因是海運不暢,運輸船隻只能錨泊卸貨,效率非常低。

這時候,牧浩洋在瓜達爾港的建設經驗根本用不上。

雖然在中國海軍接手的時候,瓜達爾港的基礎設施也很落後,但是至少能夠供五萬噸級船隻停靠,可以從海路運送設備與物資。布萊爾港的情況更加糟糕,基本上是在廢墟上進行重建。

必須承認,攻打布萊爾港的時候,陸戰隊太過積極了。

理清頭緒後,牧浩洋決定首先修復機場,弄出一條可供大型運輸機降落的跑道,以便運送一些重要設備。

此外,還能儘快部署戰略偵察機,監視印度的軍事力量。

因爲首先修復跑道,所以工程進展得非常快。

十一月二十日,第一架運輸機送來了六十噸新鮮食品,主要是瓜果蔬菜,讓一萬多名陸戰隊官兵與工程人員飽了口福。

五天後,第一架dz-20型戰略電子偵察機到來,並且在當天晚上執行了第一次任務。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

算不上什麼大事,主要就是給機場命名。

周渝生等人都認爲,應該用牧浩洋的名字給機場命名,因爲是在他的指揮下打下了布萊爾港,也是在他的安排下修復了機場。牧浩洋卻堅決不同意,理由是他的名字不大好,不適合做機場的名字。

扯來扯去,幾個人決定抓鬮。

龐躍龍的運氣比較好,因此機場被命名爲“躍龍”。申報上去後,很快得到批覆,由總參謀部正式命名爲“躍龍機場”。幾年後,機場規模擴大,更名爲“躍龍海軍航空站”,並且在二零三五年,正式升級爲“躍龍基地”。

牧浩洋並不感到遺憾,因爲最後布萊爾港被更名爲“浩洋港”。

用軍人的名字爲軍事基地命名,算得上是一大突破,也是黃峙博的特意安排,因爲這能彰顯軍人在戰爭中的地位與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在表彰那些爲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軍人。

二零二八年一月八日,布萊爾港正式恢復運作。

三天後,中國與印度總理分別在北京與新德里簽署了《中印衝突停戰協議》,印度正式將布萊爾港租借給中國,阻期到二零七七年一月十日,中國將象徵性的每年向印度支付一元的租借費用。

名義上,印度只出租布萊爾港,以及附近的軍事設施。

實際上,在停戰協議中做出規定,中國可以根據需要,徵用軍事基地附近的土地,最大徵用面積爲一百二十平方公里。

因爲涉及到南安達曼原住民,所以中國在徵用土地時得支付一筆費用。

一月十五日,牧浩洋就簽署了第一份土地徵用令,把港口與機場周圍的二十平方公里劃爲軍事區。

因爲徵用土地屬於印度國家公園,所以麻煩還不是很大。

按照牧浩洋的規劃,將在這裡興建陸戰隊基地、海軍航空站、後勤保障基地、官兵家屬住宅區等。等到所有基礎設施建成之後,布萊爾港將能容納五萬名官兵與十萬名家屬,成爲名副其實的軍事重鎮。

當然,這得花不少錢。

爲此,牧浩洋在一月二十日返回北京,找黃峙博要經費。

這個時候,他才知道,新加坡已經與馬來西亞簽署了新的供水協議,新加坡的國營水資源公司將以市場價,從源盛集團購買經過淨化處理的淡水,該收入的三分之一,將以專項資金的方式,補償給柔佛州居民。

對馬來西亞來說,這肯定是件好事。

因爲獲得了鉅額補償,所以馬來西亞不需要通過壓低其他地區的淡水價格,讓源盛集團降價,從而保證柔佛州的居民能夠用上廉價淡水,而馬來西亞政府也能從其他地區的淡水供應中獲利。

對柔佛州的居民來說,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爲這意味着,今後有了一筆固定收入。

雖然不是很多,但是足以讓每個居民嚐到好處。

對源盛集團來說,這也是好事,因爲在承諾拿出三分之一的收入補償當地居民之後,可以在水價上做文章。柔佛州總共只有不到一百萬人,即便水價漲幾倍,也能通過補償獲得回報,而源盛集團則能借此大賺一筆。

真正受害的只有新加坡。

即便按照市場價格計算,新加坡在二零二八年也要多花十億美元購買淡水,相當於每個新加坡人出一百美元。如果源盛集團逐年提高水價,新加坡的負擔必然加重,使用廉價淡水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至於後果,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關係自然不必多說。

對新加坡來說,無法用武力解決問題,只能另謀出路,比如提高海水淡化能力,加強廢水再利用效率。只是,這些都需要在能源上做文章,因此新加坡要麼進口更多能源,要麼開發新能源。

必須承認,新加坡做出了努力。

僅在二零二八年,新加坡就拿出了十二億美元的預算,用於開發新能源,並且出臺了鼓勵新能源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隨後,新加坡政府還出臺了更多的鼓勵政策,比如爲使用再生能源的家庭提供財政補貼。到二零三五年,新加坡成爲世界上,太陽能利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只是,再生能源取代不了礦物能源。

爲了確保能源安全,新加坡加強了與美國的戰略合作,並且在二零二八年底,正式與美國簽署同盟條約。

在政治上,新加坡別無選擇,只能依賴美國。

與政治行動同步進行的,還有軍事擴張。

雖然站在新加坡的立場上,擴軍只是爲了增強國防力量,提高國家的安全保障,沒有對外擴張的意圖,畢竟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沒有擴張的資本,但是作爲美國的盟國,新加坡必須承擔起盟國的義務。

與美國結盟之後,新加坡成爲美國全球戰略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受此影響,新加坡不但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還耗費巨資,從美國採購先進裝備,比如之前沒有在採購名單之中的大型驅逐艦。隨後新加坡還加入了第五代戰鬥機研製項目,成爲主要合作伙伴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值得高興的是,在淡水之爭結束後,馬來西亞總理兌現了諾言,正式在國會提出歸還南沙島礁與南海海域。

根據雙方的約定,在馬來西亞國會批准總理的提案後,將進行第一輪談判。

牧浩洋回到北京的時候,黃峙博正在處理這件事情。

“這與軍方有關?”

