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一夫

bookmark

齊魯一向是秦朝國策波及最慢的地方,因爲這距離關中遼遠,往往延後半年到一年不等。

可今年卻不一樣,秦始皇三十一年八九月間,秦始皇巡狩至齊魯,封禪泰山,這段時間內,一直覺得天高皇帝遠的齊魯士人,真切感受到了天子喜怒無常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秦始皇封禪泰山,結果卻與儒生們鬧得很僵,羣儒皆被撇在山下,不得參與封禪,最後不歡而散,回到家後,不少人心懷怨憤,便藉着《詩》《書》開始諷刺朝廷,膽子大的,甚至直接說秦始皇封禪遇雨,定是老天的憤怒,意味着秦始皇不是真正的天子!

謠言一時爽,全家上法場,沒過幾天,輿論傳到皇帝耳中,這可不是一位大人不記小人過的主,他令廷尉嚴查,半個月內,在臨淄、濟北、薛郡抓了數十名誹謗朝廷的儒生入獄,因散播謠言被牽連的還有數百黔首。

同時,各縣秦吏宣佈,今後“以古非今”乃是大罪,禁止借用歷史故事隱喻諷刺朝廷,也不準討論《詩》《書》,一時間,齊魯戒嚴,酒肆街巷都有秦吏看着,隨時緝拿聚衆議論者,士人在街上見了面,也只敢道路以目,用眼神做交流。

這還不算,九月底時,世界上第一個印刷工坊在臨淄行宮開張,首先開印的,便是名爲《挾書律》的新法令,不再需要刀筆吏一句句抄錄,而是一次性印上千百張黃紙,驛站專員快馬加鞭,傳遞到各郡,而地方郵人則將其塞進揹簍,一個縣一個鄉地去傳遞。

很快,這份法令貼遍了齊魯郡縣,甚至發到了薛郡魯縣,孔子家宅門前……

儒冠儒服的孔子七世孫孔鮒,正捧着這份薄薄的法令,卻感覺它重若千斤,雙手微微顫抖!

上門的秦吏帶着兵卒站在院子裡,掃視着不怎麼闊綽的孔家宅邸,笑道:

“孔先生,陛下這詔書上說的分明:非博士官所職,凡天下有藏《詩》、《書》、《春秋》及百家語者,均上交守尉,送至咸陽,陛下東巡,見關東文風之盛,頗爲讚賞,於是決定重修《國史》,上涉五帝三代,下至春秋六國。而百家雜書將彙編成典,錄入文獻大成,使之永存。”

“整個魯縣,整個薛郡都知道,孔氏乃孔子之後,世傳詩書,以此爲家學,你家的錢財雖不是郡中最多,藏書卻是最衆,既然陛下要郡縣地方獻書,還請先生交出來罷!”

孔鮒纔在泰山封禪受了一肚子的氣,回來後雖然得了徒弟叔孫通告誡,沒有非議此事。但他對秦始皇,對秦朝已是徹底失望,眼下聽聞官府在抓人和防民之口後,竟一反常態,要收天下之書去編篡,頓生警惕。

“恐怕修書是假,焚書是真吧,類似的事,衛鞅又不是沒做過!”

泰山下,孔鮒已看清楚了朝廷對他們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真面目,同樣的當,他不會再上第二次!

於是,孔鮒將詔令歸還官吏,不卑不亢地說道:“世人皆知,借書需得主人允許,否則就不是借書,而是搶書,陛下要借我家之書,不需要徵得吾等同意麼?還有,借了之後,何時能還?”

“還書?”

秦吏聞言,頓時樂得大笑起來:“孔先生啊孔先生,你是書讀多,將頭讀傻了吧,我雖是小吏,卻也知道有句話,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全天下都是陛下的私產,吾等皆爲陛下臣妾,他在詔書上說要徵書,誰敢不予,便是犯法!”

小吏不再客氣,板起臉道:“《挾書律》上寫得分明,令下十日,書交予縣上,二十日,至郡上,三十日仍不交者,將處以髡髮黥面、築長城四年之苦役!孔先生,我敬你是魯縣名士,賢人之後,還望十日內,速速將書交出來,勿要讓我難堪!”

言下之意,到時候不交,他便要來搶了!

“什麼書要上交?”孔鮒的兒子問道。

秦吏道:“除了醫藥、卜筮、農圃種樹之書,其他統統都要交付!”

孔鮒的兒子搖頭:“我家所有,皆是禮樂詩書,春秋易經,無這些農圃小人之書!”

“那就統統交出來,一本都不許私留!”

就在雙方僵持住時,孔鮒的徒弟叔孫通聞詢趕來,一通勸誡,才讓小吏暫歸。

“上吏,孔宅書多,一時收拾不清,還望寬待幾日,二十天之內,一定交付郡府!”

“還是這位博士明白吾等苦衷,但沒辦法再寬限了,就十日!十日還不交出,吾等再來,就要帶着繩索拿人了!”

