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必會君符

bookmark

“是我把諸田逼迫太甚了麼?”

陳平將盜寇進攻千乘,以及狄縣叛亂的消息告知黑夫後,黑夫最初是有些詫異的。

他是沒想到,在秦始皇口諭宣佈後,這天下,還真有鐵頭娃要來撞一撞,秦朝的江山結不結實。

繼“博浪沙”和“東渡求仙”變得面目全非後,歷史又發生了重大變故:打響反秦第一槍的,不再是他至今也沒找到的陳勝吳廣,居然成了田儋、田榮、田橫三兄弟!

黑夫前世孤陋寡聞,前兩位的名字聽都沒聽說過,倒是田橫,依稀記得跟什麼“五百壯士”有關係,想來這三兄弟是頗能得齊人武士輕俠之心的,也有幾分舊貴族的傲氣和骨氣。

仔細想想,黑夫也能理解三兄弟急着跳反的原因,無他,還是他在膠東搞的“遷土豪分田地”觸到了諸田的核心利益。

黑夫知道,在中國古代的政治變革中,土地問題總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動土地的改革,都是小打小鬧,而一旦動了土地,往往會引發劇烈的政治動盪。

比如商鞅變法,就是從土地入手,也遭到了不少反對,死後車裂。吳起建議遷楚貴族去充實邊疆,直接被憤怒的貴族反殺……

哪怕是秦始皇帝,前些年還對六國貴族、士人心存幻想時,也用了謹慎懷柔的法子,“使黔首自實田”,承認關東的土地格局,希望能安撫六國豪貴人心,但卻安不了張良那種毀家紓難的“恐怖分子”啊……

泰山封禪和以古非今後,皇帝對關東人士態度大打折扣,政策開始收緊。黑夫爲了給膠東的新政騰出空間,順勢而行,提議強遷諸田,這對膠東是好事,於天下,卻是火上澆油!

想想吧,你從小坐擁豪宅,僕役無數,地位高崇,家裡甚至還有礦。忽然有一天秦吏登門,要你三日內將所有不動產變賣,搬遷到另一個地方,祖輩積累數代甚至十代的財富,十不存一,地位一落千丈,一切要從頭開始…

誰會樂意?誰能甘心?

臨淄、濟北、琅琊諸田將膠東發生的事看在眼裡,當然明白,秦始皇對齊地田氏貴族,已不再是割韭菜和剪草,而是要連根拔起了!

在後世,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爲了增加稅收,下詔度田,所謂度田,就是丈量土地,以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殺了一些豪強,於是郡國大姓紛紛起兵叛亂,好不容易纔平定下來。

WWW ●ttk an ●C 〇

度田尚且如此,何況是奪地強遷。光動你蛋糕已經不夠,直接搶了蛋糕,再糊你一臉,這對於紮根齊地七十二城兩百年的諸田而言,和要他們的命沒什麼區別!

幸好這是秦朝,幸好六國貴族地位低下,否則,說不定朝野已皆是“請誅黑夫”之聲了。

這場風波中,膽小的家族抱怨幾句後,只能垂頭喪氣地上路,但有血性的人,已經在磨刀赫赫準備造反了。

一時間暗潮涌動,齊地諸郡的危機,比歷史上嚴重數倍!

與此同時,膠東北部盜寇遭到封鎖,處境艱難,要想活命就必須上岸。再加上“秦始皇死”這一謠言的催化,這把火,就這麼齊地燒起來了……

想罷前因後果,黑夫看向陳平,問道:

“你以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乎?”

陳平卻搖頭:“恐怕難成氣候。”

他分析道:“數十年前,秦昭王在位時,秦國強盛,南取巴、蜀,東割三晉荊楚膏腴之地,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以齊王爲天下縱長,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爲一。又以名將匡章爲將,孟嘗君監軍,約從離衡,兼齊、韓、魏、楚之衆,西向逼秦,數十萬之衆叩關而攻秦。“

”雖然窮盡三年之力,終於攻入函谷,但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於是從散約敗,秦繼續因利乘便,宰割諸侯,終於一統天下。”

“如今田氏兄弟倉促起事,殘齊遺士僅有四千,不如威、宣、閔王之極盛;約縱天下,招賢納士,不如孟嘗之得人;行軍用兵之道,不如匡章之智謀;只能逞匹夫之勇,煽動輕俠作亂,縱然僥倖得逞一時,但終究會被撲滅……”

陳平這是從整體實力來分析,在他看來,當年齊國極盛時,邀約數國合縱攻秦,尚且不能得志,何況今日以銖對鎰?