“當然,你覺得馬來西亞會無緣無故的把侵佔的島嶼還給我們?”黃峙博請牧浩洋坐了下來,“年前,我讓戚凱威去了吉隆坡,與馬哈蒂爾商討了相關事務。根據馬來西亞提出的要求,我們必須做出安全保障承諾。”

“什麼意思?”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提供軍事援助,確保馬來西亞的國家安全。如果有必要,還得於馬來西亞簽署軍事同盟條約。”

“這麼說,馬來西亞將修改基本政策?”

“差不多吧,現在這世道,不結盟政策根本走不通,任何一個小國家,都不可能憑自身能力捍衛國家利益。”黃峙博笑了笑,說道,“不過,這是政府的事,與我們沒有關係。我們要做的,只是加強軍事聯繫。”

“聽你這話,馬來西亞的胃口很大。”

“確實很大,不過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等政府出面後,我親自去吉隆坡,跟馬哈蒂爾商討關鍵問題。”

“軍費有節餘嗎?”

“擔心拿不到錢?”黃峙博笑了起來,說道,“老騰找我談過,擴建布萊爾港的問題不是很大。只要總理那邊通過了,我馬上給你放行。只是在具體操作上,你得悠着點,別一下子把錢花光了。這麼跟你說吧,今後幾年的軍費預算肯定非常緊張,我可以保證基本的建設費用,多的就別想了。”

“爲什麼會很緊張?”就牧浩洋所知,前幾年的預算都很寬裕,基本上年年都有節餘。

“老騰沒有告訴你?”

wωω▪ttκā n▪¢O

“我纔回來,沒給他打電話,也沒去青島。”

“馬明濤也沒提到過?”

“他基本上屬於總參了,與二部的聯繫並不多。”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李國強前幾天送來一份情報,印度總理即將提交新的軍事建設計劃。”

“航母?”

黃峙博點了點頭,說道:“重點就是空軍與海軍,印度肯定會建造航母,而且很有可能首先採購一艘航母。不過這還不是全部,四月份,日本將出臺新財年國防預算,肯定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牧浩洋沒有吭聲,因爲他知道騰耀輝爲什麼沒有打電話說明這件事。

“我們沒有選擇,老騰已經提交了新的海軍建設方案,奉行‘兩強標準’。”

“什麼?”牧浩洋差點跳了起來。

“別誤會,是針對兩個主要鄰國的標準。”黃峙博笑了笑,說道,“很瘋狂,但是也很有道理。如果再次爆發戰爭,我們很有可能面對兩個強大的對手,因此很有必要保持一支超過兩個對手的艦隊。”

“有詳細計劃嗎?”

黃峙博點了點頭,說道:“在機要室,你有最高涉密權,有時間就去看看吧。”

牧浩洋肯定會去借閱,因爲他覺得這麼做太瘋狂了。。.。

第29章 力挽狂瀾第99章 故技重演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9章 水深火熱第96章 高調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82章 擔憂第99章 進退兩難第77章 分歧第31章 事態惡化第36章 前仆後繼第36章 破例第39章 投送力量第69章 惡仗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5章 全面展開第34章 炮戰第33章 再次出擊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9章 出其不意第35章 合理搭配第72章 炮擊第76章 新機會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37章 刺刀見紅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51章 整軍備戰第95章 情報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35章 打掃戰場第40章 突襲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16章 急轉直下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3章 分外事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88章 各讓一步第78章 兩強標準第319章 反思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4章 鬼子出動第35章 孤注一擲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7章 運氣不錯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95章 遺蹟第44章 艦炮怒吼第45章 關鍵情報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55章 決戰在即第11章 不怕死第149章 放棄第266章 門檻第6章 定論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章 棄武從文第45章 越界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章 關鍵人物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80章 歸宿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56章 放長線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95章 情報第44章 蛇困淺灘第71章 以進爲退第4章 不留活口第31章 不可避免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72章 對峙第190章 總攻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68章 暴風雪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219章 做徹底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3章 無限制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7章 地面戰爭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9章 水深火熱第13章 分外事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67章 預見性
第29章 力挽狂瀾第99章 故技重演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9章 水深火熱第96章 高調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82章 擔憂第99章 進退兩難第77章 分歧第31章 事態惡化第36章 前仆後繼第36章 破例第39章 投送力量第69章 惡仗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5章 全面展開第34章 炮戰第33章 再次出擊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9章 出其不意第35章 合理搭配第72章 炮擊第76章 新機會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37章 刺刀見紅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51章 整軍備戰第95章 情報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35章 打掃戰場第40章 突襲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16章 急轉直下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3章 分外事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88章 各讓一步第78章 兩強標準第319章 反思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4章 鬼子出動第35章 孤注一擲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7章 運氣不錯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95章 遺蹟第44章 艦炮怒吼第45章 關鍵情報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55章 決戰在即第11章 不怕死第149章 放棄第266章 門檻第6章 定論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章 棄武從文第45章 越界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章 關鍵人物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80章 歸宿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56章 放長線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95章 情報第44章 蛇困淺灘第71章 以進爲退第4章 不留活口第31章 不可避免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72章 對峙第190章 總攻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68章 暴風雪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219章 做徹底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3章 無限制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7章 地面戰爭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9章 水深火熱第13章 分外事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67章 預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