“一定,一定。”

叔孫通笑着將人送走,才讓僕役把門一關,急急地拉着孔鮒道:

“夫子,此番皇帝是動了真格,我聽說濟北有幾個儒士拒不繳書,已經被緝捕下獄,施了髡髮黥面之刑,要被捉去服苦役啊……”

“刑戮士人,真是有辱斯文!”孔鮒痛心疾首,但也沒法,他一個書生,如何與殘暴的朝廷鬥?

“唉,我現在纔算明白,什麼是苛政猛於虎!早知如此,應該學那些人一樣,乘桴浮於海,去投滄海君纔對!”

他仰天而嘆,看來若不交書,孔氏恐有滅頂之災,但就這樣眼睜睜地看着祖宗世代辛苦收藏編篡的典籍毀於一旦,卻也不忍心。

於是,孔鮒看向叔孫通:“我要你找的東西,可尋來了?”

“夫子放心!我已帶來了!”

眼下是秋末,叔孫通穿的很厚實,他一笑,將自己衣裳一解,裡面竟墊着一摞黃色的麻紙!

原來,孔鮒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當年覺得叔孫通“能見時變”,自己則只能做一些“不用之學”,遠不如自己的弟子那樣隨機應變。所以秦朝徵辟他去咸陽當博士,便被孔鮒拒絕,反而推薦了叔孫通,他雖然固執,卻不糊塗,朝中有個人,也能照應着孔家。

這次便是如此,叔孫通消息靈通,早早就告知孔鮒,秦將收先王之籍,名爲修書,實爲毀書,而孔氏爲書籍之主,危矣!

於是師徒二人一合計,想了個辦法:朝廷不是要求十日內交書麼?他們就偷偷抄錄一部分留下,只給原本,這樣多少也能留一部分。

事情緊迫,孔鮒也顧不上書寫只用竹簡的老習慣了,讓叔孫通以其職務之便,搞些紙張來。

叔孫通將紙張統統拿出來,嘆道:“朝廷不僅收民間之書,連市面上本就不多的紙張,也統統禁止,小吏不經允許,挾紙張外出者笞之,私自造紙的豪貴工坊死罪,幸好我是博士,才得以擁有部分。”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啊。”

孔鮒搖頭不已,當即大門緊閉,所有人都不外出,讓幾個信得過的家人和叔孫通一起,開始了長達數日的抄書。

因爲周圍有秦吏派來的人監視,他們不敢晚上工作,只能在白天抽空來做。但就算是全家人一起上陣,手都快斷了,筆斷了好多支,家裡所有墨水都用幹,只能以木炭代替,到了最後一天期限前,也只抄了《論語》、《尚書》、《禮記》、《春秋》等篇章……

孔鮒很絕望,他已經將自己能背下的部分背下,記不住的才抄錄,卻只是杯水車薪。

趕在秦吏再次登門的前夜,孔鮒拆開了自家的宅邸牆壁,將裝載小木匣的厚厚幾摞紙放了進去,又看着它被一點點封藏起來,孔鮒只能長嘆一聲:

“不知有生之年,還能否有壞壁出書的一天?”

……

到了次日,秦吏再次帶着一衆兵卒登門時,看到了極其壯觀的一幕:孔宅門外,竹簡木牘之術,堆積如山!

雖然知道孔家書多,但小吏還是瞪大了眼睛:“這得十多輛馬車才能運走吧。”

孔鮒有些驕傲地說道:“孔子學富五車,之後歷代先祖都有藏書之癖,家中宅十畝,不少屋舍是用來裝書的。“”

說到這,孔鮒感到一陣心酸。

別人家的財產,論的是田地、房宅、金珠,可自己祖先留下的財富,只有這些書啊……

靠了這些知識,靠了一代代教出來的弟子門生,孔氏才能比那些短命的諸侯還要長壽,才能被齊魯之人所敬重,長久不衰。

如今沒了他們,孔氏將遭到重創!

秦吏見孔鮒高傲,心中不樂,撇了撇嘴:“這些竹卷簡牘,別看數量多,裡面恐怕沒多少字,孔先生,不是我吹,光是郡府裡紙製的律令文書,加起來就不比它們少!”

“魚目與珍珠很像,但等量的魚目,與珍珠相比孰貴?”孔鮒如此想道,但弟子叔孫通朝他搖頭,還是沒說出口。

終於,十多輛車趕來了,當那些五大三粗的兵卒開始搬書時,可把孔鮒心疼壞了。

“不要磨損到,這可是孔子時遺留下的!”

“輕一些,此書已是孤本!”