截至目前爲止,田氏兄弟之亂,已經席捲濟水兩岸數縣,糾集了上萬人,準備進攻臨淄。看上去氣勢洶洶,但和秦朝一旦舉國動員,就能出動的數十萬大軍相比,算什麼?

秦統一天下七年來,並未馬放南山,戰事一直在邊境發生,兵卒也保持了戰鬥力,並且擁有強大的後勤,真可謂“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反觀田氏兄弟的武裝,雖然暗藏兵器,還奪取了幾個縣的武庫,可平均到上萬人手裡,依舊層次不齊。輕俠技擊的訓練水平也低下,勇於持刺,怯於公戰,對上有戰鬥力的秦朝正規軍,定是不堪一擊。

“你說的沒錯。”

黑夫頷首,陳平分析的有道理,只要秦朝不是像歷史上,秦二世政權那樣作死,對關東“羣盜”視而不見,任由其坐大,等諸郡被各個擊破才匆匆出兵,局勢也不至於一發不可收拾。時間拖得太久,羣雄紛紛效仿起兵,這天下,就徹底糜爛了。

他也認爲,田氏兄弟這次起兵反秦,非但無法成事,恐怕連浪花都激不起來。無他,秦始皇尚在,天下尚安定的情況下,調集大軍,槍打出頭鳥是很容易的,趕在六國舊地有人膽敢效仿前,田氏兄弟已遭剿滅。

“再者,未能發動羣衆,只是純粹的貴族復國運動,是沒有搞頭的……”黑夫暗道。

這次舉事,名義是復齊,主力無非是諸田及其門客,數千不願意屈從秦朝而做了海寇的貴族兵卒,還有地方上遭到律令約束,鬱郁不得志的輕俠技擊。

對齊地廣大黔首而言,雖然秦朝的稅比田齊重好幾倍,但眼下還沒到活不下去的程度,沒有理由冒夷族的危險跟着造反。只會保持旁觀中立,看看情況,頂多幫忙吆喝幾聲。

當然,也別指望官府能依靠黔首平亂,沒可能的,在齊人,至少是臨淄齊人眼裡,秦人不是什麼好東西,甚至是異族和侵略者。

最後,陳平還舉了歷史上周朝一統後,三監之亂的例子,認爲齊亂連武庚十分之一規模都達不到,就會無果而終。

至於什麼時候撲滅,就取決於朝廷何時調鄰郡之兵去鎮壓了……

黑夫聽懂了陳平的言下之意。

“調鄰郡之兵?所以你認爲,單憑臨淄郡,無法解決此事?”

陳平一笑:“郡君別忘了,臨淄郡駐軍原本是萬人,去年卻因爲膠東發現金礦,需要派人保護,調了兩千過來,今年陛下決定對海寇動手,又調了一千人來膠東守衛鹽場,於是臨淄守軍,僅剩七千……”

“七千人,勉強能把臨淄城牆站滿,至於當地徵召的徒卒,都是齊人,不值得信任,反而還要分出人手提防。要知道,臨淄城七萬戶,四十萬人,卻只有四十個秦長吏!”

所以,臨淄郡守、郡尉能守住臨淄就很不錯了,要他們自己平叛,要求實在高了些。

其實,陳平只嫌事不夠大,若臨淄自己就搞定叛亂了,膠東又豈能分到一杯羹?

“相信過不了多久,皇帝就會令膠東發兵了。”

黑夫頷首,同時問陳平:“陛下目前到泗水郡了?”