孔鮒的聲音像極了央求,期間那些兵卒肘間不小心掉了幾本,砸落在土裡,他都箭步過去,將其小心拾起,在衣裳上擦拭乾淨,心疼地好像是自己的孩子摔了一跤……

等一切結束,孔宅門前的書山被搬空後,孔鮒悵然若失,久久地望着遠去的馬車。這個愛書如命的孔子七世孫,竟然淚流滿面,因爲他知道,自己恐怕永遠都看不到那些“珍寶”了。

半響後,他兩行清淚已幹,忽然對叔孫通道:“爲師忽然羨慕起你來,你身爲博士,還能閱詩書,甚至參與編篡那所謂的《國史》和《百家大典》……”

叔孫通連忙道:“夫子欲爲博士,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他說的沒錯,此番博士裡也有不少因言獲罪的人,還有的人掛冠掛印離去了,位置空出大半,皇帝準備再徵一批願意和朝廷合作的。

但孔鮒卻搖了搖頭,讓叔孫通跟他進了宅中內室,對他道:

“墨者常說,儒生治無用之學,我雖愛與之強辯,可實際上我也明白,在這個世道,我所治的詩書禮樂皆不被肉食者所喜,的確是無用的學問。而瞭解這些學問的,唯吾之友,本以爲這樣一來,我可以在這季世獨善其身,捧着書鑽研到死爲止,與這朝廷,井水不犯河水。他們就算看到我家書籍堆積如山,發現我教的是忠君孝道後,也不會視之爲洪水猛獸,但如今看來,我錯了……”

孔鮒引經據典前,習慣性地想要去找書,但一擡頭,才發現,原先汗牛充棟的書房,如今卻空空如也,一卷書都沒剩下,不由悲從心來,背道:

“孔子曾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視臣以禮,臣視君以忠,我一直深以爲然。”

“但現如今,我卻是更欣賞孟子的話……”

孔鮒看向叔孫通:“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叔孫通接上了這一句,深吸一口氣,回頭看了看緊閉的房門,去確認了無人偷聽,纔回到孔鮒跟前,有些激動難抑地說道:“夫子,你同意我做那件事了麼?”

叔孫通雖委身於秦,但眼看朝廷的作爲皆與儒生不合,故一直有自己的想法。他同反秦人士,如張耳、陳餘等有暗中聯絡,這次秦始皇東巡,又乘機重新接上了頭。

至於他爲何會認識陳餘?因爲陳餘也是儒士,在趙國亡後,曾來孔鮒家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如今張、陳二人淪爲逃犯,孔家也暗暗資助過一點財物……

但雖有聯絡,孔鮒和叔孫通師徒卻也沒做什麼,正如他說的,最好還是“井水不犯河水”。直到孔鮒因封禪和挾書律二事,對這朝廷,徹底失望透頂!

現在,若有人揭竿而起,他肯定會毫不猶豫,抱着禮器去投奔!

書生爲何造反!還不是因爲,這世道讓他讀不了書了!

孔鮒彷彿是醒悟了,決然說道:“孟子還說,破壞仁的人叫做‘賊’,破壞義的人叫做‘殘’,毀仁害義的殘賊,叫做‘一夫’!”

“桀紂就是這樣的一夫、獨夫,殺桀紂,但聞誅獨夫,未聞弒君也!”

這是孟子最偏激的言論,爲臣子士人造昏君暴君反找了個好理由,孔鮒相信,秦朝號稱編百家之書,這句話絕對是要被刪掉,不會留下的!

孔鮒低聲道:“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相信,以六國之大,肯定有願效荊軻、高漸離之事,誅獨夫者!汝可伺機助之!”

“夫子放心。”

叔孫通再拜,告訴了他一個機密的消息:

“天下欲殺始皇帝者,不知凡幾,而在御駕身邊的博士、方士,清楚皇帝每日行蹤,願意向他們透露消息者,絕不止我一人!此番東巡,戒備遠不如關中,夫子且拭目待之!想來過不了太久,就會有人發難!”

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1031章 扶桑第789章 望夫第92章 贈馬第812章 鼎烹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688章 將軍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63章 朝陽羣衆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507章 風雨欲來第1027章 大是大非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429章 父親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69章 人贓俱獲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747章 熒惑高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366章 解夢第945章 癡兒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85章 圍堵第424章 初雪第119章 絕地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57章 赤幘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141章 陳平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194章 諾!第911章 輸不起第366章 解夢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819章 包羞忍恥是男兒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19章 較勁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94章 封診式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860章 舟中指可掬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861章 武關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1032章 楚漢第178章 項燕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286章 秦王(下)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565章 惡名第115章 在鄢第991章 鍾離眛第911章 輸不起第326章 大朝會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546章 青島第49章 善假於物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645章 銅鐵第945章 癡兒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323章 王、蒙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527章 執轡者第368章 雄心壯志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667章 文明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595章 牽星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155章 樑崩第259章 章邯第312章 水深
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1031章 扶桑第789章 望夫第92章 贈馬第812章 鼎烹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688章 將軍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63章 朝陽羣衆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507章 風雨欲來第1027章 大是大非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429章 父親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69章 人贓俱獲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747章 熒惑高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366章 解夢第945章 癡兒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85章 圍堵第424章 初雪第119章 絕地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57章 赤幘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141章 陳平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194章 諾!第911章 輸不起第366章 解夢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819章 包羞忍恥是男兒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19章 較勁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94章 封診式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860章 舟中指可掬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861章 武關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1032章 楚漢第178章 項燕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286章 秦王(下)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565章 惡名第115章 在鄢第991章 鍾離眛第911章 輸不起第326章 大朝會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546章 青島第49章 善假於物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645章 銅鐵第945章 癡兒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323章 王、蒙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527章 執轡者第368章 雄心壯志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667章 文明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595章 牽星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155章 樑崩第259章 章邯第312章 水深