陳平回道:“應在泗水郡彭城。”

“那還是挺遠的。”

黑夫算了算,消息至少還要五天才能到彭城,再過五天,朝廷的命令才能返回膠東,兵發臨淄,至少是半個月後了,期間可能發生的事,太多太多。

若臨淄失陷,齊地的亂相,將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會影響到膠東,這是他不願看到的。

於是黑夫便琢磨着,要不要與臨淄那邊溝通一下,膠東先派一部分兵過去協助平叛。

按照秦的制度,各郡守尉若無朝廷命令,不得擅自發兵出境,若要出兵,必有皇帝令使持虎符來調動。

膠東郡有一錯金虎符,握在郡尉手裡,上寫着“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否則就是違法。

不過,秦律也不是那麼死板,虎符後還有一行字:“燔燧事,雖無會符,行殹……”意思就是,遇上烽燧燃起,地方叛亂,雖然沒有皇帝命令,地方軍隊也可以出動。

當然,前提是,臨淄主動求援,那麼責任就在臨淄而不在膠東,事後向朝廷稟明即可。

“讓使者持我手書,去臨淄商洽此事,再讓兵曹將那三千從臨淄借來的兵卒集結,等臨淄發爰書來求援後,就以他們爲先鋒……此外,再告知任郡尉,派舟師去端了羣盜在島嶼上的老巢!”

既然海寇們上了岸,就再也別想下海了!

黑夫下達了一系列命令後,陳平卻仍欲言又止,半響後才道:

“平擔心……”

陳平笑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郡守將局勢看得一清二楚,臨淄郡的長吏,卻不一定能看明白!”

……

陳平的猜測很準,這世上不全是聰明人。數日後,新的消息傳來,黑夫派人去臨淄詢問,需不需要膠東出兵協助平叛時,卻遇了冷臉。

黑夫派去的官吏稟報:“臨淄郡守不但拒絕了郡君的好意,甚至出言不遜,以爲是膠東放跑了數千海寇,又未及時通告臨淄,才致使數縣淪陷……”

陳平聞言啞然失笑:“臨淄郡守這是病急亂投醫,爲了擺脫瀆職喪地之罪,亂咬一氣啊。”

不僅將膠東的好心當成驢肝肺,臨淄郡守還稟報秦始皇說,只要膠東將先前借的三千卒還給臨淄,由臨淄郡尉指揮,便能迅速平定這股跳梁小盜,根本不需要鄰郡插手……

他還大言不慚,說“臨淄只有羣盜,哪有什麼叛亂!”

官吏轉述完畢後,陳平看向黑夫,卻見一向裝成文明人的黑夫,竟忍不住爆粗口,還罵了一句陳平根本聽不懂的話……

“媽的智障!”

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51章 安心在外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162章 李信第133章 劉季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986章 出關(上)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385章 初來乍到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685章 圖騰第619章 項氏第132章 不更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399章 喜事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118章 大梁第583章 甌越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481章 祭酒第586章 看不懂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78章 大行於世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893章 望夷第110章 入學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572章 君臣第398章 匈奴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602章 殺人第797章 北線無戰事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72章 亂世銅爐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680章 玩蛇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552章 羣雄第382章 郡尉第1015章 統一哈第575章 南巡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377章 戍卒叫第959章 河東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587章 鷹之子第552章 羣雄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1020章 我來第997章 泗水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565章 惡名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892章 秦旗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167章 短兵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743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中)第477章 落子第682章 明伐暗渡
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51章 安心在外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162章 李信第133章 劉季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986章 出關(上)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385章 初來乍到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685章 圖騰第619章 項氏第132章 不更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399章 喜事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118章 大梁第583章 甌越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481章 祭酒第586章 看不懂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78章 大行於世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893章 望夷第110章 入學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572章 君臣第398章 匈奴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602章 殺人第797章 北線無戰事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72章 亂世銅爐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680章 玩蛇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552章 羣雄第382章 郡尉第1015章 統一哈第575章 南巡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377章 戍卒叫第959章 河東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587章 鷹之子第552章 羣雄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1020章 我來第997章 泗水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565章 惡名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892章 秦旗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167章 短兵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743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中)第477章 落子第682章 明伐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